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組詞
反饋枝怎么組詞?一年級(jí)枝字組詞有那些?
枝組詞語共271個(gè),其中枝開頭的詞語87個(gè),枝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gè),在中間的詞語84個(gè)。
枝字組詞: 枝椏、 枝體、 枝拄、 枝拘、 枝洔、 枝丫、 枝策、 柘枝顛、 轉(zhuǎn)枝花、 荔枝奴、 六枝子、 柳枝詞、 攀枝花、 濯枝雨、 虬枝、 蟾枝、 詵枝、 邛枝、 側(cè)枝、 郄枝、 瓊枝、 ... 這些枝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xué)生,點(diǎn)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枝字開頭的組詞
1、枝椏:呈叉狀的樹枝椏,木椏杈。
2、枝體:1.肢體。枝,通"肢"。
3、枝拄:支撐,支持。
4、枝拘:附著于枝。喻拘困。
5、枝洔:河流分支處的小洲。
6、枝丫:(1)枝杈
7、枝策:謂舉杖以擊節(jié)。
8、枝牚:見“枝撐”。
9、枝胄:1.分支后裔。
10、枝杈:(1)植物主干上杈出的旁枝
11、枝援:支援。支持和援助。
12、枝嗣:旁支的子嗣。
13、枝瀆:支流。
14、枝梢:(1)樹枝的頂端
15、枝梧:(1)支吾 (2)抗拒;抵觸 (3)支持;支撐
16、枝輔:1.輔佐,輔弼。
17、枝楞:1.方言。形容精神﹑利落。
18、枝柯:枝條。比喻次要的事物。
19、枝撐:亦作“枝牚”。指建筑物中起支撐作用的梁柱。支撐,支持。
20、枝黨:依附的黨羽。
21、枝孫:支庶后裔。
22、枝派:分支;流派。派生;衍變。指支族,后裔。
23、枝蹄:1.歧蹄。
24、枝離:支離,殘缺。
25、枝苗:樹枝與樹苗。比喻親屬與后代。
26、枝杪:樹木枝條的梢頭。
27、枝頭:1.樹枝上。 2.比喻高位。
28、枝庶:1.嫡長(zhǎng)子以外的支系。
29、枝游:散亂游離。
30、枝碎:支離瑣碎。
31、枝解:分解肢體。枝,通“肢”。古代指分裂四肢的酷刑。
32、枝胤:后代子孫。
33、枝川:支流。
34、枝斯:古代傳說中的美玉名。
35、枝辭:(1)無關(guān)要旨或浮華不實(shí)的言辭。也作“支詞”
36、枝條:(1)同“枝1”
37、枝主:枝條與主干。比喻宗族的旁系與直系。
38、枝舉:枝條四舉。比喻派生事物紛繁。
39、枝柱:1.猶支撐。2.抵觸,不順從。
40、枝渠:支流。
41、枝末:樹枝的梢頭。參見“枝末生根”。比喻次要的事物。
42、枝借:猶寄居,棲身。
43、枝官:冗官;閑散無用的官。
44、枝附:指依附的部屬。猶依附。
45、枝持:支撐,支持。舊題漢武帝《柏梁詩》:“蠻夷朝賀常舍其,柱枅薄櫨相枝持?!?/p>
46、枝干:樹枝和樹干。喻大宗與旁支。支干。天干地支。謂枝附于干。喻關(guān)系密切。
47、枝昵:謂宗室近親。
48、枝稍:(1)樹枝的頂端
49、枝葉:(1)枝條和樹葉 (2)比喻瑣碎的言辭或情節(jié) (3)子孫 (4)喻同宗旁支
50、枝屬:旁系親屬。
51、枝鵲:漢宮觀名。
52、枝水:猶支流。
53、枝節(jié):(1)比喻有關(guān)的但次要、瑣細(xì)的事情 (2)橫生旁出的麻煩
54、枝贅:枝岔,贅瘤。比喻多余無用的東西。
55、枝棲:《莊子.逍遙游》:"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因以"枝棲"喻托身之地。
56、枝戚:宗族旁支。
57、枝拒:抵抗,抗拒。
58、枝剝:肢解割裂,屠宰。枝,通“肢”。
59、枝指:大拇指旁歧生之指。
60、枝雜:1.謂文章枝蔓雜亂。
61、枝岐:支流。
