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陶淵明的詩

發(fā)布時間:2020-06-10
1

陶淵明的詩有哪些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的詩有哪些
陶淵明的詩歌風格

大家都知道陶淵明是著名的田園詩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他的人生追求,有人覺得陶淵明是消極避世,殊不知在當今浮華喧鬧的社會,回歸田園是很多人的夢想,陶淵明的詩讀起來讓人有一種質(zhì)樸安樂的感覺,一起來看看陶淵明的詩有哪些

陶淵明簡介

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東晉末到劉宋初杰出的詩人、辭賦家、散文家。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學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zhèn)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uploads/image/2020/11/05/timg (1).jpg

陶淵明的詩有哪些

1、《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2、《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3、《飲酒 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歸園田居 其二》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炙敝?,零落同草莽。

5、《雜詩 其二》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遙遙萬里輝,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陶淵明的詩歌風格

1、風格

陶淵明長于詩文辭賦,詩多描繪自然景色及其在農(nóng)村生活的情景,而這田園生活也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寄寓著對官場與世俗社會的厭倦,表露出其潔身自好,不愿屈身逢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等消極思想。其藝術(shù)特色,兼有平淡于爽朗之勝,語言質(zhì)樸自然,而又極為精煉,具有獨特風格。陶淵明是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詩文重在抒情和言志。抒情、寫景、議論緊密結(jié)合,情景交融,從中反映了作者的個性,他的清高自賞和不與世俗同習。

2、手法

他善于以白描及寫意手法勾勒景物、點染環(huán)境,意境渾融高遠又富含理趣。語言精工本色,樸素真率,筆調(diào)疏淡,風韻深厚。但陶詩并非只有飄逸悠然、自然沖淡一種風格,也有金剛怒目的慷慨豪放如《詠荊軻》、《讀山海經(jīng)》的“精衛(wèi)銜微木”等。陶詩還善于將興寄和自然美融為一體。他筆下的景物既是有象征意義的意中之景,又是生活中的實有之景。如《擬古》其七“日暮天無云”中所寫“云間月”、“葉中華”,便既是月夜春景,又是對人生最美好酣暢的...

查看詳情>>
2、

陶淵明的《擬古》詩原文,詩人寄情于景,表達了怎樣的內(nèi)心世界?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擬古·仲春遘時雨》原文:

《擬古·仲春遘時雨》

晉·陶淵明

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

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

先巢故尚在,相將還舊居。

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想來,我應是陪天涯孤旅人一起跋涉的草鞋,是他們袖袍里滄桑的風,或是他們杖頭掛的酒,可以陪詩人詞家們豪飲光陰的況味。這一次,我當了一回塵世中的一粒風沙,流浪進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筆下所寫的驚蟄光陰。

時令更替,仲春二月,萬物被雷聲吵醒了,細雨微風沐浴著花木悄然綻放。枕著一本《陶淵明集》淺眠,思緒氳著淡淡的墨香,在恍然的一簾夢中,仿佛來到了南山,看見阡陌上行走的三三兩兩農(nóng)人,看見水邊搗衣浣洗的女子,看見山中荷鋤耕種的男子,看見籬笆圍成的小院內(nèi),老人搬著木板凳坐在門口曬著太陽揀菜,孩童競相追逐嬉笑打鬧。

夢里韶光,一晌貪歡。世人都在做一場叫做紅塵的夢,我們在夢中,演繹著彼此的繁華三千,花好月圓。但總有日薄西山,枝頭花落的一天。于是,我不再貪戀南柯一夢,不再貪戀鏡花水月。一聲雷鳴驚醒后我方才知曉,凡是迷戀的,終將如云煙散去。唯有抓好當下的這顆棋子,才能落子無悔。

《札記·月令》中寫:“雷乃發(fā)聲,始電,蟄蟲咸動,啟戶始出?!斌@蟄雷聲鳴,來年好豐收。關(guān)于驚蟄時節(jié)的雷聲,宋代仇遠也寫:“坤宮半夜一聲雷,蟄戶花房曉已開。野闊風高吹燭滅,電明雨急打窗來。頓然草木精神別,自是寒暄氣候催。唯有石龜并木雁,守株不動任春回?!崩茁?,是一種農(nóng)事提醒,告知農(nóng)人們該打起精神耕地播種了。

