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焉支:山名。一稱燕支山﹑胭脂山。在甘肅省永昌縣西,山丹縣東南。山勢險要,歷代駐兵防守。漢將霍去病曾越此山大破匈奴。 一種紅色的顏料,多用以涂臉頰或嘴唇。也寫作'胭脂'。
- 2、焉廼:于是。
- 3、焉烏:"焉""烏"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漢字。
- 4、焉耆:古代焉耆國。
- 5、焉乃:亦作'焉乃'。 連詞。于是。
- 6、焉逢:1.十干紀年法,太歲在甲之名。
- 7、焉提:即閼氏。匈奴對王后的稱呼。
- 8、焉爾: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9、焉耳:亦作'焉耳'。于是,而已。
- 10、焉酸:1.草名。
- 11、焉能:怎么能?
- 12、焉知: 哪知;怎知。
- 1、下焉者:《禮記.中庸》:"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鄭玄注:"下謂臣也。"朱熹集注:"下焉者,謂圣人在下,如孔子雖善于禮,而不在尊位也。"后以"下焉者"指次等者。
- 2、輪焉奐焉:形容房屋高大眾多。
- 3、終焉之志:在此安身終老的想法。
- 4、習(xí)焉不察:習(xí):習(xí)慣。焉:語氣詞,含有“于是”的意思。察:仔細看,覺察。習(xí)慣于某些事物,就覺察不出其中的問題。也作“習(xí)而不察”。
- 5、毛將焉附: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chǔ),就不能存在。
- 6、人焉廋哉:意思是一個人如果經(jīng)過上述三個方面的考察,也就沒有什么能被隱藏和掩飾的了,那么就可以給此人下一個比較客觀的評判了。
- 7、習(xí)焉不察:1.語出《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后因以"習(xí)焉不察"指習(xí)慣于某種事物而覺察不到其中的問題。
- 8、眇焉悠邈: 年代久遠。眇、悠、邈,都是久遠的意思。
- 1、欻焉:亦作'歘焉'。 猶忽然。
- 2、嗒焉:《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荅焉似喪其耦。'陸德明釋文:''荅焉',本又作嗒。'后以形容悵然若失的樣子。
- 3、荅焉:相忘貌。
- 4、飄焉:飄然;輕捷貌。
- 5、蟬焉:亦作'蟬嫣'。 歲陰名。卯年的別稱。又稱'單閼'。
- 6、少焉:1.少刻,一會兒。 2.過一會兒。
- 7、忽焉:快速貌。
- 8、介焉:1.細微貌。介,通"芥"。2.耿介孤高貌。
- 9、闕焉:1.缺少;不完備。2.間斷;延擱。
- 10、惻焉:1.猶惻然。
- 11、烏焉:烏、焉字形相似,容易致誤。泛指文字訛誤。
- 12、儳焉:1.輕賤貌;不莊重貌。2.引申為放縱恣肆貌。3.不安寧貌。4.輕率,不慎重。
- 13、颯焉:形容風(fēng)聲。 衰颯貌。 迅疾貌。
- 14、厭焉:猶安然。
- 15、眷焉:回視貌。焉,詞尾。
- 16、喟焉:感嘆貌。
- 17、斬焉:因喪哀痛貌。
- 18、恤焉:猶恤然。憂悶貌。
- 19、于焉:從此;于此。
- 20、異焉:(1)對此(感到)驚異
- 21、終焉:終,終結(jié),完結(jié);焉,語氣助詞。臨終,最后,末期。
- 22、語焉:語焉不詳yǔyānbùxiáng粗略談及,沒有說得很詳細。焉,語助詞,韓愈《原道》:“荀與揚也,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荀,荀子。揚,揚雄語焉不詳 說了但不詳細。“焉”字另有作兼詞“于之”講,“對烈士的事跡”,供參考 。
- 23、颯焉:1.形容風(fēng)聲。2.衰颯貌。3.迅疾貌。
- 24、于是焉:1.猶于是乎。
組詞大全為您提供焉組詞,焉的組詞,焉字怎么組詞,焉字能組哪些詞語,找到用焉字組詞的組詞,其中焉字在開頭的組詞有12個,焉字在中間的組詞有8個,焉字在結(jié)尾的組詞有24個。
- 拼音yān
- 注音ㄧㄢ,
- 筆劃11
- 繁體焉
- 五筆GHGO
- 五行土
基本釋義
〈名〉(象形。小篆字形。像鳥形。本義:焉鳥)鳥名旦,北而徂山之曲,乃見蒼翠一林,其中則楮煙墨宇,椒櫪坎地,群焉胙充,飛而不舉?!啤S滔《唐城客夢》通“顏”(yán)。額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盾髯印し窍唷贰8吆嘣疲骸把?,蓋顏之借字?!薄创当硎局甘?,相當(dāng)于“之”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又如:心不在焉哪里或那里且焉置土石?!读凶印珕枴犯徽卟荒苤粒氄咧裂?。(焉,代詞,那里,指南海。)——清·彭端淑《為學(xué)一首示子侄》什么今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故富貴、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墨子》怎么食其祿,焉避其難?——《三國志》兼有介詞“于”加代詞“此”的語法功能,相當(dāng)于“于是”、“于此”二陵焉。——《左傳·僖公三十三年》不擇事而問焉?!濉㈤_《問說》伏焉。——清·徐珂《清稗類鈔·戰(zhàn)事類》〈副〉如何表示承接上文,得出結(jié)論。如:焉能;焉得;焉敢;焉知;焉用于是,就,乃,則。表示兩件事或數(shù)個事接連發(fā)生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妒酚洝酚秩纾貉墒汲酥塾谑?。表示前后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读凶印贰粗当硎窘Y(jié)構(gòu),用于前置的賓語之后,相當(dāng)于“之”,“是”今王播棄黎老,而孩童焉比謀?!秶Z》后綴,表示狀態(tài),用于形容詞、副詞之后,相當(dāng)于“然”、“樣子”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稌で厥摹酚糜诰渲斜硎就nD,相當(dāng)于“啊”且以五帝之圣焉而死,三王之仁焉而死…——《史記》用于句尾,表示陳述或肯定,相當(dāng)于“矣”、“呢”及至秦之季世,焚《詩》《書》,坑術(shù)士,六藝從此缺焉?!妒酚洝酚糜诰湮?,表示疑問,相當(dāng)于“乎”、“嗎”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詩·唐風(fēng)》用于句尾,表示感嘆,相當(dāng)于“呢”、“啊”使其中無可欲者,雖無石槨,又何戚焉?——《史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