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組詞
反饋神怎么組詞?一年級神字組詞有那些?
神組詞語共300個,其中神開頭的詞語100個,神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100個。
神字組詞: 神情、 神圣、 神氣、 神秘、 神道、 神靈、 神游、 泛神論、 面神經(jīng)、 有神論、 活神仙、 洛神珠、 精神病、 腦神經(jīng)、 精神、 費神、 岳神、 游神、 竦神、 財神、 瀆神、 ... 這些神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神字開頭的組詞
1、神情:(1)面部表露出來的內(nèi)心活動
2、神圣:(1)指天圣;神靈 (2)極為崇高、莊嚴 (3)帝王的尊稱
3、神氣:(1)神情;神態(tài) (2)有精神,有氣魄 (3)驕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驕傲的樣子
4、神秘:(1)難以捉摸;高深莫測
5、神道:[shéndào]:1.精神旺盛。2.言談舉止異乎尋常。[shéndao]:1.民間指鬼神禍福的迷信說法2.墓道。
6、神靈:(1)指各類神 (2)神異;神奇 (3)指魂魄;靈魂
7、神游:(1)身不在某地而在想象或夢境中游歷某地
8、神媼:1.即媼神。地神。2.指西王母。
9、神韻:(1)風(fēng)度韻致,也指詩文書畫的風(fēng)格韻味
10、神媒:古代神話中的司婚姻之神。
11、神祇:(1)指天神和地神,泛指神明
12、神州:(1)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后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2)指京城
13、神龕:(1)舊時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閣子
14、神溜:1.指從高處流下的巖泉。
15、神奇:(1)非常奇妙的
16、神話:(1)指傳說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 (2)指不真實,荒繆的言論
17、神往:(1)心中向往
18、神色:(1)神情面色
19、神明:(1)神靈;神祗 (2)指人的精神和智慧 (3)英明;圣明
20、神民:1.上神與下民。
21、神蔡:大龜?shù)拿婪Q。
22、神虈:香草名。
23、神謨:猶神謀。
24、神仙: [shénxiān]:神話傳說中的有超人的能力,可以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比喻能預(yù)料或猜透事情的人。比喻逍遙自在、毫無拘束牽掛的人。[shénxian]:shénxiān的又音。義同“神仙shénxiān”。
25、神甫:(1)天主教、東正教的神職人員。也稱“神父”
26、神廟:1.帝王的宗廟。2.猶佛寺。3.稱宋神宗趙頊。4.稱明神宗朱翊鈞。
27、神滸:神仙游玩的水邊。
28、神我:古印度婆羅門教六派哲學(xué)中數(shù)論派的主要學(xué)說。該派以'神我'為產(chǎn)生一切物質(zhì)運動和生命現(xiàn)象的精神本體,居'二十五諦'之首。見《金七十論》。佛教斥為'神我外道'。
29、神渥:天子的厚恩。
30、神庥:神靈護佑。
31、神鳧:秦始皇的名馬之一。
32、神應(yīng):謂神靈感應(yīng)。
33、神威:(1)強大的威力
34、神交:(1)彼此慕名而沒有見過面的交誼 (2)指心意投合、相知很深的朋友
35、神異:(1)神怪 (2)神奇
