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蘇軾的古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1、

?描寫夏天的古詩詞有哪些?蘇軾眼中的夏雨是什么樣的

夏天的古詩大全300首
描寫夏天的古詩
描寫盛夏的詩句古詩

描寫夏天的古詩詞有哪些?我們一起來看看蘇軾眼中的夏雨是什么樣的吧!

描寫夏天的詩詞可就太多了,不同于傷春悲秋,夏天能寫得實在太多了,世間萬物,在經(jīng)歷了春天的復(fù)蘇之后,終于在夏天迎來了最熱烈的時光,熱烈的太陽、熱烈的夏花、甚至連一場雨,也是那么“烈”。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fēng)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許多人愛蘇軾,都是從“竹杖芒鞋輕勝馬”開始,而我是因為這首詩,入了東坡的坑。第一次看到這首詩,真的非常驚艷,我實在不知道怎樣的腦回路,才能想到用翻墨來形容黑云,用跳珠來形容白雨。

你看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夏日暴雨,原本蘇軾可能坐在船上喝著小酒,下著花生米,跟朋友吹牛放炮,忽然遠處天空撲來一片黑云,就像墨汁被潑翻了一樣,天空瞬間就變得昏暗無比——墨汁被潑翻,這比喻簡直俗透了,但東坡這樣寫來,非但不覺得俗,反而覺得非這樣寫不能表達出黑云襲來。

黑云直襲湖上,眨眼間便帶來一場傾盆大雨,大顆大顆的雨滴落在湖面,濺起水花,打到船上,噼里啪啦,如同千萬顆透明的珠子從天空傾斜而下。

《有美堂暴雨》

游人腳底一聲雷,滿座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fēng)吹海立,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樽凸,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酒面,倒傾鮫室瀉瓊瑰。

蘇軾似乎特別擅長寫雨,這首詩,同樣是寫夏日暴雨,“望湖樓”是從遠處的黑云起筆,“有美堂”則是從腳下寫起,“游人腳底一聲雷”特別有趣,每次讀來我都會腦補踩到地雷,然后烏云襲來,暴雨傾盆而下。

可不是嘛,踩到地雷,炸死求了,老天爺看到這慘絕人寰的一幕,都不禁為之流淚。(瞎說八道)

《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

鳳凰山上雨初晴。水風(fēng)清,晚霞明。一朵芙蓉,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忽聞江上弄哀箏??嗪?,遣誰聽?煙斂云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shù)峰青。

還是蘇軾寫夏雨的一首詞,這一首不像前兩首那么“熱烈”,顯得溫柔許多。

鳳凰山下,雨后初晴,晚霞映照著湖光山色,湖面上荷花玉立,雖然盛夏已過,荷花也不再熱情綻放,但在這一片云淡風(fēng)輕中,她依然清新秀麗。

盛夏的雨是傾盆的,熱烈的,此時盛夏已過,雨也變得溫柔起來。


查看詳情>>
2、

蘇軾思念的名詞《江城子》,蘇軾與王弗的愛情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愛情最好的模樣就是“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可是真正的事實卻叫人哀嘆惋惜。初讀這句詞感觸不是很深,但到現(xiàn)在這個階段,真是有種初聞不識曲中意的感覺。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再讀一遍,仿佛能夠進入蘇軾的內(nèi)心,眼里逐漸填滿淚水,愛情最好的模樣蘇軾失去了。

蘇軾詩歌寫得好,而古人對于會寫詩歌的才子都是很偏愛的,這不蘇軾憑借著自己作品《喚魚池》贏得了王弗父親的賞識,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蘇軾,蘇軾真的是高興壞了,王弗是什么人?那是佳人,當(dāng)時王弗只有十六歲,對于愛情可能還不是太懂,但是她感覺到很幸福,這樣一位大才子,誰能不喜歡?而王弗性格的安靜文雅,知書達理讓蘇軾的心底泛起一絲漣漪。

王弗在見到蘇軾時就成為了他的粉絲,久仰蘇軾大名的他見到真人真是開心壞了,可能是擁有共同興趣吧,見面后他們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可能這就叫做惺惺相惜吧。他們的愛情似乎早已刻在三生石上。

