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夫差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1、

里運河,吳王夫差開鑿的中國歷史上第一條軍事運河

吳王夫差鑿里運河
吳王夫差的故事
吳王夫差稱霸

在揚州北面,有一條寬約丈許的小河,被稱為“里運河”,也叫做“邗溝”,是京杭大運河的組成部分之一,它開鑿于春秋時期,比隋朝的京杭運河早了1000多年,開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吳王夫差,而他開鑿邗溝的目的則是北上伐齊,稱霸中原。

夫差是吳王闔閭之子,在父親陣亡后繼位,為了報仇,他在靈巖山立射棚和練兵場,嚴格訓練三千精甲,練兵期間,他睡薪草,吃粗糧,寒暑不避,苦練武藝,據(jù)說一直練到手都舉不起來,還不肯不休息。

夫差還讓人立于門庭,自己每次出入,那個人都會大喊一聲:“夫差,而忘越王之殺而父乎?”

經(jīng)過兩年艱苦訓練,夫差終于把自己和三千精甲練練成百發(fā)百中的箭術,在“夫椒之戰(zhàn)”中,殺死越將靈姑浮,殲滅越軍三萬主力,越王勾踐帶領殘余部隊退守會稽山。

在消滅越國的問題上,夫差與伍子胥發(fā)生矛盾,伍子胥主張徹底滅掉越國,以絕后患,而夫差則將吳國的戰(zhàn)略從報仇調(diào)整為稱霸,所以打算保留下越國。

史書記載:夫差曰:“孤將有大志於齊,吾將許越成。”

當時,強大的晉國出現(xiàn)內(nèi)亂,齊國、鄭國、魯國、衛(wèi)國、宋國等趁機組成反晉聯(lián)盟,盟主由齊景公擔任。

齊景公極度崇拜開創(chuàng)齊國霸業(yè)的齊桓公,一心效仿,所以借助這次這次反晉聯(lián)盟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胸懷大志的齊景公沒來得及大展宏圖就病逝了,隨后齊國因接班人問題發(fā)生內(nèi)亂,使實力雄厚的齊國國力削弱,無力參與中原爭霸。

巧合的是,不久之后,另一個大國楚國的國君楚昭王病死,楚國暫時也不會參與爭霸。

吳王夫差喜出望外,開始實施北上中原的戰(zhàn)略,但吳國大軍北伐,軍糧和輜重運輸路途遙遠,困難重重。

地處南方的吳國人“以船為家,以楫為馬”,擅長水戰(zhàn),但吳國缺少馬匹,不擅陸戰(zhàn),而中原地勢平坦開闊,河湖稀少,在此作戰(zhàn),勢必以陸戰(zhàn)為主,屆時吳國將以己之短和敵人開戰(zhàn),幾乎沒有勝算。

夫差反復考量之后,決定開鑿一條運河,將長江北岸和淮河之間的多個湖泊連接起來,形成一條水道,就可以發(fā)揮出吳國軍隊的長處。

公元前486年,夫差征集數(shù)萬民夫,開鑿了全長約400余里的邗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以軍事為目的的運河。

邗溝最初的路線,經(jīng)過著名學者郭黎安先生考證,大致為:邗溝在蜀崗下,溝水由城東南的今鐵佛寺前屈曲向東至今螺絲橋,再由彎頭北上。然后穿越武廣(今邵伯湖) 、陸陽(又作淥洋湖,位于今江都市)二湖之間,注入樊梁湖(今高郵湖) 。出湖折向東北,流經(jīng)博芝、射陽湖(約在今寶應縣東) 后,復折向西北,由山陽縣末口(今淮安市淮安區(qū)) 入淮。”

《左傳·哀公九年》記載:“秋,吳城邗,溝通江淮?!薄端?jīng)注·淮水》也記載:“昔吳將伐齊,北霸中國,自廣陵城東南筑邗城,城下掘深溝,謂之韓江,亦曰邗溟溝,自江東北通射陽湖。《地理志》所謂渠水也。西北至末口入淮?!?/p>

邗溝開通之后,夫差將吳軍分成兩路北上伐齊,一路由自己親率,乘戰(zhàn)船走邗溝入淮河北上,一路由徐承率領,走海路進攻。

徐承率領的吳軍,走到瑯琊臺一帶時,被齊國水軍擊敗。

夫...

