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工具>組詞>兵組詞>

兵組詞,兵字組詞,兵組詞語一年級

組詞

輕松自動在線組詞

兵組詞

反饋

    兵怎么組詞?一年級兵字組詞有那些?

    兵組詞語共258個,其中兵開頭的詞語100個,兵結(jié)尾的詞語100個,在中間的詞語58個。

    兵字組詞: 兵警、 兵燹、 兵戈、 兵隸、 兵律、 兵曹、 兵寇、 募兵制、 本兵府、 府兵制、 閱兵式、 短兵接、 辟兵繒、 銅兵符、 郡兵、 抓兵、 騎兵、 衛(wèi)兵、 逆兵、 練兵、 傘兵、 ... 這些兵的組詞更適合中小學生,點擊查看解釋及造句等



兵字開頭的組詞

1、兵警:軍隊和警察。

2、兵燹:戰(zhàn)火焚毀破壞:連年兵燹,房屋田產(chǎn)都已毀盡。

3、兵戈:1.兵器。 2.戰(zhàn)爭. 3.軍隊。

4、兵隸:士兵中之擔當差役者。

5、兵律:軍隊的法規(guī)﹑紀律。

6、兵曹:1.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員。漢代為公府、司隸的屬官。唐代為府、州設(shè)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稱“兵曹參軍”,在州稱“司兵參軍”。后世或沿用此稱。 2.古代軍中掌管作戰(zhàn)部署的機構(gòu)。 3.指兵部。

7、兵寇:敵兵或亂兵的侵擾。 亂兵和賊寇。

8、兵災(zāi):1.戰(zhàn)爭的災(zāi)害。

9、兵欄:1.見"兵蘭"。

10、兵闌:1.亦作"兵闌"。亦作"兵欄"。2.放置兵器的欄架。

11、兵快:擔任緝捕等事的衙役。

12、兵埶:1.指用兵布陣。

13、兵費:(1)軍費、戰(zhàn)爭經(jīng)費

14、兵匪:舊指為非作歹的軍隊和匪賊﹐或象匪賊一樣的軍隊。

15、兵嘩:兵士嘩變。

16、兵伍:古代軍隊編制﹐五人為伍﹐因以"兵伍"泛指軍隊。

17、兵秩:供官員役使的"事力"(仆役)和俸祿。

18、兵隊:軍隊。

19、兵事:(1)戰(zhàn)事;戰(zhàn)爭

20、兵爭:以兵爭戰(zhàn)。

21、兵禍:(1)戰(zhàn)爭造成的災(zāi)禍

22、兵廚:三國魏阮籍聞步兵校尉廚貯美酒數(shù)百斛﹐營人善釀﹐乃求為校尉?!度龂尽の褐尽と罴畟鳌放嶙⒁段菏洗呵铩珐p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后因以"兵廚"代稱儲存好酒的地方。

23、兵革:①武器鎧甲裝備: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②戰(zhàn)爭:民窮于兵革。