62、枝刃:某些兵器頂端呈杈枝形的鋒刃。
63、枝津:支流。
64、枝河:支流。
65、枝尾:動(dòng)物分杈的尾巴。
66、枝拇:大拇指上歧生之指。
67、枝郡:指漢代郡國的屬郡。
68、枝詞:見“枝辭”。
69、枝捍:抵觸,抗拒。
70、枝分:分支,分岔。
71、枝說:支離破碎之說。
72、枝子:(1)由植物的主干或次主干上分出來的較細(xì)的莖
73、枝族:宗族的分支。
74、枝如:復(fù)姓。春秋楚有枝如子躬。見《左傳.昭公十三年》。
75、枝接:植物嫁接的一種方法,先把砧木切開,把帶芽的樹枝嵌入,用繩扎緊,使之接合成為新植株。
76、枝格:長(zhǎng)枝條。抵抗,格斗。
77、枝繁:繁瑣。
78、枝流:支流。流入干流或由干流分瀉的河流。
79、枝蕚:漢語詞語,意思是枝上的花萼。喻旁支宗族。
80、枝路:分支的道路。
81、枝蔓:(1)枝條和藤蔓,比喻糾纏牽連或煩瑣紛雜
82、枝捂:枝捂,漢語詞語,同“枝梧”
83、枝插:從母本上截取一段健康枝條,插入營養(yǎng)基質(zhì)中,使其長(zhǎng)成另一新植株的繁殖方式叫做枝插。
84、枝腳:風(fēng)水學(xué)術(shù)語。指龍脈主體兩側(cè)之短小山巒,猶如枝上之葉,又稱撓棹。
85、枝頭干:1.沒有摘下而在樹枝上變干的果子。2.喻滯留原職,久不升遷。
86、枝頭乾: 1.沒有摘下而在樹枝上變干的果子。宋葉夢(mèng)得《石林燕語》卷五:“東北有果如李,每熟不得摘,輙便槁,土人因取藏之,謂之枝頭乾。”宋孟元老《東京夢(mèng)華錄·飲食果子》:“又有托小盤賣乾果子,乃旋炒銀杏……林檎乾,枝頭乾?!痹獰o名氏《百花亭》第三折:“枝頭乾分利陰陽,嘉慶子調(diào)和臟腑?!?2.喻滯留原職,久不升遷。宋葉夢(mèng)得《石林燕語》卷五:“一時(shí)名士在館率論資考次遷,未有越次進(jìn)用者,皆有滯留之嘆。張文潛、晁無咎俱在其間。一日,二人閲朝報(bào),見蘇子由自中書舍人除戶部侍郎,無咎意以為乎,緩曰:‘子由此除不離核?!^如果之黏核者。文潛遽曰:‘豈不勝汝枝頭乾乎?’聞?wù)呓源笮Α!?/p>
87、枝幸町: 海岬。
枝字中間的組詞
1、柘枝顛:謂酷愛柘枝舞者。指宋·寇準(zhǔn)。
2、轉(zhuǎn)枝花:1.牡丹花品的一種。
3、荔枝奴:果名。龍眼的別名。
4、六枝子:1.亦作"六枝兒"。2.一只手(或足)長(zhǎng)六個(gè)指頭。
5、柳枝詞:唐代《新樂府.近代曲.楊柳枝詞》的省稱。
6、攀枝花:(1)木棉花的別稱 (2)地名,在四川
7、濯枝雨:農(nóng)歷五﹑六月間的大雨。
8、楊枝魚:生活在海水中的一種魚。又名海龍。身體細(xì)長(zhǎng),表面有環(huán)狀的骨片,有背鰭而無腹鰭??晒┧幱茫薪∩愆p催生﹑止痛﹑強(qiáng)心等功效。
9、楊枝肘:《莊子.至樂》:"支離叔與滑介叔觀于冥伯之丘,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郭慶藩集釋引郭嵩燾曰:"柳,瘤字,一聲之轉(zhuǎn)。"后因以"楊枝肘"泛指人生病。
10、柘枝引:詞牌名。原為唐教坊曲名,后演為詞牌,單調(diào)二十四字,四句,三平韻。參閱宋·沈括《夢(mèng)溪筆談?樂律一》、《詞譜?柘枝引》。
11、柏枝緑:1.亦作'栢枝緑'。2.顏色的一種。
12、九枝花:古代婦女的一種頭飾。
13、柘枝舞:唐代西北民族舞蹈。自西域石國(今蘇聯(lián)·中亞塔什干一帶)傳來。最初為女子獨(dú)舞,舞姿矯健,節(jié)奏多變,大多以鼓伴奏。后來有雙人舞,名《雙柘枝》。又有二女童藏于蓮花形道具中,花瓣開放,出而對(duì)舞,女童帽施金鈴,舞時(shí)轉(zhuǎn)動(dòng)作聲。
14、桂枝郎:對(duì)登科及第者的美稱。