春來日暖,桃花漸紅柳深濃。陶淵明的這首詩閑淡素樸,透露著一種淡菊清高自守的情懷。前四句“仲春遘時雨,始雷發(fā)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陶淵明用“時、始、潛、舒”四個平淡無奇的字眼描摹出了驚蟄節(jié)氣時草木綻放,蟄伏冬眠的蟲子們蠢蠢欲動的景象,猶言春光臨近,花木舒放展葉。

整首詩中,陶淵明寄情于景,不僅寫出春日田園的驚蟄農(nóng)事活動,同時又以雙燕的熱鬧反襯自己內(nèi)心的幽獨孤寂。對燕相訴的無奈,表明了陶淵明對于世事無可奈何的掙扎與矛盾心理。但陶淵明的內(nèi)心,又始終是淡泊的、清明的、忠貞不渝的。因為孤獨,所以他更能于繁華塵世之中堅守,偏安一隅,在寧靜的田園中,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

其實這時光已經(jīng)有情有義了,能在流年亂世之中守住孤獨,自省,他還貪戀什么?煙火寄予的燦爛他不要。他只愛,山川草木的寧靜平淡。詩的末尾四句:“自從分別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陶淵明用擬人手法,將堂前歸來的新燕當成暌違多年的老友,久別重逢,自然激動不已,寫得極其幽默風趣。

他向歸來的飛燕訴說心中的孤寂哀傷:他言盡管歲月已荒蕪,記憶生了青苔,但也不會忘卻自己最初(但使愿無違)的忠貞情懷。同時,陶淵明還借用《詩經(jīng)·邶風·柏舟》中“我心匪石,不可轉(zhuǎn)也”(比喻男女對愛情的堅貞),用此典故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對田園山水的熱愛之情不可動搖。

清人邱嘉穗在《東山草堂陶...

查看詳情>>
3、

陶淵明的哲理詩三首,值得反復琢磨品讀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詩歌創(chuàng)作是一種高級的精神活動,不僅需要博古通今、見解深刻,而且還要善于細心觀察、捕捉靈感,并在詩行中融入真情。

而個人經(jīng)歷不同、地位各異,風格也會變幻多姿。比如李白的浪漫、杜甫的沉郁,白居易的樸實、王維的禪意,還有李賀的瑰麗奇峭、李商隱的纏綿悱惻,等等。

而晉代陶淵明的詩歌卻更顯平淡,閱讀他的作品,感覺就像是詩人在拉家常,又如一杯清淡的白水,可以一眼看穿,但細細品味,又覺得有滋有味。

下面小編整理了陶淵明的哲理詩三首,值得反復琢磨品讀。

雜詩十二首其一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zhuǎn),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雜詩》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表現(xiàn)歸隱生活樂趣的系列組詩。本詩是第一首,主要反映了作者對人生根本問題即命運問題的思考。作者認為人生漂泊不定,不同的人之間,雖不是兄弟姊妹、血脈至親,也可以相親相近。因為人生苦樂無定,一旦遇到難得的歡愉時刻,應當相聚共和樂。作者回歸田園,適性自然,其所追求的是一種真摯淳樸的生活,希望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往實現(xiàn)“抱樸含真”的理想社會。最后兩聯(lián)欲揚先抑,表面上看詩人似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他感慨時光易逝,盛年不再,按照這一邏輯推演就容易陷入漢人“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中。然而詩人筆鋒一轉(zhuǎn),鼓勵自己和讀者努力奮進。

形影神三首其三(神釋 )

