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贈黃州官妓》

蘇軾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宜。

卻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這首詩收錄在清人馮應(yīng)榴編注的《蘇文忠公詩合注》中。蘇東坡即將離開貶所黃州前夕,在一次送行的宴會上,官妓李宜求其在自己的領(lǐng)巾上題詩。蘇大學(xué)士寫完前兩句,即擱筆與客人笑談應(yīng)酬。并且此二句詩看似意境平平,似無奇特之處。良久,李宜再拜來求,蘇軾方才想起此事,遂補足畫龍點睛的后兩句。

此事被傳為佳話。如同杜甫那句“黃四娘家花滿蹊”,讓鄰居黃四娘留名至今;蘇軾這首詩,也使一個默默無聞的官妓“李宜”,成了知名人物。然而,《贈黃州官妓》其實是有多個版本的。

例如:

東坡四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

主要區(qū)別在第一句的“時間”和第二句的“人名”上。然而,當(dāng)我考證原詩中的時間關(guān)鍵詞到底是“四載”還是“五載”時,卻又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七載”的版本;并且這個官妓的名字,也出現(xiàn)了第三種寫法——李琦。于是引發(fā)了我的興趣,很想弄個究竟。

蘇東坡在黃州住了幾年?

我查找了和這首詩有關(guān)的一些古籍文獻,發(fā)現(xiàn)除《蘇文忠公詩合注》外,還有《春渚紀(jì)聞》 和《清波雜志》兩部宋人筆記,以及宋代學(xué)者陳巖肖的詩評《庚溪詩話》,都對詩作和背景有記載。何薳的《春渚紀(jì)聞》卷六為《東坡事實》,所引詩、文多為輯佚者所取,即蘇軾詩文集中沒有的。其中一則內(nèi)容題為“營妓比海棠絕句”,原文如下:

東坡在黃日,每日燕集,醉墨淋漓,不惜與人。至于營妓供詩,題帶畫,亦時有之,有李琪者,少而慧,頗知書,時亦每顧之,終未嘗獲公賜。至公移汝,將祖行,酒酣,琪奉觴再拜,取領(lǐng)巾乞書。公熟視久之,令其磨研,墨濃,取筆大書云:“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奔磾S筆袖手,與客談笑。坐客相謂:“語似凡易,又不終篇,何也?”即將撤具,琪復(fù)拜請。坡大笑曰:“幾忘出場?!崩^書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币蛔鶕艄?jié),盡醉而散。

“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 其中“七歲”二字可以肯定是錯誤的。根據(jù)林語堂《蘇東坡傳》附錄的蘇東坡年譜,因“烏臺詩案”,蘇軾于元豐三年(1080)二月謫居黃州,并于元豐七年(1084)四月離開。也就是說按照史實的話,蘇軾在黃州應(yīng)該住了四整年才對。

但是,“五載”這個版本是錯的嗎?馮應(yīng)榴是著名的乾嘉學(xué)者,潛心專研詩學(xué)。他匯集歷代舊注,對蘇詩重作注疏,嚴(yán)謹(jǐn)性和準(zhǔn)確性自不必懷疑。因而,說“五載”也是對的,為什么呢?我們都知道古人有服喪守孝三年的說法。而實際情卻是,如若喪期恰巧從第一年的年尾算起,那么到第三年的年頭,總共才十幾個月,也可以號稱三年;在春秋時期,比較常見的是二十五個月的服喪期。因為兩年是二十四個月,再增加一個月,超過兩年就可以算作三年了,可見古人是很會“討巧”的。

由此便不難理解,“東坡五載黃州住”這句是沒毛病的了。1080年2月到1084年4月已經(jīng)超過48個月,因而可以號稱“五載”。

多個版本的具體差異及其辨析

《清波雜志》和《庚溪詩話》所載的內(nèi)容與《春渚紀(jì)聞》大致相同,只是詩句細節(jié)略有出入?!肚宀s志》中,官妓的名字是“李琦”,全詩記載為:

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贈李琦。

卻似城南杜工部,海棠雖好不吟詩。

除去人名外,主要差異是第三句中的“城南”,與其它版本“西川”二字有所不同。首先看“城南”,針對的是杜甫出身于“城南杜氏”,及其困守長安10年期間的居住地而言;“西川”則是指他漂泊蜀中的10年,“西川”即古代益州的行政區(qū)劃名。

