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查成語 成語解釋

小時候學過的成語臥薪嘗膽的故事還記得嗎?這個故事是誤傳嗎?其實根本就沒有這回事?

越王勾踐從吳國回到越國后,在房間里懸掛著苦膽,睡覺休息也是睡在硬的干柴上,用這樣的方式來磨練自己想要復仇的心。結果,果然他成功了。

這個故事我們是如雷貫耳。但是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他真實發(fā)生過嗎?

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這個應該是歷史的紕漏,是古人的誤傳。為什么這么說呢?

是因為在我們所確認的歷史真相,都是要借助史書的記載,雖然有很多古籍上有有相關吳越之戰(zhàn)的歷史經(jīng)過,但是從來沒有寫到勾踐臥薪嘗膽的這個故事。

比如,離吳越之戰(zhàn)時間最接近的史書典籍《左傳》和《國語》,這兩部著作都有記錄吳越的戰(zhàn)爭。但是《左傳》中的“定公”和“哀公”兩部分,以及《國語》中《吳語》和《越語》的上下三篇,都詳細地記載了勾踐與夫差的恩怨糾葛,但是并沒有勾踐臥薪嘗膽的記載。

再說《史記》中《越王勾踐世家》里邊的記載,這里邊也只是記錄了“嘗膽”,從未提及“臥薪”。

我們再來看看臥薪嘗膽這個成語的出處是誰說的,是什么時候說的,說的是越王勾踐嗎?

第一個提出臥薪嘗膽成語的人是是北宋的著名文學家蘇軾,但是蘇軾說的不是勾踐,蘇軾這個成語說的是三國時期的孫權。

而且到了南宋時期呂祖謙在《左氏傳說》中,他又將臥薪嘗膽的事情嫁接到吳王夫差的頭上了,這是不是很亂,這是必然亂的。

并且就在同時期,也就是南宋時期的黃震在《古今紀要》和《黃氏日抄》兩本書中又非常清楚的記載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以至于后來各種傳奇劇本,歷史小說,都紛紛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

因為這些劇本、歷史小說很出名,流傳比較廣泛,于是一些通俗的史書也就將臥薪嘗膽記載成了勾踐臥薪嘗膽,就比如清朝的《綱鑒易知錄》,就提到勾踐臥薪,嘗膽兩件事。

但是事情的發(fā)展是很戲劇化的,一直說的可能有嘗膽的事情,在后來經(jīng)過后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嘗膽的這件事,可能缺乏史料的記載,流傳的不太準確,但是臥薪卻是有記載可以追尋探討的。

這是什么呢,就是東漢時期成書的《吳越春秋》里面記載了臥薪一事,,但是古書中的臥薪可與現(xiàn)在人們理解的“薪”不一樣,古代“薪”是“蓼薪”它的意思是用來打消睡意,而不是硬柴。

所以歷史的流傳,有很多誤傳,也有很多是真相,許多事情是我們以為我們了解的是真相,但其實我們并不知道其中的真相,我們并不知道事件的真假,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了,很多事情在史書上記載的也有有可能是誤傳誤寫,所以,我們知道有這回事就好,就圖一個樂呵,不必太過于糾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