這樣一位才子,這樣一位佳人,蘇軾的文采飛揚,王弗的聰穎賢惠深明大義,什么叫般配,這就是例子。春天他們會一起去放風(fēng)箏,夏天他們攜手去賞荷花,秋天他們共步去拾楓葉,冬天他們結(jié)伴去賞梅花,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什么都可能缺少,唯獨不缺的是他們愛情,就是這樣的生活他們的愛情越來越好,現(xiàn)在想起著實讓人羨慕。

紅顏薄命倒像是王弗這位佳人的真實寫照,他們的愛情生活并沒有像之前那樣持續(xù)發(fā)展下去。蘇軾曾說,“如果時間能夠為我們停止,讓我們的愛情天長地久,那該有多好”,王弗回道”如果時間不能為我們停止,那我們就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吧“。但是十年后,王弗病重,離開了人世,離開了蘇軾,當(dāng)時她的的年齡二十有七,紅顏薄命,讓人哀嘆。王弗離開,蘇軾的生活就好像丟了魂兒,每每春夏秋冬,心中不免哀傷,物是人非,記憶猶現(xiàn),讓人傷感。

又過了十年,蘇軾沉浮在官場,郁郁不得志,一個清冷的夜晚他想起了王弗,想起來他們之前的點點滴滴,它的一切的一切都在蘇軾的心上回放,一遍又一遍的在她的心上留下印記。蘇軾在此情景下寫出千古流傳的《江城子》。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v使相逢應(yīng)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xiāng),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第一次讀這篇蘇軾作的的悼亡詩只從文學(xué)角度,現(xiàn)在讀來眼睛就有些濕潤了,這首詩真的寫出了蘇軾的情感,心中的哀思無法訴說,好像在埋怨王弗,愛人,你留我一人在世上我很孤單,你知道我有多想你嗎?心中有很多話想對你說……

蘇軾雖然有過三位妻子,但是他與王弗的愛情卻打動世人。世事千變?nèi)f化,眼前的愛情要好好的珍惜,正如王弗所說,如果時間不能為我們停止,那我們就珍惜現(xiàn)在的時光吧”。珍惜存在的時光,珍惜眼前的愛情。


查看詳情>>
3、

蘇軾兩首寫西湖的古詩賞析,蘇軾眼中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樣?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說到中國的自然美景,大家恐怕首先會想到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確實,江南的美景讓人沉醉。江南之美,誠如白居易所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倍系母沟?,杭州的西子湖更是美不勝收,正如蘇軾所說:“所謂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中國有四大西湖,分別是杭州西湖、惠州西湖、揚州瘦西湖和潁州西湖。杭州西湖我們都非常熟悉,它是中國十大名勝古跡之一。這里有許多的傳說,如白蛇傳中的“斷橋會”,白娘子被壓雷峰塔,就與它有關(guān)。蘇軾曾被貶杭州,在這里留下了許多詩詞,如《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本文我們給大家分享這兩首古詩,看看蘇軾眼中的西湖到底是什么樣的。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一》

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

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

這首詩的一二句“朝曦迎客艷重岡,晚雨留人入醉鄉(xiāng)。”意思是早晨迎客,晨曦漸漸地染紅了群山。只可惜傍晚的時候下了一些雨,客人喝了酒,很快就醉去了。這首詩是蘇軾在杭州任職的時候創(chuàng)作的,在杭州的日子里,蘇軾寫下了很多關(guān)于西湖的古詩。

詩的三四句“此意自佳君不會,一杯當(dāng)屬水仙王."意思是只可惜醉酒的友人沒能領(lǐng)會到下雨之時的西湖美景。如果要感受人間天堂的美麗風(fēng)景,那么,你應(yīng)該敬守護西湖的“水仙王”一杯。蘇軾一生兩次到杭州做官,到任后的蘇軾,對西湖的水利和杭州的城市發(fā)展做了大規(guī)模的通暢和修復(fù),舉世聞名的“蘇堤”,就是蘇軾帶領(lǐng)杭州人民共同壘建的。

《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作為上一首詩的姊妹篇要比第一首有名的多,詩的前兩句"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意思是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瀲滟指波光粼粼的樣子??彰芍该悦悦C5臉幼印摹昂谩焙汀捌妗笨梢钥闯?,作者的心情很好。詩的前兩句用了互文的修辭手法,“水光瀲滟晴方好”這句省略了“雨亦奇”,而“山色空蒙雨亦奇”這句省略了“晴方好”