大鈞無私力,萬物自森著。

人為三才中,豈不以我故。

與君雖異物,生而相依附。

結(jié)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語。

三皇大圣人,今復在何處。

彭祖愛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賢遇無復數(shù)。

日醉或能忘,將非促齡具。

立善常所欣,誰當為汝譽。

甚念傷吾生,正宜委運去。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形影神》是陶淵明創(chuàng)作的系列組詩,這是其中的第三首。作者自退隱后,內(nèi)心深處時常充斥著貧與富、窮與達之間的矛盾交戰(zhàn),以及生與死的焦慮。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親人的離世,陶淵明開始越來越多地思考人生的歸宿問題。陶淵明此詩主要針對“惜生”之感而發(fā),清晰地顯示了詩人超越死亡的心理軌跡,表現(xiàn)了詩人對生死問題的大度與豁達。詩人認為,同自然萬物冥化合一是實現(xiàn)有限生命與無限時空之間統(tǒng)一的唯一途徑。他試圖通過以回歸自然的方式來達到永恒的目的?!白匀弧背蔀樵娙俗非蟮纳淖罡呔辰?。

飲酒二十首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飲酒》二十首是詩人辭官歸隱后所作,這是其中的第五首,又是《飲酒》組詩的題眼所在,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精神。詩人強調(diào)的是一種安然淡泊、寧靜自守的精神境界,也提出了具有辯證法意義的哲學命題,即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個體雖然時刻都受到環(huán)境的制約,但是只要能夠發(fā)揮主體的作用,心靈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環(huán)境的限制?!安删諙|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本...

查看詳情>>
4

陶淵明的詩詞作品有哪些?這幾首詩帶你體驗陶淵明的灑脫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著名詩人和散文家,特別是他的田園詩為中國古典詩歌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巧妙地將情、景、理三者結(jié)合起來描述農(nóng)村風光和田園生活,詩歌風格清新、自然,描寫細膩,具有強烈的藝術(shù)魅力。

對于陶淵明的評價,用幾句話都不能完全說清陶淵明到底有多優(yōu)秀,總的來說,他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詩人,可以說是漢魏南北朝八百年間最為杰出的詩人。

陶淵明的一生大多數(shù)時光都是在隱居,他的另一首代表作《歸去來兮辭》便是記錄著他的隱居生活,還有《歸園田居》和《雜詩》等詩文,里面大量的內(nèi)容,都與他的隱居有關(guān)。

陶淵明很會寫酒,他個人也應該很喜歡喝酒,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在他的田園詩里面,多次會看到酒的出現(xiàn)。他的詩詞,有一些是講述自己晚年狀況的,還有一些是對理想世界的向往,風格樸素自然,容易理解。

讀陶淵明詩的時候,也會很向往他詩里所描繪的田園生活,在現(xiàn)代世界的鋼筋鐵骨中,雖然離他詩里的理想意境很遠,但是讀這些詩的時候,心仿佛走到那個地方,享受片刻的閑暇和自由。

那么陶淵明的詩詞作品有哪些呢?接下來小編帶你體驗陶淵明詩中的灑脫。

一、《歸園田居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這首其一是我們上學時學過的課文,“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都是耳熟能詳?shù)拿?。整篇詩文我就不逐句翻譯了。那么這首詩寫出了什么呢?

開篇就說出了自己的本性,我就是這樣真誠率直的一個人,適合在山丘田野中,曾經(jīng)的仕途生涯對于我來說是一種羈絆。如今的田園生活是多么的美好,躬耕有地,取暖有草屋,作伴有雞犬,陋室無塵,如今的我就好似樊籠中的鳥兒,終于回到了大自然中,這才是我想要的天地。

這一首詩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jié)束。真切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山林隱居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二、《歸園田居 其三》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這首其三寫了什么呢?南山種豆,草長得比豆子還茂盛。一大早去鋤草,晚上才回來。小路上都是雜草,衣服都被打濕了,這都不是要緊的事情,只是別影響了我隱居的心愿。

這首詩寫的什么呢?其實是以種豆來寫出耕種之不易,畢竟陶淵明原來也是當官的,雖然心中向往田園隱居生活,但現(xiàn)實是殘酷的,他的會種地才行。所以才有別因為隱居不易而心生悔意之感。

三、《飲酒 其五》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為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世俗煩惱后的感受。后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

