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發(fā)布時間:2022-08-06
1、

竹石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竹石古詩原文
竹石古詩翻譯

清代文人鄭板橋一生只畫蘭、竹、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今天,就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來閱讀一下他的一首題畫詩《竹石》,從中得以窺見他光明磊落清正廉潔的一生吧!

竹石古詩原文

竹石

鄭燮 〔清代〕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翻譯

緊緊咬住青山毫不放松,原來是由于根深深地扎在了巖石縫隙中。

歷經(jīng)無數(shù)的磨難和打擊身骨仍然堅勁,任憑你刮東西南北風(fēng)。

注釋

1.竹石:扎根在石縫中的竹子。

2.咬:緊緊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結(jié)實,像咬住不松口一樣。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來,原本。

6.破巖:破裂的巖石。

7.磨:折磨,挫折。

8.擊:打擊。

9.堅勁:堅韌、剛勁。

10.任:任憑。

11.爾:你。

賞析

這首詩著力表現(xiàn)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 。是一首贊美巖竹的題畫詩,也是一首詠物詩。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zhí)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huán)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扎根,經(jīng)受風(fēng)吹雨打,寫出了竹子頑強的生命力和堅定的信念,又表現(xiàn)出了竹子無所畏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風(fēng)貌??傮w描寫了竹子以及作者的高風(fēng)亮節(jié)。

作者簡介

鄭板橋(1693-1765),原名鄭燮,字克柔,號理庵,又號板橋,人稱板橋先生,江蘇興化人,祖籍蘇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政績顯著,后客居揚州,以賣畫為生,為“揚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作為“揚州八怪”之一 的鄭板橋,曾當(dāng)過十二年七品官,他清廉剛正,在任上,他畫過一幅墨竹圖,上面題詩:“衙齋臥聽瀟瀟竹, 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他對下層民眾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對民情風(fēng)俗有著濃重的興 趣,在他的詩文書畫中,總是不時地透露著這種清新的內(nèi)容和別致的格調(diào)。

鄭板橋的藝術(shù)成就,是他一生最光輝最絢爛的部分,他的作品富有思想性、創(chuàng)造性、戰(zhàn)斗性,把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與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較好地統(tǒng)一起來,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板橋風(fēng)格。他的作品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學(xué)藝術(shù)遺產(chǎn),不僅受到中國人民的喜愛,而且受到了世界許多國家文學(xué)家藝術(shù)家的重視。

查看詳情>>
2

詠柳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詠柳古詩原文
詠柳古詩翻譯

《詠柳》是盛唐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是描寫贊美春日柳樹的經(jīng)典之作,將碧玉、絲絳比作抽象的綠柳,具象的柳條,新穎別致。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編收集整理的《詠柳》相關(guān)知識點,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詠柳古詩原文

詠柳

賀知章 〔唐代〕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xì)葉誰裁出,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翻譯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嫩綠的新葉,輕垂的柳條像千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不知道這細(xì)細(xì)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是那二月的春風(fēng),它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注釋

1.碧玉:碧綠色的玉。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綠的柳葉。

2.妝:裝飾,打扮。

3.一:滿,全。

4.萬:表示很多。

5.絳,用絲編成的繩帶。

6.裁:裁剪,剪裁。

7.似:如同,好像。

賞析

本詩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

第三句“不知細(xì)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xì)致的形態(tài)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

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gòu)成一個設(shè)問句。“不知細(xì)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薄源?。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fēng)。說裁出這些細(xì)巧的柳葉,當(dāng)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chuàng)造力的象征。

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chuàng)造力,表達(dá)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

作者簡介

賀知章(約659年—約744年),唐代詩人、書法家。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秘書外監(jiān)”,越州永興(今浙江杭州蕭山區(qū))人。少時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狀元,授予國子四門博士,遷太常博士。后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jiān)、太子賓客等職。

