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字開頭的組詞
- 1、教誨:(1)教導訓戒
- 2、教學:[jiāoxué]:教書。[jiàoxué]:(動)教書。
- 3、教訓:(1)指從錯誤或挫折中得到的經驗 (2)教育訓練 (3)訓導;訓戒
- 4、教義:(1)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 5、教室:(1)在中小學或大學里教師對學生正式講課的地方 (2)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房間
- 6、教導:(1)教育指導;教誨開導
- 7、教師:(1)擔任教學工作的人員 (2)傳授戲曲技藝或武術的人
- 8、教化:(1)使能從事,習于或適應家內生活 (2)從中指導傳教或做傳教工作
- 9、教條:(1)要求教徒絕對遵從的宗教信條。泛指要求人盲目信奉的僵化的原則、原理 (2)指教條主義
- 10、教授:[jiàoshòu]:(動)講解說明教材的內容;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他在大學~現(xiàn)代漢語。[近]傳授。②(名)高等學校中職稱最高的教師。[jiāoshòu]:講解傳授知識、技能。
- 11、教師:(1)擔任教學工作的人員 (2)傳授戲曲技藝或武術的人
- 12、教養(yǎng):(1)教育培養(yǎng) (2)指一般文化、道德修養(yǎng)
- 13、教督:教導督促。
- 14、教育:(1)教導啟發(fā),使明白道理
- 15、教練:(1)從事教練工作的人
- 16、教案:(1)教員備課時寫的教學方案,包括時間、方法、步驟、檢查以及教材的組織等 (2)清末指因外國教會欺壓人民而引起的訴訟案件或外交事件
- 17、教術:教育方法。
- 18、教諭:(1)教導訓戒 (2)宗教上的命令、指示 (3)官名,元、明、清縣學的教官,主管文廟祭祀,教誨生員
- 19、教唆:(1)通過誘導唆使別人做壞事
- 20、教坊:(1)古時管理宮廷音樂、舞蹈、戲曲的官署
- 21、教壇:(1)教育界
- 22、教主:某一宗教的創(chuàng)始人,或教中地位最高的人。宋朝廢后入道,謂之“教主”。如仁宗·郭后為金庭教主、哲宗·孟后為華陽教主。其后宋徽宗迷信道教,亦曾使道箓院冊封己為教主道君皇帝。參閱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宋史?徽宗紀三》。
- 23、教會:(1)基督教各教派的信徒組織
- 24、教程:(1)指某一學科的課程
- 25、教澤:教化或教育的恩澤。
- 26、教員:(1)以教書為職業(yè)的人 (2)從事教學的人
- 27、教馴:1.教訓。2.訓練。
- 28、教順:1.教訓。順,通"訓"。2.謂教練使馴服。
- 29、教工:(1)泛指學校里的教員、職員和工人
- 30、教官:(1)軍隊、學校等團體內擔任教練的軍官的舊稱
- 31、教習:教練;教授。學官名。掌課試之事。教師。
- 32、教法:亦作'教灋'。法典;法規(guī)。 猶教義,教理。 教育方法。
- 33、教改:(1)教學改革
- 34、教胄:1.《書.舜典》:"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孔傳:"胄,長也。謂元子以下至卿大夫子弟,以歌詩蹈之舞之,教長國子,中和祗庸孝友。"《說文》引作"教育子",《史記.五帝本紀》作"教稺子"。王引之曰:"凡未冠者,通謂之稚子。稺子即育子,故曰:'命汝典樂,教育子'西漢經師如夏侯﹑歐陽必有訓育子為稚子者,故史公以稚代育,蓋有所受之。育﹑胄古聲相近,作胄者假借字耳……馬注曰:'胄,長也,教長天下之子弟。'訓胄為長,始與史公異義。然云'教長天下之子弟',則是以教胄二字連讀而訓為教長。"見《經義述聞.尚書上》。后以"教胄"謂向后學講解經義。2.謂教育國子。
- 35、教材:(1)供教學用的資料,如課本、講義等
- 36、教率:教授引導。
- 37、教肄:教學;教授。
- 38、教義:(1)指一種宗教所信奉和宣揚的神學道理思想
- 39、教書:(1)教學生學習功課
- 40、教導:(1)教育指導;教誨開導
- 41、教灋:亦作'教灋'。法典;法規(guī)。 猶教義,教理。 教育方法。
- 42、教誡:同“教戒”。
