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楊貴妃荔枝

發(fā)布時間:2020-07-02
1、

杜甫的一首詩句竟還原了楊貴妃吃荔枝的真相?

杜甫寫的詩
杜甫最經(jīng)典的詩
杜甫的詩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這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極言楊貴妃的嬌艷美貌。唐朝沒有照相機,楊玉環(huán)到底長什么樣,后人無從得知。但唐玄宗李隆基后宮美人如云,閱盡人間春色,為了得到她,居然不顧帝王之尊,干出父納子妾的丑事,可見楊貴妃的魅力指數(shù)著實驚人。

楊貴妃深得唐玄宗歡心,正如白居易詩中所說,“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后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為了表達對楊貴妃的喜愛之情,唐玄宗簡直把她寵上了天,要星星不給月亮,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

《新唐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楊貴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為了讓心愛的美人吃到新鮮荔枝,唐玄宗不惜血本,動用國家用來傳遞緊急軍情的驛站和驛馬,千里迢迢星夜兼程,把外地的荔枝從產(chǎn)地運到京城長安。

唐朝詩人杜牧為此寫了一首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成為流傳千古的名句。因為人們印象中,荔枝是嶺南廣東福建一帶的特產(chǎn),蘇東坡有詩云:“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眾所周知,福州或者廣州到西安,距離遙遠,都在三千多里地以上。如此一來,楊貴妃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不惜勞民傷財,動用國家驛站,從三四千里之外的嶺南運送荔枝到長安,實在是有些窮奢極欲過了頭。楊玉環(huán)吃荔枝也因此落下千古惡名。

但令人意外的是,杜甫的一首詩,卻最終還了她一個清白。杜甫的這首詩是《解悶十二首》之第十篇:

憶過瀘戎摘荔枝,青峰隱映石逶迤。

京中舊見無顏色,紅顆酸甜只自知。

這首詩中杜甫明確提到,他游歷四川時,路過瀘州、戎州一帶,曾經(jīng)親手采摘過荔枝,詩中后兩句也證實,京城長安的荔枝,也是四川本地所產(chǎn)。換而言之,唐朝時,四川也是荔枝產(chǎn)地之一,楊貴妃所吃的荔枝,并不是從嶺南運來的,而是從陜西臨近的四川就地取材而來。

白居易也說過,“若離本枝,一日則色變,二日則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荔枝富含糖分水分,古代沒有冷藏保鮮設備與技術,長途運輸保鮮是大難題。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楊貴妃如果真的從廣州福州運送荔枝到西安,按照唐朝驛站傳遞制度,最快速度一日行500里,從嶺南粵閩一帶運到西北的長安,至少需要7天左右。而且是在天氣炎熱的夏季,運到長安后恐怕早已色香味全都敗壞殆盡,哪里還能讓身份尊貴的貴妃娘娘食用。因此楊貴妃食用的新鮮荔枝,必定不可能是從嶺南運來的。

現(xiàn)代氣候學研究也已正式,隋唐時期的公元600年開始,亞洲地區(qū)又進入一個氣候溫暖時期“隋唐暖期”,一些亞熱帶作物的生長界限普遍北移,地處西南的四川溫暖濕潤,完全具備了大規(guī)模生長種植荔枝的氣候地理條件。史料記載也表明,杜甫詩中記載完全是事實,四川當時的巴中、戎州、涪州、瀘州一帶,都曾是荔枝產(chǎn)地。巴中平昌縣至今還有個荔枝鄉(xiāng),荔枝種植是當?shù)刂еa(chǎn)業(yè)之一。

宋代文人蘇東坡也早就注意到這個問題,明確指出:“唐天寶中,蓋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進入”,天寶年間楊貴妃所吃的...

