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組詞
反饋疫怎么組詞?一年級疫字組詞有那些?
疫組詞語共56個,其中疫開頭的詞語14個,疫結尾的詞語29個,在中間的詞語13個。
疫字組詞: 疫情、 疫苗、 疫痢、 疫區(qū)、 疫病、 疫癘、 疫神、 免疫力、 免疫性、 防疫針、 防疫站、 免疫學、 免疫組化、 免疫抑制、 免疫、 癘疫、 瘟疫、 時疫、 災疫、 饑疫、 夭疫、 ... 這些疫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疫字開頭的組詞
1、疫情:(1)疫病的發(fā)生和蔓延
2、疫苗:(1)用病毒、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等接種實驗動物、雞胚或組織培養(yǎng)生長后,收獲處理而制備的生物制品。廣義概念還包括死、活菌苗
3、疫痢:中醫(yī)學病癥名。指傳染性強而癥情嚴重的痢疾。主要癥狀為:發(fā)熱﹑嘔吐﹑下痢膿血﹐日夜無度﹐腹痛﹐里急后重。
4、疫區(qū):傳染源數(shù)目較多﹑各疫源地交叉重疊形成的較大的疾病傳染地區(qū)。
5、疫?。?1)流行性急性傳染病。即疫癘
6、疫癘:(1)瘟疫。急性傳染病的通稱
7、疫神:猶疫鬼。
8、疫鬼:散布瘟疫的鬼神。古代迷信﹐以為瘟疫有鬼神在主宰。
9、疫氣:1.疫病。
10、疫疾:疫病。疫病流行。
11、疫癥:疫病。
12、疫祲:疫病。
13、疫水:被細菌所污染的水源
14、疫源地:1.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后可能散播到的地區(qū)。其范圍大小和疾病的傳播途徑有關。如飛沫傳播的疾病只限于傳染源周圍飛沫所能達到的范圍﹐而病媒昆蟲傳播的疾病應包括它們的活動所能到達的地區(qū)。同一疾病疫源地的大小可因傳染源活動情況而不同﹐如帶傷寒菌的飲食從業(yè)人員其疫源地就較大。
疫字中間的組詞
1、免疫力:1.?指由于具有抵抗力而不患某種傳染病的能力。 2.?又比喻對社會生活中不健康的因素自我抵制的能力。
2、免疫性:猶免疫力。
3、防疫針:為預防傳染病而打的針。比喻為了使人免犯錯誤而事前對其所作的忠告。
4、防疫站:(1)易于發(fā)病(如結核病)者(如兒童)接受預防性照料與治療的機構
5、免疫學:研究生物體對抗原物質(zhì)免疫應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醫(yī)學科學。
6、免疫組化: 是應用免疫學基本原理——抗原抗體反應,即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的原理,通過化學反應使標記抗體的顯色劑(熒光素、酶、金屬離子、同位素)顯色來確定組織細胞內(nèi)抗原(多肽和蛋白質(zhì)),對其進行定位、定性及相對定量的研究,稱為免疫組織化學技術或免疫細胞化學技術。
7、免疫抑制:指對于免疫應答的抑制作用。免疫力低下容易受到細菌、病毒、真菌等感染,甚至容易長腫瘤。
8、免疫應答: 是機體免疫系統(tǒng)對抗原刺激所產(chǎn)生的以排除抗原為目的的生理過程。
9、驅(qū)疫鎮(zhèn)妖: 2009年由騰訊自研團隊臥龍工作室精心打造的橫版精品大作《QQ封神記》中特色副本活動之一。
10、免疫反應: 是指機體對于異己成分或者變異的自體成分做出的防御反應。免疫反應可分為非特異性免疫反應和特異性免疫反應。非特異性免疫構成人體防衛(wèi)功能的第一道防線,并協(xié)同和參與特異性免疫反應。特異性免疫反應可表現(xiàn)為正常的生理反應,異常的病理反應以及免疫耐受。按介導效應反應免疫介質(zhì)的不同,特異性免疫反應又可分為T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反應和B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反應。
11、免疫麻痹:在一定限度內(nèi),抗體的產(chǎn)量隨抗原的用量而增加;但抗原量過多,超過一定的限度,抗體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這種現(xiàn)象稱為“免疫麻痹”。
12、免疫細胞:免疫細胞是指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相關的細胞。
13、瘟疫魔王:造夢西游3BOSS之一,稱謂呂岳,出沒地點是尾妖林隱藏副本,是九龍島上令人膽寒、恐懼的魔王。
疫字結尾的組詞
1、免疫:(1)機體識別和排除抗原性異物、以維護自身生理平衡和穩(wěn)定的一種保護性反應。有先天性免疫和獲得性免疫兩種
2、癘疫:瘟疫。
3、瘟疫:1.流行性急性傳染病的總稱。
4、時疫:一時流行的傳染病。
5、災疫:1.亦作"災疫"。2.指疫癘這種災禍。
6、饑疫:參見:饑疫,饑疫
7、夭疫:因疫病而夭折。
8、沴疫:猶瘟疫。
9、厲疫:即癘疫,急性傳染病。
10、赤疫:古代迷信傳說謂使人得疫病的惡鬼。
11、疾疫:(1)疫病;瘟疫
12、疵疫:災害疫病。
13、邪疫:瘟疫,傳染病。
14、虎疫:"虎列拉"的簡稱。參見"虎列拉"。
15、送疫:驅(qū)送瘟神。
16、逐疫:古時臘月禳祭,驅(qū)逐疫鬼。
17、戾疫:疫病。戾,通"癘"。
18、牛疫:牛瘟病。牛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19、鼠疫:(1)由鼠疫巴斯德氏菌(Pasteurellapestis)引起的急性傳染性發(fā)熱性疾病,鼠、兔等感染后,再由跳蚤傳給人。分三種,患者或頭疼、發(fā)高燒、淋巴結腫脹;或咳嗽、吐暗紅色痰;或嘔吐、譫妄、昏迷
20、畜疫:(1)能在家畜中進行傳染的病疫,如馬鼻疽、豬瘟、牛瘟等
21、驅(qū)疫:驅(qū)除瘟疫厲鬼。
22、氣疫:謂染疫氣而得病。
23、濕疫:1.亦作"濕疫"。2.受暑熱與濕氣而引起的疾病。
24、防疫:(1)防止、控制、消滅傳染病措施的統(tǒng)稱,分經(jīng)常性和疫情后兩種,包括接種、檢疫、普查和管理傳染源、傳染途徑和易感人群
25、檢疫:(1)為防止傳染病蔓延,對可能成為傳染源的人員、交通工具、物資等采取的隔離觀察、檢查、消毒等措施
26、溫疫:是感受疫癘之邪而發(fā)生的多種急性傳染病的統(tǒng)稱。
27、病疫: 流行性疾病。
28、大疫:謂瘟疫流行。
29、口蹄疫:偶蹄目動物的急性傳染病,病原體是病毒。主要癥狀是體溫升高,口腔黏膜和蹄部發(fā)生水泡且潰爛,嘴里流白沫,跛行。傳染快,有時人也受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