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曹魏

發(fā)布時間:2020-06-03
1

曹魏猛將許褚怎么死的?許褚生前深受曹氏家族的信任

三國
許褚怎么死的
許褚怎么死的歷史

盡管在后世褒貶不一的曹操,在漢末時期,也可能是一個很多人不曾了解過的樣子。曹操原本有一個護衛(wèi),典韋,但在與張繡一戰(zhàn)當(dāng)中寡不敵眾,死后便由許褚接替他的工作,擔(dān)負起保護曹操的重責(zé)。許褚對曹操的忠心簡直到了極致,在曹操死后,許褚甚至痛哭到吐血的地步。那么,何以許褚會對曹操這樣忠誠,許褚最終又是怎么死的?

許褚武力值是相當(dāng)高的,年輕時候曾經(jīng)因為缺糧而不得不與賊寇用牛交換糧食,但是沒想到的是,牛已經(jīng)到了對方的手中,卻又跑了回來。許褚只用一只手就拽著牛尾走了百步,賊寇看見許褚這般力氣,連牛都沒敢要,一溜跑回去了。這件事情傳開,很多人一聽見許褚的名字都要抖三抖。

曹操占領(lǐng)淮、汝之地,許褚遣眾歸順曹操,即日拜都尉,引入宿衛(wèi),之后便因為各種功績,一路升遷。最令曹操對他感到放心的,就是官渡之戰(zhàn)時,有人想要來刺殺曹操,但是因為許褚一直伴隨左右,找不到機會下手。終于等到許褚離開去休息,這些人便帶著利刃前來見曹操。

許褚雖然回去了,但是總覺得心神不寧,于是立刻回來,那些人一沒得手,二沒離開,見許褚折回不禁大驚失色,許褚見狀況不對,直接把他們?nèi)繑貧?。因為這件事情,曹操對于許褚更加信任,不管到哪都帶著,不讓他離開。

211年,曹操征討韓遂、馬超,許褚更是多次救了曹操的性命,尤其是當(dāng)馬超問曹操“虎侯在哪里”,曹操指了指許褚,許褚只是怒目而視馬超,就讓他不敢動。而后來,曹仁想找許褚說話,許褚卻認(rèn)為,曹仁是鎮(zhèn)守外藩之將,自己是負責(zé)內(nèi)部守備的,有話在公開場合講就可以了,沒必要去私下里說。曹操知道之后,對于許褚更是喜愛,升任中堅將軍。

曹操逝世之后,許褚痛哭到吐血,這一份忠心,或許其他諸侯都是沒有的吧。那么為什么許褚會對曹操如此忠心?

首先一點,就是曹操十分愛才,他能夠看得出一個有才之人的能力,愛惜,重用,從許褚最開始單手拖牛的事情當(dāng)中,能看得出來,許褚雖然力大無窮,還很可能是一個兇神惡煞的模樣,但是他為人心思正直而單純,不會去考慮那些彎彎繞繞的,牛已經(jīng)給出去了,盡管是給賊寇,那也是給了,必須拉回去,這份心思,在當(dāng)時那個年代實在是難得。

曹操看重許褚的能力,而在后來的接觸當(dāng)中更是欣賞他的這份忠誠,既然選擇了跟隨曹操,那自然要做好自己的本分,而且曹操惜才,重用自己,自己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忠心呢?

這樣的許褚,深受曹氏家族的信任,曹丕、曹叡時期,許褚都得重用,但人固有一死,許褚最終病逝,曹叡思念他的忠心,又將他的兩個子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


查看詳情>>
2、

曹魏猛將典韋怎么死的?誰都沒想到典韋會因為這種事而亡

三國
典韋之死
典韋怎么死的

典韋,人稱古之惡來,東漢末年名將,本來是張邈部下,后張邈偷襲曹操典韋投曹操賬下,曹操任命典韋為都尉,歸屬夏侯敦麾下,從典韋在三國第一回出場夏侯惇對他的介紹就能看出此人不凡“此乃陳留人,姓典名韋.....舊跟張邈,與帳下人不和,手殺數(shù)十人.....見韋逐虎過澗,因收于軍中.....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出鬧市,數(shù)百人不敢近.....所使大鐵戟,重八十斤,挾持上馬,運使如飛?!?/p>

從夏侯惇的話里我們可以看出典韋的性格勇武,鹵莽,嫉惡如仇,尤其是那重八十斤的鐵戟,關(guān)羽的青龍偃月刀不過八十一斤,而典韋還能“運使如飛”,這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他武力絕對不在關(guān)羽之下,后來有一手扶定旗桿,顯示他的力大無窮,“逐虎過澗”更是厲害,試問三國那位名將能趕著老虎跑,只有典韋,到了后來,典韋之勇更是不斷體現(xiàn),每當(dāng)曹操有生命之危,他總是挺身而出。