- 43、教規(guī):(1)宗教規(guī)定信徒恪守的規(guī)則;法則;規(guī)定
- 44、教頭:(1)宋代軍隊中專門擔任武術教學的人。后指一般傳授技藝的人
- 45、教諫:教導與規(guī)勸。
- 46、教區(qū):天主教內由主教管轄的教務行政區(qū)?;浇蹋ㄐ陆蹋┯行┙虝灿脕碜鳛榻虅招姓^(qū)的名稱。
- 47、教軍:太平天國時期貴州的農民起義軍為白蓮教所領導,故名“教軍”。參見“號軍”。
- 48、教母:(1)天主教、正教及新教某些教派新入教者接受洗禮時的女性監(jiān)護人。也叫“代母”
- 49、教范:(1)軍事上在技術指導方面的基本教材,如投彈教范等
- 50、教敕:教誡;教訓。
- 51、教門:(1)口∶指伊斯蘭教 (2)佛教指佛的教法,因為佛的教法為入道的門戶 (3)教派
- 52、教名:(1)出生和受洗時取的名字,以區(qū)別于姓氏
- 53、教約:1.教訓約束。
- 54、教宗:(1)即“教皇”
- 55、教招:教詔,教訓。
- 56、教讀:教書。指教師。
- 57、教誨:(1)教導訓戒
- 58、教閱:教練;訓練。
- 59、教會:(1)基督教各教派的信徒組織
- 60、教齡:(1)從事教學工作的年數(shù)
- 61、教象:謂把教育的法則形諸文字,成為條文。
- 62、教勖:教育勉勵。
- 63、教徒:(1)宗教的信仰者
- 64、教習:教練;教授。學官名。掌課試之事。教師。
- 65、教勉:教導勉勵。
- 66、教言:(1)教誨的話
- 67、教務:(1)有關教學活動的行政事務
- 68、教廷:(1)天主教會的最高領導機構,設在梵蒂岡
- 69、教喻:猶教導。
- 70、教迪:教育開導。
- 71、教護:猶管理。
- 72、教墨:對他人書信的敬稱。
- 73、教道:《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山林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教道之?!?/li>
- 74、教堂:(1)基督教進行宗教儀式的建筑物,有多種風格,如哥特式、拜占庭式的
- 75、教辭:命令。
- 76、教命:猶教令。上對下的告諭。猶指示。
- 77、教誘:教育誘導。
- 78、教數(shù):教育的方法。
- 79、教笞:教訓鞭笞。
- 80、教令:(1)由宗教會議或有頭銜的人制定的有關教義或教規(guī)的法令
- 81、教理:1.指教化之理。
- 82、教帖:1.公侯﹑大臣的書面命令。
- 83、教治:教化,教育。
- 84、教席:指教師的職務。
- 85、教鞭:(1)教師在講課時用來指點黑板、掛圖等的細長棍兒
- 86、教手:教授歌曲﹑戲劇﹑武術的技藝人。
- 87、教演:講解;解說。教練;訓練。
- 88、教當:猶教唆。
- 89、教正:指教糾正。把自己的作品送給別人看時的套語。
- 90、教戒:教導和訓戒。
- 91、教詔:教誨;教訓。
- 92、教職:《周禮》小宰六職之一。掌教化之事。指教官。指教員的職務。
- 93、教旨:上對下的告諭。 教皇的旨意。
- 94、教擾:訓練使之馴服。
- 95、教友:指能給予教導的朋友。稱信奉同一宗教的人。亦泛指教徒。
- 96、教長:(1)浸禮會的一個牧師
- 97、教派:(1)在一個宗教內的不同派別
- 98、教典:周官太宰六典之一。教育法規(guī)。猶教義,教條。指佛經。
- 99、教皇:(1)天主教會最高領導人,駐在梵蒂岡
- 100、教忠:謂教以忠誠之道理。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之能仕,父教之忠,古之制也”。
教字中間的組詞
- 1、清教徒:(1)16和17世紀英國新教的教徒的一派,要求清除教會中天主教的殘余影響,廢除繁瑣的宗教儀式,反對奢侈生活,鼓吹圣經規(guī)定的道德標準
- 2、傳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的宗教組織向海外派出的,傳播天主教、基督教的人員。
- 3、傳教旛:傳布命令的旗幟。
- 4、大教堂:(1)任何非主教座堂的規(guī)模大的教堂或重要教堂 (2)從未屬于修道院的規(guī)模大或具有重要性的教堂
- 5、傳教師:即傳教士。
- 6、佛教徒:(1)信仰佛教的人
- 7、內教坊:唐代設置于皇宮中掌女樂的官署名。
- 8、三教圖:宋·馬遠作,畫老子、釋迦、孔子三人。畫上老子中坐,釋迦立于旁,孔子則作禮于前。