24、兵嚴:謂兵士整裝待發(fā)。

25、兵要:1.猶兵權(quán)。2.用兵的要術(shù)。

26、兵尉:1.古代的軍職。在裨將下。

27、兵簿:軍士的名冊。

28、兵棱:謂軍隊的威勢。

29、兵弁:士兵和低級武官的總稱。

30、兵兇:戰(zhàn)亂的禍患。

31、兵術(shù):兵法﹐戰(zhàn)術(shù)。

32、兵梢:駕船或管船的士兵。

33、兵牌:1.傳令的士兵。2.清代由官府發(fā)給﹑差兵執(zhí)持的一種憑證。

34、兵諫:(1)以武力脅迫的辦法向當權(quán)者進諫

35、兵餉:軍人的薪俸。也泛指軍隊的給養(yǎng)和費用。

36、兵勇:(1)舊指士兵

37、兵級:1.宋代對兵丁和級節(jié)的合稱。

38、兵沖:軍事要沖。

39、兵解:學仙佛的人死于兵刃,借此解脫軀殼而登仙。

40、兵號:兵士的標志。

41、兵質(zhì):軍事攻擊的目標。

42、兵法:1.?用兵作戰(zhàn)的方法、策略。 2.?指《孫子兵法》故兵法忌之。(兵法,指《孫子兵法》。)——《資治通鑒》

43、兵力:1.?某一軍隊花名冊上的人員或部隊數(shù)。 2.?軍隊的實力。包括人員和裝備。通常以建制單位或人數(shù)表述。

44、兵端:導(dǎo)致戰(zhàn)爭的事端。

45、兵謀:軍事計謀;用兵的謀略。

46、兵鈐:1.指兵書;兵法。2.指兵權(quán)。3.宋代臨時委任的軍區(qū)統(tǒng)兵官"兵馬鈐轄"的省稱。

47、兵厄:指死于兵刃。

48、兵毀:猶戰(zhàn)火。

49、兵役:(1)指當兵的義務(wù) (2)指戰(zhàn)爭

50、兵氣:1.戰(zhàn)爭的氣氛。2.士氣。

51、兵主:1.謂軍隊的主帥。2.戰(zhàn)神。

52、兵陳:1.亦作"兵陣"。2.古指作戰(zhàn)隊伍的行列及組合方式。

53、兵卒:(1)士兵的舊稱

54、兵燼:猶兵火。

55、兵勢:(1)軍隊的實力

56、兵士:(1)士兵

57、兵資:指軍需物資。

58、兵弩:兵刃和弓弩。泛指武器。

59、兵將:士卒的將帥。 士卒與將帥。

60、兵戰(zhàn):猶戰(zhàn)爭;作戰(zhàn)。

61、兵誅:謂用兵和誅殺。

62、兵運:士兵運動的簡稱﹐指策動敵軍士兵起義等革命活動。

63、兵籌:用兵的籌策。

64、兵忌:1.兵家的忌日。2.謂兵家所當避忌者。

65、兵鎮(zhèn):統(tǒng)轄一方的軍府。

66、兵務(wù):軍事事務(wù)。

67、兵師:1.軍隊。

68、兵道:用兵之道。猶兵法。

69、兵噪:軍隊嘩變。

70、兵痞:(1)舊指長期當兵、粗俗、名聲不好、不遵守習俗的人

71、兵荒:戰(zhàn)爭造成的饑荒及其他災(zāi)禍。

72、兵旅:軍隊。

73、兵眾:1.眾兵;軍隊。

74、兵屯:1.軍隊駐守之所。2.軍隊駐守。

75、兵交:兵器相接。謂交戰(zhàn)。

76、兵利:兵器銳利。

77、兵刀:指兵器﹐借指戰(zhàn)事。

78、兵矢:箭名。枉矢和絜矢。主要用于守城和車戰(zhàn)等。

79、兵鋒:兵器的尖端或銳利部分。亦指兵力﹐兵勢。

80、兵首:1.軍隊的前鋒。2.主將﹐統(tǒng)帥。

81、兵團:(1)集團軍;泛指大部隊,如主力兵團、地方兵團、游擊兵團 (2)由幾個軍組成的單位

82、兵杖:1.亦作"兵仗"。2.兵器。3.特指棍棒一類兵器。4.借指執(zhí)兵杖的人。

83、兵陣:1.亦作"兵陣"。2.古指作戰(zhàn)隊伍的行列及組合方式。

84、兵紀:1.軍事要事。2.軍紀。

85、兵祭:1.軍隊的祭祀。

86、兵略:用兵的謀略。

87、兵站:(1)后勤分部組織和派出的保障機構(gòu)。分為基地兵站和野戰(zhàn)兵站。一般設(shè)立在運輸線上。主要負責儲備、補給和轉(zhuǎn)運物資,收容、后轉(zhuǎn)和治療傷病員,組織技術(shù)修理,安排過往人員食宿,接收、保管和后送繳獲、回收物品等工作