賀知章為人曠達(dá)不羈,好酒,有“清談風(fēng)流”之譽,晚年尤縱。86歲告老還鄉(xiāng),不久去世。與張若虛、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與李白、李適之等謂“飲中八仙”;又與陳子昂、盧藏用、宋之問、王適、畢構(gòu)、李白、孟浩然、王維、司馬承禎等稱為“仙宗十友”。其詩文以絕句見長,除祭神樂章、應(yīng)制詩外,其寫景、抒懷之作風(fēng)格獨特,清新瀟灑,其中《詠柳》《回鄉(xiāng)偶書》等膾炙人口,千古傳誦。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詩》錄其詩19首。

查看詳情>>
3、

詠鵝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詠鵝古詩原文
詠鵝古詩翻譯

《詠鵝》因為其字少且意簡,讀起來朗朗上口,幾乎是小朋友們會背的第一首詩,而家長也要完全把古詩的知識點吃透,才能在小孩提問時不被打得猝不及防,這里,就有好工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guān)《詠鵝》的知識點,可供參考。

詠鵝古詩原文

詠鵝

駱賓王 〔唐代〕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翻譯

鵝呀,彎曲著脖子對天高歌。一身雪白的羽毛浮于綠水之上,紅色的腳掌撥動著清澈的水波。

注釋

1.詠:用詩、詞敘述或描寫某一事物。

2.曲項:彎著脖子。

3.歌:長鳴。

4.紅掌:紅色的腳掌。

5.撥:劃動。

賞析

《詠鵝》相傳是駱賓王在七歲時寫的一首詩,這是一首詠物詩。這首千古流傳的詩歌,沒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歡快的語言,抓住事物(鵝)的突出特征來進行描寫。寫得自然、真切、傳神。

小作者通過白描的手法,簡單的略加勾勒,鵝的鮮明形象就脫穎而出。“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币环蓯鄣膭討B(tài)的形象。

創(chuàng)作背景

小時候的駱賓王,住在義烏縣城北的一個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駱家塘。每到春天,塘邊柳絲飄拂,池水清澈見底,水上鵝兒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來了一位客人??腿艘娝嫒萸逍?,聰敏伶俐,就問他幾個問題。駱賓王皆對答如流,使客人驚訝不已。駱賓王跟著客人走到駱家塘?xí)r,一群白鵝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試試駱賓王,便指著鵝兒要他以鵝作詩,駱賓王略略思索便創(chuàng)作了此詩。

作者簡介

駱賓王(約638—684),字觀光,漢族,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杰”。又與富嘉謨并稱“富駱”。他辭采華膽,格律謹(jǐn)嚴(yán)。長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參差轉(zhuǎn)換,諷時與自傷兼而有之;小詩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涼慷慨,余情不絕。

高宗永徽中,為道王李元慶府屬,歷武功、長安主簿。儀鳳三年,入為侍御史,因事下獄,次年遇赦。調(diào)露二年,除臨海丞,不得志,辭官。有集。駱賓王于武則天光宅元年,為起兵揚州反武則天的徐敬業(yè)(又名李敬業(yè))作《為徐敬業(yè)討武曌檄》,敬業(yè)敗,王那相斬其首降。

查看詳情>>
4、

菊花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菊花古詩原文
菊花古詩翻譯

菊,是“四君子”其一,它不像牡丹富麗,也沒有蘭花嬌氣,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偏愛。有人贊美它不畏艱難的品格,有人欣賞它遺世獨立的氣質(zhì),今天,好工具小編就要帶著大家一起走進元稹的這首《菊花》,來看看他是如何寫菊的吧!