- 9、活教材: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有教育意義的人或事。
- 10、興教寺:在陜西省長安縣杜曲鎮(zhèn)南少陵原上﹐寺內有唐高僧玄奘葬塔。塔高五層﹐作正方形﹐底層有玄奘塑像。唐睿宗題寺額"興教"﹐故名。附近山水秀麗﹐為游覽勝地。
- 11、圣教序:〈大唐三藏圣教序〉的簡稱。
- 12、宣教師:指傳教士。
- 13、侍教生:明代后期御史對巡撫的自稱。亦泛用為公卿對縉紳的自稱。多用于名帖或其他書面文字中。
- 14、副教授:(1)在教育系統(tǒng)中職稱和地位僅次于正教授高級知識分子
- 15、科教片:(1)用于進行科學知識教育的影片
- 16、儒教徒:信奉儒家學說的人。
- 17、宗教畫:宗教畫:取材于宗教之教義,故事和傳說且服務于宗教宣傳的繪畫。
- 18、女教師:1.?指舊式鄉(xiāng)村或小城市學校的女性教師。 2.?表現(xiàn)出一般認為是屬于學校教師的特征(如賣弄學問及一本正經)的女人。
- 19、執(zhí)教鞭:當教師,從事教學工作。
- 20、文教區(qū): 以文化教育、科研為主的城市功能區(qū)。
- 21、性教育:性教育即SexEdu(性教育英文全稱sexeducation的縮寫),是有關性的教育。
- 22、殉教者:(1)因堅持信仰或信奉某一宗教被處死的人
- 23、再教育: 『再教育』是Neru(押入れp)創(chuàng)作的一首合唱形式VOCALOID原創(chuàng)歌曲,使用音庫為鏡音リンレン。由歌詞可以看出,敘述了青春期少年少女的對自由的無限向往,被學習與各種規(guī)則所壓制而產生逃離世界的心理。此類風格的歌曲在日本亞文化中頗為流行。錄入專輯為《世界征服》,其中的歌曲風格相差無幾。
- 24、至教量: 至教量又名圣教量、正教量、聲量等,為三量之一。
- 25、受教育: 暫無解釋。
- 26、宋教仁:宋教仁(1882年4月5日—1913年3月22日),字得尊,號遁初,一作鈍初、遯初、敦初,別號漁父,化名犟齋、宋錬、中島等,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仙瑞鄉(xiāng)上坊村香沖(今漳江鎮(zhèn)教仁村香沖組)人。
- 27、宗教劇:宗教劇是歐洲中世紀以宗教故事為題材,宣傳宗教觀點的戲劇,一般由宗教團體主持演出,有時作為宗教儀式的一部分。
- 28、政教合一:統(tǒng)理政治與宗教兩權的政治制度。
- 29、幼兒教育: 對幼兒進行的教育,包括思想、體育、語言、認識環(huán)境、圖畫、手工、音樂、計算等。
- 30、社會教育:通過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宮、展覽會、俱樂部、少年宮等文化教育機關,對人民群眾和少年兒童所進行的教育。泛指社會諸方面的影響、熏陶。
- 31、勞動教養(yǎng):我國對違反法紀而又構不成刑事責任并有勞動能力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種措施。勞動教養(yǎng)采用勞動生產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期限一至三年,必要時得延長一年。
- 32、業(yè)余教育:(1)為提高工人、農民、干部等的政治、文化和科學、技術水平,在業(yè)余時間進行的教育
- 33、電化教學:(1)運用幻燈、投影、電影、電視、閉路電視等現(xiàn)代科技手段進行教學
- 34、愛的教育:意大利亞米契斯著。 年出版。分十卷。全書以日記的形式,描述一個小學生安利柯的學校和家庭生活,頌揚愛國主義的思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感情和師生之間、兒童之間的友愛。
- 35、普及教育:普及教育是指國家對全體學齡兒童實施某種程度的普通教育。
- 36、勞動教養(yǎng):我國對違反法紀而又構不成刑事責任并有勞動能力的人實行強制性教育改造的一種措施。勞動教養(yǎng)采用勞動生產和思想教育相結合的方針,期限一至三年,必要時得延長一年。
- 37、專業(yè)教育:由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職業(yè)學校和技工學校等施行的、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教育。