88、兵燧:猶烽燧。古代邊防報警燃舉的煙火。借指戰(zhàn)亂。

89、兵家:(1)古時研究軍事問題的學派 (2)指軍事家或用兵的人

90、兵帥:軍隊的將帥。

91、兵甲:(1)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裝備 (2)指戰(zhàn)爭

92、兵營:(1)軍營;軍隊居住的營房

93、兵差:(1)舊時百姓被迫為軍隊所做的勞役

94、兵場:戰(zhàn)場。

95、兵種:(1)軍種內(nèi)部的分類。如:步兵;炮兵;航空兵;雷達兵等

96、兵政:管理軍隊和用兵的事務(wù)。

97、兵艦:(1)軍艦

98、兵劫:戰(zhàn)爭的劫難。

99、兵意:用兵的奧義。

100、兵喪:戰(zhàn)爭和喪亂。



兵字中間的組詞

1、募兵制:以雇傭形式募集兵員的制度。與'征兵制'相對。

2、本兵府:對掌管軍事的官署的稱呼。

3、府兵制:起于西魏﹑行于北周和隋,興于唐初的一種兵制。

4、閱兵式:(1)部隊按規(guī)定的隊形和禮節(jié),接受閱兵首長從隊列前通過進行檢閱的儀式

5、短兵接:1.猶言短兵相接。

6、辟兵繒:1.舊俗端午節(jié)時系繞臂上的五彩絲線。謂可防避兵災(zāi)瘟疫﹐故名?!妒骂愘x》卷四引漢應(yīng)劭《風俗通》﹕"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xù)命縷﹐一名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一說﹐謂以始出繭為絲織成﹐染以日月星辰鳥獸之狀的絹。參閱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唐韓鄂《歲華紀麗.端午》。

7、銅兵符:即銅虎符。

8、鋪兵鑼:古時士兵開道時敲的鑼。

9、散兵線:軍事用語。謂將士兵分開為橫線的戰(zhàn)斗隊形。

10、散兵坑:1.軍事用語。又名單人掩體。單兵射擊和掩蔽用的不加掩蓋的工事。

11、辟兵符:古代迷信指可避兵器傷害的符箓。

12、冷兵器:(1)指用于砍殺、撞擊、刺殺的武器,如刀、劍、矛、錘、棍、刺刀、匕首等(區(qū)別于火器)

13、五兵佩:晉時婦女所戴狀如兵器的發(fā)飾。

14、說兵機:1.謂紙上談兵﹐夸夸其談。兵機﹐指用兵的智謀﹑計策。

15、演兵場:練兵的場所。

16、陳兵勢: 人眾敵者當任智謀,鈞者當任勢力,故強者所以制弱,富者所以兼貧,今大齊之比關(guān)西,強弱不同,貧富有異,而戎馬不息,未能吞并,此失于不用強富也。

17、強兵富: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18、女兵人: 一種人偶素體模型。

19、車兵俑: 出土于二號兵馬俑坑T1試掘方戰(zhàn)車后。通高1.89米。身穿長襦,外披鎧甲,脛縛護腿,足穿履,頭束圓形發(fā)髻。戴長冠,冠上有帶系結(jié)頷下,帶尾垂于胸前。甲衣比較特殊,雙臂的護甲(古名披膊)長及手腕,手上并罩有護手甲,頸部亦圍有護甲(古名盆領(lǐng))。

20、陳橋兵變:陳橋兵變又稱陳橋驛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黃袍加身。

21、河清兵士:治河的士兵。

22、驕兵之計: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23、鏖兵赤壁:三國時代的赤壁之戰(zhàn)。比喻艱苦作戰(zhàn),獲取勝利。見“赤壁鏖兵”條。元·無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幼習兵書苦用功,鏖兵赤壁顯威風,曹劉豈是無雄將,只俺周郎名振大江東。”

24、圯下兵法:見“圯橋書”。

25、步兵戰(zhàn)車:供步兵戰(zhàn)斗和機動用的裝甲車輛。機動性強,有較強的火力和裝甲防護力。通常裝有高平兩用機關(guān)炮、機槍和反坦克導(dǎo)彈裝置。最大時速65~75千米。既可協(xié)同坦克作戰(zhàn),也可獨立實行作戰(zhàn)任務(wù)。

26、損兵折將:(1)大量喪失士兵并損折了將領(lǐng)。形容作戰(zhàn)慘遭失敗

27、鐵甲兵輪:1.軍艦的舊稱。

28、強兵富國:使兵力強大,國家富足。

29、精兵強將:士兵將領(lǐng)精良能干。亦泛指訓練有素而有實力的隊伍。

30、五兵尚書:官名。

31、五城兵馬:“五城兵馬司”的省稱。

32、偃兵脩文:同“偃武修文”。

33、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或《吳孫子兵法》,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于克勞塞維茨《戰(zhàn)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圣典”。