菊花古詩原文

菊花

元稹 〔唐代〕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翻譯

一叢一叢的秋菊環(huán)繞著房屋好似到了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jīng)快落山了。

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后再無花可賞。

注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shè):居住的房子。

3.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全、都。

5.籬:籬笆。

6.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一句押韻,所以這里應(yīng)讀xiá。

7.盡:完。

8.更(gèng):再。

賞析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一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并且發(fā)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cè)面烘托它的優(yōu)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一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shù)感染力。

作者簡介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府東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唐朝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父元寬,母鄭氏,為北魏宗室鮮卑族拓跋部后裔,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四世孫。

元稹聰明機智過人,少時即有才名,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二人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詩作號為“元和體”。但是元稹在政治上并不得意,雖然一度官至宰相,卻在覬覦相位的李逢吉的策劃下被貶往外地。晚年官至武昌節(jié)度使等職。死后追贈尚書右仆射。

元稹的創(chuàng)作,以詩成就最大。其詩辭言淺意哀,極為扣人心扉,動人肺腑。其樂府詩創(chuàng)作,多受張籍、王建的影響,而其“新題樂府”則直接緣于李紳。代表作有傳奇《鶯鶯傳》《菊花》《離思五首》《遣悲懷三首》等。現(xiàn)存詩八百三十余首,收錄詩賦、詔冊、銘諫、論議等共100卷,留世有《元氏長慶集》。

查看詳情>>
5

憫農(nóng)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憫農(nóng)古詩原文
憫農(nóng)古詩翻譯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伯伯們?nèi)绱诵量?,千萬滴汗水澆灌出我們碗中的粒粒大白米飯,古往今來有不少歌頌農(nóng)民的詩歌,但其中最耳熟能詳?shù)哪^于李紳的那首《憫農(nóng)》,今天,好工具小編就帶著大家一起來仔細(xì)閱讀這首古詩吧!

憫農(nóng)古詩原文

憫農(nóng)

李紳 〔唐代〕

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譯

農(nóng)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曬下鋤禾,汗水從身上滴在禾苗生長的土地上。又有誰知道我們碗中的飯食,每顆每粒都是農(nóng)民用辛勤的勞動換來的呢?

注釋

1.憫:憐憫

2.禾:谷類植物的統(tǒng)稱。

3.餐:熟食的統(tǒng)稱。

賞析

首詩描繪了在烈日當(dāng)空的正午農(nóng)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yuǎn)的格言,表達(dá)了詩人對農(nóng)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漢族,字公垂,亳州譙(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qū))人,生于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市),中書令李敬玄曾孫。青年時曾在潤州無錫(今屬江蘇)惠山寺讀書。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于詩歌,他是在文學(xué)史上產(chǎn)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nóng)》詩兩首:“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蹦捴巳丝?,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李紳古詩拓展

一、憫農(nóng)二首·其一

李紳 〔唐代〕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

二、答章孝標(biāo)

李紳 〔唐代〕

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

十載長安得一第,何須空腹用高心。

三、宿揚州

李紳 〔唐代〕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嘹唳塞鴻經(jīng)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斗牛。

今日市朝風(fēng)俗變,不須開口問迷樓。

查看詳情>>
6、

所見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所見古詩原文
所見古詩翻譯

古代重農(nóng)輕商,讀書人最好的出路就是做官,但是狼多肉少,并且局勢變幻莫測,所以古代詩人很多都愁苦哀傷。但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位詩人,卻很熱愛生活無心官場,隨好工具小編一起走進這首袁枚的《所見》,感受古人的閑情逸致吧。

所見古詩原文

所見

袁枚 〔清代〕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翻譯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嘹亮的歌聲在樹林里回蕩。大概是想要捕捉樹上鳴叫的知了,突然停止唱歌,靜悄悄地站立在樹旁。

注釋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蕩;回蕩。說明牧童的歌聲嘹亮。

3.林樾:指道旁成蔭的樹。

4.欲:想要。

5.捕:捉。

6.鳴:叫。

7.立:站立。

賞析

這是一首反映兒童生活的詩篇,詩人在詩中贊美了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描繪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樂的畫面,表達(dá)了作者對田園風(fēng)光的喜愛之情。