典韋濮陽戰(zhàn)呂布,典韋表現(xiàn)十分出眾,當(dāng)時曹軍尚未及時回撤,而呂布救兵已至,雙方三面會戰(zhàn)當(dāng)時呂布親身搏戰(zhàn),自早上至日落雙方鏖戰(zhàn)數(shù)十合,雙方相斥不分勝負,曹操臨時招募破陷敵陣的人選,典韋帶十幾人重裝兩件盔鎧,不執(zhí)盾牌,一律只持長矛撩戟,典韋把敵人放近手持十余支小戟,大呼而起,以戟擲敵,所投者無不應(yīng)手而倒,戰(zhàn)了多時,呂布軍眾撤退,此時剛好是日暮之時,曹操援軍得以趕到。

曹魏猛將典韋怎么死的?

曹操南征宛城張繡,張繡迎降,后因曹操納張繡嬸嬸,張繡面上掛不住突然反叛,奇襲曹操之營,曹操被殺的措手不及,出戰(zhàn)不利于是率輕騎逃走,典韋在門前奮戰(zhàn),張繡軍不能得入,當(dāng)時典韋部下就有十余人,皆殊死惡戰(zhàn),但是張繡人馬越聚越多,典韋部下死傷殆盡,張繡本來想活抓典韋,但是典韋寧死不降,最后力戰(zhàn)而死,張繡軍割下典韋的頭,互相傳看,全軍又都來看他的軀體,典韋其實就是為了曹操納張繡嬸嬸而死。

曹操對典韋的喜愛,甚至于超過夏侯兄弟,以及張遼許楮甚至關(guān)羽,曹操雖然沒有給他什么顯赫的官職,名貴的爵位,但曹操不哭其子曹昂(曹操長子),獨哭典韋,后又兩次祭拜,這絕對不是演戲,曹操為什么后來沒有哭關(guān)羽,說明他喜愛典韋甚于關(guān)羽,綜觀典韋一生,他并沒有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作出極大的貢獻,典韋充其量不過是一名先鋒,帶兵不行,但可以肯定的是,沒有典韋,曹操不可能活下去。

查看詳情>>
3、

三國魏延為什么會反?要謀反為什么不直接投靠曹魏

三國
魏延為什么會反
魏延是忠臣還是反賊

三國,是一段英雄輩出、猛將如云的歷史,經(jīng)常為人津津樂道,尤其經(jīng)過羅貫中《三國演義》后,就更為引人入勝了。

但是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小說,很多說法都靠不住。比如,據(jù)它所載,諸葛亮死前料定魏延會謀反,就設(shè)計讓楊儀、費祎等人在他死后,除掉魏延,以絕后患。

那么,魏延真的有謀反之心嗎?

有的人認(rèn)為,魏延確實要謀反,而諸葛亮神機妙算,猜出了他的心思;可有人卻說魏延之案乃天下奇冤,他非但沒有謀反之心,反而是堅定不移的反曹魏者。

為了弄清這個問題,先了解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據(jù)《三國志·魏延傳》記載,諸葛亮在北伐途中,臨死之前下了一道命令,讓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人密不發(fā)喪,令魏延斷后,如果他不聽的話,大軍就直接班師回朝,不要管他了(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fā))。楊儀就讓費祎到魏延那去打探消息,看看他怎么想。魏延卻說:”丞相雖然死了,可我魏延仍在呀,怎么能因丞相一人就壞了北伐大計呢?更何況我魏延是什么人,憑什么給他楊儀斷后?“說完,魏延就跟費祎商量著,要聯(lián)合起來通知三軍,繼續(xù)北伐。費祎以跟楊儀周旋為由,告退了。后來,費祎就把這件事告訴了楊儀,說魏延要謀反,楊儀就領(lǐng)著三軍返回蜀漢。魏延得知后,就立馬去追,并率先趕到南谷口。楊儀派何平去擊殺魏延,兩軍對峙。王平說:”丞相尸骨未寒,你魏延居然就要圖謀不軌,豈有此理(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說完,魏延部隊自知理虧,紛紛放下了武器。魏延見勢就逃跑了,最后被馬岱所斬。

這大概就是故事的梗概。也就是說,魏延謀反是有點根據(jù)的,畢竟在古代,將領(lǐng)以服從主帥為天職,魏延不服從丞相的命令,終歸有點說不過去。

但就憑此說魏延謀反,也查無實據(jù)。

如果魏延要謀反,為什么不直接投降曹魏,反而南歸,去追擊楊怡等人,這樣做豈不是多此一舉?