15、荔枝香:亦作“荔支香”。唐樂曲名。曲牌名。南曲入大石調(diào)正曲,句法同于詞。詞牌名。始于宋,承唐樂曲而成。
16、柘枝鼓:舞柘枝時(shí)所擊之鼓。
17、連枝樹:枝葉相連之樹。常用以喻兄弟或夫婦。
18、斑枝花:植物名。木棉之一種。又名攀枝花﹑英雄樹。樹身高大,花朵鮮紅,果實(shí)內(nèi)纖維不能紡織,與纖維可以紡織的木棉不一類。
19、桃枝杖:桃枝竹制成的拐杖。為杖中佳品。
20、掛枝兒:一作《倒掛枝兒》或《掛枝詞》。民間曲調(diào)名。為北方民間曲調(diào)《打棗竿》流行至南方的改稱。盛行于明天啟、崇禎年間。一般七句四十一字,可加襯字,平仄韻通押。內(nèi)容多寫戀情。明代小說中常填此調(diào),用于嘲謔。
21、一枝藤:指手杖。
22、橫枝兒:1.旁出,額外。2.局外人,不相干的人。3.謂無端,無緣無故。4.比喻是非。
23、班枝花:即木棉花。
24、連枝草:苜蓿的別名。
25、柘枝娘:跳柘枝舞的女藝人。
26、九枝燈:古燈名。
27、桃枝?。禾抑χ窬幙椀南印橄屑哑?。
28、柘枝妓:以跳柘枝舞為業(yè)的女藝人。
29、一枝瓶:花瓶的一種。
30、竹枝觴:1.用竹筒做成的酒杯。
31、金枝葉:1.見"金枝玉葉"。
32、柘枝隊(duì):宋時(shí)柘枝舞的大型舞隊(duì)。
33、弱枝棗:棗名。
34、楊枝水:佛教喻稱能使萬物復(fù)蘇的甘露。
35、百枝枝:形容樹枝杈丫紛出。比喻事情節(jié)外生枝。
36、桃枝竹:1.亦作"桃支竹"。2.竹之一種。
37、一枝花:唐話本,已佚。
38、柘枝詞:跳柘枝舞時(shí)所唱之詞。
39、松枝麈:用松枝做的拂子。
40、連枝花:并蒂花。
41、一枝棲:比喻棲身于極小的地方。
42、柏枝綠:亦作'栢枝緑'。 顏色的一種。
43、桂枝客:對(duì)科舉及第者之稱。
44、瓊枝班:元初對(duì)親王的別稱。
45、搖枝粟:1.傳說中一種谷類植物。
46、一枝桂:《晉書.卻詵傳》:"武帝于東堂會(huì)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duì)曰:'臣舉賢良對(duì)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一枝桂"喻科舉及第之榮。
47、生枝柑:1.柑的一種。
48、楊枝曲:樂府《近代曲·楊柳枝》的別稱。
49、竹枝娘:1.指唱竹枝詞的女歌手。
50、鸞枝花:花木名。
51、竹枝歌:即竹枝。
52、一枝香:荔枝的別稱。藥用植物名。
53、竹枝詞:同“竹枝”。同“竹枝”。
54、六枝兒:1.亦作"六枝兒"。2.一只手(或足)長(zhǎng)六個(gè)指頭。
55、高枝兒:(1)口∶比喻有較高的權(quán)位或職位高的人
56、珍枝樹:神話中的奇樹。
57、竹枝曲:即竹枝。
58、一枝才:比喻有出人頭地能取高第的才學(xué)。
59、折枝花: 現(xiàn)代生活中,人們對(duì)鮮花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60、荔枝丹:丹:紅;荔枝丹指荔枝熟了。
61、柏枝散: 名稱柏枝散組成柏枝、藕節(jié)各等分。
62、山枝荔: 生于山坡。
63、藪枝蟲: 為樹枝狀的水螅型群體,固著生活。
64、桑枝灸: 灸法的一種。
65、鐻枝蘭鼓:1.古代鐘鼓及其臺(tái)架。借為飾有鐘鼓臺(tái)架花紋的美錦名。
66、柘枝花帽:舞柘枝時(shí)所戴的帽子。
67、麤枝大葉:謂文字或話語簡(jiǎn)略概括。
68、楊枝凈水:古代印度風(fēng)俗,凡邀請(qǐng)賓朋,先贈(zèng)楊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懇請(qǐng)之意。故修法時(shí)亦用以奉請(qǐng)菩薩。