詩人先寫小牧童的動態(tài),那高坐牛背、大聲唱歌的派頭,何等散漫、放肆;后寫小牧童的靜態(tài),那屏住呼吸,眼望鳴蟬的神情,顯得特別專注。這從動到靜的變化,寫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爛漫的形象,刻畫得活靈活現(xiàn)。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fā)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致,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綜觀全詩,它所描繪的和平、寧靜和優(yōu)美如畫的田園風(fēng)光,所刻劃的活潑、自在和天真無邪的牧童形象,表現(xiàn)了詩人的一種“真性情”。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是清代詩人袁枚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詩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zhǔn)備捕捉蟬。這一幕觸發(fā)了詩人的詩興,就寫下了這一首“所見”。

袁枚熱愛生活,辭官后僑居江寧,“小住倉山畔,悠悠三十年”(《松下作》),其主張抒寫性情,所寫多為士大夫的閑情逸致,空靈流利,新奇眩目。此詩也即是詩人在生活中看見一個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后停住歌聲準(zhǔn)備捕捉蟬的這一幕場景后,詩興大發(fā)而創(chuàng)作。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號簡齋,晚年自號倉山居士、隨園主人、隨園老人。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進士,歷任溧水、江寧等縣知縣,有政績,四十歲即告歸。在江寧小倉山下筑筑隨園,吟詠其中。廣收詩弟子,女弟子尤眾。袁枚是乾嘉時期代表詩人之一,與趙翼、蔣士銓合稱“乾隆三大家”。

查看詳情>>
7、

春夜喜雨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翻譯
春夜喜雨古詩原文
春夜喜雨古詩翻譯

古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那是因為越冬之后的農(nóng)作物生長逐漸旺盛,需水量大,若是這個時節(jié)下上一場春雨,那農(nóng)民們都將會喜上眉梢。那么大詩人杜甫若是遇見了一場春雨,會發(fā)出怎么樣的感慨呢?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春夜喜雨古詩原文

春夜喜雨

杜甫 〔唐代〕

好雨知時節(jié),當(dāng)春乃發(fā)生。

隨風(fēng)潛入夜,潤物細(xì)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翻譯

及時的好雨好像知道時節(jié)似的,正是在春天植物萌芽生長的時候。伴著春風(fēng)在夜晚悄悄地下起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田野小徑的天空一片昏黑,唯有江邊漁船上的一點漁火放射出一線光芒,顯得格外明亮。等天亮的時候,那潮濕的泥土上必定布滿了紅色的花瓣,錦官城的大街小巷也一定是一片萬紫千紅。

注釋

1.知:明白,知道。

2.乃:就。

3.發(fā)生:萌發(fā)生長。

4.潛:暗暗地,悄悄地。

5.潤物:使萬物受到春雨的滋養(yǎng)。

6.野徑:田野間的小路。

7.曉:天剛亮的時候。

8.紅濕處:雨水濕潤的花叢。

9.花重:花因為飽含雨水而顯得沉重。

10.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稱錦城。三國蜀漢時管理織錦之官駐此,故名。

賞析

這首詩,描寫了春夜降雨、滋潤萬物的美景,抒發(fā)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首聯(lián)兩句是對春雨的總寫?!昂糜辍倍譃槿难邸=又娙税延暧脭M人化的手法來寫。說它“知時節(jié)”,在人們渴望它的時候它就下起來了,初步透露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頷聯(lián)兩句,從耳聞的角度寫春雨的“性格”,落實“好雨”二字。上句說春雨是伴隨著和風(fēng)在夜里到來的,用“潛”字說明它無意向人們宣布自己的到來;下句說春雨對萬物的滋潤作用,擬人化的描寫,使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

