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振振有詞
ㄓㄣˋ ㄓㄣˋ 一ㄡˇ ㄘˊ
ZZYC
偏正式成語
振振有詞和“理直氣壯”都可形容因自以為理由充分而說話氣盛。但理直氣壯是因為理足而氣壯;有時指語言;有時指行動、行為;振振有詞是有充足的分辯理由;主要是指語言;不能表示行動。
近代成語
中性成語
理直氣壯的樣子。形容自以為理由很充分;說個不休。
清 梁啟超《關(guān)稅權(quán)[hao86.com好工具]問題》:“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誣者,既振振有詞,其烏可更為無謀之舉,以授之口實也?!?/p>
振振有詞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1)晏子振振有詞地駁斥了楚王對齊國的誣蔑。(2)你別看他表面理直氣壯,振振有詞,實際內(nèi)心空虛得很。
speak in a positive tone
красноречиво говорить
<法>parler avec une chaleur convaincante
(1)(動)救濟。
(2)(動)搖動;揮動。
(3)(動)奮起:~奮|~作。
(1)(動)救濟。
(2)(動)搖動;揮動。
(3)(動)奮起:~奮|~作。
1. 存在:有關(guān)。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備無患。有目共睹。
2. 表示所屬:他有一本書。
3. 表示發(fā)生、出現(xiàn):有病。情況有變化。
4. 表示估量或比較:水有一丈多深。
5. 表示大、多:有學(xué)問。
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有勞。有請。
7. 無定指,與“某”相近:有一天。
8. 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
1. 古同“又”,表示整數(shù)之外再加零數(shù)。
(1)(名)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能自由運用的單位:~語。
(2)(名)說話或詩歌、戲劇、文章中的語句:歌~。
(3)(名)一種長短句押韻的詩體;由五、七言詩和民歌發(fā)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