34、庶女兵法: 蔡家有女初穿越,身為庶女無人疼。

35、秣兵歷馬:把兵器磨快,把戰(zhàn)馬喂飽,形容做好戰(zhàn)備,也比喻事前做好準備工作。

36、禮失兵來: 交涉時的禮節(jié)已經(jīng)失去,使用強硬的手段解決問題,形容某件事已經(jīng)沒有商量的余地,只能靠強硬的手段來解決。

37、棄兵解甲:拋棄兵器,脫下盔甲。謂投降

38、養(yǎng)兵千日:指長期供養(yǎng)、訓練軍隊,以備一旦用兵打仗。同“養(yǎng)軍千日,用在一朝”。

39、擁兵自重:形容手握重兵的大將,專橫跋扈不服從上級或者朝廷的管制,挑戰(zhàn)中央政權(quán)。

40、屈兵之計: 指打敗敵人的辦法。

41、遠古兵器: 基于魔獸爭霸3:冰封王座的多人即時對戰(zhàn)自定義地圖DotA中的一個中立商店的名字,天災(zāi)軍團和近衛(wèi)軍團各有一個。此商店出售一些中高階的合成物品卷軸,多為提高DPS能力的裝備。

42、增兵減灶: 迷惑敵軍的戰(zhàn)術(shù)。

43、新兵蛋子:新兵蛋子-一個有趣的話題稱謂。

44、窮兵贖武:猶言窮兵黷武。

45、弭兵大會:春秋后期晉、楚協(xié)調(diào)霸權(quán)之爭的會盟。公元前579年,宋國執(zhí)政華元約合晉、楚在宋結(jié)盟,約定彼此互不交兵等。前546年宋國執(zhí)政向戌再約合晉、楚等國在宋結(jié)盟,規(guī)定除齊、秦外,各國須向晉、楚同樣納貢。此后數(shù)十年中原戰(zhàn)事減少。

46、疑兵之計:是指騙敵人的方法,使敵人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從而爭取更大的勝利。

47、西周兵制:1.守衛(wèi)王宮、護衛(wèi)君主的專職人員。2.軍中驍楚者,勇士。3.虎賁中郎將1。

48、孫臏兵法:也稱《齊孫子》。中國古代兵書。戰(zhàn)國中期齊國孫臏著?!稘h書·藝文志》著錄《齊孫子》八十九篇,圖四卷。后失傳。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初期墓中發(fā)現(xiàn)孫臏論兵竹簡,經(jīng)整理編纂為《孫臏兵法》。論述了“富國”而“強兵”的戰(zhàn)爭觀、“以眾擊寡、以弱勝強”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和“賞罰分明”的治軍思想等。

49、興兵動衆(zhòng):舊指大規(guī)模出兵?,F(xiàn)多指動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50、鈍兵挫銳:粗劣破敗的兵器。借指疲弱的軍隊。 兵器破敗。借指士卒疲憊。

51、游兵散勇:流動作戰(zhàn)的小股軍隊。

52、太子兵客:官名

53、舌者兵也:舌者兵也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shézhěbīngyě,意思是舌頭好比兵器,說話不當,既傷別人,又傷自己。

54、久戰(zhàn)兵鈍:軍隊作戰(zhàn)就要求速勝,如果拖的很久則軍隊必然疲憊,挫失銳氣。

55、擁兵自守: 擁有軍隊,自為守衛(wèi)。有自保之意。

56、大兵壓境: 集結(jié)大量的部隊已經(jīng)到邊境了,形勢危急。

57、傷兵滿營: 傷兵,戰(zhàn)斗、工作中身體受傷害的士兵;滿,全部充滿;營,軍隊駐扎的地方,借指按編制集體生活的地方。傷兵滿營,傷兵太多,整個營地充滿傷兵。

