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歷史人物 人物事件
老子的故事:老子曾擔任史官,這讓他更加的能夠洞察世間的真理
唐朝李白在《進酒歌》載:「天生我材必有用?!箒淼饺碎g的每一個人,都有其生存在世上的條件,祇要好好地發(fā)揮,不但可以用來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還可以將自己的才華,用來服務(wù)人群。
然而想要發(fā)揮自己的長才,如果能夠經(jīng)過教育的開發(fā)和引導(dǎo),才能順利找到屬于自己的門路,將才華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孔子的學(xué)生,子夏在《論語?子張篇》說:「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p>
當一個人已充實自己,做好養(yǎng)成教育,就有足夠的條件為人群服務(wù),在任職的期間,如果能接受在職訓(xùn)練,不斷地進修,必然可以讓自己服務(wù)的能力更為加強。
其實,在職務(wù)上認真工作,遇有困難時,能不恥下問,謙卑地學(xué)習,不斷去突破,也是一種學(xué)習的態(tài)度,更是充實自己的好方法,同時可使平時所學(xué),得到實際的印證。
當時老子所擔任的史官,是他一生中學(xué)習印證大道的良好時機,使他對于大道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古代史官的職能是多元化的,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司天。
司天的工作,就是負責觀測天象,依據(jù)日月星辰的變化規(guī)律,來制定律法,這使得他對于天道,有機會深入探討。
掌管天道的史官,其職責本來是由巫官轉(zhuǎn)變而來,加之,
老子出生在巫風盛行的楚國,給他在立論于「道」與「無」的核心觀念上,啟發(fā)不少。
他一生努力追求「道法自然」,用以溝通天與人,自然與社會的關(guān)系,從此地孕育出,以天道來闡明人事的「天人合一」理念。
根據(jù)《漢書?藝文志》載:「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舉必書,所言行,昭法式也。」
又《禮記?玉藻》也載:「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p>
由此可見,古代史官還有一項重要的職責,就是向君王進獻典籍,平時跟在君王身旁,隨時記錄言行,總結(jié)所遇事情的經(jīng)驗與教訓(xùn),對君王進行諫誡,以鞏固其統(tǒng)治的地位。
因此,后人將老子的學(xué)說,當成經(jīng)營帝王術(shù)的經(jīng)典之作。
這是由于老子能夠洞察「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的真理,確立了「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的做事原則。由此體會出,要成就一位圣人,自然應(yīng)該具有「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氛圍。
在西漢時,曾經(jīng)有「蕭規(guī)曹隨」的故事,正是體現(xiàn)大道「清靜無為」的代表作。
漢惠帝時,開國元老蕭何病逝,由曹參繼任相位。曹參上位后,有如閑人一般,每天悠游享樂,置政事于不顧。時日一久,有人向惠帝彈劾,說他因循守舊,不思進取,將會壞了國家大事。
惠帝也感覺到,曹參的表現(xiàn)有些不像話,因礙于他是幫父親打天下的元老,不免要禮讓三分。于是找來在朝中任職的曹○(穴下出),由他轉(zhuǎn)告,結(jié)果被曹參訓(xùn)斥一頓,叫他不要多管閑事,于是心有委屈地向惠帝稟報。
惠帝找來曹參,問說:「為何責怪你的兒子,這是我的旨意?!?/p>
于是曹參分析說,惠帝不比漢高祖高明,自己不比蕭何高明,他們所訂下來的政策已經(jīng)很完善,而且也推行得很好,為何還要去改變呢?如果妄加改變,恐怕會造成社會的混亂。
惠帝聽后也就放心了,果然在其任相期間,國泰民安。
查看詳情>>與“老子的故事:老子曾擔任史官,這讓他更加的能夠洞察世間的真理”相關(guān)的文章
老子從他的老師那里學(xué)到了什么重要的思想?看看老子與他老師之間的故事
老子的啟蒙老師商容,病重時把非常重要的思想傳授給老子。
啟蒙是人生重要的開始,猶如一張白紙,想要寫一篇好文章,或者要畫一幅美好的圖畫,全在于下筆時的構(gòu)思。又如建設(shè)一棟大樓,將來能否堅固,在于地基是否鞏固。
孔子在《論語?衛(wèi)靈公篇》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p>
又《中庸》載:「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p>
因而在學(xué)習某一些事物時,事先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學(xué)習必須有好的老師,加上自己的努力,才能有美好的結(jié)果。修行必須遇到明師指引,可以少走許多冤枉路,再加上自己的精進,那就具備成道的要件了。
老子小時候就拜商容為師,加上自己勤奮學(xué)習,奠下未來良好的基礎(chǔ),以下述說老子與商容的一些故事。
傳說老子小時候勤奮好學(xué),曾拜一位精通殷商禮儀的商容(又稱常樅)為師。
有一天,商容病重,老子趕忙前去探望。商容看到老子來了,很是高興。老子跪在老師的床前,拉著老師的手說:「老師病得那么嚴重,有什么話要教誨弟子呢?」
商容摸著老子的頭問說:「當你乘車經(jīng)過故鄉(xiāng)時,為何要下車呢?」老子回答說:「大概表示不忘本吧!」商容點點頭說:「對!對!」
又問:「從高大的樹旁走過,為何要彎腰傴背快步走過呢?」老子回答說:「大概是表示尊重老一輩吧?」商容高興地說:「是啊!是啊!」
商容想,真正聰明的人,應(yīng)該知道柔弱不爭的道理,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于是他張開嘴巴,讓老子看,然后問說:「我的舌頭還在嗎?」
老子回答說:「在啊!」
又問:那牙齒呢?