查看詳情>>
5、

陶淵明的古詩《四時》原文賞析,詩人從四季輪回中體驗到了什么?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作為東晉時期最為著名的一位山水田園詩人,他的詩總是有一種非常天然的美感,不僅自成一派,而且還充滿了詩情畫意,對于后世也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最主要的是他身上的那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更是鼓舞了后世無數(shù)的讀書人。在早年時,他也希望自己能夠走上仕途,而且也如愿成為了一名現(xiàn)任,只不過因為看不慣官場的黑暗,所以最終選擇離開并開始了隱居生活。

在此之后他寫下了很多非常優(yōu)美的詩篇,無論是從文學的角度還是從思想境界來看,都是堪稱一流,比如說那句最為經(jīng)典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的詩文感情總是那么細膩,而且用詞也頗為考究,雖然只是描寫普通的山水風光,可是讀起來卻如此不凡。

在此分享陶淵明的《四時》,很少人讀過這首詩。由詩題可知,它的主題是春夏秋冬四個季節(jié)。這首詩只有短短四句,總共二十個字,卻包含了四個四季,陶淵明怎樣做到的?

以下請細品陶淵明的古詩《四時》原文。

四時

魏晉:陶淵明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

秋月?lián)P明暉,冬嶺秀寒松。

第一句“春水滿四澤”。春居四季之首,首句寫春合情合理。春天,萬物復蘇的美麗季節(jié)。整個春天那么多事物,尤其是春花,說到春天更易想到百花綻放。陶淵明卻沒有選擇其他事物,單單只選取了春水意象。

水乃生命之源,這是我們現(xiàn)在都知道的科學常識。陶淵明那時候雖然沒有現(xiàn)在這么發(fā)達的科學,但是他作為喜歡山水田園大自然的詩人,應該會時常觀察和體悟大自然,很容易了解到水對植物和動物的重要性。這應該就是他為什么首句寫春選水的原因。

第二句“夏云多奇峰”。上句寫地面春水,這句寫天上夏云。水和云有一個共同點,富有變化,尤其是云,變化多端。陶淵明作為田園詩人,經(jīng)常觀察大自然,他會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悟到大自然如云那般多變化。

說到夏天,給人最深刻的印象應該是溫度,夏天很熱,天氣熱會使人最易想到太陽。然而,陶淵明寫夏天,沒有選太陽,沒有寫夏天的熱,而是寫夏云的多變。他顯然是領(lǐng)悟到了自然的變化之道。

第三句“秋月?lián)P明暉”。這句寫天上物月亮。月亮、水和云都會變化,只不過月亮的變化不那么快,活水一直都在運動中,朝地勢低的方向流淌變化著。云時常改變形狀,時而似羊,時而似圓,時而似方。月亮的圓缺變化稍微緩慢一些,昨夜的月亮比今夜的月亮更圓一些。

不過,這句詩里并沒有提及到月亮的圓缺變化,而是著重描寫月光。月亮在天上,月光從天而降,照亮大地八方。

第四句“冬嶺秀寒松”。上三句的水云月,它們的變化都顯而易見。這句寫山,山似乎給人一種穩(wěn)定不變的印象,然而,山依舊時時刻刻處于細微的變化中。自然界里的很多變化現(xiàn)象,我們光有肉眼是看不到的。

冬天山嶺上許多樹木都枯黃了,唯有寒松四季常青。相比水云月,山松顯得恒常無變一些。

那么詩人從四季輪回中體驗到了什么你呢?

總而言之,陶淵明這首詩《四時》寥寥二十字涵蓋了春夏秋冬四季。從整體來看,全詩四句正好四季一輪回。這說明陶淵明已經(jīng)從四季輪回里領(lǐng)悟到自然的常態(tài)是變...

