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中國歷史上,蘇軾絕對算得上是頂尖文人之一。但他在仕途上并不順?biāo)?,雖然滿腹才華,是萬眾矚目的明星,卻始終遭到打擊。王安石在變法之初,就想拉攏他,他卻不為所動,指出新法的諸多弊端,遭到無情打壓。王安石也是謙謙君子,再加上宋朝優(yōu)待文人士大夫,蘇軾并沒有性命之虞,但卻遠(yuǎn)離了朝堂,只能在四處貶謫中虛度光陰。

才子都是遭人妒忌的,才子也是恃才傲物的,即便是王安石下臺之后,守舊派也沒有啟用蘇軾,依然讓他在外任職。熙寧九年,宋神宗再次啟用王安石為相時,蘇軾錯愕,頓時寫了一首小詩,寄入朝廷:

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卻教明月送將來。

這首詩的名字叫做《花影》,看起來是詠物詩,寫的是花的影子,實際上卻是一首諷刺詩。詩的開頭一句,就是在描寫花的影子很濃,一重又一重地鋪在亭臺之上?;ㄊ呛苊赖?,但花的影子卻惹得了蘇軾的厭惡,所以他呼喚童子前去打掃。

然而,影子又怎么能夠掃開呢?表面上看似不合情理之處,實際上寫出了蘇軾對花影沒有任何好感。

影子是由光線的照射而形成的,太陽下山之后,影子自然就消失了,這讓蘇軾松了一口氣。然而,太陽落下之后,月亮又升騰起來,還是以皎潔的月光,讓花影再現(xiàn)。這是無可奈何的自然規(guī)律,也讓蘇軾煩憂不已。

宋朝詩歌雖然沒有唐詩那樣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缺乏激情和豪氣,但在敘理方面更勝一籌。諷喻詩這隱含在這表面上的文字之中,讓蘇軾煩惱的花影,其實就是朝堂之上的政敵們,說白了就是二度為相的王安石。

蘇軾出自民間,也當(dāng)過地方官,看過了新法因為用人不當(dāng),對百姓的傷害。所以,他對王安石的變法不感興趣,與王安石經(jīng)常針鋒相對。從歷史的眼光來看,王安石變法是進(jìn)步的,但它脫離了當(dāng)時的生產(chǎn)力,同時在變法的過程中也逐步走樣,加重了百姓的負(fù)擔(dān),遭到了極大的阻力

在這種情況下,宋神宗也不得不罷黜王安石,暫時中斷了新法。原本,這讓蘇軾非常滿意,他終于看不到討厭的“花影”。原本以為,這次變法與宋仁宗時期的“慶歷新政”一樣,來得洶涌,去得突然,沒想到宋神宗改革的決心如此之大,沒有幾年就將王安石重新召回,繼續(xù)主持變法。

蘇軾痛恨這種局面,感慨王安石如同花影一樣,陰魂不散。可是,他卻毫無權(quán)力,只能寫下這首刺人的詩。王安石也是滿腹經(jīng)綸的文人,自然看得懂其中的意思,心中定然不是滋味。

別小看這首詩,他代表了蘇軾的心聲。雖然主觀性太強,并不一定正確,卻是蘇軾一生的政治態(tài)度。而且,由此之后,蘇軾對朝政多有針砭,寫下了不少更露骨或者更隱晦的詩文。所以,在四年之后,他被人告發(fā),鬧出了“烏臺詩案”,這也是有宋一朝為數(shù)不多的文字獄。

只不過,王安石畢竟還是大度之人,也是惜才之人。在蘇軾落難之時,他沒有踩上一腳,反而上書宋神宗“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大概也就是這個關(guān)鍵性原因,蘇軾和王安石后來相逢一笑泯恩仇,拋棄了各自成見,也成就了一段佳話。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