查看詳情>>
2、

夫差被勾踐打敗,拔劍自刎前悔恨自己當初沒有聽誰的話?

勾踐
夫差
拔劍自刎

夫差(約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吳氏,春秋時期吳國末代國君,闔閭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戰(zhàn)大敗越國,攻破越都(今浙江紹興),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戰(zhàn)打敗齊國,全殲十萬齊軍。前482年,于黃池之會與中原諸侯歃血為盟。夫差執(zhí)政時期,吳國極其好戰(zhàn),連年興師動眾,造成國力空虛。勾踐不忘會稽之恥,國力逐漸恢復。趁夫差舉全國之力赴黃池之會時,越軍乘虛而入,并殺死吳太子。夫差與晉爭霸成功,奪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趕回。前473年,越國再次興兵,吳國被滅,夫差自刎,時年55歲。

公元前496年,闔閭攻越,戰(zhàn)于欈李(今浙江嘉興西南),越軍采取偷襲戰(zhàn)術,闔閭中箭,傷腳大拇指,傷重不治,死前囑子夫差勿忘殺父之仇。夫差繼位后,為了洗雪其父闔閭敗給越王勾踐的恥辱,勵精圖治,吳國也迅速增強。

公元前494年,勾踐聞夫差為報父仇,正加緊訓練軍隊,準備攻越,遂不聽大夫范蠡的勸阻,決定先發(fā)制人,出兵攻吳。夫差聞報,悉發(fā)精兵擊越。兩軍戰(zhàn)于夫椒。越軍戰(zhàn)敗,損失慘重,僅剩5000余人,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紹興南)。吳軍乘勝追擊,占領會稽城(今浙江紹興),包圍會稽山。越王無奈,采納大夫范蠡、文種建議,派文種以美女、財寶賄賂吳太宰伯嚭,請其勸吳王夫差準許越國附屬于吳。

伍子胥勸諫說:“從前有過氏殺了斟灌氏又征伐斟尋氏,滅掉夏后帝相。帝相的妻子后緡正在懷孕,逃到有仍國生下少康。少康當了有仍國的牧正之官。有過氏又想殺死少康,少康逃到有虞國,有虞氏懷念夏之恩德,于是把兩個女兒嫁給少康并封給他綸邑,當時少康只有方圓十里的土地,只有五百部下。但以后少康收聚夏之遺民,整頓官職制度。派人打入有過氏內(nèi)部,終于消滅了有過氏,恢復了夏禹的業(yè)績,祭祀時以夏祖配享天帝,夏代過去的全部故物都收復如初?,F(xiàn)在吳國不如當年有過氏那么強大,而勾踐的實力大于當年的少康。現(xiàn)在不借此時機徹底消滅越國力量,反而又要寬恕他們,不是為以后找麻煩嗎!而且勾踐為人能堅韌吃苦,現(xiàn)在不消滅他,將來后悔不及?!?/p>

夫差不聽伍子胥之計,而聽從太宰伯嚭之言,答應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了吳國。

爭霸中原

公元前489年,夫差聽說齊景公死后大臣爭奪權(quán)力,新立之君幼小無勢,于是準備攻打齊國。

伍子胥勸諫說:“越王勾踐吃飯不設兩樣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兩種以上的顏色,吊唁死者,慰問病者,這是想到利用民眾伐吳報仇啊。勾踐不死,必為吳國大患?,F(xiàn)在越國是我國的心腹大患,您卻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齊國,豈非大錯特錯!”夫差不聽,北伐齊國,在艾陵大破齊兵。兵至繒邑,召見魯哀公并索取百牢。季康子派子貢列舉周禮來勸說伯嚭,夫差才停止進軍。于是夫差留下來略取齊、魯兩國南疆土地。

吳國鼎盛時期

公元前487年,夫差為騶國討伐魯國,至魯,與魯定盟后離開。公元前486年,夫差在邗(今江蘇揚州附近)筑城,又開鑿邗溝,連結(jié)了長江、淮河,在艾陵之戰(zhàn)中全殲10萬齊軍。公元前485年(十一...

