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辛棄疾奇思妙想,寫下史上最具科學幻想的中秋詩詞,成為千古絕唱。

古往今來,中秋詩詞一直是佳節(jié)必備,在這一天文豪們絕對不會吝嗇才華,紛紛傾囊而詠月。然而宋代詞龍辛棄疾卻一反常規(guī),他沒有去詠嘆,而是創(chuàng)造性地采用通篇問月的形式,把月亮都問蒙了,借此抒發(fā)對宇宙的思考與神話的理解,堪稱古代科學幻想的高峰。

《木蘭花慢》

可憐今夕月,向何處,去悠悠?是別有人間,那邊才見,光影東頭?是天外??蘸孤?,但長風浩浩送中秋?飛鏡無根誰系?姮娥不嫁誰留?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恍惚使人愁。怕萬里長鯨,縱橫觸破,玉殿瓊樓。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辛棄疾在小序中寫道:“中秋飲酒將旦,客謂前人詩詞有賦待月無送月者,因用《天問》體賦?!薄短靻枴肥乔拿?,通篇都是疑問句,一共連問170多個問題,是該類題材的鼻祖。辛棄疾致敬屈原,便創(chuàng)作了這一首極具浪漫氣息的詞作。

事實上,“問月”并不是辛棄疾首創(chuàng),李白就曾有“青天有月來幾時,我欲停杯一問之”的名句,蘇軾也有“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佳作,但是他們都只是在開頭一提,問句并沒有貫穿全篇,而辛棄疾此詞卻大膽創(chuàng)新,一問到底,空前絕后。

更為神奇的是,辛棄疾的這些疑問并非胡猜亂想,他對客觀自然現(xiàn)象所作出的猜測,與現(xiàn)代科學有很多重合,比歐洲的哥白尼還要早三百多年,辛棄疾可稱為大宋科學探索第一人。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他對月亮的神奇猜測。

第一句,辛棄疾將月擬人化,它嬌媚可愛,步履闌珊,辛棄疾問它:你在向什么地方慢悠悠走去?月亮是隨時間遷移的,這是月球的公轉(zhuǎn),辛棄疾觀察到了這一點,便說月也是能行走的。

緊接著第二句,辛棄疾展開奇思妙想:是不是在另一頭還有一個人間,那里的人剛剛看到月亮從東邊升起?月球圍繞地球自西向東公轉(zhuǎn),人們看到月亮的時間必定有早有晚,而辛棄疾說的一點沒錯,月亮輝映下的人間不止中國一處,其他大洲的上空,月亮的確剛剛升起。

“但長風浩浩送中秋”,辛棄疾認為是秋風吹動月亮前進;而“飛鏡無根誰系”,辛棄疾又問:月亮無根無系,是誰用繩索拴住了明月?現(xiàn)在我們都知道,是地月引力使然,而引力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這對古人而言的確是未知難題,辛棄疾的好奇心正是一種科學探索精神。

“姮娥不嫁誰留”,更體現(xiàn)了辛棄疾那豐富多發(fā)的想象力:嫦娥多少年來都居住于月宮,是誰把她留在那兒?難道她都沒人追嗎?這個問題非常新穎,文人都知道月宮里有嫦娥,卻沒人問嫦娥為何待在月宮,又為何不離開那孤獨寒冷的地方,而唯有膽大的辛棄疾。

“謂經(jīng)海底問無由”,是說月亮是經(jīng)由海洋運轉(zhuǎn)的,但卻找不到證據(jù)。誰能想到,宋代的人就已經(jīng)覺察到了月球與海洋的微妙關系!地月之間的引力形成了潮汐,看起來海水的漲落就對應著月亮的明滅。

后面幾句皆帶有濃郁的神話色彩,辛棄疾認為月亮是漂浮在海洋之上的,因此他才會害怕鯨魚撞壞了月上宮殿,才會疑惑玉兔如何在海洋里生存?!叭舻蓝箭R無恙,云何漸漸如鉤?”辛棄疾認為月亮之所以有陰晴圓缺,正是因為海里的生物與月宮之間發(fā)生了碰撞或推搡,月牙兒或許是被撞壞的宮殿?月圓興許是又修好了?

讀完之后,不禁要為辛棄疾這巧妙的奇思妙想點贊。前人的中秋詩詞,無非詠月、思人、思鄉(xiāng)、懷古,而辛棄疾思考的卻是月亮的本質(zhì),富有哲理性,卻又不失詩意,創(chuàng)造出了神奇多姿的浪漫主義藝術(shù)形象,自然成為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