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一場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戰(zhàn)爭,鳴條之戰(zhàn)
夏朝末年,夏王桀驕奢荒淫,橫征暴斂,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各方百姓普遍的憎恨。而在黃河中游的商部落,在湯的領導下任用伊尹輔佐,勵精圖治,日益強大。
所謂:「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在「上下相疾,民心積怨」情況下,商朝決定替天行道,展開討伐夏朝行動。當時良臣伊尹、仲元巧妙謀劃,以「先弱后強,由近及遠」的戰(zhàn)略,逐步并吞附近擁護夏朝之諸侯。
商湯以替童子復仇的名義,首先起兵消滅夏的屬國葛。接著他又集中兵力,逐次滅亡了韋、顧,并攻滅夏桀最后一個支柱,即實力較強的昆吾。幾個戰(zhàn)爭下來,基本上商就完成了對夏桀的戰(zhàn)略包圍,夏朝在形勢上已經完全孤立,而商湯的威望日高,在中原的勢力逐漸擴大。
湯滅「昆吾」次年,大約在西元前1766年,正式興兵伐夏?!渡袝酚涊d:「與桀戰(zhàn)于鳴條之野,作湯誓」。戰(zhàn)前,商湯召集了不堪夏王奴役的諸侯會盟,舉行了誓師活動,一一列舉夏桀壓迫民眾的罪行。商湯此舉,起到了激勵人心的效果。誓師后,湯選出良車70乘,精兵6000人,人人皆抱必死之心而戰(zhàn)。
相傳在商湯出兵前,夏桀做了一個夢:「兩日相斗,西方日勝,東方日不勝」。這個消息被伊尹得知,認為是天意安排如此,就建議湯采取西攻策略。于是商軍從東方行軍,迂回到夏都以西,由亳沿黃河南岸西進,利用大河之掩護使夏桀不能覺察,至潼關附近,渡河北上,出其不意,攻其無備,突襲夏都。
夏桀倉促應戰(zhàn),西出拒湯,和商湯軍隊在鳴條(今河南洛陽附近)一帶展開決戰(zhàn)。由于夏桀荼毒生靈,兩軍決戰(zhàn)中,夏王無法號令四方,各方勢力不是觀戰(zhàn)就是支持商湯,于是商軍一舉擊敗了夏桀的主力部隊,夏桀敗退,歸依于屬國三朡(今山東定陶東一帶)。
由于商湯是遠征軍,利于速戰(zhàn)速決的戰(zhàn)略,因此湯乘勝追擊,攻滅了三朡。夏桀窮途末路,率少數(shù)殘部倉皇逃奔南巢(今安徽壽縣南),不久病死在那里,夏王朝宣告滅亡。
戰(zhàn)后,商湯回師西亳(今河南偃師西),與各方諸侯參共同召開了「景亳之命」大會,會中表明自己是秉承天意征伐夏桀,目的是讓百姓脫離暴政與苦難。商湯后來得到3000諸侯的擁護,取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就這樣,在夏朝之后,中華大地的歷史舞臺新的王朝——商建立了起來。
與“一場對中國歷史有著深遠影響的戰(zhàn)爭,鳴條之戰(zhàn)”相關的文章
搜索更多內容
推薦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