《魏延傳》也說,魏延那樣做,無非是想要追殺楊怡,替代諸葛亮,不便于背叛。(原延意不北降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不便如此。)

此外還有一個證據(jù),試想假如魏延真的要謀反,楊儀可是立了大功,一定會加官拜爵??山Y(jié)果呢?楊儀僅僅被拜為中軍師,是個有名無實的官位,沒有一兵一卒。楊儀對此憤懣不平,旁人都若無其事,只有費祎安慰他。楊儀跟費祎絮絮叨叨,說早知如此,就干脆聽從魏延的算了,也不至于落得如此地步(往者丞相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dāng)落度如此邪)!

史學(xué)大師陳壽認(rèn)為魏延是被冤枉的。

但是,史學(xué)大師呂思勉先生卻認(rèn)為,《魏延傳》記載不實,此事另有真相,他說諸葛亮是暴斃而亡,臨死之前壓根沒下過那樣的命令,他還補充道:”豈有和楊儀、費祎、姜維私相計議,置先鋒軍于不顧之理?“

而史學(xué)大師張作耀先生的《劉備傳》卻認(rèn)為,魏延謀反一事是諸葛亮一手炮制出來的,魏延并無反意。

這可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如果同意《三國志》的觀點,就要冤枉楊儀;而如果同意呂思勉先生的觀點,就要冤枉陳壽;但如果同意張作耀先生的觀點,可就要冤枉諸葛亮了!


查看詳情>>
4、

姜維北伐戰(zhàn)績巔峰:洮西之戰(zhàn)讓曹魏心服口服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戰(zhàn)績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諸葛亮去世后,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不過,在蔣琬、費祎生前,姜維在北伐中原的兵力上受到限制。等到費祎去世后,姜維終于在北伐曹魏上掌握大權(quán),也即能率領(lǐng)更多的軍隊來和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較量。姜維北伐總計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

其中,就洮西之戰(zhàn)來說,可以說是姜維北伐中原戰(zhàn)爭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甚至可以說是姜維一生的巔峰之戰(zhàn)。洮西之戰(zhàn)姜維北伐戰(zhàn)績有多好?

首先,就洮西之戰(zhàn)的歷史背景來說,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正元二年(255年)七月,掌握曹魏大權(quán)的大將軍司馬師病亡,在司馬師去世后,司馬昭接替司馬師來掌權(quán)。不過,對于司馬昭來說,顯然需要一定的時間來穩(wěn)定曹魏內(nèi)部。更為關(guān)鍵的是,公元255年這一年,長期駐守雍、涼抵御諸葛亮、姜維北伐的魏國將領(lǐng)郭淮也去世了。由此,此時的曹魏無疑陷入到震動中,這讓姜維覺得是一個不容錯失的良機。在此基礎(chǔ)上,姜維和督車騎將軍夏侯霸、征西大將軍張翼等數(shù)萬人攻打曹魏,不過,姜維的具體兵力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應(yīng)該在3萬—5萬人之間。

在洮西之戰(zhàn)中,姜維、夏侯霸、張翼等蜀漢將領(lǐng)兵分三路向祁山、石營、金城攻來。不過,在這場戰(zhàn)役中,曹魏在雍州、涼州地區(qū)的最高武將——陳泰,因為不確定姜維此次出兵的目的在哪,所以不敢輕易調(diào)動軍隊。在此基礎(chǔ)上,陳泰自己駐扎在陳倉,以此防止姜維從故道、褒斜道等秦川襲擊關(guān)中。對此,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雖然陳泰的對策比較穩(wěn)健,但是,這無疑給姜維的進攻提供了有利的時機。對于姜維來說,趁著這一機會,姜維率領(lǐng)的大軍枹罕(今甘肅臨夏東北),遂向狄道(今甘肅臨洮)進軍。

在洮西之戰(zhàn)中,雍州刺史王經(jīng)率領(lǐng)的魏軍和姜維剛一交鋒,被迅速交鋒。不過,因為曹魏兵力上的優(yōu)勢,雍州刺史王經(jīng)并沒有不敢再戰(zhàn)。在集結(jié)兵力后,王經(jīng)率領(lǐng)5萬左右的兵力渡過洮水,準(zhǔn)備再與姜維交戰(zhàn)。對于雍州刺史王經(jīng)來說,渡過洮水來和姜維決戰(zhàn),很可能是希望像韓信一樣實現(xiàn)“背水之戰(zhàn)”的效果。不過,他面對的是諸葛亮的傳人——姜維。在此戰(zhàn)中,姜維抓住機會,在決戰(zhàn)中再次擊潰了雍州刺史王經(jīng)率領(lǐng)的曹魏大軍。由此,王經(jīng)先后敗于故關(guān)(今甘肅臨洮北)、洮西,大部傷亡或逃亡,僅殘部萬人還保狄道。