詩的后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笔沁@首詩的經(jīng)典句子,也是非常有名。意思是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適宜。歷來被奉為經(jīng)典。將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這個比喻是新穎奇特的。將景物,以人比擬,而且還毫無突兀之感,這是最讓人感嘆的。蘇軾認為,西湖就像是美人西施一般,不論是淡妝還是濃抹都是適宜的。這里是說西湖的美景,不論晴天還是雨天,都是值得一看的。


查看詳情>>
4、

蘇軾寫的口吃詩《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是怎么誕生的?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中國人常說“藝高人膽大”,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有了頂尖的武藝,就可以在江湖上自由行走,無往而不勝了。此話出自《三俠五義》,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具有真正意義的武俠小說。后來,它的意義擴大,多用來指一個人如果擁有了非常高超的技藝的話,那么他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會非常的自信,充滿勇氣,很有膽量。其中“技”的意義就不再單單指武義了。

如果把古典詩歌也比作一個“江湖”的話,您認為誰是天下第一呢?在我,第一反應(yīng)就是蘇軾。用“藝高人膽大”來形容大文豪蘇軾再恰當(dāng)不過了。如果我說,蘇軾的文字掌控力堪稱千古第一,我想,應(yīng)該沒有多少人會反對的。

不信,我們來看一看這首詩,是蘇軾的一首即興之作,堪稱千古奇詩。如果沒有新聞聯(lián)播主持人的口語級別,你就別想一次性非常準確地流利地讀出來。這首詩就是《西山戲題武昌王居士》,全詩如下,做好準備。預(yù)備,讀!

江干高居堅關(guān)扃,犍耕躬稼角掛經(jīng)。

篙竿系舸菰茭隔,笳鼓過軍雞狗驚。

解襟顧景各箕踞,擊劍賡歌幾舉觥。

荊笄供膾愧攪聒,干鍋更戛甘瓜羹。

怎么樣?親愛的讀者朋友們,你們能夠一次性地,非常流利地,非常準確地讀下來嗎?如果您能夠做到,那我真的非常佩服你。反正作為一個南方人,我只能說‘臣妾做不到啊’!讀幾遍下來感覺都要成“口吃”了。

言歸正傳,這樣的古詩在歷史上俗稱“口吃詩”,不僅僅蘇軾寫過,古代很多詩人也寫過,例如大詩人溫庭筠,大才子紀曉嵐等等。只不過相對來說,在文字的把控力上,蘇軾顯得更加游刃有余,留下很多“千奇百怪”的詩作,例如回文詩,嵌字詩,集句詩,合字詩等等,可以說很有些待才逞文的嫌疑。

不過,你也不能以此來批評蘇軾不謙虛,誰讓人家有才了,是不是?現(xiàn)代人崇尚“有財任性”,古人崇尚“有才任性”,誰水平高誰水平低,咱也不好說,咱也不能講。那么,什么是“口吃詩”呢?

“口吃詩”早在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就產(chǎn)生了,例如南北朝詩人王融的“園蘅眩紅蘤,湖荇燡黃華?;佞Q橫淮翰,遠越合云霞。”所謂“口吃詩”就是由許多雙聲字,疊韻字和同音異義的字連綴起來,組成音韻重疊而又拗口的詩歌,有點類似于現(xiàn)代的“繞口令”。

但是相比于繞口令來來,創(chuàng)作“口吃詩”非常不容易,具有很高的難度。為什么,第一,即然是創(chuàng)作詩歌,首先它肯定要押韻,和韻。這本就不容易;第二,它必須言之有物,有詩意,不能僅僅只是把幾個雙聲音節(jié)排列起來。

這首詩是蘇軾在武昌西山九曲亭上所做。當(dāng)時他和朋友游賞到此,見亭上題了一句詩“玄鴻橫號黃槲峴。”一行人百思不得其解,唯有蘇軾對出下聯(lián):皓鶴下浴紅荷湖。其他人一聽皆大笑不已,便又請?zhí)K軾再借此做首詩,于是這首詩就誕生了。

看到這里,我就更加佩服蘇軾了。因為這是即興之作,不僅需要創(chuàng)作者有很高的文字掌控能力,而且還需要創(chuàng)作者才思敏捷自信滿滿才行。那么,這首詩到底寫的是什么意思呢?前四句寫景,后四句寫在座之人瀟灑不羈的樣子。

詩句的大意是說:詩人站在九曲亭上遠眺,看到了很多的風(fēng)景,有高高雄距的城池,有躬耕的農(nóng)民...