查看詳情>>
3、

吳越爭霸之伍子胥之死

伍子胥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吳王伐齊,沒有聽從伍子胥的,卻打了大勝仗,看來伍子胥也就那么回事,從此,夫差就越來越少地聽從伍子胥的計謀了。

吳王在齊魯打了勝仗,越王勾踐帶領越國群臣朝拜吳王,獻上豐厚貢禮,吳王大喜。吳王喜,吳國人就高興,但有一個吳國人不高興,這個人就是伍子胥。伍子胥看到越國人如此,心中愈發(fā)感到害怕,說:“這是要丟掉吳國啊?!庇谑莿裰G吳王說:“越國近在腹心之地,現(xiàn)在我國雖能戰(zhàn)勝齊國,好比石頭田地,沒有用處。而且《盤庚之誥》說,亂妄之人只有消滅干凈,商王朝才能興旺?!?/p>

過去勸人一定要引經(jīng)據(jù)典才有說服力,伍子胥始終就沒有忘記越王,他似乎有先知先覺的預見,預見到越國將成為吳國的麻煩,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勸夫差要斬草除根。而夫差這個時候眼光已經(jīng)在中原了,他要爭霸中原,至于身后那個越王,姓啥叫啥,他已經(jīng)忘了。這個時候,夫差有了新的遠大的目標,越國已經(jīng)是解放前的事情了,伍子胥的那些“經(jīng)”“典”在他看來,如同伍子胥一樣,老了,不中用了,伍子胥讓他勿忘越國,對他的新目標沒有什么幫助,因此,伍子胥在他心目中越來越邊緣化了。

這種情況下,伍子胥越是勸,越引起夫差的反感,為了少讓耳根子清靜些,吳王派伍子胥出使齊國。伍子胥知道自己的話在吳王夫差那里已經(jīng)沒有影響力了,于是臨行齊國,他對兒子說:“我屢次規(guī)勸大王,大王不聽。我現(xiàn)在看到吳國的末日了,你和吳國一起毀滅,沒有好處?!睘榱俗约捍蛩?,他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牧,完成使命后返回吳國向吳王報告。

文種向吳王請求借糧。吳王夫差想借,又是伍子胥建議不借,吳王還是借給越國了,越王暗中十分喜悅。伍子胥卻更擔心,伍子胥說:“君王不聽我的勸諫,再過三年吳國將成為一片廢墟!”

對于伍子胥如此過激的語言,吳王責備了他,但伍子胥仍然堅持說:“您不要太高興得太早!”

吳王很生氣,看到這種情況,伍子胥覺得自己在夫差那里已經(jīng)沒有什么價值了,因此想自殺,吳王聽到制止了他。但什么事就怕人挑唆。被伍子胥引薦的楚國人太宰嚭這時風光了,成為吳王夫差最倚重的人之一。他一直想除掉這個競爭對手。聽到這話后,就借機誹謗伍子胥說:“伍員(伍子胥的名,稱名或是自家人或是對人不尊重)表面忠厚,實際很殘忍,他連自己的父兄都不顧惜,怎么能顧惜君王呢(人品上徹底否定伍子胥)?君王上次想攻打齊國,伍員強勁地進諫,后來您作戰(zhàn)有功,他反而因此怨恨您(智慧上否定伍子胥)。伍員因自己計謀沒被采用感到羞恥,反而產(chǎn)生了怨恨情緒。如今大王又要再次攻打齊國,伍子胥又獨斷固執(zhí),強行諫阻,敗壞、詆毀大王的事業(yè),只希望吳國戰(zhàn)敗來證明自己的計謀高明?,F(xiàn)在大王親自出征,出動全國的武裝力量攻打齊國,而伍子胥的勸諫不被采納,因此就中止上朝,假裝有病不隨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戒備,這是很容易引起禍端的?!?/p>

然后,伯嚭用了更陰的,他對夫差說:“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齊國,把他的兒子托付給齊國的鮑氏。做人臣子,在國內(nèi)不得意,就在外依靠諸侯,自以為是先王...

