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組詞
反饋巾怎么組詞?一年級巾字組詞有那些?
巾組詞語共164個,其中巾開頭的詞語40個,巾結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24個。
巾字組詞: 巾幗、 巾冪、 巾鞲、 巾卷、 巾櫛、 巾帔、 巾帽、 奉巾櫛、 方巾丑、 爛巾巾、 紅巾軍、 平巾幘、 手巾把、 執(zhí)巾櫛、 毛巾、 手巾、 鞨巾、 紅巾、 葛巾、 樺巾、 練巾、 ... 這些巾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巾字開頭的組詞
1、巾幗:(1)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借指婦女
2、巾冪:亦作“巾冪”。古代覆蓋、裹扎器物的巾。見“巾冪”。
3、巾鞲:亦作'巾鞴'。 頭巾和臂衣,古代武士所服。
4、巾卷:頭巾和書卷,古代太學生所用?!端螘Y志五》:'巾以葛為之……今國子太學生冠之,服單衣以為朝服,執(zhí)一卷經(jīng)以代手板。' 借指學生。
5、巾櫛:1.巾和梳篦。泛指盥洗用具。 2.引申指盥洗。 3.婢妾執(zhí)管之事。
6、巾帔:頭巾和披肩。
7、巾帽:指頭巾或帽子。
8、巾褠:頭巾和單衣,古代士人盛服。
9、巾幗:(1)古代婦女的頭巾和發(fā)飾。借指婦女
10、巾絮:1.亦作"巾帤"。2.頭巾。
11、巾舃:頭巾和鞋。 指人的行蹤。
12、巾帓:泛指衣物。
13、巾笈:即巾箱。
14、巾衍:放置頭巾﹑書卷等物的小箱子。
15、巾韈:1.亦作"巾韈"。2.頭巾和襪子。《后漢書.列女傳.董祀妻》:"操(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宋丘光庭《兼明書》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曹公與之巾襪"。后世"巾韈"指巾幘和襪子,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16、巾鞴:1.巾褠。頭巾和單衣,為古代士人之盛服。2.借指士人。3.見"巾鞲"。
17、巾額:指頭巾前部覆額處。
18、巾盥:謂盥洗。
19、巾褚:布囊。
20、巾幾:巾和案幾。泛指日常起居用物。
21、巾車:以帷幕裝飾車子。因指整車出行。指有帷幕的車子。古代官名。
22、巾襪:1.亦作"巾韈"。2.頭巾和襪子?!逗鬂h書.列女傳.董祀妻》:"操(曹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時且寒,賜以頭巾履襪。"宋丘光庭《兼明書》卷五"徒行"引述上文作"曹公與之巾襪"。后世"巾襪"指巾幘和襪子,為男子所服用,因以借指男子。
23、巾幘:頭巾,以幅巾制成的帽子。 指戴上頭巾。
24、巾冠: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夺屆屖罪棥?"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長大成人。
25、巾帨:手巾。
26、巾環(huán):綴在巾上的玉環(huán)。