查看詳情>>
5、

蘇軾豁達的詩詞有哪些?蘇軾一生多災(zāi)多難,卻有樂觀豁達的胸懷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每次讀蘇軾的詩詞,總感慨他人生的多難,處事的豁達及心靈的睿智,他的一生,歷經(jīng)風(fēng)波,多次遭受貶謫,還遭逢多位親人的生死離別,飽受人生的艱辛與苦難,但他卻能以寬廣的心胸和堅韌的毅力,直面人生的缺憾,超越痛苦,化解苦難,這些從他的詩詞中就能體現(xiàn)出來。

1、《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這首詞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當(dāng)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貶謫放逐,在人生最落魄的時候,他拉的下面子,活出了氣骨和風(fēng)范,當(dāng)看到蘭溪水由東往西流的奇觀時,即景而作,針對白居易時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感慨,發(fā)出了自己樂觀曠達的聲音“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意思是只要心態(tài)年輕,就可以煥發(fā)出和年輕人一樣的朝氣。這表達了蘇軾在逆境中自強不息的樂觀進取精神。

2、《臨江仙·夜歸臨皋》

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這首詞同樣作于元豐五年被貶謫黃州時,當(dāng)時蘇軾的職務(wù)是團練副使,相當(dāng)于一個沒有實權(quán)的閑職,人生可謂是已經(jīng)跌落谷底,但他卻并沒有被痛苦壓倒,有時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一次他在雪堂飲酒大醉,回到住所時因敲門不應(yīng),便一人來到江邊,在萬般感慨中寫下這首詞。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边@句是蘇軾強調(diào)身不由己的苦惱,也感慨世人都在為追逐功名利祿而勞神,更不知道自己何時能真正放下名利去過自由自在的隱居生活?!靶≈蹚拇耸?,江海寄余生。”最后一句表現(xiàn)了蘇軾對自由的渴望,希望自己能把劫后的余生真正溶于大自然中。

3、《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紹圣元年(1094年),年近六旬的蘇軾再次被貶惠州,當(dāng)時的廣東為蠻荒之地,很多被貶到這里的大臣都多有哀怨嗟嘆之辭,只有蘇軾不同,他在這首七絕中表現(xiàn)了自己隨遇而安的精神,還對嶺南的風(fēng)物進行了贊美。蘇軾曾因為仕途坎坷想過避世歸隱,但又因戀戀不忘國運民生而未能如愿,在嶺南時,蘇軾的內(nèi)心正處于出世和入世的兩難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正是這種兩難心境的形象描述。

蘇軾一生多災(zāi)多難,但仍保持樂觀豁達的胸懷,無論走到哪里都全心全意為百姓做事,直到現(xiàn)在,蘇軾生活過的地方,都留有他美德善政或詼諧智慧的美麗傳說,他生前受愛戴,死后依然受到如此多的關(guān)注,實在是少有人能比。


查看詳情>>
6、

蘇軾隨手寫的一首詩,誰知竟成千古絕唱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作為宋代文壇乃至整個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詞人之一,蘇軾才華橫溢,魅力四射,不僅讓同時代的人深深折服,還讓很多后人傾慕不已。從他的詩詞作品中,我們欣賞的不僅僅是它的文字之美,更多的是詩人投射在字里行間的人格魅力。

在蘇軾的詩詞中,我們總能感覺到一種充滿力量的、散發(fā)溫暖的人格精神。他一生幾歷生死,宦海沉浮,活脫脫一部最真實的人間悲劇。然而,在他所有的詩文中,我們很少看到怨天尤人的不平和憤恨,看到更多的是樂觀昂揚、幽默曠達,越挫越勇的精神氣。

更為可貴的是,他還將這種樂觀昂揚的心態(tài)傳輸給他的親友,給他們以心靈安慰。其中,有一位叫劉景文的朋友,年近60了卻仍然失意困頓,潦倒不堪。為了安慰這位朋友,蘇軾隨手寫下了一首最昂揚的詩作,誰知竟成千古絕唱!它就是《贈劉景文》。全詩如下: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寫這首詩時,蘇軾已經(jīng)是一個50多歲的老人了。和劉景文一樣,他的人生也已進入了遲暮之年。對于未來,詩人當(dāng)然一無所知。事實上,寫完此詩后不久,他就被貶到了遙遠的海南島,幾同走入了死路。