查看詳情>>
2、

唐玄宗為博美人一笑,快馬加鞭經(jīng)過千難萬險運送新鮮荔枝到長安

唐玄宗
楊貴妃荔枝

在大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李隆基因為武惠妃病逝,心情極端郁悶,這時,心腹閹人高力士力推其兒媳壽王妃楊玉環(huán)。李隆基一見傾心,速娶妻。

每年六月一日,楊貴妃過生日那天,唐明皇就同她到這里游玩。有一次,楊貴妃悶悶不樂,唐明皇不知何以,一問,原來愛妃想吃荔枝。

由于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寵愛,自然會盡力滿足她的偏好。吃荔枝,而且要吃新鮮荔枝——這個重要的問題也就擺上了臺面。當時從盛產(chǎn)荔枝的嶺南到長安,路程在大約2100多公里以上。

回到唐代,剛采摘的荔枝為了保持新鮮,只有靠驛卒快馬傳遞。按當時的加急速遞每天200公里計算,需要大約10天半的時間。這還是不間斷換人換馬,保持最高速度的結果。

整條官道上,氣氛肅殺的怕人。每隔五里,十里都有驛站和望臺,驛卒和公人們緊張的等待著,有人伸頭探看著遠方,有人給馬匹反復檢查著鞍具。突然,道路盡頭傳來越來越響亮的馬蹄聲,驛馬來了!

驛站里每個人的毛發(fā)都幾乎直立起來,他們攥緊了拳頭吞著口水,像迎接皇親國戚一般緊張。驛馬緊急停駐揚起的飛塵還沒有落下,公人們快速的行動了。

早已準備停當?shù)鸟R匹被牽出來,吃飽喝足的一位公人扎緊腰帶,他接過了包裹嚴實的竹筒,在旁的驛卒麻利幫他系在后背。

帶子還沒有完全綁緊,驛長已經(jīng)在心急火燎的呵斥催促。公人趕忙抓緊韁繩急跨上馬,揚鞭飛馳而去。

駿馬繼續(xù)奔馳在蜿蜒的山路上,那管他路旁坑谷里摔死的人馬交錯重疊。連山里一字不識的百姓都知道,那就是妃子想吃的荔枝啊!

經(jīng)過千難萬險到達長安時,荔枝依舊清枝綠葉,果實仿佛剛從樹上采摘一般。


查看詳情>>
3、

楊貴妃喜愛吃南方的荔枝,為何會成為歷來非議的素材?

楊貴妃
楊貴妃荔枝

炎炎夏日下,荔枝成了全國各地最為搶手的水果之一,而以現(xiàn)今人們的看法來看,蘇東坡無疑是荔枝的正面宣傳者,而楊貴妃則是荔枝的反面宣傳素材。蘇軾曾經(jīng)寫過一首叫做《荔枝嘆》的詩,和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樣,也是譏笑楊貴妃吃荔枝的,詩道:“宮中尤物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蹦敲?,楊貴妃在其時的唐宮中吃個荔枝豈非真的就是這么罪大惡極、罄竹難書的罪行嗎?

實際上,貴妃吃荔枝其實是前人寫詩的一個素材。舉個例子,我們小時候寫作文,可能會用喬治·華盛頓砍櫻桃樹,或者牛頓被蘋果砸等這些素材來寫文章,固然今天我們都知道華盛頓家的櫻桃樹是以謠傳訛的效果,但也不故障在作文中使用,因此楊貴妃吃荔枝,對于蘇東坡寫詩而言也大要如此。

蘇軾對楊貴妃的品評,其實關鍵并不在于唐代的貴妃們愛吃或者花銷大——況且蘇軾自己就舍得花錢吃好喝好,關鍵在于獲得這些食物的渠道。文人書生們以為地偏向中央輸送特供水果是欠好的,那是擾民,相反,如果在市場上買就沒問題了??墒翘K軾等人是否想過,對于300年前的唐人而言,以開封為中心的便捷市場是不存在的,唐代的時候,長安是依靠驛站與上供而非市場才氣維系起天下物資交流的。

實際上,對于女人的苛責,在外國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法國瑪麗王后其實從來都沒有說過“沒面包的話,為什么不吃點心?”這樣的話,只不外當對女人的偏見與民族主義合流的時候,她就被送上斷頭臺了。歸根究底,人們總是習慣將男性的樂成歸因于他自己,失敗歸因于他的女人,基礎上來說還是對女性的物化,似乎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曾經(jīng)有人問李開復先生說早婚會不會影響男子前途,厥后他回覆,自己二十歲出頭就完婚了。這樣看來,或許也只有對財富的癡迷可以瞬間壓垮對女性的偏見了。對比李開復和李隆基,我們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原理:如果你愛自己的女人,你就不能在世俗意義上失敗;一旦你失敗了,兩人間所有的溫存,都市轉化成女人的罪孽,至少,在沒人能顛覆這個男權社會之前,就是這樣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