27、巾拂:1.巾和拂,古代舞蹈道具。2.指巾舞和拂舞。3.泛指舞蹈。
28、巾舞:原稱公莫舞。古代舞蹈名。因舞時以巾作道具,故名?!稌x書.樂志下》:"《公莫舞》,今之《巾舞》也。相傳云項莊劍舞,項伯以袖隔之,使不得害漢高祖,且語項莊云:'公莫!'古人相呼曰'公',言公莫害漢王也。今之用巾,蓋像項伯衣袖之遺式。"隋時牛弘請以《巾舞》和《鞞舞》﹑《鐸舞》﹑《拂舞》并在宴會與雜伎同設,于西涼前奏之。唐時將其曲列入清商樂中。參閱《隋書.音樂志下》﹑《舊唐書.音樂志二》。
29、巾子:裹頭的布。
30、巾機:巾和幾案。
31、巾箱:(1)古時裝頭巾或書卷等的小箱子
32、巾箑:絹扇。
33、巾裹:1.頭巾。2.指以巾裹頭。3.謂舉行冠禮。
34、巾笥:即巾箱。 謂以巾包裹,藏入箱篋。
35、巾褐:頭巾和褐衣,古代平民的服裝。 指不第秀才的境遇。
36、巾篋:即巾箱。
37、巾服:1.頭巾和長衣。亦泛指士大夫的服飾。2.穿戴巾服。
38、巾帤:1.亦作"巾帤"。2.頭巾。
39、巾衣:1.古代士大夫的裝束,服之以示敬禮。2.指文士的服裝。
40、巾箱本:亦省稱“巾箱”。
巾字中間的組詞
1、奉巾櫛:伺候梳洗。謂充當妻室。
2、方巾丑:戲曲角色名。京劇文丑之一。因其主要扮演頭戴方巾的文人﹐故稱。
3、爛巾巾:1.亦作"爛襟襟"。2.形容衣服破破爛爛。
4、紅巾軍:亦省稱“紅巾”。南宋初年北方抗金義軍。因以紅巾為標志而得名。后來河北、淮北地區(qū)也有。元末(公元1351年--1366年)劉福通等所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因頭包紅巾而得名。
5、平巾幘:見“平上幘”。
6、手巾把:舊時飯館﹑澡堂或劇場中的堂倌或富家仆人用熱水沃過再擰干以供客拭面的熱手巾。
7、執(zhí)巾櫛:古時為人妻妾的謙辭。
8、方巾氣:(1)指迂腐的作風(方巾:明朝書生日常戴的帽子)
9、頭巾氣:指讀書人的迂腐習氣。
10、頭巾戒:指讀書人的迂腐觀點。
11、侍巾櫛:巾,手巾之類;櫛,梳篦之類。古代以服侍夫君飲食起居為妻妾本分,故用作為人妻妾的謙詞。語出《左傳.僖公二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執(zhí)巾櫛,以固子也。"
12、折巾郭:指東漢名士郭太。亦借指當世名士。
13、毛巾被:質(zhì)地跟毛巾相同的毯子。針棉織品。又叫毛巾毯。
14、餐巾紙: 一種質(zhì)地柔軟的、就餐時用來擦嘴、擦手的紙。
15、紙巾盒: 盒體頂面開設有取紙口并設有用于蓋住取紙口的封蓋。
16、面巾紙:面巾紙一般具有濕韌強度(一種代表紙張在完全潤濕狀態(tài)下的韌性指標)。
17、黃巾力士:道教傳說中在上界值勤的神將。
18、黃巾起義:(1)東漢末年(公元184年)張角領導的大規(guī)模農(nóng)民起義。起義軍頭裹黃巾,故稱黃巾軍。這次農(nóng)民起義沉重打擊了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
19、解巾從仕:結束隱居生活,出去做官。
20、角巾東第:比喻隱居不仕。
21、繡汗巾兒: 經(jīng)過整理的西河大鼓傳統(tǒng)曲目。
22、脫巾漉酒: 指嗜酒。
23、葛巾漉酒:以葛布作成的頭巾濾酒。
24、毛巾組織:織物表面起毛圈的織物組織。
巾字結尾的組詞
