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及翻譯(含賞析)
古詩文主要指中國古代的`詩歌和散文,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內涵。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賦得古原草送別》原文及譯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譯文
原野上長滿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黃春來草色濃。
野火無法燒盡滿地的野草,春風吹來大地又是綠茸茸。
遠處芬芳的野草遮沒了古道,陽光照耀下碧綠連荒城。
今天我又來送別老朋友,連繁茂的草兒也滿懷離別之情。
賞析
這是一首應考習作,相傳白居易十六歲時作。按科舉考試規(guī)定,凡指定的試題,題目前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與詠物相類似。《賦得古原草送別》即是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詩的首句“離離原上草”,緊緊扣住題目“古原草”三字,并用疊字“離離”描寫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歲一枯榮”,進而寫出原上野草秋枯春榮,歲歲循環(huán),生生不已的規(guī)律。第三、四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寫“枯”,一句寫“榮”,是“枯榮”二字意思的發(fā)揮。不管烈火怎樣無情地焚燒,只要春風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極為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野草頑強的生命力。第五、六句“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畫春草蔓延,綠野廣闊的景象,“古道”“荒城”又點出友人即將經歷的處所。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點明送別的本意。用綿綿不盡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彌漫原野的惜別之情,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韻味無窮?! 〈硕洳坏珜懗觥霸喜荨钡男愿?,而且寫出一種從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寫枯,一句寫榮,“燒不盡”與“吹又生”是何等唱嘆有味,對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絕千古。而劉句命意雖似,而韻味不足,遠不如白句為人樂道?! ∪绻f這兩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寫“草”,那么五、六句則繼續(xù)寫“古原草”而將重點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別”題意,故是一轉。上一聯(lián)用流水對,妙在自然;而此聯(lián)為的對,妙在精工,頗覺變化有致。“遠芳”、“睛翠”都寫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體、生動。芳曰“遠”,古原上清香彌漫可嗅;翠曰“晴”,則綠草沐浴著陽光,秀色如見?!扒帧?、“接”二字繼“又生”,更寫出一種蔓延擴展之勢,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競爭之強者野草的形象?!肮诺馈?、“荒城”則扣題面“古原”極切。雖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卻使古原恢復了青春。比較“亂蛬鳴古塹,殘日照荒臺”僧古懷《原上秋草》的秋原,就顯得生氣勃勃。
作者并非為寫“古原”而寫古原,同時又安排一個送別的典型環(huán)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別在這樣的背景上發(fā)生,該是多么令人惆悵,同時又是多么富于詩意呵?!巴鯇O”二字借自楚辭成句,泛指行者?!巴鯇O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說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懷思行游未歸的人。而這里卻變其意而用之,寫的.是看見萋萋芳草而增送別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葉都飽含別情,那真是:“離恨恰如春...
查看詳情>>白居易的千古名詩《賦得古原草送別》賞析,當時的白居易只有16歲
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考場命題作文是最難寫的。但是對于16歲的才子白居易而言,卻是另當別論。白居易從小發(fā)奮讀書。不到十歲就能出口成章。再加上他生于亂世,跟家人奔波流離,見識也比同齡人豐富的多。步入考場的白居易并沒有像其他考生那樣膽戰(zhàn)心驚,而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他看著題目,稍作沉思便已經有了靈感,而這次考試的題目就是《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寫這首詩的時候,白居易年僅16歲,他從來沒有想到過自己的一首考場應試之作,竟然會在千年之后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成為了一首經典名篇。
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幾年之后,白居易帶著他的代表作,去拜謁當時的大官顧況。顧況也是一個恃才傲物的人,很少認可青年人。當他看到白居易的拜帖時,不免輕視的一笑。等他見到白居易的時候,漫不經心地翻看著他的詩集,一邊說:你就是白居易呀!居易,居易,你可知長安米價方貴,居弗不易啊!
但是當他看到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時,卻忍不住仔細打量眼前這個年輕人。顧況朗聲大笑,拍著眼前青年的肩膀說:你能寫出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要在長安生活下去也沒有這么難。剛才我所說的你也不要太在意,全當一句戲言吧!
通過這個故事也足以看出這首詩的重要性。“離離”來形容古原上的青草,生動地勾勒出春天草木生機勃勃的樣子?!耙粴q一枯榮”是從眼前的實景聯(lián)想開去,當人們看到茂盛的青草時,有誰會想到不久前的冬天還是一片蕭瑟、荒蕪呢?
草原的枯與榮并非簡單的自然規(guī)律,而是顯示出草木抵抗歲月的頑強生命力。即使經歷了野火焚燒,只要能夠殘存一點根須,一縷春風,一縷細雨都能讓它復活起來,并且迅速蔓延到整片原野。白居易通過眼前看到的景象描寫出青草的頑強,也賦予了它擬人化的堅強意志,既生動又深刻。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痹娙朔叛塾谡麄€古原,甚至是遙遠的天邊。野草濃郁的芳香在空氣中散發(fā),古老的道路在花香中若隱若現(xiàn),這是視覺與嗅覺的共同藝術效果。就連遠方荒涼的古城,也仿佛被這春天的盛景再次喚醒了青春。這是詩人的想象與希望,也表明了小草的強大生命力, 不但能喚醒自己,還能喚醒世界。
最后兩句“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詩人將寫景與說理擴展到抒情。這樣獨特的風景正是為人而設計的,“王孫”即將離去,他的身影即將消失在廣闊的草原。這一望無際的草原,仿佛正是詩人心底無限的別情,一眼望不到頭。離別之后,詩人對遠行人的牽掛也會像著青草一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狈路鹗菍⒋禾斓年柟?,春風和古原青草融合在一起,令人回味無窮。
這首詩是白居易的成名之作,也是一首高水平之作,因為這首詩讓白居易名聲大噪,顧況也不止一次向他人提起和舉薦白居易,正是這首高水平的詩,讓白居易從此在詩壇有了地位。此后的他,無論是在政治還是在文學上都對中國的文壇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