然而,令人敬佩的是,蘇軾用自己曠達樂觀的天性,很快就適應(yīng)了外界的變化。他并沒有因為年老遭貶而變的頹唐消沉。相反,越挫越勇,始終昂揚!所以,從一定意義上來講,這首詩也可以看作是詩人自己的一生寫照,給人以大徹大悟之感。

詩的前兩句“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是寫景,意思是說:此時已是秋末初冬了,荷花早已經(jīng)凋謝了,就連那像高舉的雨傘一樣的荷葉也枯萎了,真是萬物凋零,一片肅殺。然而,你看那菊花雖然開敗了,但是它的花枝卻還依然在傲寒斗霜。

這兩句抓住了“荷盡”、“菊殘”兩個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繪出了秋末冬初的蕭瑟之景;此外,通過“已無”與“猶有”形成強烈對比,以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它雖然是寫景,實際上卻處處是在寫人,用菊花的傲霜斗雪來贊揚朋友的高尚品格和節(jié)操。

后兩句“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是全詩靈魂所在,最是昂揚溫暖。詩人告訴朋友:“你一定要記住,一年中最好的光景其實就是現(xiàn)在。因為此時正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jié)!在古人眼中,橘樹和松柏一樣,最能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節(jié)操。

這兩句由寫景轉(zhuǎn)入議論,揭示詩人寫此詩的目的。從古至今,在很多文人的作品中,秋冬都是蕭瑟悲涼寒冷,令人憂愁的。然而,蘇軾的這首詩卻一反常態(tài),給人以昂揚積極樂觀的色彩。在詞人眼中,冬景雖然蕭瑟,但卻碩果累累,令人喜悅,這一點是其他季節(jié)所無法相比的。

詩人這樣寫表面上是在抒發(fā)個人對季節(jié)的感受,實際上是借秋冬的“橙紅橘綠”來比喻人到壯年,雖然青春不再,但卻是人生最成熟,依然可以大有作為的時候。詩人希望朋友珍惜時光,樂觀昂揚,不要意志消沉、自暴自棄。

蘇軾一生經(jīng)歷了太多的波折和苦難,這首詩表面上是贈給朋友的一首勸勉詩作,其實它又何嘗不是詩人自己一生的寫照呢?詩作沒有一字涉及朋友,卻處處充滿對朋友的勉勵...

查看詳情>>
7、

蘇軾九死一生后給兒子寫了首詩,這首詩有幾層意思?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數(shù)千年的中國文明,代代相傳,從來不缺少具有愛國熱情的熱血青年,也不缺少具有才華的文人墨客。從屈原到陶淵明,從初唐四杰到唐宋八大家,中國的文壇永遠都是群星閃耀,絢爛奪目。而宋代的蘇軾一定是這些群星中最為閃耀的一顆,他不但有才華橫溢,還有一顆善良的赤子之心,他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和貢獻,絕對是超一流。

但是蘇軾也有自己的苦惱,他就是太直白,就是太耿直了。他的眼里容不得沙子,他總是敢于直諫,但是最終的結(jié)果就是,他得罪了皇帝,得罪了掌權(quán)派,不斷被貶謫,仕途不順,懷才不遇。只能靠著樂觀的態(tài)度,在自我安慰中找到人生的出路。即使這樣,他還是成功了,被貶得越來越遠,環(huán)境越來越艱苦,但是,他卻越來越豁達,詞風(fēng)越來越豪邁、高昂?!罢l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p>

本以為這樣敢說敢做的蘇軾一定是一往無前,毫不畏懼的,永遠自信滿滿,橫沖直撞的。但是,“滿肚子不合時宜”的蘇軾,其實也有后悔的時候,他的后悔不是對自己,而是對兒子寄托的希望上?!盀跖_詩案”蘇軾“九死一生”,被貶黃州期間,他的侍妾朝云生下一子,這時蘇軾想著自己的人生際遇,便給兒子寫下了一首耐人尋味的詩:

《洗兒詩》

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愿孩兒愚且魯,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