58、一兵一卒:極少的兵力。



兵字結(jié)尾的組詞

1、郡兵:地方武裝力量。漢沿秦制置材官于郡國,郡有都尉,佐太守典武職甲卒。中央有南﹑北軍。漢武帝時更置八校,隸屬于北軍。國家有事,則調(diào)發(fā)郡國之兵。唐代府兵,基本上沿襲秦漢郡兵舊制。參閱《文獻通考.兵考》。

2、抓兵:(1)舊軍隊強抓公民服兵役

3、騎兵:(1)騎馬作戰(zhàn)的兵士

4、衛(wèi)兵:(1)執(zhí)行警衛(wèi)任務(wù)的士兵

5、逆兵:1.舊指背理而動的軍隊。2.指叛亂的軍隊。

6、練兵:(1)訓練軍隊 (2)磨練武器

7、傘兵:(1)戰(zhàn)斗時用降落傘著陸的士兵 (2)傘兵部隊,空降兵部隊

8、傷兵:(1)戰(zhàn)斗中身體受傷害的士兵

9、鈍兵:1.粗劣破敗的兵器。借指疲弱的軍隊。2.兵器破敗。借指士卒疲憊。

10、募兵:(1)招募兵丁

11、憲兵:(1)一支軍隊或某一級軍事指揮機構(gòu)內(nèi)的組成部分,它在士兵和那些隸屬于該部隊的人員中間行使警察的職權(quán),逮捕逃兵以及看管犯人

12、叟兵:東漢﹑三國時叟人被征募為兵者,作戰(zhàn)英勇,稱"叟兵"。

13、士兵:(1)軍士和兵的統(tǒng)稱;戰(zhàn)士

14、廚兵:擔任炊事的士兵。

15、蝦兵:1.見"蝦兵蟹將"。

16、標兵:(1)一個受過訓練的士兵,從前在操練時布置在一行士兵之前作為操練動作的示范 (2)閱兵場上用來標志界線的兵士;泛指群眾集會中用來標志某種界線的人 (3)傾向于或旨在使人們模仿或仿效的一個或一組典型人物 (4)被認為是值得仿效的人 (5)帶頭或做出榜樣的人物

17、勒兵:1.整治、指揮軍隊。 2.猶陳兵。

18、舉兵:(1)出兵;起兵

19、民兵:1.?不脫離生產(chǎn)的群眾性人民武裝組織。也稱其成員。 2.?古時稱列入兵籍,平日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戰(zhàn)時應(yīng)召入伍的農(nóng)民。

