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如何評價南唐后主李煜的詞,納蘭性德的詞與他有著什么類似之處?
納蘭性德的詞作在清初詞壇上異軍突起,舉世矚目。當時及后來的評論家眾口一飼,都給以很高評價。多數(shù)評家還特別強調(diào)了納蘭對李煜詞風的繼承關系。
陳維糊說納蘭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周之琦說“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近人昊梅說納蘭詞“詢足追美南唐二主。”梁啟超說“容若小詞,直追后主?!边@些真知灼見,道出了納蘭詞的淵源,準確地說明了納蘭詞的主要特色,值得重視。本文試將納蘭詞與李煜詞加以比較,指出他們的相似與相異之處,作為對前人論點的補充與發(fā)揮。李煜詞和納蘭詞確有相近相似的一面。
李煜和納蘭性德發(fā)揮了詞便于抒情的長處,直抒胸臆,深入細致地抒寫自己的真實感受,在反映和展開人的內(nèi)心世界方面,做出了可貴的貢獻。他們都不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假詩人,也沒有故意做作的假感情,而是純?nèi)涡造`,感情真摯,郁積豐富,不吐不快。他們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才填詞的。在寫作藝術上他們都善于和巧于抓住生活感受中最動人最深刻的東西,用充滿感情的詞句表達出來。他們的作品滿足了讀者多方面的感情需要,豐富了讀者的精神世界,使讀者從中獲得美感享受和藝術的愉快。
五代時“花間”派的作者們著力描摹上層社會的享樂生活,缺乏真情實感,因而不能以情動人。李煜詞打破了這一傳統(tǒng)章法,重在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蘊蓄,推陳出新,開一代詞風。他的前期詞作抒寫了宮廷豪華生活的“雅興”,及男女燕婉之情;后期詞作抒寫了國破后“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深哀巨痛。其前期作品,高出同類作品之處在于,他并不是一味庸俗地描寫肉欲和豪奢,而是在富貴中加點”雅興”,有較為高雅的藝術氣氛。
如《洗溪沙》(“紅日己高三丈透”)。在描寫男女歡愛方面比較率直,能抓住有特色的情節(jié)予以表現(xiàn)。不過這些詞作尚有“花間’痕跡,某些篇章格調(diào)不高。李煜被俘后社會地位和生活處境發(fā)生了根本變化,真是“天上人間”!由“陛上君”一變而為“階下囚”。此后詞作,情真意摯超乎過去,也超過前人。
他真誠地抒發(fā)了自己在生活體驗中用心血和生命凝成的感情,用這曾打動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去打動歷代的讀者。被人們嘆為神品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可以說一字一淚,感情深沉悲餓,沁人肺腑。結句用汪洋恣肆的春季江水來比喻自己愁懷的深長,更是把沉痛的感情升華到新的高度,是文藝長廊中抒發(fā)真情實感的典范之作。
納蘭秉性穎慧,多愁善感,有詩人的敏感和哲學家的深邃;他交友廣泛,感情篤厚;少年有失戀之苦,中年有喪妻之痛:十年侍衛(wèi),隨扈南北,備嘗人間別離之辛酸。因而《飲水詞》不論是抒寫幽思戀情、憶內(nèi)悼亡、扈從勞頓、友朋聚散,還是抒發(fā)臨履之憂、壯志難酬等復雜的思想,都傾心吐腹,真摯動人。
如《長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鼻檎嬉馇?,令人感動。上闕寫旅程的曲折辛苦和遙遠漫長。下闕說,一會兒狂風,一會兒急雪,暴風雪整夜不息,這風雪的怒吼聲打碎了思鄉(xiāng)...
查看詳情>>與“如何評價南唐后主李煜的詞,納蘭性德的詞與他有著什么類似之處?”相關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著名詩詞五首賞析,每首都是詞中經(jīng)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
李煜這個喜文藝,好美色的皇帝,沉浸于現(xiàn)世繁華的美夢中,可謂是紙醉金迷,竟日歡歌縱酒,耽溺于情愛而不可自拔,可是幸福離開得太快,終于有一天,他嘗到了天上人間的滋味。975年,宋軍攻破金陵,剎那繁華逝去,人生跌入低谷,再回首,一切如夢如煙,怎不叫他哀戚惆悵?