結(jié)合蘇軾寫作這首詩的背景,我們可以看出,孩子的降生給蘇軾帶來了許多慰藉。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處處巧妙,遣詞造句,匠心獨運。一個“望”字,寫盡了人們對孩子的期待;一個“誤”字,道盡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詩中幾處轉(zhuǎn)折,情味全在其中。愚魯?shù)娜嗽摕o所作為,但卻能“無災(zāi)無難到公卿”,這里可以看到蘇軾對于時局的不滿和牢騷,也可以看出這是他的辛辣諷刺。

世間父母都是望子成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但是蘇軾卻反其道而行,他自己就因為聰明過了頭總是與當(dāng)權(quán)者對抗,最后落得被貶官發(fā)配的命運。與其聰明,還不如愚笨了,這樣或許能夠無災(zāi)無難混到公卿的位置。這就是蘇軾對于新生兒的一種希望和祝福了。這恐怕也和當(dāng)代許多父母的觀點是一樣的,他們也不苛求自己的孩子能夠多么與眾不同,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平平凡凡度過一生,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平平安安。

父母總是自以為是的為了孩子好,規(guī)定了許多條條框框,幫助孩子規(guī)避風(fēng)險,但是卻忘了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感受他們究竟想要什么。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不是家長來阻斷一切危險和困難,而是當(dāng)遇到危險和困難的時候,有一個強大的支撐和堅強的后盾,能夠幫助他們,告訴他們,“你可以的,我們相信你,你可以完成,你可以做得很棒”。有這樣的后盾,一切就夠了。這樣成長起來的孩子將會勇敢面對,敢于探索,他們有勇氣,因為他們相信背后有父母的支持,一切都可以完成。

當(dāng)然蘇軾的這首詩除了有對自己人生的總結(jié),也有對孩子的勸告,更多的還有對政治時局腐敗的一種諷刺。最后一句才是關(guān)鍵,“公卿”都是“愚且魯”的,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種人看似人畜無害,實則才是最大的隱患。

這首詩...

查看詳情>>
8、

蘇軾彌留之際寫了首《觀潮》,這種寫法太過獨特大膽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文學(xué)家,在詩詞方面有極高的造詣,如果說唐代時期詩仙李白的水平最高,蘇軾在宋朝則首屈一指,無人能比,他是宋朝文學(xué)最高水平的代表。

蘇軾的才藝不限于詩詞,他在散文、書法、繪畫方面的成就也很突出,甚至他還涉足美食、造酒和工程建設(shè)領(lǐng)域,而這些都不足以說出蘇軾的全部,他也是一個天生的樂天派,是普通百姓的朋友。

蘇軾的性格特征從他的作品中可以追溯,他具有的是一個和藹可親、機智幽默的形象。蘇軾寫了大量的哲理詩,內(nèi)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達到了無事不成詩的地步。

蘇軾的一生是浪漫的一生,但是蘇軾的一生也是頗不得意的一生。面對人生的坎坷,他總能從各種遭遇中總結(jié)人生的經(jīng)驗,他的很多作品蘊含著深刻的人生真諦。

蘇軾臨終之前,他的小兒子即將去中山任職,彌留之際,他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七言絕句《觀潮》,將他的萬般心思凝結(jié)在這一首小詩中,其中自然也蘊含著深意。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還來別無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首詩的寫法太獨特,第一句和第四句完全一樣,這種寫法太過大膽,一首七言絕句總共有四句二十八個字,使用重復(fù)字,甚至即使用于修辭的疊字,都慎用的,而蘇軾就敢這樣寫。

那么蘇軾的這種寫法有何奧妙之處呢?第一句和第四句是否有不同的寓意呢?廬山煙雨和浙江潮都是令人心醉向往的美景,如果不去觀賞,將是終生遺憾。

我們先分析中間兩句,沒有去過這兩處景點觀賞,很多人心里癢癢,但是去觀賞之后卻發(fā)現(xiàn)并沒有特別的感受,這就有“看景不如聽景”的意思了,是游覽者的普遍感受。

回過頭來我們再分析重復(fù)的那兩句詩,第一句充滿的是期待,未曾到過廬山欣賞煙雨,也沒有觀賞過浙江的潮水,心向往之。而體驗之后,煙雨和潮水沒有改變,這些景色不過如此。