最后,在洮西之戰(zhàn)中,姜維兵力沒有占據(jù)優(yōu)勢的背景下,讓曹魏付出了數(shù)萬兵馬傷亡的代價。縱觀漢末三國時期的戰(zhàn)爭,數(shù)萬人傷亡的戰(zhàn)績,已經(jīng)是非常了不起的了。不過,在洮西之戰(zhàn)中,王經(jīng)因為還有1萬左右的兵馬,加上曹魏大將陳泰又派出了三路大軍進至隴西,避開蜀國的大軍,出其不意地繞過高城嶺(今甘肅渭源西北)。由此,對于曹魏的援軍,進至狄道東南山上,燃火擊鼓與城內(nèi)聯(lián)絡(luò),守軍見援軍至,士氣大振。對于姜維來說,因為是輕軍遠行,沒有攜帶什么攻城裝備,加上曹魏援軍已至,所以選擇了退軍??偟膩碚f,在諸葛亮去世后,姜維指揮的...

查看詳情>>
5

姜維北伐戰(zhàn)績十分優(yōu)秀,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戰(zhàn)績

姜維北伐,文學(xué)作品中稱為九伐中原,是指三國時期蜀國大將軍姜維北伐曹魏的戰(zhàn)爭。

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在五丈原病逝后,蜀國后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jiān)軍、輔漢將軍,統(tǒng)率諸軍,進封平襄侯。

隨后歷任司馬、鎮(zhèn)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wèi)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jié)?!度龂尽酚涊d,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連年征戰(zhàn),蜀漢的國力耗損過度。

姜維北伐的主要事件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延熙元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延熙七年)漢中都督王平興兵據(jù)勢,姜維和費祎等率軍前去支援,曹爽大敗。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延熙十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zhàn)洮西。

第四次北伐,公元249年(延熙十二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lǐng)作戰(zhàn),雙方互有勝負。

第五次北伐,公元250年(延熙十三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zhàn)于洮西,雙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延熙十六年)費祎遇刺被害后,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延熙十七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zhì)。

第八次北伐,公元255年(延熙十八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jīng)于洮西,王經(jīng)退守狄道城,后陳泰派兵解圍。

第九次北伐,公元256年(延熙十九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于段谷,死傷慘重。

第十次北伐,公元257年(延熙二十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zhàn),到了公元258年(永安元年)諸葛誕兵敗后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公元262年(景耀五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zhàn)于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后還住沓中。這是姜維最后一次北伐,此時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quán),曾向后主請求誅殺黃皓,但后主沒有接受,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鐘會,鄧艾領(lǐng)大軍征蜀。公元263年(景耀六年)蜀亡。

姜維北伐的戰(zhàn)績戰(zhàn)果

姜維歷次北伐,具體戰(zhàn)績是:大勝兩次;小勝三次;相距不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偟膩碚f還是勝多敗少,軍隊損耗也是魏重蜀輕。而且姜維北伐的基點已經(jīng)從諸葛亮?xí)r秦嶺西縣和子午谷一線推進到西縣以北金城和渭水南岸的芒水一線了。正是因為姜維多次挫敗曹魏大將曹爽,王經(jīng),才使得魏軍一直被卡制在秦嶺一線。


查看詳情>>
6、

曹魏猛將文鴦到底有多厲害?這一場戰(zhàn)斗讓文鴦一戰(zhàn)成名

三國
文鴦到底有多厲害

曹魏猛將文鴦到底有多厲害?

文鴦本名文俶,小名阿鴦。其父文欽是曹氏同郡人士,同時魏明帝曹叡的親信,出鎮(zhèn)淮南。在曹叡去世之后,文欽成為了曹爽的親信。高平陵之變,曹爽失勢遭滅族,曹魏政壇被司馬氏一手掌控。文欽被司馬師的僭越不臣舉動激怒,于是隨同曹魏鎮(zhèn)東大將軍毌丘儉一起淮南起兵勤王,反抗司馬氏,也就史書上的淮南二叛。

也正是在這一場戰(zhàn)役中,十八歲的文鴦馬踏連營,一戰(zhàn)成名!

當(dāng)時文欽與毌丘儉在淮南起兵,司馬師聞訊之下親率大軍南征。迅速將叛軍在汝陽一帶包圍。文欽沒想到司馬師進軍如此迅速,一時不知所措。而此時他的十八歲兒子文鴦卻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夜襲司馬師大營!