這個亡國之君,在被俘后,每日以淚洗面,思念故園。在此期間,將他的文藝范發(fā)揮到了極致,話說,李煜最有名的五首詞,每首都是詞中經(jīng)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
01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一切都成過往,對著那暮春江山,心生感慨,想那昨夜自己怎么會忘記自己囚徒的身份呢?那曾經(jīng)留下繁華記憶的江山,那宮苑,那更漏,那月半,那一切的美好瞬間,都化為一縷不可追尋的煙云,飄然而去,流水落花總無情,過往終究成為過往,今昔之比,恰似天上人間之別。
就那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不知愁醉了幾多過客。李煜的詞叫人驚艷,驚心,只是也太讓人漫生愁態(tài),于那冉冉碧云,于那輕悄歲月里,留下一聲無奈的嘆息。
02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這一首《相見歡》,太美,像一個走進雨巷的那個愁怨的姑娘,林花已是繁華,謝了,便生傷感,匆匆,便是嘆惋,無奈是心情,朝來寒雨晚來風,又寫時事。這風雨里的生長,這無奈的離別,還有那不經(jīng)意的感傷。就這樣霧一樣的彌漫開去,在心里生長著。
看那風雨中的殘花,像女子的妝淚,讓人心醉啊,只是再不相留,已成過往。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這一句又迷倒了多少詞客!
03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這一首詞可謂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這是殘酷的無奈的守望,那默默無言的孤獨,那獨上高樓的落寞,那如鉤新月的凄冷寒涼,那秋風的肅殺,都幫襯著,織錦一樣地將那漫天的愁苦,烘托出來。
李煜人道愁宗,不枉其稱號,幾句下來,便能將愁寫盡。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好像定義一樣,卻又譬喻精當,背井離鄉(xiāng),昨日今宵,已成階下囚。當然是別是一般滋味。
04憶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ㄔ抡猴L。
這是一組詞,語言都異常的精煉,只是不能也不愿忘記,那曾經(jīng)過往的美好,還好像那一年游上苑時一樣,場面壯大,人聲喧闐,在眾人注目中,車如流水馬如龍,前呼后擁,正是春風得意,花前月下,寫不盡的浪漫,道不盡的繁華。
人生只道是尋常。多少遺恨,多少夢回,多少不可追憶的故事。
05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首詞是李煜被俘后的一個七夕,在寓所所作,詞風哀怨至極。宋太祖聽聞,...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著名詩詞五首賞析,每首都是詞中經(jīng)典,寫盡亡國之君的哀愁”相關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詞和趙匡胤的詞有什么不同?李煜是不適合當一個統(tǒng)治者
先來看首詩:
《詠初日》(趙匡胤)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fā)。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這首詩是趙匡胤寫的。雖然整首只有二十八個字,但卻很有氣勢,極具感染力。一開始開頭寫太陽,用了"光赫赫"三個字就非常有感覺,有張力。接下來的"千山萬山如火發(fā)"同樣的有氣勢和張力。后面兩句的意思是太陽剛剛升起來,星星們和殘缺了的月亮就只能退下了。太陽的那種霸氣一下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里其實他是在一語雙關,說的太陽,也是自己的威風。談到這里就不得不說李煜了。
兩個人都是君王,但是風格截然不同。來看看李煜的詩詞:揖讓月在手,動搖風滿懷。
這首詩是他們投降的時候,趙匡胤聽說他很會寫東西,于是讓他把他的詩念出來聽聽,于是就有了這個。在那之前李煜其實就已經(jīng)很有名了,這件事在那時候的文人葉夢得的《石林燕語》也有記載。記錄里說,他寫的這個詩應該是叫《詠扇》。這首詩是他很久之前寫的,一直很喜歡,但遺憾的是這首詩已經(jīng)丟失了,只留下了這兩句。