69、巴高枝兒:比喻高攀。
70、楊枝浄水:古代印度風(fēng)俗,凡邀請(qǐng)賓朋,先贈(zèng)楊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以表懇請(qǐng)之意。
71、細(xì)枝末節(jié):比喻事情或問題的細(xì)小而無關(guān)緊要的部分。
72、詞無枝葉:詞:言詞,詞句。形容文字簡(jiǎn)煉,無枝蔓之辭。
73、攀枝花市:在四川省西南邊境、金沙江沿岸,鄰接云南省,成昆鐵路經(jīng)過境內(nèi)。1965年設(shè)市。人口602萬(1995年)。是以鋼鐵工業(yè)為主的新興城市,有著名的攀枝花鋼鐵公司。
74、條枝大爵:條支國所產(chǎn)的鴕鳥。
75、開枝散葉: 1、人的生殖繁衍,傳遞祖先血脈。2、人類文明傳之四海,使其生生不息。3、種下樹苗后,樹苗茁壯成長(zhǎng),長(zhǎng)成參天大樹。這是詞語的本意。
76、枝枝梧梧:猶支支吾吾。說話躲躲閃閃,搪塞應(yīng)付。
77、虬枝盤曲: 虬枝盤曲:qiúzhīpánqū,樹枝繁茂,像龍蛇一樣盤繞回斜,蜿蜒曲折地生長(zhǎng)。也可用于比喻事件關(guān)系錯(cuò)綜復(fù)雜?!境烧Z出處】選自梁衡《晉祠》: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盤曲,一簇簇柔條,綠葉如蓋,微風(fēng)拂動(dòng),一派鶴發(fā)童顏的仙人風(fēng)度。
78、殘枝敗葉: 意思是干枯的枝葉,用來比喻容貌失去顏色的婦女。
79、分枝方式:植物莖在生長(zhǎng)過程中各自具有的一定的分枝規(guī)律和模式。
80、垂柳枝煎:一種藥名,主治風(fēng)赤眼。
81、枯枝爛葉:?。核?。干枯的樹枝,衰敗的花葉。形容荒涼、破壞的樣子。
82、紅杏枝頭: 故事是從四月的最后一天的上午開始的,結(jié)束在五一節(jié)的拂曉時(shí)分,雖然前后不過二十個(gè)小時(shí),卻也驚心動(dòng)魄、大悲大喜、卻也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卻也詼諧風(fēng)趣、大吉大利,希望那些喜歡俊男靚女、喜歡愛情故事、喜歡都市生活、喜歡唐詩宋詞的各位看官開卷一讀,相·.。
83、刺枝蘚屬: 植物體纖細(xì)或粗壯,稍硬挺,通常交織成片生長(zhǎng),淡綠或黃綠色,有時(shí)呈棕黃色,具光澤。
84、好槐枝湯:一種藥名,主治赤目昏痛,淚出隱悶。
枝字結(jié)尾的組詞
1、虬枝:亦作“虯枝”。盤屈的樹枝。
2、蟾枝:指桂枝。傳說月中有桂樹﹐故稱。多借指科舉及第。 猶蟾桂。
3、詵枝:《晉書.郄詵傳》﹕"﹝詵﹞累遷雍州刺史。武帝于東堂會(huì)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duì)曰﹕'臣舉賢良對(duì)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因以"詵枝"為頌揚(yáng)政績(jī)卓著者之典。
4、邛枝:1.即邛杖。
5、側(cè)枝:(1)植物主干的分枝
6、郄枝:1.亦作"郄枝"。2.見"郄詵枝"。