20、錯兵:1.猶用兵。錯﹐通"措"。

21、當兵:(1)參加軍隊 (2)服兵役

22、銳兵:精銳的士卒。

23、郄兵:退兵,撤走軍隊。

24、習兵:(1)操練軍隊 (2)熟悉軍事

25、寸兵:1.短小的武器。2.微弱的兵力。

26、媾兵:交兵,交戰(zhàn)。

27、铦兵:鋒利的兵器。

28、災(zāi)兵:1.亦作"烖兵"。2.兵災(zāi)。戰(zhàn)爭的災(zāi)難。

29、救兵:(1)前來救援的軍隊。也泛指在關(guān)鍵時刻來幫助的人

30、配兵:即配軍。

31、吏兵:1.官兵。2.猶言部屬,仆從。

32、水兵:(1)在軍艦上服役的士兵 (2)進行水戰(zhàn)的士兵

33、礪兵:磨快兵器。比喻作好戰(zhàn)備。

34、鑄兵:1.鑄造兵器。

35、顓兵:專擅兵權(quán)。顓,通"專"。

36、府兵:1.魏晉至隋唐時軍府所屬之兵統(tǒng)稱府兵。2.一種兵制名稱。詳"府兵制"。

37、從兵:1.歸順的軍隊。2.親隨的兵卒。

38、騎兵:(1)騎馬作戰(zhàn)的兵士

39、戎兵:軍服和兵器。兵士,軍隊。

40、綴兵:1.指用以牽制敵方兵力的軍隊。

41、還兵:1.回師。2.倒戈,反正。3.交還兵權(quán)。

42、樂兵:1.猶好戰(zhàn)。

43、疑兵:(1)為了虛張聲勢、迷惑敵人而布置的軍隊

44、驅(qū)兵:驅(qū)遣軍隊。

45、尖兵:(1)行軍時在部隊前方擔任警戒的小分隊 (2)工作時在前面開創(chuàng)道路者

46、弁兵:士兵和低級武官的總稱。

47、誘兵:1.誘敵之兵。

48、步兵:(1)以徒步作戰(zhàn)進行訓練、武裝和裝備的兵種 (2)徒步行軍和打仗的士兵

49、操兵:1.執(zhí)持與使用兵器。2.操練兵卒。

50、黷兵:猶黷武。

51、追兵:1.指追擊的兵。2.謂征召﹑調(diào)集軍隊。

52、勁兵:1.精銳的部隊。2.銳利的武器。

53、忿兵:謂不忍小故而憤怒用兵。

54、窺兵:觀兵;炫耀武力。

55、行兵:領(lǐng)兵;用兵。

56、監(jiān)兵:1.監(jiān)軍。

57、練兵:(1)訓練軍隊 (2)磨練武器

58、汛兵:汛地的士兵。

59、邸兵:1.王侯府第內(nèi)的警衛(wèi)兵卒。

60、短兵:刀劍等短武器。 持短兵器的士兵。

61、軍兵:兵卒。

62、利兵:鋒利的武器。

63、厲兵:磨礪兵器,使鋒利。

64、料兵:1.率兵。2.用兵。

65、邏兵:巡邏的士兵。

66、徹兵:撤軍。

67、客兵:1.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組成的軍隊。2.由外地調(diào)來的軍隊。3.指戰(zhàn)爭中從外地來主動進攻的一方。

68、新兵:(1)新征募的兵

69、征兵:(1)按照兵役法的規(guī)定,征集應(yīng)征公民到軍隊服現(xiàn)役

70、點兵:(1)指召集并檢閱即將或準備出征的士兵

71、峒兵:宋鄉(xiāng)兵之一。以峒人壯丁編組而成。

72、鬼兵:1.迷信者稱陰間的兵卒,鬼和神組成的軍隊。2.指三國蜀將徐瑤統(tǒng)率的軍隊,因其衣裝怪異,故名。3.對軍閥武裝的蔑稱。

73、抗兵:舉兵。

74、陛兵:皇宮前夾殿陛而立的警衛(wèi)士兵。

75、帶兵:(1)率領(lǐng)軍事隊伍

76、典兵:統(tǒng)領(lǐng)軍隊;掌管軍事。

77、驕兵:(1)驕傲而輕敵的軍隊 (2)不服從指揮的士兵

78、連兵:1.聯(lián)合兵力;集結(jié)軍隊。2.交兵;交戰(zhàn)。

79、駐兵:駐扎軍隊。

80、白兵:1.銳利的武器。亦指手執(zhí)武器的士兵。

81、殘兵:戰(zhàn)敗剩余的軍隊。

82、單兵:(1)一個士兵 (2)指被圍困的無救援的軍隊

83、祠兵:古代兵將出戰(zhàn),陳于近郊,殺牲饗士卒,謂之"祠兵"。《公羊傳.莊公八年》:"甲午祠兵。祠兵者何?出曰祠兵,入曰振旅。其禮一也,皆習戰(zhàn)也。"何休注:"禮,兵不徒使,故將出兵必祠于近郊,陳兵習戰(zhàn),殺牲饗士卒。"王闿運《丁文誠誄》:"曾選士于衡湘,截粵餉以祠兵。"一說,祠兵即治兵。

84、交兵:(1)交戰(zhàn)