1、毛巾:(1)用來擦拭或擦干的一種能吸水的織物,常為長方形 (2)洗臉和洗身用的織物
2、手巾:[shǒujīn]:1.盥洗時用來擦拭手臉的毛巾。2.手絹。
3、鞨巾:束發(fā)的頭巾。
4、紅巾:1.紅色巾帕。2.借指美女。3.見"紅巾軍"。
5、葛巾:(1)古時用葛布做的頭巾
6、樺巾:用樺樹皮制的頭巾。
7、練巾:白色的頭巾。
8、幞巾:即幞頭。
9、餐巾:(1)用餐時用來遮擋前胸和膝部的方塊布
10、鳥巾:古代吊唁時戴的暗色頭巾。
11、圍巾:圍巾,可圍在脖子上的形狀,面料一般采用羊毛、棉、絲、莫代爾、人棉等材料,通常于保暖,也可因美觀、清潔或是宗教而穿戴。
12、蓋巾:即蓋頭。
13、被巾:披巾。
14、行巾:出行車輛的布篷。
15、領巾:1.?系在脖子上的絲棉織物。 2.?古時指婦女的披巾。
16、青巾:古代指青色的軟帽。 青色頭巾。元代娼家專用服飾。
17、白巾:1.古代國子生服。國子生。 2.白衣。舊指平民服。
18、沾巾:沾濕手巾。形容落淚之多。
19、角巾:方巾,有棱角的頭巾。為古代隱士冠飾。 借指隱士或布衣。 指歸隱。
20、蒙巾:傳說舜時以巾蒙首作為墨刑的象征,以示仁厚。
21、浴巾:(1)澡巾
22、黃巾:東漢末年張角所領導的農(nóng)民起義軍,因頭包黃巾而得名。借指作亂者,寇盜。
23、面巾:(1)用于洗臉的毛巾 (2)死者覆蓋在臉上的布
24、濫巾:僭服隱士的頭巾。指冒充隱士。
25、岸巾:謂掀起頭巾,露出前額。形容態(tài)度灑脫或衣著簡率不拘。
26、項巾:圍巾。
27、包巾:(1)頭巾,包在頭上用的巾帕
28、絺巾:1.細葛布巾。
29、郭巾:東漢名士郭太字林宗。品學為時所重。'嘗于陳梁閑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見《后漢書·郭太傳》。后亦稱'郭泰巾'﹑'郭巾'。
30、帔巾:即帔子。
31、儒巾:1.古代讀書人所戴的一種頭巾。明代通稱方巾,為生員的服飾。
32、禿巾:謂光著頭不包頭巾。
33、幅巾:古代男子以全幅細絹裹頭的頭巾。指用整幅帛巾束首。后裁出腳即稱幞頭。也稱為「幞頭」。
34、解巾:1.除去頭巾。謂出任官職。
35、網(wǎng)巾:以絲結成的網(wǎng)狀頭巾,用以束發(fā)。據(jù)傳明太祖微行至神樂觀,見道士以繭絲結網(wǎng)約發(fā),其式略似魚網(wǎng)。因以頒行全國。上有總繩拴緊,名曰一統(tǒng)山河;結發(fā)之宗,窄不過二寸,名曰懶收網(wǎng)。上至貴官,下至生員吏隸,冠下皆著網(wǎng)巾。見明郎瑛《七修類稿》卷十四﹑明李介《天香閣隨筆》卷二﹑清王逋《蚓庵瑣語》。一說,網(wǎng)巾之制,唐時已有。
36、巍巾:高冠。
37、道巾:道士的軟帽。
38、吏巾:古代官吏所戴的帽子。借指官職。
39、兜巾:圍巾。
40、雷巾:道士的軟帽。
41、龍巾:君王所用之巾。
42、粉巾:白色汗巾。
43、羅巾:1.絲制手巾。
44、桌巾:即桌布。
45、朝巾:猶朝冠。
46、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時系于腰左的拭巾。
47、釋巾:謂換去平民頭巾,開始做官。
48、布巾:古代喪禮中用以覆蓋死者及祭器之巾。 古代服喪期間所戴的布頭巾。 布被單。
49、枕巾:(1)鋪在枕頭上的織品
50、縑巾:雙絲細絹制的頭巾。
51、板巾:道士戴的帽子。俗稱瓦楞帽。