36、神采:(1)精神和風(fēng)采,表現(xiàn)出來的精神面貌。指景物或藝術(shù)作品的神韻風(fēng)采
37、神草:1.靈草,仙草。2.人參的別名。3.天麻的別名。又名鬼督郵。
38、神爽:謂神魂,心神。 猶神俊。多形容猛禽﹑良馬等姿態(tài)雄健。 精神爽快;心神開豁。
39、神守:1.猶神情。2.精神內(nèi)聚。3.鱉的別稱。
40、神騅:項羽坐騎烏騅的美稱。
41、神車:放置神像的車輛。
42、神虵:1.亦作"神虵"。2.具有靈性的蛇。古代神話﹑傳說認為蛇有靈性,能自身斷而復(fù)續(xù),且能興云致雨,故以神稱之。
43、神光:1.神異的靈光。 2.精神;神采。 3.漢代宮名。
44、神祀:1.祭祀天神。
45、神魄:心魄。
46、神封:1.針灸穴位名。2.謂中原王朝的疆土。神,指神州;封,封疆。
47、神蓍:1.指古人占卜用的蓍草。
48、神怪:(1)泛指傳說中的神仙鬼怪
49、神化:(1)看成像神一樣
50、神堯:唐代對唐高祖李淵的尊稱。
51、神孫:1.后嗣的美稱。多稱君主。
52、神通:(1)佛教指神佛具有的神奇能力,今指出奇的手段或本領(lǐng)
53、神華:中華的美稱。 猶神明。
54、神標:神異的風(fēng)標。
55、神廚:1.亦作"神廚"。亦作"神櫥"。2.安置神像的立柜。由神龕及其下面的柜子組成。3.烹調(diào)供神祭品的庖廚。
56、神閟:1.同"神秘"。
57、神視:謂不用眼睛察看,而靠精神感通一切。語出《列子.湯問》:"唯黃帝與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齋三月,心死形廢;徐以神視,塊然見之,若嵩山之阿。"張湛注:"神者,寂然玄照而已,不假于目。"
58、神體:精神與肉體。
59、神精:精神。 猶神情。
60、神飆:謂迅疾若有神靈的風(fēng)。
61、神爺:1.對神的尊稱。2.太平天國對上帝的尊稱。
62、神武:(1)神明而威武
63、神趣:神韻趣旨。
64、神算:(1)精確的推算 (2)令人叫絕的計策
65、神粹:1.精神純粹專一。
66、神氣:(1)神情;神態(tài) (2)有精神,有氣魄 (3)驕傲或得意,也指得意或驕傲的樣子
67、神獸:神異之獸。
68、神聊:(1)不著邊際地閑談
69、神寢:指墳?zāi)埂?/p>
70、神丹:道教所煉的靈藥。 古時印度對我國之別稱。參見'震旦'。
71、神崖:神情傲岸。
72、神筆:神妙的文筆。 對帝王親筆文字的尊稱。 謂神助之筆。常用作對他人書法的贊美之辭。
73、神學(xué):廣泛指稱所有對神(上帝)這個主題展開的研究或?qū)W說。
74、神縣:1.中國的別稱。猶神州。
75、神姿:(1)神奇的姿態(tài)
76、神方:神奇的方術(shù)。 謂仙方,驗方。
77、神鄉(xiāng):1.猶神州。指帝都或京畿地區(qū)。2.神仙所居處。猶言仙國。
78、神注:精神貫注。
79、神跱:1.謂神靈所樹立。
80、神真:猶神靈。
81、神牲:祭神用的牲類。
82、神經(jīng):(1)神經(jīng)纖維構(gòu)成的組織,把腦和脊髓的興奮傳給各個器官,或把各個器官的興奮傳給腦和脊髓
83、神駿:良馬。 形容良馬﹑猛禽等姿態(tài)雄健。 形容文藝作品意境神奇新穎。
84、神君:1.神靈;神仙。2.舊時對賢明官吏的敬稱。
85、神霄:道教謂九天中之最高者。仙境,天庭。謂神靈消失而不可復(fù)見。
86、神虬:神龍。
87、神術(shù):神奇莫測的法術(shù);仙術(shù)。
88、神會:在心神上領(lǐng)會。指迎神賽會。
89、神保:對先祖神靈的美稱。猶皇尸。
90、神筭:1.見"神算"。
91、神諭:(1)神的指示
92、神識:器局識見;精神智慧。 神志;精神意識。 神魂。
93、神木:靈異的樹木。藥用植物名。即黃松節(jié)。治風(fēng)寒冷濕。
94、神口:1.謂口才敏捷,吐詞若神。
95、神規(guī):1.對帝王意圖的敬稱。