雖然說是最后只留下了這十個字,但是后面的人卻都很喜歡和崇拜這句。這首詩其實是描寫扇子的,前面的幾個字用月亮來對比扇,拿著這把扇子就好像是捧著一輪月亮,讓人開心。后面的話就是寫把扇子輕輕的搖起來,有一陣陣的溫柔的風,讓人舒服。這兩句詩簡簡單單,但卻動靜結合,把扇子寫的明明白白,同時也很有意境。趙匡胤聽完之后的評價是"好一個翰林學士"。從這里就能看出李煜更偏向文人。趙匡胤對他的評價就是這樣的,他不是一個適合當君主的人,最多也就是個舞文弄墨的瀚文學士。這里其實有兩層的意思,一是說這個李煜不適合當統(tǒng)治者,最多就是個學士。但是又肯定了他的才氣,這幾個字的評價的確很真實很準確。和趙匡胤評價的一樣,這首詩在后人看來也確實是一首特別好的文人詩,很浪漫,其中的風花雪月讓人向往。
但李煜心中的風,只是滿懷風,成不了什么氣候。還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這些年里,一直有一種說法"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這句話很有意思,意思是在某一個行業(yè)里很拔尖,成績很顯著的人。不過話說回來李煜和李清照,在填詞這件事上,確實是夠厲害的。有意思的是,這兩人其實挺像的,都很有個性。雖然這個李煜本職應該是個統(tǒng)治者,但是他卻偏偏喜歡風花雪月的東西,天生柔腸。李清照就更是了,明明應該是個大家閨秀,但卻也愛搞文學。還有,兩者在詞風的很多地方都有相似之處,兩人的詞作都由心而發(fā),洗盡鉛華,都很有藝術魅力。
說到這肯定就會有朋友好奇了,這兩人到底誰更厲害一點。還有一些更大范圍的比較,比如李煜和那個時代的蘇軾,柳永,辛棄疾等人相比的話誰更厲害一些。其實說實話,這種對比沒有一個很好的評判標準。只能這么說,如果沒有李煜的詞在這期間做的一個鋪墊,可能之后宋詞的巔峰沒有來的那么早。他的詩詞是直接影響到后面的文人的,很多文人都受到了他的影響,所以這也是...
查看詳情>>與“南唐后主李煜詞和趙匡胤的詞有什么不同?李煜是不適合當一個統(tǒng)治者”相關的文章
南唐后主李煜的這首詞,竟寫的是女子幽會?
李煜作為一代千古詞帝,他的一生為我們留下了很多的詩詞。其中有很多頗為值得玩味。比如下面這一首,一直被人們稱贊為比較香艷,因為他在詞中赤裸裸的描寫了一次男女幽會的場景。
菩薩蠻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
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詩是以一個女性的口吻,來描述的一個幽會的場景。很多人認為,這首《菩薩蠻》便是描繪李煜與小周幽會的情景。
李煜曾有兩任皇后,也就是大周后與小周后姐妹倆。李煜初娶大周后時二人感情極好,后來大周后病重后,李煜又看上了豆蔻年華的小周后。
在這首詩詞中,開頭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幽靜的晚上,朦朧的薄霧輕輕的籠罩著一切。女主人公半夜悄然赴約,生怕被人發(fā)覺。女人既然稱呼男子為"郎",說明她的心已然相許了。如今主動前去踐約,恐怕曾經(jīng)多次猶豫才有今天的決心的。
“刬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迸撕蔚然艔?,因來不及穿鞋,光著襪底便跑了。一雙手還提著鞋子。這個畫面,描寫的其實是幽會結束之后,姑娘偷偷溜走的樣子。李煜把女人行動的一來一去、幽會的一首一尾,這兩個畫面捏在一起,
姑娘幽會之后的情景躍然眼前,一方面因偷偷幽會自己的心上人,而有些害羞不已。另一方面,因偷情成功,激動而有幸福感。
“畫堂西畔見,一向偎人顫?!迸俗叩桔`約之處——畫堂西畔,一眼瞥見等待她的情郎,便撲過去,兩個人緊緊的依偎著,難舍難分。從這里可以看出詞人用詞的大膽。
“奴為出來難,教郎恣意憐。”這也是整首詞當中,最為肉麻的地方。越禮偷情,幽會不易,希望能夠得到你的憐愛。女子如此毫無忌諱地吐露愛情,當真是銷魂無限。只有后主之情和他的筆,才會把本人的風流韻事傳寫得如此淋漓盡致。
李煜用淺顯的語言呈現(xiàn)出深遠的意境,雖無意于感人,卻能動人情思,達到了王國維所說“專作情語而絕妙”的境地。李煜作為一個帝王,他是失敗的,但是他的詞作,卻是千古不朽。在他的詩詞的世界里,他是一等一的詞帝。
跟隨著李煜的詩詞,我們仿佛看到了世界的另外一面,想起了年少十分的種種。李煜的詩詞就是這樣,有時候純潔的如同赤子一般,仿佛沒有任何的顧忌。有時候凄美的令人心碎,就像他的“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一樣。
王國維曾說:“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變伶工之詞為士大夫之詞”。
李煜可以說是為詩詞的發(fā)展,做出了很大的推動。
與“南唐后主李煜的這首詞,竟寫的是女子幽會?”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