查看詳情>>
6、

陶淵明代表作《飲酒》賞析,陶淵明和謝靈運各自側(cè)重那種類型的詩?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是東晉時期,有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上過中學的朋友,對陶淵明寫的一首散文應該都不陌生,那就是有名的《桃花源記》。作者在這篇文章中虛構(gòu)了一個寧靜祥和,自由平等的理想世界。而陶淵明的詩,比起他的散文來,也毫不遜色。其中最有名的詩,是他寫的一組題為《飲酒》的詩,共計二十首,為大家所熟知的是這組詩的第五首《飲酒 結(jié)廬在人境》: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首句“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苯Y(jié)廬,用普通話說就是“蓋房子”,在這里是居住的意思。車馬喧,原意是人喊馬嘶的喧囂聲,在這里引申為人與人之間,迎來送往,客套應酬之類的活動。這句話的意思是,我雖然居住在嘈雜的人世間,但是我這里卻沒有人世間的,不厭其煩的無聊的應酬?!皢柧文軤?心遠地自偏?!边@句話其實是回答上一句話,既然居住在人世間,怎能少得了人來且去的應酬呢?“問君何能爾”,是作者的自問自答,為啥能做到呢?“心遠地自偏”,你的志向比一般人高遠,自然也就覺得自己住的偏遠了。這句話和“心靜自然涼”,有異曲同工之妙。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一句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千古傳誦的佳句。內(nèi)容淺顯易懂?!吧綒馊障?,飛鳥相與還?!睂懓硇沱惖木吧?。最后一句有一定的哲理“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泵鎸χ饲榇司?,覺得這里邊蘊含著某些大道理,可是自己又一時說不上了,好像是只能意會不能言傳。說到這里,大家也許明白了,其實這是一首典型的“田園詩”。因此后人也稱陶淵明為“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

謝靈運,南北朝時期的有名的詩人、文學家。謝靈運的詩,主要以山水為主。幾乎在他的每一首詩中,都或明或暗地描寫了山、水、石、草等這些自然景觀。在詩中極盡描寫山水景物,以及園林的美景。把這些景物寫得栩栩如生,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在他的筆下,似乎都有了靈氣,賦予它們?nèi)祟惖那楦小?/strong>

詩中很多佳句被人們所熟知,比如《過始寧墅》中的“白云抱幽石,綠筱媚清漣。”再如《登江中孤嶼》中的“云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以及《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和《過白岸亭》中的“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都是帶有“山水詩”特色的佳句。

正因為謝靈運寫了那么多優(yōu)美的“山水詩”,所以后人稱之為“一代山水詩的鼻祖”,把他尊為山水詩的創(chuàng)始人,就不足為奇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了解到,陶淵明和謝靈運,都寫過山水田園詩,而陶淵明側(cè)重寫田園詩,而謝靈運側(cè)重山水詩,所以說,陶淵明是“中國田園詩第一人”,而謝靈運是山水詩的創(chuàng)始人。

查看詳情>>
7、

陶淵明的經(jīng)典詩句有哪些?看陶淵明的豁達人生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謚“靖節(jié)”,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漢族,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后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

一、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詩句選自《形影神三首》。意思為縱然身處大風大浪之中,也不歡喜也不悲嘆,這首詩曠達倒是曠達,但總給人一種對命運的無為、無奈的感覺,稍嫌有點消極。

二、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本句選自《移居二首》,譯為見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賞,遇到疑難處大家一同鉆研。這句話后來流傳演化而為成語“賞奇析疑”和“奇文共賞”。

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本句出自東晉陶淵明的《飲酒·其五》,這句詩歷來被評為“靜穆”、“淡遠”,得到很高的稱譽。全詩的宗旨是歸復自然。

四、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詩詞出自魏晉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 這組詩生動地描寫了詩人歸隱后的生活和感受,抒發(fā)了作者辭官歸隱后的愉快心情和鄉(xiāng)居樂趣,從而表現(xiàn)了他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xiàn)出勞動者的喜悅。

五、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本句出自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中的詩句,意思是刑天失敗仍揮舞盾斧,剛毅的精神始終存在。

六、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本句選自《擬挽歌辭》 ,[譯文] 死去有什么可說的呢?不過是將自己的軀體去伴同山陵而已。此首通篇寫送殯下葬過程,而突出寫了送葬者。

七、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詩句選自《雜詩十二首》,翻譯為:時光飛快流逝,我空有壯志卻不能得到伸展。陶淵明的詩歌,往往能揭示出一種深刻的人生體驗。這種體驗,是對生命本身之深刻省察。

八、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出自陶淵明的《歸園田居》,這是詩人辭舊我的別詞,迎新我的頌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變化,它所表現(xiàn)的精湛圓熟的藝術(shù)技巧,不僅為歷來研究陶淵明的學者所重視,也使廣大陶詩愛好者為之傾倒.