96、神丁:1.天神的使者。
97、神鋒:1.見"神峯"。2.指劍。極言其鋒利。
98、神聰:謂天賦聰明。
99、神教:指佛的法力。 指讖緯假托天命之言。 指教化。
100、神呪:僧道等念以祈神消災(zāi)的咒語。
神字中間的組詞
1、泛神論:(1)一種哲學(xué)理論,主張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體現(xiàn)。有些哲學(xué)家曾用泛神論的形式表達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但后來變成企圖調(diào)和科學(xué)和宗教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認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2、面神經(jīng):(1)第七對腦神經(jīng),分布在面部的兩側(cè),主管面部肌肉、淚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味覺等
3、有神論:(1)相信有一位神或多位神的信仰
4、活神仙:喻現(xiàn)實生活中生活優(yōu)閑或能力超人者。
5、洛神珠:草本植物名。即酸漿草。
6、精神?。?1)由于大腦功能紊亂而發(fā)生的感覺、記憶、思維、感情、行為等方面表現(xiàn)異常的病
7、腦神經(jīng):在人腦顱的底部,由延髓、腦橋、中腦、間腦等發(fā)出的神經(jīng),共有十二對,支配心臟、胃腸的活動和頸部以上的知覺與運動。
8、四神紋: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種神像組成的紋飾。漢代多用作瓦當﹑銅鏡﹑墓室和葬具上的裝飾。兩晉﹑南北朝至唐代初年甚為流行。
9、聽神經(jīng):生理學(xué)名詞。即第八對腦神經(jīng)﹐從腦橋和延髓之間發(fā)出﹐分布在內(nèi)耳﹐主管聽覺。
10、財神爺:財神在中國道教中是主管世間財源的神明。
11、賽神會:1.用儀仗﹑簫鼓﹑雜戲迎神,集會酬祭。
12、谷神星:太陽系中最大的小行星,直徑約1,000公里。
13、腓神經(jīng):(1)坐骨神經(jīng)的分支,從腘窩向下外斜行,到達腓骨頸分成深支和淺支,供應(yīng)小腿和足的某些肌肉及皮區(qū)
14、虎神營:義和團起義時﹐清政府在北京編募的禁衛(wèi)軍。主要用以鎮(zhèn)壓革命群眾﹐也打擊一些洋人。
15、發(fā)神經(jīng):(1)瘋瘋癲癲的樣子
16、一神教:(1)只信奉一個神的宗教,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等(區(qū)別于“多神教”)
17、汎神論:(1)一種哲學(xué)理論,主張神不存在于自然之外,自然便是神的體現(xiàn)。有些哲學(xué)家曾用泛神論的形式表達唯物主義的自然觀。但后來變成企圖調(diào)和科學(xué)和宗教的唯心主義哲學(xué),認為世界存在于神之中
18、視神經(jīng): 第二對腦神經(jīng),由間腦的底部發(fā)出,末端分布成眼球的視網(wǎng)膜。能把視覺的刺激傳遞給大腦皮質(zhì)的視覺中樞。
19、多神教:不止信奉一個神的宗教,如佛教、道教等(區(qū)別于‘一神教’)。
20、慌神兒:(1)〈方〉心慌意亂
21、祆神廟:即祆廟。
22、瘟神爺:1.瘟神。
23、三神山:傳說東海中仙人所居之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24、腦神經(jīng):在人腦顱的底部,由延髓、腦橋、中腦、間腦等發(fā)出的神經(jīng),共有十二對,支配心臟、胃腸的活動和頸部以上的知覺與運動。