7、瓊枝:1.神話傳說中的玉樹。 2.喻嘉樹美卉。唐王涯《望禁門松雪》詩:“金闕晴光照,瓊枝瑞色封?!苯鹪脝枴锻钏局T人賦紅梨花》詩之二:“瓊枝玉蘂靜年芳,知是何人與點(diǎn)粧?!泵鞒镰Z《義俠記·取威》:“看瓊枝玉樹,偏將凍蕊爭(zhēng)開?!北摹肚f鴻的姊姊》:“他便走到窗下,掀起窗簾看了一看,回頭笑說:‘是不是庭院里的玉樹瓊枝?’” 3.喻賢才。唐李德?!对L韋楚老不遇》詩:“今來招隱逸,恨不見瓊枝。”明高啟《北郭秋夜喜徐幼文遠(yuǎn)來兼送南游》詩:“瓊枝何以先舊色,客路風(fēng)塵亦勞矣?!?4.喻皇族子孫。唐蕭穎士《為揚(yáng)州李長(zhǎng)史賀立太子表》:“瓊枝挺秀,玉葉資神。” 5.喻美女。唐韋應(yīng)物《黿頭山神女歌》:“皓雪瓊枝殊異色,北方絶代徒傾國?!彼吻赜^《虞美人》詞:“瓊枝玉樹頻相見,只是離人遠(yuǎn)?!鼻逶丁峨S園詩話補(bǔ)遺》卷三引張?jiān)r庭《無題》詩:“珍重瀛壺?zé)o限好,文鸞端合占瓊枝?!?6.喻燈燭。明劉基《正月十五夜燈火大開作》詩:“夜寒衾冷漏聲遲,臥看瓊枝綻金粟?!?7.木棉樹的別名。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樹木·棉》:“木棉,一名瓊枝?!?/p>
8、佞枝:傳說為黃帝時(shí)的神草名。又叫指佞草,謂能指出佞人,故名。
9、丫枝:1.樹木枝叉。 2.枝椏。
10、南枝:1.朝南的樹枝。 2.比喻溫暖舒適的地方。 3.借指梅花。 4.《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币蛞灾腹释?,故國。
11、嫩枝:(1)通常為細(xì)長(zhǎng)的樹枝或幼嫩的枝條 (2)抽出細(xì)長(zhǎng)的初生枝(常指有蔓植物的嫩枝)
12、筇枝:筇竹杖。
13、穹枝:猶高枝。
14、荔枝:(1)一種常綠喬木(Litchichinensis),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果實(shí)熟時(shí)紫紅色,果味甘美,營養(yǎng)豐富,是我國特產(chǎn)
15、別枝:1.另一枝;斜枝。 2.謂花、葉離枝而落。
16、柳枝:1.柳樹的枝條。2.古樂府曲調(diào)名。又稱《楊柳枝》。3.詞調(diào)名。又稱《楊柳枝》。蓋由樂府橫吹曲《折揚(yáng)柳》演變而來。有三體:(1)單調(diào),二十八字,四句,句七字。平韻。形似七言絕句,聲律較靈活,平仄不拘定。前蜀牛嶠《柳枝》詞五首即用此調(diào)。(2)雙調(diào),四十字。上﹑下片各以七﹑三﹑七﹑三字為句。平韻。前蜀張泌《柳枝》詞即三﹑七﹑三字為句,共三十二實(shí)字;另在第一﹑二﹑四句之下各加和聲(亦稱"和歌")"柳枝",共十二虛字,合為四十四字。參閱清萬樹《詞律》卷一。4.詞曲歌唱時(shí)的和聲,無義。5.侍姬名。唐韓愈侍姬之名。6.侍姬名。唐白居易侍姬小蠻善舞,腰似柳枝,樊素善歌《楊柳枝》,因以為兩人的昵稱。
17、孫枝:從樹干上長(zhǎng)出的新枝。 喻孫兒。
18、連枝:兩樹的枝條連生一起。喻同胞兄弟姐妹。 比喻恩愛夫婦。
19、馓枝:1.馓子。
20、楊枝:1.楊柳的枝條。舊俗于分別之際常折以送行。元戴表元《昨日行》:“楊枝不耐秋風(fēng)吹,薄交易結(jié)還易離?!鼻逋跏慷G《楊枝紫云曲》之一:“名園一樹緑楊枝,眠起東風(fēng)踠地垂。” 2.梵語,譯曰齒木。取楊柳等之小枝,將枝頭咬成細(xì)條,用以刷牙,故又稱楊枝。晉法顯《佛國記》:“出沙祇城南門,道東,佛本在此嚼楊枝?!薄端鍟つ闲U傳·真臘》:“每旦澡洗,以楊枝浄齒,讀誦經(jīng)咒?!?3.指白居易的侍妾樊素。樊素善唱《楊枝曲》,故以曲名人。后常用以為典,亦泛指侍妾婢女或所思戀的女子。唐白居易《不能忘情吟》序:“妓有樊素者,年二十餘,綽綽有歌舞態(tài),善唱《楊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聞洛下?!彼翁K軾《朝云詩》:“不似楊枝別樂天,恰如通德伴伶玄?!鼻逶丁峨S園詩話》卷一:“李尚書雍熙學(xué)道,散遣歌姬……阮亭亦云:‘萬種心情消未盡,忍辭駱馬遣楊枝?’”清梁章鉅《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驚心薄俗太支離,失笑高門半守雌。一紙巵詞何足算,三年五度遣楊枝。”郁達(dá)夫《相思樹》詩之三:“我去蓬萊覓棗瓜,君留古渡散天花。他年倘向瑤池見,記取楊枝舞影斜?!?/p>
