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詠柳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描寫贊美春日柳樹的經(jīng)典之作,將碧玉、絲絳比作抽象的綠柳,具象的柳條,新穎別致。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編收集整理的《詠柳》相關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詠柳古詩原文
詠柳
賀知章 〔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一:滿,全。
4.萬:表示很多。
5.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6.裁:裁剪,剪裁。
7.似:如同,好像。
賞析
本詩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
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
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源?。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
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qū))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等職。
賀知章為人曠達不羈,好酒,有“清談風流”之譽,晚年尤縱。86歲告老還鄉(xiāng),不久去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xiāng)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查看詳情>>曾鞏的《詠柳》古詩寫的有多好?清深婉約,得詩人之風旨
曾鞏《詠柳》詩別具一格,不說相思不說離別,用楊柳諷刺成小人
前言
前兩天遇到了一個問題:
都說曾鞏的《詠柳》寫得好,到底有何出彩之處?
曾鞏(1019年 —1083年 ),字子固,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文學成就最高的是其文章, 被后人評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稱“南豐先生”。
不過,他的詩也有很高的水平,這首詠柳就是其代表作之一。一般人詠柳,常常用來寄托相思、嘆息離別。但是曾鞏的這首詠柳別具一格,把楊柳寫成了一個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一、謂其不能詩者妄矣
曾鞏作為宋代古文運動的代筆,其文平實質樸,溫厚典雅,為人所師范。 王安石曾經(jīng)贊揚說:“曾子文章眾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不過也有人認為,曾鞏的特長在于文章,其詩并不出色。但是清朝潘德輿不以為然,他評價曾鞏詩的水平時說:
昔人恨曾子固不能詩,然其五七言古,甚排宕有氣。近體佳句.....頗得陶、謝家法。
?七言絕句,如: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凹t紗籠燭照斜橋,復觀飛入斗杓。人在畫船猶未睡,滿是涼月一溪潮”。
皆清深婉約,得詩人之風旨,謂其不能詩者妄矣。 《養(yǎng)一齋詩話》
潘德輿說, 評價曾鞏不能作詩的人很荒謬,并且列舉了曾鞏的一些作品加以證明,其中就有《詠柳》這首詩。
那么,這首詩好在哪里呢?
二、清深婉約,得詩人之風旨
潘德輿對于列舉出來的這些作品,有一個統(tǒng)一的評價,就是:
皆清深婉約,得詩人之風旨。
我們看看這首《詠柳》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清深、婉約,是說這首詩清峻而且深刻,同時詩人又很委婉地表達出來,因此具有詩人之“風旨”。
這里“風旨”就是傳統(tǒng)文學的“興寄”。詩人通過描寫事物,其中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和意圖。
下面我們看看,曾鞏是如何在這首小詩中體現(xiàn)“風旨”二字的。
三、倚得東風勢便狂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對迎春的判詞寫到: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粱。”
這首詩中,曹雪芹把迎春的丈夫比作中山狼。
詩人評價某人、某事,一般不會直接指出 ,而是把某人比作某物,拐著彎罵人, 我們可以把這種方式稱為委婉或者“興寄”。
興寄,往往是詩人感觸到外物而興起,又寄托于物而表達出來的情感。但是也有很多種情況,如同上面的“子系中山狼”一樣,心中先有情感 ,再去尋找合適的“物”來表達出來。
曾鞏的這首《詠柳》是見到了柳,而生發(fā)了情感。還是先有情感,再找到了柳來表達呢?老街感覺后者的可能性大一些。
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詠柳》
倚得東風勢便狂,這七個字寫出了柳樹的姿態(tài),很明顯是暗中諷刺“得志便猖狂”的小人。
而且在“亂條猶未變初黃”的時候,你就猖狂,羽翼未滿就不可一世,將來是不是要上天?
第三句 ,解把飛花蒙日月。你只知道可以把自己的柳絮散發(fā)的漫天都是,蒙蔽了日月。
第四句接著說,難道你不是到天地之間還有...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