25、脊神經(jīng):連接在脊髓上的神經(jīng)。共分三十一對,分布在軀干、腹側(cè)面和四肢的肌肉中。管頸部以下的感覺和運動。
26、獄神廟:即獄神祠。
27、面神經(jīng):(1)第七對腦神經(jīng),分布在面部的兩側(cè),主管面部肌肉、淚腺和舌下腺的分泌、味覺等
28、鎮(zhèn)神頭:1.下圍棋的一種戰(zhàn)術(shù)。乙方投三六路攻四四路時﹐甲方用五六路抑制它﹐故名。為唐大中年間顧師言勝日本國王子神頭王的著法。
29、怔神兒:(1)〈方〉發(fā)呆;發(fā)愣 (2)也叫“愣神兒”
30、嗅神經(jīng):(1)第一對腦神經(jīng),是感覺性神經(jīng)。起自嗅細胞,以相互分離的無髓纖維小束分成若干根嗅絲(人類約有20根)穿過篩骨的篩板,止于嗅球,將從嗅器官來的感覺性刺激傳導(dǎo)到腦
31、獄神祠:舊時供祀獄神的祠廟。
32、無神論:(1)認為既沒有上帝又沒有任何別的神存在的學(xué)說
33、和神國:傳說中的國名。
34、喜神殻:方言。小孩玩的面具。
35、走神兒:(1)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思想開小差兒。也稱“跑神兒”
36、山神爺:方言。老虎的諱稱。
37、聽神經(jīng):1.生理學(xué)名詞。即第八對腦神經(jīng)﹐從腦橋和延髓之間發(fā)出﹐分布在內(nèi)耳﹐主管聽覺。
38、養(yǎng)神芝:靈芝草。
39、江神子:詞牌名。即《江城子》。詳“江城子”。
40、三神洲:即三神山。
41、有神論:(1)相信有一位神或多位神的信仰
42、顏神山:山名。在今山東省益都縣西南,山下有顏神廟,因北齊孝婦顏文妻居此而得名。
43、閃神兒:1.失神;精神不集中。
44、抖神兒:(1)〈方〉在別人面前炫耀實力、出風(fēng)頭以顯示自己的威風(fēng)
45、喜神方:迷信者謂喜神所在的方位。趨之可得吉避兇。
46、脊神經(jīng):連接在脊髓上的神經(jīng)。共分三十一對,分布在軀干、腹側(cè)面和四肢的肌肉中。管頸部以下的感覺和運動。
47、副神經(jīng):人和脊椎動物的第十一對腦神經(jīng)。為運動神經(jīng)。在人體,分布到胸鎖乳突肌深面及斜方肌,主管頸部和肩部肌肉的運動。
48、五神通:佛教語。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為佛法與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認為尚須修漏盡通方臻完善。見《俱舍論》卷下。
49、先神祇:祖宗的神靈。
50、六神丸:六神丸,清涼解毒,消炎止痛。
51、搜神記:《搜神記》是由吳錦源執(zhí)導(dǎo),陳紫函、陳鍵鋒、譚耀文、劉力揚、周紹棟、張粟、周德華、陳美行、李娜、馮凇凇等主演的古裝神話劇。
52、佛神通: 即佛所具備之神通力。
53、山神廟: 為四大名著《水滸傳》中的一個章回。
54、審神者: 審神者一詞來自于日本神道教。
55、愣神兒:發(fā)呆;發(fā)愣。
56、傳神格: 傳題里神,不拘字意。
57、頭神畫: 袖珍畫。
58、如神圓: 一種藥名,主治治一切冷熱氣,消癖氣,和脾胃,補下元。
59、地神穴: 1地神穴在手掌側(cè),拇指掌指關(guān)節(jié)處橫紋中點。
60、拉神話: 拉神話讀音為,láshénhuà,中國山東的土話,“拉”的意思與山東土話“拉呱”中的“拉”相同,既表示兩個人之間閑聊,也表示吹牛、說大話的意思。
61、降神術(shù): 與巫術(shù)、魔法有關(guān)的,用來呼喚某一個神明或多位神明出現(xiàn)在儀式現(xiàn)場的一種宗教儀式。降神術(shù),一種宗教儀式的行為,這種儀式通常是與巫術(shù)、魔法有關(guān),用來呼喚某一個神明或多位神明出現(xiàn)在儀式現(xiàn)場。在新柏拉圖主義中有重要地位,與中國的扶鸞類似。經(jīng)過赫耳墨斯主義而流傳至今。