21、整枝:1.修剪植物的枝葉,使更好地生長(zhǎng)。
22、垂枝:(1)果樹的下垂枝條(如桃樹)
23、鶯枝:鶯棲的樹枝。多指柳枝。
24、旁枝:謂旁生歧出。側(cè)生的枝條。旁支。指嫡親以外的支屬。
25、鉤枝:1.亦作"鉤枝"。2.枝丫交錯(cuò)。
26、桂枝:傳說月中有桂樹,因以“桂枝”指月?!肮鹆忠恢Α钡氖⊙浴S鞯强萍暗?。古代婦女首飾步搖上的飾物。中藥名。即肉桂??勺髦兴?。
27、捻枝:1.見"捻支"。
28、凡枝:普通的樹。
29、本枝:亦作"本支"。
30、插枝:把植物的枝條插入土中,使之生根成長(zhǎng)。亦指供栽插用的植物枝條或供瓶插的花枝。
31、丹枝:丹桂的樹枝。比喻科舉及第。
32、干枝:干支。天干和地支的合稱。以“甲、丙、戊、庚、壬”和“子、寅、辰、午、申、戌”相配,“乙、丁、己、辛、癸”和“丑、卯、巳、未、酉、亥”相配,共成六十組,用以紀(jì)年、月、日,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使用。最初用來紀(jì)日,后多用來紀(jì)年,現(xiàn)農(nóng)歷仍用之。
33、故枝:舊的枝條。亦喻舊時(shí)棲居之處。
34、折枝:(1)按摩。枝通“肢”
35、百枝:1.形容燈燭繁多。亦指繁多的燈光或星光。2.狗脊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一.狗脊》。3.防風(fēng)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二.防風(fēng)》。4.萆薢的別名。見明李時(shí)珍《本草綱目.草七.萆薢》。
36、花枝:1.開有花的枝條。 2.比喻美女。 3.烏賊。
37、駢枝:(1)駢拇枝指,當(dāng)大拇指與食指相連時(shí),大拇指或無名指旁所長(zhǎng)出來的一個(gè)多余的手指;比喻多余無用的東西
38、香枝:謂香氣散溢于樹枝。 花枝。
39、鷦枝:《莊子.逍遙游》:"鷯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后遂以"鷦枝"比喻聊可自慰的處境。
40、欐枝:即荔枝。
41、樹枝:(1)從樹的主干或大枝上生長(zhǎng)的枝條;特指從主干上生長(zhǎng)的枝條
42、橫枝:1.佛家語。旁支,不是傳衣缽的嫡系。2.謂無端,無緣無故。3.比喻是非。4.梅花的一種。
43、隈枝:果木名。實(shí)似荔枝﹐味甘可食。
44、親枝:1.亦作"親枝"。2.親族中的支裔。
45、壓枝:亦稱'壓條'。一種植物繁殖技術(shù),即把植物的枝條的一部分刮去表皮埋入土中,頭端露出地面,等它生根以后把它和母株分開,使另成一個(gè)植株。 謂果實(shí)多,把樹枝壓低。
46、春枝:春日草木的枝條。指花枝。
47、云枝:高聳入云的樹枝。
48、須枝:像胡須般細(xì)長(zhǎng)的梗枝。
49、豆枝:豆類作物剛收獲尚未脫粒的植株。
50、洪枝:1.亦作"洪枝"。2.指帝族的支派。
51、戚枝:外戚的旁支。
52、弱枝:1.比喻削弱地方勢(shì)力。參見"強(qiáng)干弱枝"。2.細(xì)的枝條。
53、小枝:1.樹木細(xì)枝。2.指庶子。3.即小支。
54、葉枝:(1)植株上只長(zhǎng)葉而不結(jié)果實(shí)的枝(果樹或棉花)
55、餳枝:一種油煎食品。
56、雪枝:1.粘結(jié)著雪的樹枝。2.遍開白花的樹枝。
57、濯枝:農(nóng)歷五﹑六月間的大雨。
