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成語
理屈詞窮
ㄌ一ˇ ㄑㄨ ㄘˊ ㄑㄩㄥˊ
LQCQ
聯(lián)合式成語
屈;不能讀作“qǔ”。
理屈詞窮和“啞口無言”都表示沒有理由而說不出話來。但理屈詞窮是通過辯駁而詞窮的;而“啞口無言”可能是無理由而不分辯;也可能是有理由而不分辯。
古代成語
貶義成語
理:道理;理由;屈:短;盡;窮:窮盡。理由站不住腳;無話可說。
先秦 孔子《論語 先進(jìn)》:“是故惡夫佞者”宋 朱熹集注:“子路【好工具h(yuǎn)ao86.com】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詞窮,而取辯于口以御人耳。”
理屈詞窮聯(lián)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并不等候答復(fù),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詞窮的專橫者一樣,他立刻把最后一張牌擺出來了。(沙汀《呼嚎》)
unable to find a word to justify oneself
理屈につまって言葉に窮(きゅう)する
лишиться всяких аргументов
<德>im Unrecht nichts zur Verteidigung vorbringen kǒnnen
義正言辭、理直氣壯、振振有詞、義正辭嚴(yán)、強詞奪理、侃侃而談、義正詞嚴(yán)、淋漓盡致、義形于色、名正言順、據(jù)理力爭、旁征博引
(1)治玉。
(2)(名)物質(zhì)組織的條紋;紋理。
(3)(名)道理;事理。
(4)(名)自然科學(xué);有時特指物理學(xué)。
(5)(名)管理;辦理。
(6)(動)整理;使整齊:~發(fā)|~一~書籍。
(7)(動)對別人的言語行動表示態(tài)度;表示意見(多用于否定):路上碰見了;誰也沒~誰|置之不~。
(8)(Lǐ)姓。
1. ?使彎曲,與“伸”相對:屈曲(
)。屈折。屈膝。屈伸(彎曲和伸直,引申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2. ?低頭,降服:屈服。屈從。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擔(dān)任某種職務(wù),常用于請人任職的客套話)。屈駕。屈己待人。
4. ?理虧:屈心(虧心,昧心)。理屈詞窮。
5. ?姓。
(1)(名)語言中最小的有意義的能自由運用的單位:~語。
(2)(名)說話或詩歌、戲劇、文章中的語句:歌~。
(3)(名)一種長短句押韻的詩體;由五、七言詩和民歌發(fā)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1)(形)缺乏生產(chǎn)資料和生活資料;沒有錢:~困|~苦|~國。
(2)(形)窮盡:無~無盡|理屈辭~|日暮途~。
(3)(形)用盡、費盡:~兵黷武|~目遠(yuǎn)望。
(4)(形)徹底(追究):~究|~追猛打。
(5)(形)極端:~兇極惡|~奢極侈。
最近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