于是,文鴦和文欽分兵兩路,各率一直軍隊從兩翼夜襲司馬師。好巧不巧,此時司馬師剛做完眼瘤切除手術(shù),因事出緊急,只能帶兵出征。文鴦突然夜襲大營,司馬師大驚,眼珠從肉瘤瘡口內(nèi)迸出,疼痛難當(dāng)。但他怕自己傷勢會惑亂軍心,只能咬被忍痛。

而此時文欽卻放了兒子的鴿子,文鴦苦等援軍不來。只能撤退。司馬師忍痛命令眾將追趕,文鴦?wù)J為一定要挫司馬軍士氣,便率本部驍騎十余人殺入追擊的魏軍陣中!十余人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最后安然離去!

這還沒完!緊接著司馬班率驍將八千人繼續(xù)追擊!文鴦?wù)讨鹿谌娭?,單槍匹馬殺入騎兵陣中,殺傷百余人,進出六七次,三軍辟易,無人敢進!最后沖出重圍,揚長而去!

欽子鴦,年十八,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庇谑欠譃槎?,夜夾攻軍。鴦率壯士先至鼓噪,軍中震擾。師驚駭。所病目突出,恐眾知之,嚙被皆破。欽失期不應(yīng),會明,鴦見兵盛,乃引還。師謂諸將曰:“賊走矣,可追之!”諸將曰:“欽父子驍猛,未有所屈,何苦而走?”師曰:“夫一鼓作氣,再而衰。鴦鼓噪失應(yīng),其勢已屈,不走何待!”欽將引而東,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也?!蹦伺c驍騎十馀摧鋒陷陳,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師使左長史司馬班率驍將八千翼而追之,鴦以匹馬入數(shù)千騎中,輒殺傷百馀人,乃出,如此者六七,追騎莫敢逼?!顿Y治通鑒》

這一戰(zhàn),文鴦兩次以勇力沖破敵陣。第二次更是單槍匹馬,殺傷百余人,進出六七次!這樣恐怖的戰(zhàn)斗力比起羅貫中筆下《三國演義》的常山趙子龍更為可怕!更何況,此事是真真切切被記錄在《資治通鑒》上的。

在此之后,文欽和毌丘儉的淮南二叛失敗。文鴦也隨文欽逃往東吳。在之后諸葛誕的淮南三叛,文欽與諸葛誕的盟軍破裂,文欽被殺!文鴦也因此投降曹魏,最終成為攻破壽春的關(guān)鍵人物。

也從此之后,文鴦成為曹魏及之后的西晉將領(lǐng)!

禿發(fā)鮮卑首領(lǐng)禿發(fā)樹機能帶兵反晉

泰始六年(270年),禿發(fā)鮮卑首領(lǐng)禿發(fā)樹機能在河西舉兵反晉,先后擊殺胡烈、蘇愉、牽弘、楊欣等封疆大吏!之后,文鴦臨危受命,都督?jīng)?、秦、雍州三州軍力討伐禿發(fā)樹機能。同年,文鴦大破鮮卑亂軍,歸降胡人二十萬人,名震天下。

然而,文鴦這樣一員猛將卻未能得到善終。由于他曾嚇?biāo)浪抉R師,而且造成了諸葛誕的兵敗。文鴦之后在晉朝官場卻沒能順順利...

查看詳情>>
7

曹操五大謀士跟著曹操出生入死,為曹魏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

三國
曹操五大謀士
曹操謀士
曹操謀士排名

曹操在創(chuàng)業(yè)時期,從青州軍到之后的曹袁對決,再到后期的統(tǒng)一北方,期間有諸多的謀士為其出謀劃策,其中最著名的五個人,被后世譽為曹操的五大 謀士,那么大家都知道他們是誰嗎?

1、 郭嘉,鞠躬盡瘁,嘔血漠北

字奉孝,潁川人士,官封軍師祭酒,為亭侯。貢獻為為曹操獻上著名的“十勝十?dāng) 敝f,不僅鼓舞了軍心,還確立了曹操那段時間的軍事戰(zhàn)略。在攻打呂布期間,曹操曾因為久攻不下想要退兵,仍然是郭嘉定下曹操繼續(xù)攻打的決心并且不日攻下。官渡之戰(zhàn)之后,郭嘉獻計趁袁家內(nèi)部自相殘殺方才出兵平復(fù)袁紹地盤。并且隨軍擊殺遠在遼東的公孫,不料死在軍中。史書上稱“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也稱他為自己的奇佐。

2、 荀彧,后方謀士,堪比蕭何

字文若,潁川人士,東漢末年著名軍事家,戰(zhàn)略家。在曹操身邊屢有功勛,被任命為侍中,令尚書令,封亭侯。此人一直固守曹家后方,為曹操前線作戰(zhàn)時的后方穩(wěn)定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曾經(jīng)多次修正曹操的戰(zhàn)略方針,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等。政治方面為曹操推薦了荀攸、陳群、戲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