九、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本句選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這兩句大意是:白云無意間從山穴里悠然飄出,鳥兒飛倦了自然知道返回山林。這是陶淵明初歸田園懷著喜悅心情所看到的自然景物,表現(xiàn)了作者淡泊閑逸的心境和清靜恬適的生活情趣。兩句可用于寫寧靜的山景。

十、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本句選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意思是”樹木欣欣向榮,泉水緩緩流動“。這兩句都是說同一個意思,都是描寫事物的蓬勃發(fā)展。


查看詳情>>
8

著名的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一首詩,詩中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雜詩 其二》

陶淵明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

風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

日月擲人去,有志不獲騁。

念此懷悲凄,終曉不能靜。

這是東晉時期著名的詩人陶淵明題下的一首詩。全詩語言直白,情感豐富充沛,詞淺意深,格調(diào)沉重深沉,情感基調(diào)悲憤愁苦。在這首詩當中,詩人主要抒發(fā)了自己心中深沉的憂思與愁苦,第一是感嘆韶光易逝、時不待我,時光總是匆匆地流逝,而自己卻徒然老去;第二則是抒發(fā)心中因壯志難酬、志難得伸而滋生的憂憤與愁苦之情,詩人開始的時候是想要實現(xiàn)人生抱負的,想要建功立業(yè),但是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詩人不愿屈就的性情使得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十幾年間輾轉(zhuǎn)各地,也都是做些小官。

畢竟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政治上風雨如晦,官場上昏暗混亂,想要有大的作為,想要位居高位,首先要做的就是趨炎附勢、阿諛奉承。而對于品性清高孤高的詩人來說,他寧愿不做官,也不愿意放棄堅守高尚的情操,并不愿意為了五斗米而折腰。這也使得詩人難以在官場上立足,雖有大志卻難以施展,只能郁郁不得志、心懷一腔悲憤,企圖借酒消愁。聯(lián)系詩人的生平經(jīng)歷也能得知,后來的詩人選擇了寄情山水與田園,返樸歸真,歸返田園與自然,真正認清了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過上了悠然自得、恬淡舒適的田園隱士生活。在歸隱之后的詩人,也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派。

“白日淪西阿,素月出東嶺”當中,詩人主要描繪了日落月升的場景,意境開闊宏大。斜陽漸漸西沉,隨后隱于西山之后,一輪泛著白光的月亮慢慢地升出東邊的山嶺。日頭西落、素月東升這原本是一幅符合自然規(guī)律的畫面,但此處詩人運用雋永傷感的筆觸,營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圍,日落月升被賦予了時光流逝的含義。每一天日頭落下了,就代表著一天已經(jīng)結(jié)束了,月亮逐漸升起,又到了凄清冷寒的夜間了。

“遙遙萬里暉,蕩蕩空中景”當中,詩人描繪出一幅很高遠開闊的月光夜景圖。只見月亮逐漸從東邊的山嶺升起,清冷寒白的月光傾灑而下,萬里之地都被披上了一層銀色的光輝,“蕩蕩”指的是廣遠寥廓的樣子,那一輪垂懸在夜空上的清影,此刻顯得是那么的廣遠寥廓。這兩句寫得極盡大氣渾厚,體現(xiàn)了詩人筆力的深厚?!帮L來入房戶,夜中枕席冷”當中,詩人由室外寫到室內(nèi),由景寫到了人。夜間的涼風吹入了房間當中,“我”夜間所睡的枕席已經(jīng)變得一片冰涼。

“氣變悟時易,不眠知夕永”當中,詩人繼續(xù)敘述自己的感受與體會。因為現(xiàn)在的氣候變化了,所以“我”很輕易就感覺到了時節(jié)的變化,又到了夜間,素月東升,“我”又再次夜不成寐、輾轉(zhuǎn)反側(cè),因為睡不著覺,才感覺到這不眠的夜晚竟是如此的漫長。在這兩句當中,詩人著重表現(xiàn)出自己心中的愁苦,因為愁苦郁結(jié)心中,郁郁不得志,以至于夜不成寐。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當中,詩人著重敘述了自己如今的落寞與形單影只?!拔摇毕胍腿藘A訴這些無法排解的愁緒,可是卻無人可以傾聽,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再次舉起酒杯,孤單地對著自己的...