- 38、羅馬教廷:(1)以羅馬教皇為首的國際天主教領導中心,設在羅馬城西北梵蒂岡。教皇擁有最高權力,下設有教廷國務卿等,力圖控制世界各地天主教會,中世紀時是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支柱
- 39、工讀教育:對有較輕違法犯罪行為的青少年進行改造、挽救的教育。
- 40、自我教育:在自覺基礎上﹐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提高認識﹐改造思想﹐接受教育。
- 41、宰雞教猴:用殺雞來警戒猴子。比喻嚴懲一個以警告其余。
- 42、終身教育:貫穿于人的一生的教育。包括學前教育、學齡期各級學校教育、大學后繼續(xù)教育和各種類型的成人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
- 43、道德教育:以陶冶受教者道德理想,并促進其道德實踐為目的的教育。
- 44、特殊教育:以盲啞、傷殘或智力極低的兒童或成年人為施教對象的教育。
- 45、創(chuàng)造教育:1.教育領域術語。 2.2008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 46、大教學論:捷克教育家揚·阿姆斯·夸美紐斯創(chuàng)作的教育學著作。
- 47、義務教育:(1)法律要求或保證的最低文化水平,通常未成年者應在立案的學校中上學到規(guī)定年限
- 48、電化教育:利用錄音、廣播、電視、幻燈、電影等使用電的設備進行的教育。簡稱電教。
- 49、電化教育:利用錄音、廣播、電視、幻燈、電影等使用電的設備進行的教育。簡稱電教。
- 50、基礎教育:國家規(guī)定對兒童少年實施的最低限度的教育。
- 51、雜教九流:1.太平天國對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別之稱呼。
- 52、專業(yè)教育:由各種類型的高等學校、中等專業(yè)學校、職業(yè)學校和技工學校等施行的、培養(yǎng)專門人才的教育。
- 53、普通教育:指實施普通文化科學知識的教育。我國實施普通教育的機構為小學和中學(包括業(yè)余學校)。
- 54、中等教育:(1)在初等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的一種教育,分普通、技術、職業(yè)中學或大學預科等
- 55、高等教育:(1)一種比中學更高一級的教育;學院或大學所提供的教育
- 56、職業(yè)教育:對受教育者實施的某種職業(yè)或生產勞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的教育。
- 57、社會教育:通過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宮、展覽會、俱樂部、少年宮等文化教育機關,對人民群眾和少年兒童所進行的教育。泛指社會諸方面的影響、熏陶。
- 58、比較教育:研究不同國家、民族和地區(qū)的教育的學科。通過比較不同的教育制度,探討教育的共同特點、發(fā)展規(guī)律及其總的趨勢,并進行預測,以便根據本國的條件進行取長補短,為提高教育質量服務。
- 59、都天教主:1.宋徽宗的自封號。
- 60、公教人員:對機關工作人員和學校教員的合稱。
- 61、科教影片:見“科教片”。
- 62、客座教授:應邀講學而不在編制的教授。
- 63、革出教門:(1)基督教會當局正式作出的莊嚴詛咒或逐出教門
- 64、相夫教子:輔助丈夫,教養(yǎng)子女。
- 65、初等教育:最初階段的教育。自西周起,各代官學、私學所設的小學、書館、蒙館,都是兒童受初等教育的學校。我國近代初等教育的體制,確立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其后學制迭有變更,以四二制(初級小學四年、高級小學二年)實施最久。
- 66、刊授教育:一種社會助學的新形式。由刊授單位編寫和寄發(fā)系統(tǒng)的教材、講義和各種輔導材料,幫助學員自學,并適當進行面授,使學員系統(tǒng)地、有計劃地學好所學專業(yè)的各門課程,并通過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取得文憑。