52、汗巾:1.擦汗用的手巾;手帕。 2.腰帶。
53、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種便帽。后來士人多戴這種帽子。明時進士巾也叫"唐巾"。
54、陶巾:陶潛的軟帽?!端螘[逸傳.陶潛》﹕'郡將候潛﹐值其酒熟﹐取頭上葛巾漉酒畢﹐還復著之。'后因以為文人放誕閑適之典。
55、平巾:即武官所戴的平巾幘。古時內(nèi)臣戴的一種平頂帽。古時官吏被遣歸所戴的平頂帽。
56、扁巾:1.普通人戴的頭巾。
57、狼巾:見“狼筋”。
58、籠巾:即貂蟬冠。
59、皂巾:古代受墨刑者所戴的黑色頭巾。
60、幘巾:頭巾。古代包扎發(fā)髻的巾。
61、帨巾:拭手的巾帕。
62、頭巾:(1)裹頭用的布巾
63、邪巾:1.始喪時所戴的孝巾。
64、冠巾:1.冠和巾。 2.指官職。 3.僧人還俗或出仕。 4.出家道人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
65、披巾:(1)披在肩上的織物
66、綃巾:1.薄絲頭巾。
67、脫巾:脫下頭巾﹐改戴官帽。指開始入仕。
68、巨巾:大巾。用以蔽膝或蓋頭。
69、山巾:山野隱士的便帽。
70、牽巾:古代婚禮的一個儀式。新郎新娘用彩緞結同心,并相挽而行。
71、燕巾:1.古代一種日常戴用的頭巾。
72、烏巾:黑頭巾。即烏角巾。古代多為隱居不仕者的帽子。
73、郎巾:1.一種體形巨大的蟲蛹。
74、飾巾:1.以幅巾裹頭。謂不加冠冕。2.謂不冠帶,隱居賦閑。3.婉詞。指死亡。上古人死時不冠而裹巾。見《儀禮.士喪禮》。
75、武巾:武士頭巾。
76、腰巾:襪肚﹐即今肚兜。
77、浄巾:白色巾。比喻飛瀑﹑懸泉。
78、漉巾:即漉酒巾。
79、綦巾:青白色的女服。古代未嫁女子所服。
80、險巾:猶高冠。
81、絁巾:粗質(zhì)絲巾。
82、絮巾:猶巾絮。古代的一種頭巾。 猶今之棉帽。
83、紗巾:(1)用紗制做成的頭巾或圍巾
84、沐巾:洗發(fā)用的巾。
85、折巾:見“折角巾”。
86、竹巾:1.竹笠的別稱。
87、鹿巾:1.鹿皮巾。
88、氈巾:男子用的氈制的頭巾。
89、生巾:1.儒生所戴的頭巾。
90、霞巾:道士的頭巾。
91、方巾:1.明代文人﹑處士所戴的軟帽。2.指舊時行婚禮時新娘頭上所覆的紅方帕。
92、衣巾:衣服和佩巾。語本《詩.鄭風.出其東門》:'縞衣綦巾。'余冠英注:''巾',佩巾也。' 衣服和頭巾。 指裝殮死者的衣服與單被。 指青領衣和方巾。明清時的秀才服式。 借指秀才的資格和待遇。
93、上巾:謂加冠。古代男子成年 二十歲 則舉行加冠禮,先用一種絲織的頭巾束發(fā),然后再戴上冠。因以'上巾'指'加冠'。
94、鑿巾:在覆蓋尸體的面巾上當嘴的部位開洞。古大夫以上之喪禮。
95、墊巾:《后漢書.郭太傳》載:郭太字林宗,有盛名。曾出行遇雨,'巾一角墊,時人乃故折巾一角,以為'林宗巾''。后用'墊巾'﹑'墊角'謂模仿高雅。
96、羽巾:道士戴的頭巾。亦借指道士。
97、綸巾:(1)古代用青絲帶做的頭巾,又名諸葛巾
98、紙巾: 一種質(zhì)地柔軟,可替代手絹用來擦臉揩汗等用的紙質(zhì)制品。
99、幪巾:傳說舜時以巾蒙首作為墨刑的象征,以示仁厚。
100、麪巾:(1)用于洗臉的毛巾 (2)死者覆蓋在臉上的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