3、 賈詡,自保神將,智謀之士

字文和,涼州人,東漢末年到三國初年著名謀士,軍事戰(zhàn)略家。原在董卓麾下,董卓死后獻計李傕、郭汜拿下長安,再之后投靠張繡,依靠他的計謀兩次戰(zhàn)敗曹操,隨后勸降張繡投靠曹操,之后一直在曹操麾下任職。其任職期間,為曹操出謀劃策不計其數(shù),他所說的與袁紹主戰(zhàn),赤壁之戰(zhàn)前勸曹操先穩(wěn)定自身內(nèi)部,離間馬超聯(lián)軍等方面均被視為正確的計謀,同時借用劉表袁紹故事讓曹操下定決心立曹丕為接班人。更換諸多謀主是一件非常危險的行為,可能會引起別人的猜疑以及追殺,但賈詡通過其計謀一次次化險為夷,讓自己可以自保一時,后世稱其為自保之謀士。

4、 荀攸,十二奇策,魏之敬侯

字公達,潁川人,荀彧之侄,擅長靈活多變的克敵戰(zhàn)術(shù)和軍事策略,被曹操譽為“謀主”。在官渡之戰(zhàn)期間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燒烏巢糧草;在日后又堅決主張消滅袁紹諸子,立下大功。他一生共擁有奇策十二,至今有許多游戲用這十二奇策作為荀攸的技能,足見其偉大。

5、 程昱,尚書定文,中郎定武

東阿人,字仲德。在曹操討伐徐州期間,與荀彧一同鎮(zhèn)守后方,抵抗住了呂布軍隊的進攻,使得曹操的大后方得以保留。倉亭之戰(zhàn)期間,獻上十面埋伏之計,擊敗袁紹。這之后程昱一直擔(dān)任要職,為曹魏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程昱去世時,曹丕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為肅侯。


查看詳情>>
8、

這兩個人才一文一武被劉備錯過,成為曹魏的籌碼

三國
劉備一生錯過的武將
劉備錯過的人才

劉備以知人善任為人稱道,他看人的眼光是很準(zhǔn)的,但是歷史上并非劉備遇見的人才都為劉備所用,甚至有一文一武的兩個人才,雖然一度追隨劉備,最終卻成為曹魏重臣。

威震北疆——田豫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他是曹魏名將,最終官至太中大夫,封長樂亭侯,享年八十一歲。田豫長期為曹魏鎮(zhèn)守北疆,抵御北方異族的入侵,田豫在北方展現(xiàn)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代郡、破柯比能、擒斬骨進,都是田豫的功勞。到了魏明帝時期,公孫淵勾結(jié)東吳,起兵叛魏,田豫在成山大破叛軍,孫權(quán)率領(lǐng)10萬大軍進攻合肥新城,田豫獻計挫敗孫權(quán)進攻,正始年間,田豫被任命為并州刺史。然而田豫其實早年是劉備部將,他是怎么成為曹魏名將的呢?

劉備投奔公孫瓚之時,年幼的田豫自己跑去投奔劉備,劉備很是器重他。不久以后,劉備受陶謙所托,辭別公孫瓚前去救援徐州,田豫隨行,解徐州之圍以后,徐州牧陶謙上書朝廷請求任命劉備為豫州刺史,于是劉備便一去不復(fù)返,沒有回幽州復(fù)命,田豫不愿背井離鄉(xiāng),于是以父母年老要返回家鄉(xiāng)為理由,辭別劉備。劉備對此遺憾的說:“恨不與君同大事也!”

田豫回到幽州以后,跟隨公孫瓚,幫助公孫瓚抵御袁紹的進攻,但是公孫瓚雖然知道田豫有勇有謀,卻終究沒有重用他。公孫瓚敗亡以后,田豫歸附鮮于輔,之后又說服鮮于輔投靠曹操,開始為曹操集團服務(wù)。田豫在魏國最終位列一州之刺史,太中大夫,官位并不算小,但是三國志的作者陳壽依然認(rèn)為,田豫并沒有受到重用,以田豫的才能,怎么可以僅僅做一個小州的長官呢?劉備當(dāng)時剛剛起家,身邊本來就兵微將寡,遇到了田豫欣喜若狂,可惜他就這么走了,田豫的離開,的確給劉備照成了很大的打擊,之后田豫居然成為蜀漢的敵對面曹魏的名將,就更讓人感到可惜了。假如田豫沒有離開劉備,絕對是不亞于關(guān)羽的存在。