查看詳情>>
9

陶淵明的這首詩,比較客觀地刻畫了詩人理想和態(tài)度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雜詩·憶我少壯時》

憶我少壯時,無樂自欣豫。

猛志逸四海,騫思遠翥。

荏苒歲月頹,此心稍已去。

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

氣力漸衰損,轉(zhuǎn)覺日不如。

壑舟無須臾,引我不得住。

前涂當幾許?未知止泊處。

古人惜寸陰,念此使人懼。

雖然此詩不如飲酒詩有名,但是比較客觀地刻畫了五柳先生的晚年理想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有助于糾正一直以來大家對陶淵明的誤解。

我們處在一個因為失去信仰而迷茫,因為迷茫而快樂的時代,如果你思想,那你面對的,不僅是堅守的快樂,也是失去的痛苦。沒有人可以回到幾千年前,我們知道正是自由自在地沉思,注定了陶淵明是一個孤獨的人。他有一顆追求自我個性的心靈,他獨自穿過了荊棘和泥沼,一出發(fā)便不再停止,直到生命的終結(jié)。世事浮沉、人生變故、電風雨對他的思想和精神給予了最嚴厲和殘酷的打擊。然而他不斷成長,習慣了這一切。但是他更孤獨,因為這是心靈的苦旅。

他走上的路和路上的風景,直到一千年以后才被人理解和推崇,命運甚至用柴米油鹽來磨礪他,在孤獨的旅途中遇到同伴,是最快樂的時光,時光一過,他驀然發(fā)現(xiàn),這孤獨是命運最殘酷、最致命的打擊。對于思想者來說,撫慰心靈的只有那淡淡的鄉(xiāng)愁?!皯浳疑賶褧r,無樂自欣豫。猛志逸四海,翩思遠翥。”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少年的夢想,也就有多少少年的嘗試,世事經(jīng)驗顛覆了這些夢想,多少有點殘酷?!败筌蹥q月頹,此心稍已去。值歡無復娛,每每多憂慮。”成長的代價是堅守和放棄,成熟只是一種人生氣象的束縛,然而多少人沉湎于其中無法自拔。

幾千年不間斷的傳承,中國文明和東方思維中充塞了關(guān)于人生的種種思想?,F(xiàn)實環(huán)境中,社會賦子我們的人生理想和它所教化我們的人生理想,產(chǎn)生了巨大的沖突,讓我們在堅守和放棄之間的疲于奔波。而幾千年之前陶淵明離開踐踏他、束縛他的官場,選擇了祖先墳所在的那片土地追求他的理想,有人說,祖先長眠的地方是我們的老家。而我們靜夜里寂寂愁思,哪一個不念懷自己的故土?

與其說陶淵明是一個詩人,不如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思想者和哲學家。在他的生活經(jīng)歷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獨特的、前人和后人都無法理解和超越的精神家園。有成長就會與現(xiàn)實世界有越來越厚的隔膜,這不是具體某個人的世界,無論誰都會有不可擺脫的孤獨,痛苦和絕望。世界固有的模式難以突破的枷鎖與人的思想超越互相對抗,任何人都無法脫離世界而完美地發(fā)展。在他回憶一般的反復吟唱中,低劣的物質(zhì)生活與其追求完美而且已經(jīng)完美到一定程度的精神產(chǎn)生強烈的沖突,鄉(xiāng)愁猶如幽靈一般從各個角落出來,苦苦糾纏著詩人。在他人的世界里總有一個對立點供詛咒,進而抒發(fā)郁結(jié)的鄉(xiāng)愁;而在心靈的田園,詩人用痛苦反復折騰自己,對社會和人生表現(xiàn)出一種抗憤。

陶淵明對貧困和改朝換代流露出驚人的見解,他固守自己的田園,堅決維護一個貧者的尊嚴。盡管他身后一無所有,但是他非常珍惜自己心靈的故鄉(xiāng)。晉宋之際,政治時事給陶淵明內(nèi)心造成巨大的傷痛,在園田的躬耕生活也遭遇了種種艱難困苦,精神上具...