頸聯(lián)從眼見的角度寫雨中夜色。上句寫野徑上空黑云密布,下句寫漁船上的燈火,其實也是寫云,“火獨明”則他物不見,可見江上也彌漫著黑云,說明雨意正濃。

尾聯(lián)從想象的角度寫雨后的景色。清晨雨霽,朝陽初上,滿城的紅花經(jīng)過春雨的濕潤,帶著晶瑩的水珠,顯得格外濃艷繁盛,把一座錦官城飾成花城了。作者將花作為雨后的典型景物來做描寫,是因為花最能表現(xiàn)絢爛的春色,寫花的“紅”、“濕”、“重”,就是寫雨,就是表現(xiàn)春雨的功效,用字格外準(zhǔn)確新穎。

全詩句句寫雨,又句句包含著“喜”,表現(xiàn)了融情于景的高超技巧。詩以“喜”字統(tǒng)攝全篇,詩中沒有一個“喜”字,而又無一字不是寫詩人的喜悅心情,在藝術(shù)上是極為動人的。在語言的運用上,詩人很重視煉字,像“潛”、“細(xì)”、“濕”、“重”等字的運用,極見功力,對事物的特征概括力很強、很準(zhǔn)確。

作者簡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yuǎn),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chuàng)作了...

查看詳情>>
8

畫雞的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畫雞的古詩原文
畫雞的古詩翻譯

說到唐寅可能大家還不夠熟悉,但若是說到他的字那大家定是恍然大悟了,沒錯,唐寅其實就是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唐伯虎一生玩世不恭卻又才氣橫溢,善詩善畫善字。今天,就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走進唐寅的一首題畫小詩,淺淺了解一下他吧!

畫雞的古詩原文

畫雞

唐寅 〔明代〕

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

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

翻譯

它頭上的紅色冠子是天生的不用裁剪,身披雪白的羽毛雄赳赳地走來。

一生之中它從來不敢輕易鳴叫,但是它叫的時候,千家萬戶的門都打開。

注釋

1.裁:制作。

2.將:表示趨向。

3.平生:平素,平常。

4.輕:隨便,輕易。

5.言語:啼鳴,喻指說話,發(fā)表意見。

6.一:一旦。

賞析

這是一首題畫詩,描繪了雄雞的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贊頌了輕易不鳴,鳴則動人的品格,也表現(xiàn)了詩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情懷。

前兩句是寫公雞的動作、神態(tài)。詩人運用了描寫和色彩的對比,勾畫了一只冠紅羽白、威風(fēng)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公雞。狀物明確,從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積的白色與公雞頭上的大紅冠相比,色彩對比強烈,描繪了雄雞優(yōu)美高潔的形象。

后兩句是寫公雞的心理和聲音。詩人擬雞為人揭開了它一生中不敢輕易說話的心理狀態(tài),它一聲嗚叫,便意味著黎明的到來,千家萬戶都要打開門,迎接新的一天。第三句詩人的詩路急轉(zhuǎn),說公雞一生不敢隨便啼叫,此句的氣色收斂,還很低調(diào),為第四句的結(jié)句做了鋪墊,并對下句有反襯效果。運用擬人法寫出了雄雞在清晨報曉的情景,動靜結(jié)合,同時還使兩句產(chǎn)生了強烈的對比樹立了雄雞高偉的形象,表現(xiàn)了公雞具備的美德和權(quán)威。

這首詩,詩人表達(dá)含蓄又不失些許豪放之情,借助詩中的雪白大公雞表達(dá)了自己渴望成為時代先驅(qū)者的遠(yuǎn)大志向。

作者簡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南直隸蘇州府吳縣人,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涼陵江將軍唐輝,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書畫題名中也常用“晉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儉跟隨李淵起兵,被封為“莒國公”,所以唐寅也自稱“魯國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車駕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孫多散部在蘇州吳縣白下、橋里間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這一帶,其父唐廣德經(jīng)營一家小酒館。其父讓他讀書求取功名,唐寅不負(fù)父望,十六歲中蘇州府試第一入癢讀書。