- 67、五愛教育:中國各級各類學校以五愛為內容的思想品德教育。尤其是在小學中,五愛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內容。
- 68、家庭教師:受聘在家中授課的教師。
- 69、三教布衣:南唐詩人陳陶自號。
- 70、開山教主:指新建寺院的第一代主持人。
- 71、不可教訓:教訓:教育,教誨。對某人無法進行教育。
- 72、學前教育:指對學齡前兒童進行的教育。見〖幼兒教育〗。
- 73、孟母教子:孟母教子是古老的民間故事。主要講述了孟母施教的種種作法,對于孟子的成長及其思想的發(fā)展影響極大。
- 74、吸取教訓: 吸取錯誤或挫折之后的經驗教訓。
- 75、早期教育:廣義指從人初生到小學以前階段的教育,狹義主要指上述階段的早期學習。一些國家出現(xiàn)提前開始學習讀、寫、算,提前開始正式教育的探討和實驗。但另有人主張早期教育應重在發(fā)展智力。還有人認為早期教育應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親懷孕期的胎教。家庭教育對早期教育有重大影響。
- 76、生活教育:主要包括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三個方面。
- 77、不教而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進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進行的薰陶。
- 78、遠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臺的一些文件中,也稱現(xiàn)代遠程教育為網絡教育,是成人教育學歷中的一種。
- 79、成人教育:(1)以成年人為對象的非正規(guī)教育
- 80、應試教育: 以單純培養(yǎng)學生應對考試的能力為主要目的的教育。
- 81、聽取教誨: 聽別人(一般是師長)的教育。
- 82、科教興國:振興國家。 興盛的國家 劍名。
- 83、孜孜教誨:懇切、耐心地啟發(fā)開導。
- 84、超前教育:指不符合年齡段的教育。超前教育要求孩子學習較大齡孩子的知識來達到看上去“比其他孩子更聰明”的狀態(tài)。這種教育目的集中體現(xiàn)在近年風傳的“少年大學生”身上,超前教育包含了許多父母的功利性心理因素。
- 85、外教中介: 以外籍教師為載體的外教招聘中間或媒介服務。
- 86、三禮教育: “三禮教育”是指禮節(jié)教育、禮儀教育、禮貌教育。
- 87、道教三祖:道教和儒教一樣是中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是一個崇拜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形式。道教以始源於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教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組成道教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道教三祖也特指張道陵,就是道教“第三”祖的意思。
- 88、廉潔教育: 通過對公民進行廉潔方面的教育,來營造廉潔奉公,誠信守法的社會氛圍,以達到規(guī)范和約束個體行為的目的。
- 89、管理教育:就是管理者通過組織協(xié)調教育隊伍,充分發(fā)揮教育人力、財力、物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教育內部各種有利條件,高效率的實現(xiàn)教育管理目標的活動過程。
- 90、國人教育: 是一種專有名詞,隸屬于臺灣教育體系。
- 91、媚日教育: 媚日忘祖,教育毒化年輕人,表現(xiàn)于日服抗議、臺獨課綱等。
- 92、家教家風: 家風是一種無言的教育、無字的典藉、無聲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經常的教育,它通過日常生活影響孩子的心靈,塑造孩子的人格。家教大多是普普通通的語言,卻能在日常生活中影響每個人的心靈,通過言傳身教,讓每個家庭成員刻骨銘心。