九品中正——陳群

看過《軍師聯(lián)盟》的人想必對陳群十分熟悉,陳群是曹丕任命的托孤重臣之一,劇中司馬懿的很多計策其實在歷史上是陳群提出的,電視劇為了突出主角把這些計策安到了司馬懿身上。陳群是曹魏的政治家,提出了著名的“九品中正制”。雖然這項制度破壞了曹操唯才是舉的用人舉措,出現(xiàn)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xiàn)象,在后世飽受詬病,但是這項制度的確使得篡位的曹丕獲得了世家大族的支持,拉攏了世家大族,鞏固了其統(tǒng)治。

鮮為人知的是,陳群曾經(jīng)在劉備手下為官,原來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劉備率眾前往豫州任職,而陳群正好是豫州人,自然而然二人就相見了,陳群在豫州久負盛名,劉備自然不能忽視,劉備心想,雖然失去了田豫,還好還有陳群,于是請陳群擔(dān)任別駕。別駕在當(dāng)時是跟隨刺史出巡的,相當(dāng)于副刺史,可見劉備對陳群的重視。陳群見劉備如此禮賢下士,對自己如此重用,自然感激涕零準(zhǔn)備盡心輔佐劉備了。可惜的是,徐州牧陶謙病逝以后,陳登等徐州吏民希望劉備來徐州接任州牧,劉備當(dāng)時考慮到他這個豫州刺史有名無實,太守沒幾個聽他的,手下又沒多少兵力,不如去擔(dān)任徐州牧,獲得徐州的底盤和兵力...

查看詳情>>
9、

曹魏大將鐘會為什么會謀反?全因他的野心支撐了他的謀反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在漢末三國時期,鐘會之父為著名書法家鐘繇,而鐘會在書法上亦有相當(dāng)造詣,唐朝時尚有作品傳世。南齊王僧虔《論書》曰:“張芝、索靖、韋誕、鐘會、二衛(wèi),并得名前代。古今既異,無以辨其優(yōu)劣,惟見筆力驚絕耳?!? 梁武帝蕭衍《古今書人優(yōu)劣評》稱“鐘會書有十二意,意多奇妙。”《杜工部草堂詩箋》注引袁昂《論書》云:“鐘書有十二種意外巧妙,實亦多奇?!?strong>當(dāng)然,對于歷史上的鐘會,不僅是一位書法家,更是一位著名的將領(lǐng)。特別是在魏滅蜀之戰(zhàn)中,鐘會作為曹魏大軍的主帥,可謂立下了大功。那么,問題來了,消滅蜀漢后,曹魏大將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首先,根據(jù)《三國志》、《晉書》等史料的記載,景元四年(263年),魏滅蜀之戰(zhàn)中,鐘會配合鄧艾分兵進取,最終滅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也即作為魏國的滅蜀功臣,在蜀漢后主劉禪正式投降后,鐘會和鄧艾等人一樣,都受到了司馬昭和曹魏朝廷的重賞。就鐘會來說,就被曹魏拜為司徒,封縣侯。在漢末三國時期,司徒可謂位列三公,也即在官職品級上達到了頂峰了。在很多人看來,鐘會應(yīng)該就此感到滿足了。不過,在此之后,鐘會萌生不臣之心,勾結(jié)蜀漢將領(lǐng)姜維,圖謀據(jù)蜀自立,并打壓太尉鄧艾。

根據(jù)史料記載:作為書法家的鐘會,在劍閣攔截鄧艾書信,把言辭改的傲慢無禮,又偽造司馬昭書信離間鄧艾。在壓制了鄧艾這位掣肘之后,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鐘會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不過,最終的結(jié)果是鐘會為部將胡烈所害,死于亂軍之中,時年四十歲。對于鐘會謀反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在性格上,鐘會非常驕傲自大,甚至過于自負。根據(jù)《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鐘會出身潁川士族鐘氏,為太傅鐘繇的幼子、青州刺史鐘毓之幼弟。

除了出身世家大族之外,鐘會少年時聰慧敏捷異常。鐘會五歲時,鐘繇帶著他去見蔣濟,蔣濟認(rèn)為鐘會“非常人也”。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因為自己的出身,加上從小就聰慧過人,導(dǎo)致鐘會在性格上非常自負。在此基礎(chǔ)上,等到消滅蜀漢,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后,鐘會對司馬昭,自然也缺乏了敬畏的態(tài)度了。換而言之,對于一生順風(fēng)順?biāo)溺姇?,認(rèn)為自己完全有能力和司馬昭一較高下了。當(dāng)然,最終的結(jié)果是鐘會志大才疏,在造反行動上不夠果斷,所以以失敗而告終。對此,晉文帝司馬昭妻子王元姬曾表示:(鐘)會見利忘義,好為事端,寵過必亂,不可大任。

最后,另一方面,鐘會之所以選擇造反,很可能還是因為司馬懿家族的示范作用。眾所周知,公元249年,司馬懿發(fā)動了高平陵之變,掌握了曹魏的大權(quán)。在此之后,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等人又平定了淮南三叛,基本清楚了曹魏內(nèi)部的反抗勢力。對于這一過程,鐘會不僅非常清楚,甚至還在平定淮南三叛時親自參與。由此,在鐘會看來,既然司馬氏可以篡奪曹魏的大權(quán),那么,自己完全可以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討伐司馬昭,也即打著復(fù)興曹魏的旗號,以此擊敗司馬昭所在的司馬氏??偟膩碚f,鐘會還是低估了司馬氏在曹魏將士中的影響力,比如...