繪畫宗法李唐、劉松年,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xì)秀,布局疏朗,風(fēng)格秀逸清俊。人物畫師承唐代傳統(tǒng),色彩艷麗清雅,體態(tài)優(yōu)美,造型準(zhǔn)確;亦工寫意人物,筆簡意賅,饒有意趣。其花鳥畫長于水墨寫意,灑脫秀逸。書法奇峭俊秀,取法趙孟頫。

唐寅古詩拓展

一、一剪梅

唐寅 〔明代〕

雨打梨花深閉門,孤負(fù)青春,虛負(fù)青春。賞心樂事共誰論?花下銷魂,月下銷魂。

愁聚眉峰盡日顰,千點啼痕,萬點啼痕。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二、言志

唐寅 〔明代...

查看詳情>>
9

靜夜思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靜夜思古詩原文
靜夜思古詩翻譯

這首詩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二十個字,但可以說是中文古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之一,不僅中國人耳熟能詳,并且連學(xué)習(xí)中文的外國人也會背上兩句。下面就是好工具小編精心整理的《靜夜思》的原文及翻譯,幫助大家更好地學(xué)習(xí)。

靜夜思古詩原文

靜夜思

李白 〔唐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翻譯

明亮的月光灑在窗戶紙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層白霜。

我抬起頭來,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遠(yuǎn)方的家鄉(xiāng)。

注釋

1.疑:好像。

2.舉頭:抬頭。

賞析

這首詩寫的是在寂靜的月夜思念家鄉(xiāng)的感受。寫遠(yuǎn)客思鄉(xiāng)之情的詩,詩以明白如話的語言雕琢出明靜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李白古詩拓展

一、將進酒

李白 〔唐代〕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fù)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二、行路難·其一

李白 〔唐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三、蜀道難

李白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dāng)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biāo),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

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

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

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

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

又聞子規(guī)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使人聽此凋朱顏!

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

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

其險也如此,嗟爾遠(yuǎn)道之人胡為乎來哉!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

朝避猛虎,夕避長蛇,磨牙吮血,殺人如麻。

錦城雖云樂,不如早還家。

蜀...

查看詳情>>
10、

乞巧古詩原文以及翻譯

乞巧古詩原文
乞巧古詩翻譯
古詩原文及翻譯

剛剛過去的七夕節(jié)是我國自古流傳來的情人節(jié),是一年之中最浪漫的一天,我們會在這天收到鮮花、會和愛人相伴去看煙花、會有二人三餐的平淡美好,那么在古代的七夕節(jié),古人們又會做什么呢?就隨著好工具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乞巧古詩原文

乞巧

林杰 〔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椗珊訕颉?/p>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翻譯

七夕夜晚望著碧藍(lán)的天空,就好像看見隔著“天河”的牛郎織女在鵲橋上相會。

家家戶戶都在一邊觀賞秋月,一邊乞巧,穿過的紅線都有幾萬條了。

注釋

1.碧霄:指浩瀚無際的青天。

2.幾萬條:比喻多。

賞析

本詩是詩人描寫民間七夕乞巧盛況的名詩,是一首想象豐富、流傳很廣的古詩。詩句淺顯易懂,涉及到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故事,表達(dá)了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詩的開頭兩句敘述的就是牛郎織女的民間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來到了,家家戶戶的人們紛紛情不自禁地抬頭仰望浩瀚的天空,這是因為這一美麗的傳說牽動了一顆顆善良美好的心靈,喚起人們美好的愿望和豐富的想象。

后兩句將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簡明扼要,形象生動。詩人在詩中并沒有具體寫出各種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愈加體現(xiàn)了人們過節(jié)時的喜悅之情。

作者簡介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詩人。小時候非常聰明,六歲就能賦詩,下筆即成章。又精書法棋藝。卒,年僅十七。《全唐詩》存其詩兩首。

林杰古詩拓展

王仙壇

林杰 〔唐代〕

羽客已登仙路去,丹爐草木盡凋殘。

不知千載歸何日,空使時人掃舊壇。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