- 93、學教成迷:三論宗形容修學佛所說之教法而產生謬解之情形。
- 94、聲樂教學: 藝術化的語言與科學化的歌喉結合。
- 95、善施教化: 善于有步驟地引導別人學習。
- 96、圣訓教律: 伊斯蘭教法主要淵源之一。
- 97、炫富教授: 一些教授在課堂上公然炫富,這樣的“富”教授仿佛讓我們感到和教書育人者很遠,和暴發(fā)戶很近。
- 98、西墻教案:教學目標是感受文章中的生活情趣,學習思考生活中的問題;體會西墻的變化及蘊含的科學常識,初步領悟西墻的象征意義;體會文中比喻的新奇及擬人擬物出乎意料的表達效果·。
- 99、示教利喜:顯示出來,使人們有所領悟。
- 100、函授教育:運用通訊方式進行的教育。學員利用業(yè)余時間,以自學函授教材為主,由函授學校給予輔導與考核,并在一定時間進行短期集中學習和就地委托輔導。
教字結尾的組詞
- 1、佛教:(1)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6至5世紀古印度的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王子釋迦牟尼創(chuàng)立。反對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主張“眾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脫生死為理想境界。廣泛流傳于亞洲國家。相傳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
- 2、調教:(1)調理管教;教養(yǎng) (2)照料訓練牲畜
- 3、禮教:(1)禮儀教化
- 4、儒教:(1)儒家學派。又稱“孔教”。從南北朝開始叫做儒教,跟佛教、道教并稱為三教。參看“儒家”
- 5、叨教:(1)客套話,領教(受到指教,表示感謝)
- 6、二教:兩種宗教。指佛教、道教。
- 7、請教:(1)請求指教
- 8、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氣功或者其它名義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歪理邪說等手段蠱惑、蒙騙他人,發(fā)展、控制成員,危害社會的非法組織。邪教大多是以傳播宗教教義、拯救人類為幌子,散布謠言,且通常有一個自稱開悟的具有超自然力量的教主,以秘密結社的組織形式控制群眾,一般以不擇手段地斂取錢財為主要目的。
- 9、傳教:(1)傳布政教 (2)傳播宗教教義,勸人們信教
- 10、賜教:(1)敬辭,表示請求對方給予指教
- 11、匡教:糾正指教。
- 12、宗教:(1)基于對超自然支配力、宇宙創(chuàng)造者和控制者存在,它給人以靈魂并延續(xù)至死后的信仰體系
- 13、妙教:佛教語。殊妙之教法。
- 14、翊教:1.維護圣教。
- 15、逗教:投教,闡揚教義。
- 16、聆教:聽受教益。常用于書札。
- 17、邦教:1.國家的教化。
- 18、承教:接受教令。 用作謙詞,言接受教誨。
- 19、普教:普通教育。
- 20、弼教:輔助教化。多指以刑輔教。
- 21、國教:國家的教化。國家明文規(guī)定的本國所信仰的宗教。
- 22、虧教:1.有負于教化。
- 23、白教:1.喇嘛教噶舉派的俗稱。
- 24、老教:1.老于任所的教官。
- 25、母教:(1)母親對子女的教誨
- 26、保教:遵守教化。
- 27、敕教:帝王的命令。
- 28、攢教:慫恿﹐唆使。
- 29、怠教:忽視教化。
- 30、外教:佛教徒稱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為外教。
- 31、賜教:(1)敬辭,表示請求對方給予指教
- 32、勞教:(1)勞動教養(yǎng)
- 33、名教:名聲與教化。指以正名定分為主的封建禮教。
- 34、樹教:樹立教化。
- 35、誘教:1.誘導教誨。
- 36、暢教:猶言明達教化。
- 37、任教:(1)擔任教師、教練等工作
- 38、昌教:善美的教化。
- 39、誥教:1.告誡﹑教育。
- 40、道教:(1)公元前6世紀時,東漢張道陵創(chuàng)立的一種宗教,奉老子為教祖,南北朝時盛行起來
- 41、告教:1.告喻教誨。2.敬辭。指書信。