老子說:老師高壽,你的牙齒已經(jīng)掉光了。
再問:你知道我這么問你的用意嗎?
老子沉思了一會兒,誠懇地說:「你是老壽星,牙齒雖然沒了,但牙齒依然完好。這不就是因為舌頭是柔軟,而牙齒是剛強嗎?」
商容滿心歡喜地說:你說的不錯。舌頭因為柔軟而能存在長久,牙齒因為剛強而先掉光了。不僅舌頭牙齒是如此,天地間的萬事萬物莫不是如此呀!現(xiàn)在你明白這個道理,我已經(jīng)把最根本的道理教給你了,希望以后你多守柔弱不要爭強,這才是根本安身立命之道?!?/p>
老子回答說:「弟子謹記老師的教誨?!?/p>
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仔細觀察,許多的現(xiàn)象都在說明「柔弱勝剛強」的道理。所謂的「滴水可以穿石」,又說「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都是非常好的證明。
當兩個人意見不合時,很容易堅持己見而發(fā)生沖突,此時如果能夠退讓一步,即可結(jié)束爭吵,事情就有轉(zhuǎn)寰的余地,雙方都可海闊天空,清新美好的局面,必可出現(xiàn)。
查看詳情>>與“老子從他的老師那里學(xué)到了什么重要的思想?看看老子與他老師之間的故事”相關(guān)的文章
看了老子的這兩個故事,我們就能掌握他的大智慧
老子是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我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而后世留下了很多關(guān)于他的傳說,其中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講的也是一則傳說。
據(jù)傳說,當時老子對周王朝的衰敗感到無力,不得已的情況下準備離開家鄉(xiāng),去四處游歷。待他走到函谷關(guān)的時候,函谷關(guān)的總兵尹喜將他攔了下來,因為他看到紫氣東來的同時,老子正好騎著青牛出現(xiàn),所以他認為老子是貴人。
但是老子去意已決,尹喜想要留下他,于是想了一個為難老子的辦法,讓老子留下自己的一篇文章,如果老子寫不出來,那么就要留下來。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老子花了非常短的時間就將一篇文章寫給了他,于是輕松的出了函谷關(guān)。而他留下的這篇文章就是后來聞名于世的《道德經(jīng)》。
而老子離開函谷關(guān)之后幾經(jīng)周折,來到了臨洮,并在這里留了下來,直到最后消失了去世。而他的去世在世人看來是飛仙而去,成了太上老君。所以他所乘的青牛成了道家文化中非常著名的象征,也是神仙道士的坐騎。
老子騎青牛出函谷關(guān),其實表示了他對周王朝的不滿,因為他主張無為而治,當時紛亂的戰(zhàn)火年代和他的思想相差了太遠,所以他游歷的另一目的很有可能是為自己找一個安靜的可以讓他享受無為的一個地方,而他最后選擇的臨洮確實也是一個山清水秀,遠離世俗的地方。
關(guān)于老子的故事有哪些
老子有很多故事流傳于世,下面我們就說說其中的一個。在司馬遷的《史記》里面,記載有孔子向老子求教的事情。
老子銅像 有一次孔子帶著眾弟子走到東周時去拜訪老子,老子喜歡清靜,面對一群“遠來之客”,有點不知所措,但他沒有怠慢,立即走出門外,向這群人問道:“各位,有何事指教?”