雖然兩者都沒錯,但我以為用“西川”更接近原詩所要表達的題旨。原因與第四句中的”海棠“有關(guān)。海棠花雖然分布廣泛,但在古代卻以蜀地最為聞名。陸游便有“蜀地名花擅古今,一枝氣可壓千林”、“自別西川海棠后,初將爛醉答春風(fēng)”等詩句;賈島被貶四川時也寫過一首詠海棠的絕句,前兩句為“昔聞游客話芳菲,濯錦江頭幾萬枝。 ”(一說作者為晏殊)

《庚溪詩話》中的人名與馮應(yīng)榴注疏版同為“李宜”,或許馮應(yīng)榴的選本對其有所承繼。特別之處在于,其所引蘇詩的第一句,既沒提幾年也沒說黃州,全詩如下:

東坡居士文名久,何事無言及李宜。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題詩。

“東坡居士文名久”這句,顯然不如清楚交代時間、地點的前兩個版本更符合詩意,也不似出自詩文造詣深厚的蘇大學(xué)士手筆?!肚宀s志》與《庚溪詩話》成書皆在南宋,前者或略早些。《春渚紀(jì)聞》寫于北宋,但從其所載“東坡七歲黃州住”這句上看,顯然并不完全準(zhǔn)確。因而,哪一家的版本更接近蘇軾原作,已無確鑿的證據(jù)可考,或者說馮應(yīng)榴的注疏早已替我們完成了考證。因此,鑒于《蘇文忠公詩合注》在蘇軾研究領(lǐng)域的權(quán)威性,我們也只好以他的版本為準(zhǔn)。

“何事無言及李宜?”避諱還是另有原因?

下面再說官妓名字的問題。在這一點上,我個人比較認同《春渚紀(jì)聞》中的“李琪”,可能是更接近于原詩的版本。而馮應(yīng)榴采用“李宜”這個名字,或許是經(jīng)其考證過的官妓真名。二者并不矛盾,理由我在后文會詳細說明。

前文引用的《春渚紀(jì)聞》中,先說蘇軾從不吝惜墨寶——“至于營妓供詩,題帶畫,亦時有之”,然而李琪卻始終沒能得到他的一字一畫。何至于此?文中沒有說明。而《庚溪詩話》則有“宜以語訥,不能有所請,人皆咎之”句,意為李宜內(nèi)向,不愛說話。

有觀點認為原因或許沒這么簡單。因為聯(lián)系蘇軾被貶謫黃州的遭遇,便可知道,在 “烏臺詩案” 中,與何正臣、舒亶、李定一同彈劾他的,還有一個名叫李宜之的人。李宜之與李宜的名字太過相似,蘇軾可能由于不愿想起李宜之,連帶書寫李宜的名字也有所忌諱。以至于最后李宜索要題詩時,蘇軾還在詩句中將李宜故意錯寫成“李琪”。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題詩?!标P(guān)于這后兩句的用典,有觀點認為杜甫的母親名諱海棠,所以在號稱“海棠香國” 的西蜀生活了十年的杜少陵,從未寫過與海棠相關(guān)的詩句。王禹偁曾說:“少陵在蜀,并無一詩話著海棠,以其生母名也?!焙檫~的《容齋隨筆》中也有“杜少陵母名海棠,故不詠海棠,理或然歟”的記載。雖如此,然杜母真名早已無法考證,但杜甫沒寫過海棠詩卻是事實。所以,東坡這樣寫的高明之處在于一語雙關(guān),既抬高了官妓的地位,又暗含自己的避諱之意。

這個說法看似有一定道理,但我仍覺得過分牽強。蘇東坡素來豁達,不可能因此而特殊看待一個官妓。所以我以為,《庚溪詩話》的記載仍舊可取。因為就算蘇東坡“醉墨淋漓,不惜與人”,也總要對方首先提出要求吧?沒有主動上前給別人題詩作畫的道理。因而最大的可能還就是李宜內(nèi)向,始終沒好意思開口,眼看這位大學(xué)士要離開黃州了,才在送行宴上鼓足了勇氣說出心愿。未曾料到的是,正是這一行為,使她如杜甫詩中的黃四娘、李白詩中的汪倫一樣,也成了千古留名的人物。《清波雜志》載此事后評曰:“其人自此聲價增重,殆類子美詩中黃四娘?!?/p>

但最耐人尋味的,也如同杜甫不寫“海棠詩”,或者說杜母名諱不可考的問題一樣,還是這位傳奇官妓的名字之謎。既然我們不得不以馮應(yīng)榴的考據(jù)為準(zhǔn),那我也不妨大膽推測:如果“李宜”是她的真名,“李琪”是蘇軾題詩錯寫的名字,而《清波雜志》中所記載的“李琦”,若非誤寫的話,自然就是官妓的藝名了?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