查看詳情>>
4、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成功復仇終成霸業(yè)

臥薪嘗膽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被吳國壓迫的越國怎么就咸魚翻身,壯大到可以打敗吳國的?這就要說說春秋史上最能忍的國王勾踐了。

勾踐被困在會稽時,曾喟(kuì,潰)然嘆息說:“我將在此了結(jié)一生嗎?”這種嘆息充滿了不服,也充滿了復仇的欲望,昭示了勾踐將為復仇而活著。

文種為主上打氣,勸解說:“當初商湯被囚禁在夏臺,周文王被圍困在羑(yu,有)里,晉國重耳逃亡到翟,齊國小白逃亡到莒,他們都曾面臨人生的低谷,但他們最終都稱王稱霸天下。由此觀之,我們今日的處境何嘗不可能成為福分呢?”

文種這樣說就對了,充滿了辯證法的色彩。此后,上述的王霸就成為勾踐學習的榜樣。

要學習商湯、姬昌、重耳、小白,勾踐首須先面對現(xiàn)實,承認戰(zhàn)敗并承擔責任,以贏得國人的理解與支持,以便同舟同濟,共渡難關。他對國人說:“我不知道我們的國力不足,卻與大國結(jié)仇,因此連累百姓的尸骨暴露在原野上,這是我的罪過,請允許我改正?!?/p>

于是勾踐下令埋葬那些戰(zhàn)死的人,照顧那些受傷的人,教養(yǎng)活著的人,慰問有喪事的人,祝賀有喜事的人,對離去的人給予幫助,對遷來的人給予安排,廢棄百姓所厭惡的規(guī)章制度,補充百姓認為不夠的事情。

作為戰(zhàn)敗的國王,他要到吳國當吳王的奴仆,他打算讓范蠡管理國家政務,范蠡回答說:“用兵打仗之事,文種不如我;鎮(zhèn)定安撫國家,讓百姓親近歸附,我不如種。”范蠡、文種,都來自楚國,一文一武,是一對至交、好朋友,這在國家大臣的層面,尤其難能可貴。君臣和諧、文臣與武將的和諧是國家振興的基礎,越國一開始就具備了這樣的條件,很不容易也很幸運。

聽了范蠡的話,勾踐把國家政務委托給大夫文種,然后自己帶著范蠡等三百個越國貴族到吳國做人質(zhì),卑躬屈膝地當奴仆、事奉夫差。作為越國國王,踐甚至還親自走在夫差的馬車前為他開路。

這樣的表現(xiàn)讓夫差很滿意。三年后,吳王夫差赦免了越王勾踐,勾踐帶著范蠡等在吳國做奴仆的越國貴族回國。

勾踐回國后,只做一件事:報仇。

越王對范蠡說:“我的國家就是你范蠡的國家,你好好謀劃吧!”

一個人要是專心于一件事,那是很怕的,而有權(quán)力、有資源的國王專注于一件事,就更可怕。勾踐就是這樣,勿忘國恥,苦心經(jīng)營。為了凝聚心志,他把苦膽掛到座位上,坐臥、飲食仰頭嘗嘗苦膽,對自己施加心理暗示,說:“你忘記會稽的恥辱了嗎?”

這種心理暗示很起作用,使得一切有利于強國的事積極地做,而一切不利于強國的事即使有再大的誘惑也放棄。史書上記載,為促進經(jīng)濟,他親身耕作,與百姓共同勞作。他的夫人親手織布。為吸引人才,他降下身段,委曲求全,對賢人彬彬有禮。在日常生活上,吃飯從未有葷菜,從不穿有兩層華麗的衣服。這對一個天生吃肉的國王來說有多么不容易要,想想就知道了。