這就有點兒禪味了,是人生經(jīng)歷之后的大徹大悟。蘇軾在彌留之際,寫下這首詩,他是在回顧自己的一生經(jīng)歷,他曾經(jīng)仕途坎坷,甚至經(jīng)歷了烏臺詩案的生死考驗。

面對人生的坎坷,蘇軾也曾經(jīng)脆弱,尤其是被朝廷捉拿歸案之前,他驚慌失措,甚至幾欲投水自盡。一個豁達的人也有自己的底線,當(dāng)不堪重負時,沒有人能夠坦然面對。

蘇軾只是一介書生,面對皇家的威嚴和生死考驗,他幾乎手足無措,這是人之常情。然而蘇軾的偉大之處在于,經(jīng)歷過人生的考驗之后,他擁有了冷靜和豁達的境界。

就像這首詩,人生有煙雨朦朧的美妙,也有如浙江潮涌的波瀾壯闊,他通過詩詞作品充分贊美了大自然的風(fēng)景,同時也表現(xiàn)出了對苦難生活的傲視和對痛苦人生的超越,人的一生不過如此。


查看詳情>>
9、

蘇軾所作的和詩《和子由澠池懷舊》賞析,悲涼中有達觀,低沉中有昂揚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與唐人寫詩重情韻、重興象的風(fēng)格特征不同,宋人寫詩注重“以文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xué)為詩”。因此宋詩出現(xiàn)了大量的理趣詩,典型特征就是包含濃郁的哲理色彩。蘇軾作為宋代杰出的代表詩人,在其一生的豐富著作中,便有許多發(fā)人深思、富有理趣的詩篇。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蘇軾的一首詩《和子由澠池懷舊》,共同感受一下古典詩歌里獨特的哲理性藝術(shù)審美價值。公元1061年,也就是嘉祐六年,蘇軾赴鳳翔簽判任,路過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他的弟弟蘇轍寫了一首詩《懷澠池寄子瞻兄》寄給蘇軾,以表達懷舊和依依惜別的難舍之情。

蘇軾的《和子由澠池懷舊》便是根據(jù)蘇轍的原詩所作的一首和詩。在這首詩中,蘇軾主要針對原詩中“相攜話別鄭原上,共道長途怕雪泥”這一人生感嘆作出了哲理性的思考和回答。其實在公元1056年,也就是嘉祐元年,蘇軾與蘇轍赴京應(yīng)試,就曾路過澠池,有過夜宿縣中寺舍,共同題詩于僧房壁上的回憶。

但此次蘇軾赴鳳翔簽判任,卻是獨自一人路過澠池。所以蘇轍寫詩,一方面是回憶曾經(jīng)的共同經(jīng)歷,表達惜別之意。另一方面則是感嘆不能擺脫命運的安排,即一入仕途,就身不由己,往來各處只能任人擺置。那么蘇軾是如何認為的呢?他在詩中又是怎樣給弟弟蘇轍講述自己的思考和認識的呢?

《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yīng)似飛鴻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fù)計東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

往日崎嶇還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首先,根據(jù)詩的內(nèi)容,前四句可以看成是一部分。在這部分中,蘇軾把人生的經(jīng)歷,作了一個深刻的比喻。即我們?nèi)松?jīng)歷過的事情和地方,像什么樣子呢?它就象天上的鴻雁飛到積雪的地上一樣。雪地因為偶然的機會,有了鴻雁腳爪的痕跡,可是鴻雁還得繼續(xù)飛行,哪里還記得這痕跡留在何方。

正如蘇軾與蘇轍共同經(jīng)歷過的澠池訪僧留題之事。蘇轍在原詩中曾感慨如果與澠池沒有緣分,為何總是與它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如果有緣分,為何駐足的時間又那么短暫?除了蘇軾這次再次路過澠池,他自己還被任命過澠池縣的主簿,只是由于考中進士,未到任。所以蘇軾這首詩的開篇四句便是根據(jù)蘇轍的感慨,上升到人生,發(fā)出了哲理性的議論。

因為這個比喻非常生動而且深刻,所以這四句也成為了廣為傳誦的名句,后來還有了“雪泥鴻爪”這個成語,比喻往事遺留過的痕跡。其實對于我們而言,人生何處不是“雪泥鴻爪”呢?曾經(jīng)駐留在我們身邊的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地方,多年以后再看,如今它們又在哪里呢?只不過徒留下一些痕跡罷了。

所以接下來的兩句“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蘇軾便對于自己發(fā)表的議論,進行了細節(jié)方面的補充。即當(dāng)年接待我們的老僧已經(jīng)死了,如今骨灰正放在新造的那座小塔里面。當(dāng)年我們共同題詩的那堵墻壁也已經(jīng)壞了,再也看不到題詩的墨跡了。就象鴻雁在雪上留下的鴻爪,一旦雪化了,這些爪印也不見了。

從蘇軾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描寫來看,頗有為人生的短促嘆息和對自己漂泊不定的感傷,但是若只是這樣,就不符合蘇軾...