62、漣神星: 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
63、展神經(jīng): 第六對腦神經(jīng),從腦橋發(fā)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中,主管眼球向外側(cè)旋轉(zhuǎn)的運動。也叫外展神經(jīng)。
64、一神論: 認為只存在一個神的信仰,它同多神論不同。
65、三叉神經(jīng): 第五對腦神經(jīng),主要管頭部、面部的感覺和咀嚼肌的運動。
66、大羅神仙:指天神、天仙。
67、運動神經(jīng): 傳出神經(jīng)。
68、舌下神經(jīng): 第十二對腦神經(jīng),從延髓發(fā)出,分布在舌的肌肉中,管舌肌的運動。
69、傳入神經(jīng): 傳入神經(jīng)形容結(jié)構(gòu)間相對的連結(jié),亦稱為感覺神經(jīng)元;將神經(jīng)刺激由受體或感覺器官傳送到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
70、周圍神經(jīng): 中樞神經(jīng)以外的神經(jīng)組織,包括腦神經(jīng)、脊神經(jīng)和自主神經(jīng),分布在全身皮膚、肌肉、內(nèi)臟等處。
71、自主神經(jīng): 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一部分,分布在內(nèi)臟、血管、腺體等處,跟腦和脊髓發(fā)生聯(lián)系,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等的活動。包括交感神經(jīng)與副交感神經(jīng)兩部分。也叫植物性神經(jīng)。
72、交感神經(jīng):(1)從胸部和腰部脊髓發(fā)出的神經(jīng),在脊柱兩側(cè)形成串狀的交感神經(jīng)節(jié),又由交感神經(jīng)節(jié)發(fā)出神經(jīng)纖維分布到內(nèi)臟、腺體和血管的壁上
73、骨重神寒:謂體態(tài)穩(wěn)重,氣質(zhì)沉靜。
74、迷走神經(jīng):第十對腦神經(jīng)。由延髓發(fā)出,分布在頭﹑頸﹑胸﹑腹等部,有調(diào)節(jié)內(nèi)臟﹑血管﹑腺體等機能的作用。
75、中樞神經(jīng):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主要部分,包括腦和脊髓,主管全身感覺運動和條件反射、非條件反射等。亦用以比喻指揮中心。徐懷中《西線軼事》:“怎么敢和你們相提并論呢?你們是‘九四一’的中樞神經(jīng),我是神經(jīng)末梢?!?/p>
76、傳出神經(jīng): 把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傳到各個器官或外圍部分的神經(jīng)。也叫運動神經(jīng)。
77、感覺神經(jīng): 傳入神經(jīng)。
78、棲神之域:指墓地。
79、圣子神孫:稱皇帝的子孫。
80、靖國神社:靖國神社是位于日本東京都千代田區(qū)九段北的神社,供奉著自明治維新時代以來為日本戰(zhàn)死的軍人及軍屬,大多數(shù)是在日本侵華戰(zhàn)爭(1931-1945)及太平洋戰(zhàn)爭(1941-1945)中陣亡的日軍官兵及三萬名臺灣高砂義勇軍等日本兵。
81、鬼泣神嚎:形容哭叫悲慘凄厲。 形容聲音大而雜亂,令人驚恐。
82、陸地神仙:指隱士之類。