站在首列的孔子見到門前的老者清雅脫俗,知道這個老者就是老子,于是上前恭敬地請求賜教。
老子最煩繁文縟節(jié),所以對孔子笑了一聲,答道:“先生說重了,我沒有什么可以教導(dǎo)您的。不過您如果是不嫌在下舍里簡陋,倒是可以閑聊切磋一番,以消遣時日?!?/p>
孔子一貫是比較拘謹?shù)模吹嚼献拥臑⒚?,他非常向往,不過依舊還是按捺住了心底的想法,以禮行事。雖然老子的態(tài)度非常謙和,但孔子仍然是依照著禮儀行事,點點舉動都不敢逾矩,所以顯得十分拘束。兩人在屋中談了一陣,老子便覺得孔子太過嚴肅,十分無味,于是就對孔子問道:“您千里而來,想要向我討教所謂的‘禮’,是吧?那么我請問您,您所說的‘禮’,是根據(jù)什么而說的呢?”
孔子一愣,隨即回答:“大抵是先圣周公‘制禮作樂’而來。”
之后二人聊了一些看法,老子對于孔子的古板實在是不敢茍同,兩個人的談話也頗為尷尬,后面也就沒有再繼續(xù)聊下去。
道教始祖老子生平事跡
老子,他的本名叫做李耳。在公元前571年出生在公元前471年死去,公元前770年周朝時期的人。是我國有名的思想大家、教育大家、哲學(xué)大家,因為老子擔任過管理書籍的官職,所以他在學(xué)習了前朝人的哲學(xué)思想的基礎(chǔ)上形成了獨成一派的道家思想,因此老子被認為是道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
相傳,老子從一剛出生下來,眉毛和胡子都是白色的,所以被人稱為老子。老子在...
查看詳情>>與“看了老子的這兩個故事,我們就能掌握他的大智慧”相關(guān)的文章
為何前來求教的孔子,老子卻只對他說了寥寥數(shù)語,關(guān)于老子的一則故事
雖說老子一出生就顯示出種種不可思議和聰明睿智,但是如此一個具有深遠影響力的大神級人物不能一下子就直接飛升天界,那故事就沒法繼續(xù)了,所以這就注定他老人家必須得在人間混跡很長一段時間。
在混跡人間的這段時間內(nèi)他著實做了幾件了不起的大事情。這頭一件就是和儒家一號人物孔子進行了友好會晤。
按輩分和年齡算起來,孔子絕對是老子的后生小輩,在知識儲備方面他也及不上老子淵博??鬃幽炒稳ブ車?,注意,此時已經(jīng)不能再稱之為周朝了,周朝已經(jīng)淪為了名副其實的諸侯國。
他老早就聽說過老子這個國家圖書館館長的大名,知道他素來見識廣博德高望重,所以就決定前去虛心求教關(guān)于禮儀方面的事情。據(jù)說孔子問禮的大概地點就在如今河南鹿邑縣。還有一種說法是孔子學(xué)了一輩子習,到五十一歲了還是沒能領(lǐng)悟人生大道,不得已才想到要去沛求教于老子的。
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和《老子韓非列傳》兩篇文章中對于孔子問禮的具體內(nèi)容記載的不是很詳細。倒是《莊子·外篇·天運篇》里非常詳盡的記述了此事的始末。
在《史記》的記載中老子只對前來求教的孔子說了寥寥數(shù)語而已:“你說的這些東西,提倡他的人早都成了冢中枯骨,只是他的言論還在流傳罷了。君子如果生逢其時就一定有機會當大官坐大車,生不逢時的話就只能四處飄零。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大賈都會把貨物藏起來,有盛德的君子表面看起來跟凡夫俗子沒有什么兩樣。一定要拋棄驕氣和過度的欲望,拋棄矯情做作之態(tài)和絕不可能實現(xiàn)的志向。我能說的就是這些?!?/strong>
孔子當時聽了必然會思考好一陣子,因為這些話很合乎他的癥狀。
當孔子將要告辭離去的時候老子又說了幾句名言:“有錢人臨客人走送的是錢財,仁人臨客人走送的是好話。我沒錢就只能給你說幾句話了:洞察一切反會遭至禍患,這是因為你老在討論別人;博大善辯而危及自身,這是因為你老在揭發(fā)別人的短處。但是作為兒子就不能心存私心,為人臣更不能有私心?!?/strong>
老子的確也是個實在人。
孔子在聽了導(dǎo)師的這一堂課之后回去好幾天不說話,于是眾弟子都問他:“老師,你見了老子之后為什么變得如此沉默?”
孔子滿懷敬佩地發(fā)表了一通聽課感言:“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經(jīng)過孔大圣人這一宣傳,比圣人更圣人的老子的智者形象最終得以確立。
查看詳情>>與“為何前來求教的孔子,老子卻只對他說了寥寥數(shù)語,關(guān)于老子的一則故事”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