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陸游是我國南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的詩歌,內容豐富,題材廣闊,思想鮮明,主題深刻,藝術上成就卓越。
陸游幼年時期,隨父輾轉逃難,經(jīng)歷了“萬死避胡兵”的顛沛流離的生活。在國破家亡的環(huán)境里自幼就受到抗金復國思想的影響,在少年時期就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報國壯志。而愛國主義思想,亦成為他詩歌最為顯著的特點。陸游許多詩篇和詞,風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壯,其思想性、藝術性成就卓越。
那么陸游的詩歌有哪些藝術特點呢?
他的創(chuàng)作風格,既有現(xiàn)實主義特征,又有浪漫主義色彩。他能夠把現(xiàn)實主義和浪漫主義成功地結合起來,完成了他表現(xiàn)時事、寄托理想、突出主題的抒情藝術。陸游詩歌的現(xiàn)實主義基調,不是或者很少對客觀現(xiàn)實生活作情節(jié)完整的敘事性描寫,而是善于用高度概括和夾敘夾議的手法反映現(xiàn)實,并注重抒寫個人的主觀感情和見解。他往往通過敘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把巨大的社會現(xiàn)實內容濃縮在一首短詩里加以表現(xiàn)。
陸游愛國憂民,但由于現(xiàn)實和理想的矛盾,使得詩人只能借助幻境、夢境來噴吐胸中的壯懷英氣,因此陸游的詩極具浪漫主義色彩。如“手把白玉船,身游水晶宮,方我吸酒時,江山入胸中”(《醉歌》)。這種幻想境界與寫實手法的結合,是陸游浪漫主義詩歌的顯著特征,是中國古代詩歌浪漫主義傳統(tǒng)的新的擴展。
他的藝術風格,既雄渾悲壯又清新婉麗。陸游憑著他個人高超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yǎng)從各家各派中汲取營養(yǎng),善于創(chuàng)新。從而使他的詩表現(xiàn)出了雄渾悲壯與清新婉麗兼而有之的獨特藝術風格。這主要和他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與李白的浪漫分不開的。他善于把這兩種風格融為一體,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結為體,作為抒發(fā)愛國之情的`基調;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張、跳躍,善于高度概括等藝術手法作為抒情的表現(xiàn)手段;最終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壯、又清新婉麗的風格。他的愛國詩篇,往往體現(xiàn)出雄渾悲壯的風格,具有氣勢宏大、瑰麗雄奇、熱情奔放、才氣豪健的陽剛美。
他的詩歌語言風格,既簡練生動,明白平易,又自然流暢。說陸詩語言明白平易,是因為大量汲取人民群眾的口語、方言、俗語,寫入自己的詩。他說:“雕琢自有文章病,危險尤傷氣骨多”。他以詩句對仗著稱,他的對仗常常能夠做到工整而不落纖巧,新奇而不至雕琢,顯得十分自然,十分流暢。如:“一身抱國有萬死,雙鬢向人無再青”。悲憤的情緒從清麗流轉的字句中傳出,情致深婉。
他的體裁形式無體不備,各體皆工。陸游的律詩善于屬對,幾乎每首都有一聯(lián)佳對,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絕無生澀造作之感。陸游的絕句、尤其是七絕標志著宋代最高水平。
陸游著名古詩《游山西村》中有哪些藝術手法和藝術特色呢?
一是詩中有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這首詩的四聯(lián)八句,描寫了由四幅獨立的畫面聯(lián)合組成的風景圖,主題鮮明,意境優(yōu)美。第二聯(lián)描繪的是一幅春滿江南、河山秀麗的風光畫。第三聯(lián)則是一幅春社祭祀的風俗畫,著重渲染了淳厚樸實的古風。最后一幅是明月之夜,掛杖老人與農民促膝談心的圖畫。
第二個特點是詩中有理。就是說陸游的詩中不僅有情、有畫,而且富有理趣,就是能結合寫景抒情,形象地揭示出某種抽象的哲理,“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富有理趣的名句,它表達了人們似乎無路可走正在猶豫不決時,突然發(fā)現(xiàn)了新的路徑的喜悅心理。揭示了生活中人們不斷克服困難進入新的境界的哲理,給人以希望,給人以鼓舞。既有詩味、又說得有理,因而膾炙人口,千百年來被人傳誦。這兩句詩絕不是單純的抒情寫景,而是將斗爭生活中的親身感受加以抽象概括、升華,成為一種理想,和眼前的情景統(tǒng)一注入詩中。
詩人罷官還鄉(xiāng)后,依然相信抗戰(zhàn)恢復事業(yè),是關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千百萬人的大業(yè),只要萬眾一心,堅持到底,團結御侮,始終不渝,就一定能夠恢復國土,重建家園。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道路曲折,前途光明”。有了這種堅定的信念,便在他的詩歌中有意無意地流露出來,通過某些具體的藝術形象,表達出自己的認識和感情。陸游的詩歌涉及抗戰(zhàn)事業(yè)的相當多,而這一首則是十分含蓄和隱蔽地包含了前途光明,抗戰(zhàn)必勝的真理,它可以由讀者按照各人不同的生活經(jīng)歷和藝術趣味去理解和豐富詩中含義。
當然,這樣寓理于物的哲理詩,并不是陸游個人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在宋代詩歌中已經(jīng)成為一大特色,在他之前就已有許多詩人廣泛應用。如唐代詩人王之換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劉禹錫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蘇軾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等名句,都和陸游的詩句一樣,被當作格言流傳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這種意在言外耐人尋味的寫作方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相關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