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個民族名稱圖片 風俗習慣
1.節(jié)日
土族的節(jié)日主要有農歷正月十四日佑寧寺官經會、二月二威遠鎮(zhèn)擂臺會、三月三和四月八廟會、六月十一丹麻戲會、六月十三和二十九松番寺和吐渾村的“少年”會、七月二十三至九月民和三川地區(qū)的“納頓”(慶豐收會)等等,其中擂臺會、丹麻戲會和“納頓”最具民族特色。屆時,除舉行賽馬、摔跤、武術和唱“花兒”等傳統(tǒng)娛樂活動外,還舉行物資交流會。一年一度的“納頓”是民和縣土族人民喜慶豐收的節(jié)日,因為納頓的狂歡起自農歷七月,故也稱為“七月會”。“納頓”是以各個村社為主體的群體活動,從夏末麥場結束時,一直持續(xù)到秋天,歷時近2個月,所以有人稱之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jié)”。此外,土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春節(jié)、端午節(jié)和漢族大同小異。但是互助地區(qū)的部分土族忌諱過中秋節(jié),中秋之夜往往向月亮打一把灰。
2.喪葬
火葬是土族傳統(tǒng)習俗,除對夭折的小孩實行天葬,民和縣土族多行土葬外,一般都行火葬。土族人家死了人,一般在三至七天內送葬,舉行喪禮要請喇嘛念經三天,請本村的老人念嘛尼。喪禮最后一天,親朋來亡人靈前吊唁、獻哈達、獻饅頭?;鹪崮翘欤挽`轎至火化現(xiàn)場,將死者面向西方,放入火爐內,用柏樹枝點燃火,并砸碎靈轎,投入爐內同時焚燒。一般在火化的第三天,將骨灰裝進一尺多長的木匣或瓷罐內,暫時埋在臨時選定的地方,待來年清明節(jié),再埋于祖墳墓地。非正常死亡者不能埋于祖墳地。亡人被葬后,子孫服喪,一般為四十九天。土族沒有特制的孝服,服喪期不穿戴有色彩的衣帽,三年不貼春聯(lián),當年不走親訪友。
3.婚姻
土族的婚姻,一般分提親、定親、送禮、婚禮儀式、謝宴等程序。儀式隆重熱烈,自始至終都在載歌載舞中進行。無論是自由戀愛,還是父母決定,都得由男方父母請媒人,向女家求婚。女方家同意后,請來本家各戶家長,并邀請男方家的父親或叔父,同媒人一起來商量定婚?;榧薅嘣诿磕暾屡e行。大約在一個月前,先由男方舉行擇吉日儀式。土族稱婚宴為“霍仁”,擇吉日稱“砣讓霍仁”,即首宴。娶親的前一天,是女方家的嫁女宴,土族稱“麻擇”。這時姑娘要哭嫁,哭嫁詞委婉動人,感謝山神、土主和娘家的養(yǎng)育之恩。傍晚,男方派兩位能歌善舞、擅長辭令的“納什金”(迎親人),帶上一只活羊、三瓶灑、三付饃和新娘上馬時穿戴的衣服前往女方家。女方的女伴在女方家關上大門,在里面唱《唐德格瑪》歌,納什金則必須以歌作答,才讓進門。當納什金跨進門檻,她們又從門頂上向下潑水,嬉笑戲謔,祈求吉祥如意。納什金上炕喝茶、用飯時,阿姑們開始以唱代罵,唱《納什金斯果》歌,百般奚落迎親人,詼諧風趣。阿姑們唱完后,納什金也要唱歌跳舞,直到雞叫頭遍。這一夜,女方家里不能睡覺。
4.禁忌
土族人禁忌眾多,主要有以下表現(xiàn):忌諱吃圓蹄牲畜(馬、騾、驢)肉;忌諱在畜圈內大小便;忌諱讓去過暗房(月房)的人以及孝子(服喪的人)和婦女進入土族的寺廟大殿或家庭佛堂內;忌諱婦女不戴帽子、不穿長衫在長輩面前來往;忌諱未在院外打招呼、未經允許就隨意進入土族人家的院內;忌諱用有裂縫的碗給客人倒茶;忌諱問客人“吃飯沒有”或“吃不吃飯”等話;忌諱客人數(shù)他們的羊只;忌諱走遠路或辦婚事時,早晨出門碰上空桶、空背斗及不干凈的東西;忌諱在佛堂、大殿內吸煙、吐痰、亂翻亂摸和大聲喧嘩;忌諱從僧侶的跪墊和其他物品上跨過;忌諱對酥油燈打噴嚏和咳嗽;忌諱在佛堂里轉經輪時從右向左轉,而是嚴格遵循從左往右轉;忌諱在寺院附近打獵和隨地大小便等等。此外,土族有忌門的習慣,如生了孩子、安了新大門、發(fā)現(xiàn)傳染病等,別人不得進入庭院,就稱為忌門。忌門的標志是:在大門旁邊貼一方紅紙,插上柏樹枝或在大門旁煨一堆火。
五十六個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