83、動眼神經(jīng):第三對腦神經(jīng),從大腦腳發(fā)出,分布在眼球的肌肉上,主管眼球的運動。
84、全神貫注:(1)全副精神集中于
85、祛練神明:1.佛教語。修智慧,斷煩惱。意謂去除塵念,修煉智慧,便可成佛。
86、圣母神皇:唐女皇武則天的尊號。
87、封神演義:一名《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商周列國全傳》。長篇小說。明代刊本題“鐘山逸叟許仲琳編輯”。一說為道士陸西星作。一百回。敘述商紂王暴虐無道,姜子牙佐周武王伐紂事。頗多神佛斗法的描寫。
88、郁壘神荼:二神名。傳說善治惡鬼,故舊時民間奉為門神。指桃符、春聯(lián)。
89、貌離神合:意思指表面上不同而實質(zhì)上一致。
90、精神療法:一種輔助性的治療方法。通過談話或自我強化的方式使病人解除對疾病的顧慮,增強與疾病作斗爭的信心和勇氣,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91、驅(qū)石神鞭:指造橋的神奇技藝。
92、弄神弄鬼:弄:耍弄。假裝鬼神蒙騙或恐嚇他人。比喻暗中搗鬼作弊,玩弄花招。
93、續(xù)命神幡:即五色續(xù)命神幡。佛教﹑道教均稱用此幡祈禱,可得延命之益。
94、末梢神經(jīng):指自神經(jīng)中樞放射于身體各器官的神經(jīng)。其功能在于感受外來的刺激并把這些刺激傳達到中樞神經(jīng),又把中樞神經(jīng)的命令傳達到各部組織,主管各器官的感覺與運動。
95、鎮(zhèn)神頭勢:即鎮(zhèn)神頭。
96、八洞神仙:道家謂神仙所居之洞天分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上八洞為天仙﹐中八洞為神仙﹐下八洞為地仙﹐總謂之"八洞神仙"。民間則專以漢鐘離﹑張果老﹑鐵拐李﹑韓湘子﹑曹國舅﹑呂洞賓﹑藍采和﹑何仙姑等八仙為"八洞神仙"。
97、星漢神砂:見“星漢砂”。
98、顧盼神飛:意思是左右顧視,目光炯炯,神采飛揚。
99、瞎神搗鬼:猶言裝神弄鬼。形容沒有實據(jù)地虛張聲勢。
100、形具神生:形:形體;神:精神。人的形體具備,精神隨之產(chǎn)生。
神字結(jié)尾的組詞
1、精神:[jīngshén]:指意識、思維、神志等指內(nèi)容的實質(zhì)所在;主要的意義[jīngshen]:活力;精力。活躍;有生氣。英俊;相貌、身材好。
2、費神:(1)費心;勞神(常用作請托時客套話)
3、岳神:1.亦作"岳神"。2.山神。
4、游神:猶游心。 巡游之神;游蕩之鬼。 方言。流氓。
5、竦神:振作精神。
6、財神:(1)原意指道教奉的神仙。迷信的人指使人發(fā)財致富的神仙,據(jù)說叫趙公明。也叫“趙公元帥” (2)極富的人
7、瀆神:(1)破壞、糟踏、不敬、污辱或鄙視神圣的東西
8、尻神:以臀部為車輿,以心神為駕車的馬。
9、馳神:1.馳思,遐想。2.神往,向往。
10、儺神:(1)迷信傳說中的驅(qū)除瘟疫的神
11、家神:1.驅(qū)除瘟疫的神。又名"儺神"。2.喻在家內(nèi)搗鬼的人。
12、安神:使心神安定。
13、養(yǎng)神:(1)使自己的身體與心理處于平靜狀態(tài),來恢復(fù)精神和體力
14、寧神:安定其心神。 猶凝神。凝聚神思。
15、食神:日干是陽干時,則被日干所生之陽干或陽支均是日干之食神,日干是陰干時,則被日干所生之陰干或陰支亦是食神。食神因為可以生財,因此古人稱它為爵星,同時它又能制殺,使七殺不來攻克日主,使日主能平安無事,故古人又稱它為壽星。
16、出神:(1)神情專注而發(fā)愣
17、傳神:(1)指生動逼真地刻劃出人或物的神情
18、茯神:中間抱有木心的茯苓。
19、洛神:中國神話人物。即洛水的女神洛嬪。相傳她是宓(伏)羲的女兒,故稱宓妃。溺死于洛水,成為洛水之神。
20、亸神:方言。指輕薄少年。