85、良兵:1.精良的兵器。

86、拏兵:(1)戰(zhàn)爭和災(zāi)禍接連不斷

87、引兵:率領(lǐng)軍隊。

88、整兵:整飭軍隊。

89、匪兵:指為非作歹﹑危害人民的兵士。

90、候兵:1.觀察軍事動態(tài)。2.即候卒。侍候長官的士兵。

91、弄兵:1.謂輕率動兵。2.喻指興兵作亂。3.指使槍弄棒之類。

92、內(nèi)兵:1.國內(nèi)的兵亂。2.警衛(wèi)皇帝和皇宮的軍隊。

93、曲兵:曲刃。

94、驍兵:勇猛的士兵。

95、案兵:1.止兵,屯兵不動。2.謂部署軍隊。3.放下兵器。參看"案兵束甲"。

96、鏖兵:(1)大規(guī)模的激烈戰(zhàn)爭

97、搬兵:(1)搬請援兵,比喻求援或加強原有力量

98、車兵:車上披甲持械的士兵。《左傳.襄公二十五年》:"賦車兵﹑徒兵﹑甲楯之數(shù)。"杜預(yù)注:"車兵,甲士。"一說,指車上戰(zhàn)士所執(zhí)之兵器。參閱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99、蕃兵:宋代在邊境地區(qū)招募少數(shù)民族組成的邊境守軍。蕃,通"番"。

100、剛兵:謂因怒而興之師。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筆劃7
  • 繁體
  • 五筆RGWU
  • 五行

基本釋義

〈名〉(會意。從廾,從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類;下面是“廾”(gǒng,雙手),象雙手持斤。本義:兵器,武器)同本義兵,械也?!墩f文》掌五兵。——《周禮·司兵》。司農(nóng)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标愇灞?。——《谷梁傳·莊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鉞、楯、弓矢也。”謂五方之兵,東矛、南弩、西戈、北鎩、中央劍也?!薄犊镏囌住冯x為戈兵?!兑住ふf卦》修爾車馬,弓矢戎兵?!对姟ご笱拧ひ帧饭胖?、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議兵》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兵者,兇器也?!秶Z·越語》兵者,不祥之器?!独献印繁?,國之爪也?!赌印て呋肌肥仗煜轮?,聚之咸陽?!獫h·賈誼《過秦論》鄭穆公使視客館,則束載、厲兵、秣馬矣。——《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乃令騎皆下馬步行,持短兵接戰(zhàn)?!妒酚洝ろ椨鸨炯o》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動刀兵;堅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總稱。引申指戰(zhàn)爭);兵解(古代方士以為學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脫軀殼以成仙,稱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戰(zhàn)爭)士兵的群體,即整個軍隊越人之兵雖多,亦奚益於勝敗哉?——《列子·虛實》必以長安君為質(zhì),兵乃出?!稇?zhàn)國策·趙策四》舉兵伐徐,遂滅之?!俄n非子·五蠹》趙亦盛設(shè)兵待秦,秦不敢動?!妒酚洝ちH藺相如列傳》趙兵果敗?!獫h·劉向《列女傳》如:兵柄(軍權(quán));兵備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長,兼管軍務(wù),負責管區(qū)內(nèi)的治安);兵房(縣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負責邊防軍務(wù)。宋初不常設(shè),后為對金作戰(zhàn),設(shè)置漸多)士卒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顿Y治通鑒》瑜得精兵五萬?!顿Y治通鑒》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為晉兵?!顿Y治通鑒》又如:雄兵百萬;草木皆兵;當兵;兵來將敵水來土堰(不管對方使用何種策略,都自有對付的辦法)軍事;武力;戰(zhàn)爭兵者,國之大事?!秾O子兵法·計篇》夫兵,猶火也?!蹲髠鳌る[公四年》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禮記·禮運》又如:兵交(交戰(zhàn));兵端(戰(zhàn)爭的發(fā)端);兵燹(因戰(zhàn)火引起的焚燒毀壞);兵欄(軍營周圍的柵欄);兵紀(軍事要事);兵沖(軍事要沖)用兵策略,戰(zhàn)略故士兵伐謀,其次伐交?!秾O子·謀攻》故兵無常勢。——《孫子·虛實》牌戲名國際象棋16個棋子中價值最小的棋子中國象棋中紅方的價值最小的五個棋子之一——藍方相應(yīng)的為“卒”〈動〉用兵器攻擊,刺殺左右欲兵之。——《史記·伯夷列傳》又如:兵誅(用兵器誅殺)傷害反以自兵?!秴问洗呵铩こ迾贰酚秩纾罕?戰(zhàn)爭造成的饑荒及其他災(zāi)禍);兵寇(亂兵或亂兵的侵擾) [查看更多]

http://vip9tm30.com/zuci/兵

合作QQ:564591      联系邮箱:kefu@hao86.com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