查看詳情>>
5、

臥薪嘗膽數(shù)年,疲吳困吳,吳國已經(jīng)奈何不了越國了

臥薪嘗膽
吳王夫差
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占領了吳國首都。

吳王夫差從黃池回國,這時他面對不再是那個只有五千人、被困在會稽山上的勾踐,而是擁有水陸精兵五萬的勾踐。經(jīng)過十幾年的磨礪,勾踐已經(jīng)擁有強大國力做后盾,兵精將廣、國勢蒸蒸日上。尤其是勾踐的軍隊養(yǎng)精蓄銳,士氣旺盛,而吳王夫差的軍隊,雖號稱彪悍,但連年戰(zhàn)爭,尤其是與齊晉爭霸,又長途跋涉,身心疲憊。別人的軍隊凱旋,是準備授受歡呼與享樂的,而吳王的軍隊凱旋卻是要為能回到家中而戰(zhàn)的,自己的老窩被人端了,身心疲憊的軍隊究竟還有多強的斗志與戰(zhàn)斗力,應該是要打問號的,因此,夫差知道并沒有能力消滅勾踐,甚至打贏戰(zhàn)爭的蓋率都不一定高,因此,他派人與勾踐講和。

勾踐也知道這個時候還不能徹底打垮吳王夫差,占領了吳國的國都,好好地撈上一把,狠狠地羞辱他一番,然后換來的是對方溫和的要求講和,已經(jīng)是勝利。因此,勾踐同意講和,然后從吳國撤兵。夫差這才回到國都。

既已講和,吳王要與越國和平相處,讓他那些疲憊的士兵休息而不加戒備。他并不敢對越國怎么著,這時他們知道越國可怕,有點害怕越國了。

吳國的這種態(tài)度,讓人看到了吳國已經(jīng)老了,武功也廢了,于是越國大夫文種建議說:“我以為吳王下一步將會進攻我們,現(xiàn)在他休兵不動,毫不戒備,想使我們忘了他,我們不可因此而懈怠。往日我曾卜問上天,現(xiàn)在吳國的民眾已經(jīng)疲乏,而且連年饑荒,市場上連糙米也沒有,糧倉都空了。他們的民眾一定得遷移到東海邊靠揀蛤蚌求生。上天已有預兆,民眾的不滿也出現(xiàn),我無須再加卜問了。國王如果現(xiàn)在發(fā)兵和吳國交戰(zhàn),可以奪得有利時機,不讓吳國有改變被動處境的機會。吳國邊遠地區(qū)的士兵,因為回家休整一時不能趕回,吳王將會以不應戰(zhàn)為恥,他肯定不等遠兵到達,而只用國都現(xiàn)有的軍隊與我們作戰(zhàn)。倘若事情真能這樣順從我們的意愿,我們就可以攻入?yún)菄?,吳國邊遠地區(qū)的援兵即使趕來,也不能再與吳軍會合了,我們可以用在御兒(桐鄉(xiāng)市)的駐軍牽制他們。吳王如果發(fā)怒再戰(zhàn),只有兵敗逃亡。如果不戰(zhàn)求和,國王就可以安穩(wěn)地獲取厚利和名譽然后放了他?!?/p>

文種的辦法不錯,但范蠡卻覺得還不是決戰(zhàn)的時機,因此,他提出了疲兵之策,他認為吳軍已經(jīng)疲憊,當務之急是休養(yǎng)生息,越軍不能給吳軍以喘息的機會,要不斷地打擊與騷擾吳國,吳國畢竟是吳國,不可能一夜之間就滅掉,應當不斷地消耗他的國力與耐力,因此,提出疲兵之策,這個辦法伍子胥對楚國曾經(jīng)用過,很管用,現(xiàn)在,越國又用到吳國身上。不斷地騷擾吳國,圍困吳國,卻不與吳國決戰(zhàn),使吳國欲戰(zhàn)不能,欲和不能,始終處在著疲于應付的狀態(tài)。

但是這種策略在執(zhí)行中也是有困難的,吳國人聽說越軍來了,出兵挑戰(zhàn),一天之內(nèi)來回五次。越王勾踐終于按捺不住,準備答應交戰(zhàn)。這個時候還是范蠡起了作用,他說:“在朝廷里謀劃得好好的,一到戰(zhàn)場就失算,這行嗎?君王暫且不要答應交戰(zhàn)。謀劃好了的事不要再更改了?!?/p>

勾踐有優(yōu)點,這個時候他從諫如流,為了復仇吳國,他就是聽范蠡的。就不再執(zhí)意交戰(zhàn)。

為了...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