21、爽神:使心神爽快。
22、賭神:傳說中管賭博的神。
23、放神:馳騁心神。
24、酬神:報謝神祇。
25、海神:傳說的海中之神。
26、騁神:施展神奇的技巧。
27、洞神:1.融會貫通﹑心領(lǐng)神會。2.道教神名。
28、遁神:即遁甲神。
29、百神:1.指各種神靈。
30、八神:八蠟所祭之神。 舊謂主宰宇廟之八神。 八方之神。 相傳帝嚳妃所生之八子。
31、媼神:1.地神。
32、摹神:1.猶傳神。
33、形神:形骸與精神。 形貌神情。 指造型藝術(shù)的外在物象和內(nèi)在神韻。亦泛指文藝作品的形式和內(nèi)容。 謂形肖神似。
34、鶴神:兇神名。
35、鳴神:向神明祈告。
36、行神:1.路神。2.運用神思。
37、稷神:1.古謂五谷之神。
38、地神:大地之神。
39、費神:(1)費心;勞神(常用作請托時客套話)
40、愛神:主宰愛情之神。指羅馬神話中的愛神丘比特。
41、聳神:謂露出驚異的神情。聳﹐通"悚"。
42、邪神:1.邪惡之神。
43、抱神:持守精神。
44、合神:1.謂符合玄妙﹑神奇的事理。2.與神契合。
45、先神:星辰山川之神。
46、吉神:掌吉善之神。
47、默神:方言。思考。
48、曲神:1.酒神。
49、天神:1.指天上諸神﹐包括主宰宇宙之神及主司日月﹑星辰﹑風(fēng)雨﹑生命等神。2.泛指神仙。
50、梵神:謂清凈的圣者。
51、臉神:臉上的神情。
52、留神:(1)小心;對某事保持警惕
53、芒神:即句芒。傳為司春之神。后世亦作耕牧之神祀之。
54、凝神:(1)精神集中
55、赤神:1.南方的神。
56、圣神:封建時代稱頌帝王之詞。亦借指皇帝。 泛稱古代的圣人。 太平天國稱上帝為'圣神'。
57、汾神:汾川之神。即臺駘。
58、解神:猶酬神。祈神還愿。 月中善神。
59、勞神:(1)謂使鬼神勞苦;耗費精神(有時用做請托的客套話)
60、厲神:大神。
61、娛神:使心神歡樂。
62、注神:凝神。
63、噩神:兇神。
64、二神:陰陽之神。
65、四神:1.指蒼龍﹑白虎﹑朱雀﹑玄武四星之精。2.指南海祝融﹑北海玄冥﹑東海勾芒﹑西海蓐收四神。
66、陽神:1.日魂。2.泛指生魂﹐靈魂。
67、頤神:猶養(yǎng)神。
68、內(nèi)神:1.宗廟所祭之神,因其為一族祖先,故稱內(nèi)神。2.道教語。指主司人體五臟六腑七竅之神。因其在人體之內(nèi),故謂之內(nèi)神。
69、心神:(1)心情;精神狀態(tài)
70、龍神:指龍王。
71、求神:(1)迷信的人請求神靈保佑或賜福
72、群神:指主山川的眾神。
73、騖神:馳神,動腦筋。
74、愴神:傷心。
75、賽神:1.謂設(shè)祭酬神。
76、斂神:凝神,使心神安定。
77、宅神:1.托為神靈。2.住宅里的神鬼。
78、豬神:茅犀。
79、不神:謂失靈驗。
80、發(fā)神:道教謂掌管頭發(fā)之神。名蒼華,字太玄。
81、類神:舊時迷信卜課中所用的"十二支神"的總稱。
82、入神:(1)專注于眼前有濃厚興趣的事物或陷入沉思 (2)形容達到精妙的境界
83、湯神:稱煮茶技藝高超的人。
84、損神:1.傷神。
85、陶神:陶化精神。
86、門神:[ménshén]:(名)過去貼在門上用來驅(qū)逐鬼怪的神像。
87、蠶神:1.司蠶之神。
88、飛神:猶神游。謂形體不動而心神向往。
89、愣神:發(fā)呆。
90、謾神:謂欺騙神靈。
91、煩神:費神。
92、慌神:心神慌亂。
93、金神:西方之神﹔秋之神。
94、情神:精神,神情。
95、私神:1.猶邪神。
96、土神:五行神之一。土地神。土怪。
97、愁神:心神愁苦。
98、存神:1.存養(yǎng)精神,保全精神。2.留神,留心。
99、九神:古指九天的神明。
100、驅(qū)神:驅(qū)遣神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