58、金枝:帝王子孫的貴稱。 飾金的燈。
59、枿枝:泛指樹枝。
60、靈枝:謂名門的后嗣。
61、黃枝:1..古國名。一般以為在今印度馬德拉斯西南的甘吉布勒姆。
62、果枝:果樹上有花芽而能開花結(jié)果實(shí)的枝。指棉花植株上能開花結(jié)棉桃的枝。
63、九枝:謂一干九枝的燭燈。亦泛指一干多枝的燈。形容枝條繁多。
64、繁枝:1.繁茂的樹枝。2.指繁雜的枝條。
65、科枝:1.修剪芟除樹木繁枝。
66、攳枝:長(zhǎng)枝。
67、禪枝:寺廟禪堂周圍的樹木。
68、高枝:(名)比喻地位高的人:攀~|巴~(巴結(jié)地位高的人)。
69、槍枝:(1)槍的總稱 (2)手提式火器的統(tǒng)稱
70、四枝:(1)指動(dòng)物的四條腿或人的兩腿兩臂
71、宗枝:同宗族的支派。
72、翎枝:猶翎子。
73、帝枝:帝王的宗族。
74、荊枝:南朝梁吳均《續(xù)齊諧記.紫荊樹》:"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cái),生貲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顇,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不復(fù)解樹。樹應(yīng)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cái)寶,遂為孝門。"后因以"荊枝"喻兄弟骨肉同氣連枝。
75、素枝:無花的樹枝。
76、眾枝:眾多的支系。多指皇族分封的諸藩國。
77、風(fēng)枝:1.喻父母死亡,不得奉養(yǎng)。2.風(fēng)吹拂下的樹枝。
78、桃枝:桃樹枝條。舊時(shí)謂可以驅(qū)鬼魅。指桃枝竹。一種赤皮竹??梢钥椣髡?。指用桃枝竹制的杖。
79、歇枝:(1)果樹在大量結(jié)果的次年或以后幾年很少結(jié)果或不結(jié)果
80、空枝:花果謝落的枝條。
81、離枝:古國名。
82、分枝:一莖蘗生數(shù)枝。 指從一個(gè)學(xué)科中派生出來的部分。
83、霜枝:帶霜的枝條。
84、天枝:皇族后裔。
85、修枝:(1)切除或割斷、砍掉多余的樹枝
86、皇枝:1.亦作"皇支"。2.指皇帝的庶子或宗族。
87、條枝:見“條支”。樹枝。
88、柯枝:枝條。
89、枒枝:1.樹木枝叉。
90、緗枝:1.淺黃色的樹枝。
91、蟠枝:1.蟠曲的枝條。
92、一枝:一根枝杈。一支。一根。用于細(xì)長(zhǎng)的東西。一支。一個(gè)支派。一支。猶言一隊(duì)。
93、鮮枝:(1)即梔子,常綠喬木,性寒味苦,可入藥
94、柘枝:柘枝舞的省稱。荔枝的一種。
95、瑤枝:玉枝,傳說中仙樹的樹枝。
96、附枝:樹木的分枝。
97、樛枝:向下彎曲的樹枝。
98、糾枝:交錯(cuò)的樹枝。
99、枯枝:(1)干枯的樹枝
100、竹枝:1.竹子的小枝。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據(jù)以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fēng)光和男女戀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詠當(dāng)?shù)仫L(fēng)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diào)輕快。3.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單調(diào)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