- 42、新教:基督教的一派。是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中脫離天主教而產生的各個新宗派的統(tǒng)稱。與天主教﹑正教并稱為基督教三大派別。在中國﹐通常稱為基督教或耶穌教。
- 43、形教:猶象教。謂以形象施行教化。
- 44、待教:1.需要教育。2.要使,且讓。
- 45、趨教:前往請教;就教。
- 46、梵教:(1)梵社的教義和實踐
- 47、婦教:1.謂對婦女進行婦功等的教育。
- 48、甘教:薩滿教的別名。
- 49、管教:(1)管束、教導
- 50、誨教:教誨。
- 51、男教:對男子的教化。
- 52、信教:(1)信仰宗教,在我國多指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等
- 53、嚴教:教誨。嚴,尊上之詞。
- 54、幫教:(1)一幫二教;幫助和教育
- 55、闡教:闡揚教化。
- 56、見教:(1)套語。稱對方指教自己
- 57、考教:1.指考察官吏的教化。
- 58、馭教:掌握教化。
- 59、種教:1.種族和宗教。
- 60、公教:官辦教育。
- 61、示教:顯示出來,使人們有所領悟。
- 62、篤教:1.竭誠于教化。
- 63、頓教: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釋迦牟尼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等。天臺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 指禪宗六祖慧能創(chuàng)立的南宗法門。
- 64、咎教:災禍的垂戒。
- 65、受教:接受教誨。
- 66、罷教:(1)教師為實現(xiàn)某種要求或表示抗議而集體停止教學工作
- 67、典教:1.典章教化。2.主管教育。
- 68、莫教:1.猶莫非。
- 69、敦教:勉勵教誨。注重禮教。
- 70、默教:指不用言語的教導。
- 71、順教:1.順承教訓。
- 72、祆教:1.即瑣羅亞斯德(舊譯"蘇魯友")教,俗稱拜火教。 2.泛指西方傳入中國的天主教基督教等宗教。
- 73、應教:魏晉以來稱應諸王之命而和的詩文。南朝宋湛茂之有《歷山草堂應教》詩。唐王維有《從岐王過楊氏別業(yè)應教》詩。趙殿成箋注:"魏晉以來,人臣放文字間,有屬和于天子,曰應詔;于太子,曰應令;于諸王,曰應教。"
- 74、求教:(1)向別人請教
- 75、諭教:曉諭教誨。
- 76、鴻教:偉大的說教。
- 77、義教:仁義的教化。
- 78、符教:書面的教令;批示。
- 79、逆教:違背教化。
- 80、布教:1.頒布教令;施行教化。2.佛教語。傳布教義。
- 81、計教:打算﹔考慮。
- 82、就教:(1)向對方求教;向人請教
- 83、空教:1.佛教語。以闡發(fā)般若經部諸法皆空為宗旨的教法。亦泛指佛教。
- 84、判教:佛教語。謂判定各類經典的意義和地位。
- 85、收教:收拘管教。
- 86、刑教:刑罰與教化。
- 87、狥教:為宗教舍身。狥,通“殉”。晉郗超《奉法要》:“若乃守文而不通其變,狥教而不達教情,以之處心循理,不亦外乎!”
- 88、彝教:常教,永久不變的教化。
- 89、在教:1.? 2.?信奉某一宗教。 3.?特指信奉伊斯蘭教。
- 90、政教:(1)指刑賞與教化
- 91、德教:1.道德教化。2.指德育。
- 92、恒教:1.猶恒訓。
- 93、權教:佛法有權﹑實二教。權教為凡夫﹑小乘說法,取權宜義,如《阿含經》是。
- 94、殉教:(1)為某種宗教信仰而獻身
- 95、幼教:(1)幼兒教育的簡稱
- 96、指教:(1)指點教導,多用作請人提批評意見的套語
- 97、從教:1.聽從教導。2.指信教的人;教徒。3.指脅從﹑受教唆的人。4.從此使得;從而使。5.聽任;任憑。
- 98、放教:使;令。
- 99、三教:1.漢儒謂夏尚忠,殷尚敬,周尚文,稱為"三教"。2.指儒家的施教內容,包括六德﹑六行﹑六藝﹑合稱"三德"。3.佛教傳入我國后,稱儒﹑道﹑釋為"三教"。
- 100、詩教:古代文學理論術語。意謂《詩經》中雖然對君主的政治弊病有所諷刺,但態(tài)度卻溫和委婉,即所謂“溫柔敦厚”,而不是直接和激烈的揭露抨擊。這種說法其實并不符合《詩經》的實際情況,但由于儒家的大力提倡,成為封建社會衡量文學作品政治意義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