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談到杜甫,似乎浮現(xiàn)在我們腦海中的,時常都是那幾個“刻板印象”——身材瘦削,滿臉哀愁,憂國憂民的凄苦老人。
然而,當我們深入了解后才發(fā)現(xiàn),杜甫其實是非常熱愛生活的。除了描寫家國變故、民間疾苦的詩句外,杜甫還有大量著墨于社會各類人物形象的詩歌。
值得關注的是,在杜甫眾多描繪人物形象的詩歌中,婦女形象也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在杜甫筆下,我們能看到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婦女形象,無論是村姑農(nóng)婦、藝伎歌女,還是深閨怨婦、新嫁娘,杜甫都給予了深刻的理解與同情。對自己的妻子,杜甫更是滿懷愛戀與尊重。對皇族貴婦,杜甫也能持較為客觀與公正的態(tài)度。
在詩中,我們能看到杜甫突破時代枷鎖,以平等和人性角度,對女性進行全新詮釋的獨特視角。
雖然意義非凡,但似乎我們很少能從此角度品味杜詩。一起來盤點一下,杜甫筆下的那些婦女形象!
一、妻子楊氏
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一生知音。
說道杜甫筆下的婦女形象,首先不得不提的,就是杜甫的妻子。
據(jù)記載,杜甫妻子是司農(nóng)少卿楊怡之女楊氏,兩人成婚于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30歲之際。他們二人婚后感情深厚,三十年來不離不棄,可以說是老而彌篤、白頭相守。
在杜甫流傳至今的1400多首詩中,用妻、妻子、妻孥等詞匯的詩作達二十余首,充分呈現(xiàn)出一個生動立體的“老妻”形象。
至德元載(756年)八月,杜甫身陷長安,望見天上明月,不禁思念遠在他鄉(xiāng)的妻兒,寫下一首贈內(nèi)詩——《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在詩中,杜甫為我們生動描繪出一位久經(jīng)別離、期盼丈夫回家的妻子形象,真情實意,感人肺腑。
又因當時社會動蕩、戰(zhàn)亂四起,杜甫時常要與妻兒過著風餐露宿、漂泊不定的日子,“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出身官宦人家的妻子從未跟著杜甫享受過榮華富貴,就連安定的生活也是那么難能可貴。
盡管生活如此艱辛,一生漂泊的杜甫還是在成都度過了一段難得的安穩(wěn)日子,從這段時期的《江村》《進艇》等詩中就可見一斑。
江村
唐·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自來自去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
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
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
進艇
唐·杜甫
南京久客耕南畝,北望傷神坐北窗。
晝引老妻乘小艇,晴看稚子浴清江。
俱飛蛺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雙。
茗飲蔗漿攜所有,瓷罌無謝玉為缸。
兩詩描繪出杜甫與妻兒一家平淡、幸福的閑適生活,詩中的妻子也不再是往日辛苦持家的姿態(tài),而是“搖身一變”,恢復成與丈夫泛舟、下棋,吟詩作畫的大家閨秀模樣。
通過以上可以看出,杜甫眼中的妻子,是一位溫柔賢淑、善解人意、勤儉樸實、任勞任怨且具有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優(yōu)秀女性。
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能有這么一位興趣廣泛、富有情趣的妻子,該是多么的幸運啊!也就不難理解杜甫為何對他的妻子如此敬愛了。
二、勞動婦女
直面痛苦、堅忍于世的執(zhí)著。
杜甫出生于官宦家庭,早期過著“裘馬輕狂”的“快意”日子,但在親身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和國破家亡的痛苦后,杜甫的寫作目光開始轉(zhuǎn)向蒼生黎民,尤其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們。
在《負薪行》《遣遇》《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中,杜甫就分別描寫了當時“負薪女”“采蕨女”“寒女”(貧困家女兒)的真實現(xiàn)狀。
負薪女“面妝首飾啼雜痕”、采蕨女“暮返空村號”、寒女“鞭撻其夫家,聚斂貢城閱”。通過詩句,杜甫生動描繪出當時婦女在官府的強征暴斂下,艱難維持生計的痛苦境遇。
而杜甫三吏三別中所描述的婦女形象,則更令人感到痛惜,她們或經(jīng)受應役之苦、或經(jīng)受生離死別之痛、或經(jīng)受國家與個人間的抉擇之哀。譬如:
《石壕吏》中面對家庭殘缺不全,官吏苦苦相逼,只能被迫服役的老婦;
《新婚別》中面對國家大義,強忍悲痛,鼓勵丈夫參軍的新婚女子;
《垂老別》中面對行將出發(fā)的年邁丈夫,百般囑咐,盼其平安歸來的老妻。
可以說,在人道主義的驅(qū)使下,杜甫用沉郁的詩句再現(xiàn)了當時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塑造出一個個真實感人的勞動婦女形象,震撼心靈。
三、貴族婦女
奢靡享受與遠嫁他鄉(xiāng)的雙重命運。
與李白的浪漫不同,杜甫筆下的貴族婦女多為荒誕奢靡的,與他筆下的勞動婦女形成鮮明對比,成為當時社會不公的生動寫照。
其中表現(xiàn)最為突出的便是《麗人行》,全詩通過客觀記敘,從鮮艷亮麗的姿態(tài)到身著華貴的服飾,再到精致可口的美食、跟隨侍從,表現(xiàn)出當時奢靡無度、只顧享樂的貴婦形象。
但對于統(tǒng)治階級的婦女,杜甫也并非一味諷刺批判,譬如對遠嫁他國而又歸來的寧國公主,杜甫就在《即事》中道出自己的思想。
聞道花門破,和親事卻非。
人憐漢公主,生得渡河歸。
秋思拋云髻,腰支勝寶衣。
群兇猶索戰(zhàn),回首意多違。
詩中杜甫既流露出對和親政策犧牲品寧國公主的同情,又表達了對君王無能和對和親政策的批判、否定?;始遗由星胰绱似鄳K,更何況尋常婦家?進一步表現(xiàn)出當時無法自主命運的悲苦女性形象。
總的來說,杜甫詩中雖對女性形象有揚有抑,但多數(shù)還是作為“美”的化身而存在。
杜甫記錄了她們的悲劇,同時也通過藝術形象挖掘出隱藏于這些悲劇下的美麗本質(zhì),具有深刻而又強烈的時代意義。
也正因這種從杜詩中展露出并與杜甫一生真摯品格相結(jié)合的婦女形象,造就了杜甫歷經(jīng)千年仍不失其光輝的經(jīng)典傳奇,成為他被后人尊稱為“詩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