查看詳情>>
10、

陶淵明晚年所作的一首詩,講述了詩人乞討的故事

陶淵明代表作
陶淵明的作品
陶淵明的詩

現(xiàn)如今雖然社會發(fā)展的很快,但是人們的壓力卻很大,有越來越多的人厭倦了現(xiàn)在的這種生活方式,但是卻沒有辦法,無論是為了家人還是為了自己,也要堅持去努力拼搏。所以對于人們來說,陶淵明所構(gòu)建出的那種悠閑的隱居生活絕對是人們最為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無論是他最為經(jīng)典的那首《桃花源記》,亦或是人們最為熟知的《飲酒·其五》中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那么,他為我們描繪出了這樣一個美如桃源的隱居世界,那他隱居之后的生活真的是如他所寫這樣的嗎?大家都知道他生于一個沒落的世家,雖然說他的祖父是東晉時期非常著名的將軍,然而慢慢傳到他這輩的時候,整個家族其實早已經(jīng)日落西山,他8歲那年喪父,12歲那年喪母,生活只能和姐姐相依相伴。

后來他也曾去朝廷當官,做了一名縣令,但是他內(nèi)心孤高的文人氣節(jié)卻讓他掛印而去,他回到了老家,雖然說他的家族已經(jīng)落魄,財產(chǎn)已經(jīng)沒有,但是卻仍舊留有十幾畝的土地,辛勤勞作的話生活不至于太差。他有一段時間確實做了"農(nóng)民",但是又沒有相應的經(jīng)驗,所以土地的收成并不好。更悲催的是他遇到了一場大火,將他賴以生存的茅屋燒了個干凈,有一段時間里,他只能和自己的家人住在破舊的船上。

后來他就搬到了隔壁的村子去住,依舊是以種地為生,如果是一個豐收年,那么可以衣食無憂,但是若是一個災荒年,日子可就難過了。尤其是晚年之時,他的身體狀況并不太好,種地就更難了,這種饑寒交迫的生活,讓他的晚年倍受折磨,想象中的桃園根本就不存在。有一次他餓得不行,于是就出門取乞食,順便還寫下了一首詩:

《乞食》

饑來驅(qū)我去,不知竟何之。

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主人解余意,遺贈豈虛來。

談諧終日夕,觴至輒傾杯。

情欣新知歡,言詠遂賦詩。

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韓才。

銜戢知何謝,冥報以相貽。

在這首詩中說到,他因為實在是太餓了,所以就不得不出門去乞討,這種放下尊嚴的行為對他來說是多么痛苦,而且他竟然不知道要去何處才可以乞討。之所以會這樣,其實就是因為當時農(nóng)民的生活其實都不好過,自己吃飽穿暖,已是難得,更何況救濟別人呢?后來他來到了一戶人家,他知道這家人一定有糧,但是他不知如何開口,以至于在敲開門時見到主人卻不知道說什么。

普通人去乞討尚且放不下面子,更何況是他呢?好在這戶人家的主人善解人意,似乎知道陶淵明的難處,不僅沒有立刻給他糧食,反而與他一直在談天說地,直到黃昏時,該吃晚飯,才邀他去共食。而此時的陶淵明已經(jīng)忘卻了自己的這份尷尬,有的只是對這家主人的無盡感激,因為無以回報,于是便寫下了這首詩贈送對方。而在詩的最后,他則借用韓信與漂母的典故,表達自己對房子主人的一片感激,他明白今生自己是無以為報了,于是就提出了"冥報",而正是這才體現(xiàn)出了他對這個主人的感激之深。

其實這首詩雖然只是簡單的敘事,全篇平淡,自己沒有任何華麗的語言,但是卻將人性的光輝表達得淋漓盡致,尤其是房子...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