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唐朝泰山北斗式的大文豪。我們都知道,李白和杜甫是唐朝最有名的詩人,然而卻很少有人說他們是詩壇的泰山北斗。可見當時韓愈在文壇的地位有多崇高,后來的蘇軾甚至稱贊他是“文起八代之衰”,他所提出的“氣盛言宜”、“文從句順”等創(chuàng)作理念,至今仍有深刻意義。
韓愈更多的成就是在散文上,一篇《進學解》,就有幾十個成語,文學造詣之高,令人嘆為觀止。但其實他的詩歌也很有特色,有比較清新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也有比較憂傷的,“猿愁魚踴水翻波,自古流傳是汨羅”。
其中最具代表的應(yīng)該是被貶潮州時創(chuàng)作的那首七律《左遷藍關(guān)示侄孫湘》,這首詩道盡了他一生凄涼,以及前途未卜傷感,讀后催人淚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yīng)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首詩一共有四個版本,區(qū)別主要在潮州(潮陽),欲為(本為),圣明(圣朝),肯將(敢將),弊事(弊政)。這幾個詞,其實意思差不多,平仄也是不影響,只是讓人傻傻分不清。
不過教科書一般還是用上面的那種版本。這是韓愈被貶謫時所寫,充滿了一種前途未卜的傷感。唐朝本是崇尚道教,可是晚唐的幾個皇帝卻是篤信佛教。
當時的皇帝唐憲宗要迎佛骨入宮供養(yǎng)三日,許多深受儒學熏陶的文人自是看不過去。作為文人代表的韓愈,便寫了一篇《諫迎佛骨表》,一一列舉歷代帝王因迷信佛教,而使“國祚不長”的例子,結(jié)果觸怒了唐憲宗,差點被處死。幸得好友裴度等人求情,改為貶謫至潮州出任刺史。潮州位于廣東,屬于嶺南地區(qū),在唐宋算是蠻荒之地。此時的韓愈已經(jīng)50多歲了,半生仕途坎坷,臨老又遭此橫禍,心情自是抑郁不得抒。
詩題中的“侄孫湘”,是韓愈侄子韓老成的兒子韓湘。曾經(jīng)以為他就是“韓湘子”的原型,后來才知道真正的“韓湘子”應(yīng)該是韓愈的另一個族孫,因為兩人年齡相近,所以被人誤解。
詩歌的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都是講自己被貶謫之事。
首聯(lián)說的是被貶的原因。早晨剛將一篇諫文上奏朝廷,晚上就被貶到了離京萬里的潮州。“朝”“夕”極言時間之短暫,當然現(xiàn)實中不可能這么快就被定罪,韓愈之所以這樣寫,是為了加深自己的憤慨之情。但他首聯(lián)就如此直抒胸臆,表明了他“雖九死其猶未悔”的赤子之心,這便是古代很多文人的傲骨,即使遭遇挫折也不改其志。
頷聯(lián)進一步描寫自己為了正義而義無反顧的那種大無畏精神,雖然有自夸之嫌,卻不令人反感。他不因衰老就吝惜自己的生命,就算會被嚴懲,也要為皇帝除去有害之事。韓愈這兩句將“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演繹到了極致。
他何嘗不知“諫迎佛骨”會讓他遭受怎樣的處罰?可他依然義無反顧,就像陸游、辛棄疾,他們何嘗不知“主和”才是迎合皇帝之道,可是無論怎樣被排擠,依然堅定地“主戰(zhàn)”。
這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大無畏精神令人敬佩。
頸聯(lián)是千古流傳的名句,尤其是“橫”和“擁”兩字歷來為人所稱道。回首望長安,看到的只是被陰云籠罩的群山峻嶺,家在何方?立馬藍關(guān),前路已被大雪阻塞,馬兒也踟躕無法前進。這里寫的不僅是眼前的實景,也有特殊的象征意義?!霸茩M”一句表面寫崎嶇險惡的關(guān)山,實際暗指渺茫的前途,而“雪擁”一句不僅寫出了天氣的惡劣,同時也是晚唐朝廷昏暗的真實寫照。這兩句一語雙關(guān),將英雄陌路的悲傷寫到了極致,讀來令人傷感。
尾聯(lián)是對侄孫韓湘交代后事。代表家人遠道而來的韓湘應(yīng)該是知道韓愈此去兇多吉少,所以韓愈才會讓他為其“收尸”。嶺南對于中原地區(qū)而言,不僅地處偏遠,天氣更是惡劣不堪,尤其是瘴癘之氣橫行,正如《史記》所言“嶺南卑濕,丈夫早夭”。
韓愈此去是抱著必死之心的,這樣的心情使得這首詩顯得更為悲壯,就像俞陛云所言:義烈之氣,擲地有聲,唐賢集中所絕無僅有。
韓愈被貶時是正月,到達潮州已是春季,幸好他當年九月便被赦免,冬季返回京城。
比起后半生都在貶謫生涯中度過的蘇軾,他也算是幸運了。
相關(guān)文章
最新文章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