查看詳情>>
10、

蘇軾寫給官妓的詩詞《贈黃州官妓》,它其實有多個版本?

蘇軾的古詩
蘇軾的詩
蘇軾的詩詞

《贈黃州官妓》

蘇軾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這首詩收錄在清人馮應(yīng)榴編注的《蘇文忠公詩合注》中。蘇東坡即將離開貶所黃州前夕,在一次送行的宴會上,官妓李宜求其在自己的領(lǐng)巾上題詩。蘇大學(xué)士寫完前兩句,即擱筆與客人笑談應(yīng)酬。并且此二句詩看似意境平平,似無奇特之處。良久,李宜再拜來求,蘇軾方才想起此事,遂補足畫龍點睛的后兩句。

此事被傳為佳話。如同杜甫那句“黃四娘家花滿蹊”,讓鄰居黃四娘留名至今;蘇軾這首詩,也使一個默默無聞的官妓“李宜”,成了知名人物。然而,《贈黃州官妓》其實是有多個版本的。

例如:

東坡四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主要區(qū)別在第一句的“時間”和第二句的“人名”上。然而,當(dāng)我考證原詩中的時間關(guān)鍵詞到底是“四載”還是“五載”時,卻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七載”的版本;并且這個官妓的名字,也出現(xiàn)了第三種寫法——李琦。于是引發(fā)了我的興趣,很想弄個究竟。

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幾年?

我查找了和這首詩有關(guān)的一些古籍文獻,發(fā)現(xiàn)除《蘇文忠公詩合注》外,還有《春渚紀聞》 和《清波雜志》兩部宋人筆記,以及宋代學(xué)者陳巖肖的詩評《庚溪詩話》,都對詩作和背景有記載。何薳的《春渚紀聞》卷六為《東坡事實》,所引詩、文多為輯佚者所取,即蘇軾詩文集中沒有的。其中一則內(nèi)容題為“營妓比海棠絕句”,原文如下:

東坡在黃日,每日燕集,醉墨淋漓,不惜與人。至于營妓供詩,題帶畫,亦時有之,有李琪者,少而慧,頗知書,時亦每顧之,終未嘗獲公賜。至公移汝,將祖行,酒酣,琪奉觴再拜,取領(lǐng)巾乞書。公熟視久之,令其磨研,墨濃,取筆大書云:“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奔磾S筆袖手,與客談笑。坐客相謂:“語似凡易,又不終篇,何也?”即將撤具,琪復(fù)拜請。坡大笑曰:“幾忘出場?!崩^書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币蛔鶕艄?jié),盡醉而散。

“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其中“七歲”二字可以肯定是錯誤的。根據(jù)林語堂《蘇東坡傳》附錄的蘇東坡年譜,因“烏臺詩案”,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二月謫居黃州,并于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也就是說按照史實的話,蘇軾在黃州應(yīng)該住了四整年才對。

但是,“五載”這個版本是錯的嗎?馮應(yīng)榴是著名的乾嘉學(xué)者,潛心專研詩學(xué)。他匯集歷代舊注,對蘇詩重作注疏,嚴謹性和準確性自不必懷疑。因而,說“五載”也是對的,為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古人有服喪守孝三年的說法。而實際情卻是,如若喪期恰巧從第一年的年尾算起,那么到第三年的年頭,總共才十幾個月,也可以號稱三年;在春秋時期,比較常見的是二十五個月的服喪期。因為兩年是二十四個月,再增加一個月,超過兩年就可以算作三年了,可見古人是很會“討巧”的。

由此便不難理解,“東坡五載黃州住”這句是沒毛病的了。1080年2月到1084年4月已經(jīng)超過48個月,因而可以號稱“五載”。

多個版本的具體差異及其辨析...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