查看詳情>>
10、

三國時期西涼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涼州一直是蜀漢和曹魏的爭奪要地

三國涼州是現(xiàn)在的哪里
三國時候的西涼是什么地方
西涼

涼州最早建制于西漢,是西漢十三州之一,治所在今天的甘肅武威。

西漢時期涼州的位置大體等同于今天的甘肅和寧夏,西漢元狩二年,為打通河西走廊,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攻擊位于河西地區(qū)的匈奴休屠王,霍去病大破休屠王,并攻占休屠王王城,漢武帝改休屠王城為武威。

元封五年,也就是十五年之后,漢武帝將天下分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稱“十三部刺史”。而霍去病所打下的河西地區(qū)置涼州刺史部,意為“地處西方,常寒涼也”,涼州自此得名。

涼州最初設(shè)有八個郡,名字都非常好聽,分別是:

安定郡、天水郡、隴西郡、金城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了東漢時期,東漢政府對涼州的行政區(qū)劃進行了調(diào)整,設(shè)立十郡,名字依舊很好聽。分別是:

武都郡、隴西郡、漢陽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金城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到東漢興平元年六月,在董卓舊部李傕等人的威脅下,漢獻帝將涼州東部地區(qū)單獨拿出來,成立為雍州,設(shè)雍州刺史。

建安十八年,東漢政府又將涼州與司隸校尉部的三輔一起并入雍州,治所就在長安。

之后到曹魏初年,曹丕再度重新恢復(fù)了涼州的建制,分河西8郡復(fù)置涼州。

從西漢到三國,涼州和雍州分分合合,這兩個州加起來大體就相當(dāng)于整個甘肅、寧夏和陜西南部,后世泛稱“雍涼”,此地也成為三國時期魏蜀爭奪的重點,諸葛亮北伐的目標(biāo)主要就是奪取雍涼之地。

其實在《隆中對》中,雍涼并不是諸葛亮的戰(zhàn)略重地,諸葛亮最初的目標(biāo)是奪取荊州和益州。荊州當(dāng)時號稱天下之腹,其“北據(jù)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益州則是“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在諸葛亮的戰(zhàn)略中,益州是大后方,而荊州則是北方中原的利刃,從這里可以直逼許昌、洛陽。若同時拿下荊州和益州,則可分兩路北伐,一舉拿下長安、洛陽。

按照諸葛亮的計劃,劉備是先拿下了荊州,雖然當(dāng)時荊州是孫權(quán)借給劉備的,但借荊州和借錢的道理一樣,孫權(quán)作為債主是孫子,劉備作為欠錢的一方則是大爺。

劉備許諾拿下益州后便歸還荊州,不過劉備拿下益州后又搪塞稱拿下涼州再還荊州,這直接把孫權(quán)惹煩了。雖然最后雙方中分了荊州,但雙方的梁子是接下來。至此荊州被分成了三分,北部四郡被曹操占領(lǐng),東部三郡歸孫權(quán),西部三郡屬劉備。

雖然只拿到了三分之一個荊州,但此時已經(jīng)是劉備的巔峰時期。隨后劉備又在漢中之戰(zhàn)中大勝曹操,鎮(zhèn)守荊州的關(guān)羽聞訊北伐攻打襄陽,建安二十四年,三國襄樊之戰(zhàn)由此拉開。

襄樊之戰(zhàn)的過程就不提了,結(jié)果是曹操孫權(quán)聯(lián)合擊敗了關(guān)羽,孫權(quán)則趁機襲取荊州,俘殺關(guān)羽,劉備荊州之地全部喪失。

地盤被搶,兄弟被殺,劉備大怒,不顧眾人的反對執(zhí)意親征吳國,但在夷陵之戰(zhàn)中敗于陸遜,劉備隨后病逝于白帝城,荊州算是拿不回來了。

丟失了荊州相當(dāng)于北伐少了一條腿,而且只剩下益州一地的蜀漢在經(jīng)濟和人口上都難以與魏國打持久戰(zhàn)。此后主政蜀漢的諸葛亮改變了最初的戰(zhàn)略,他先是派人與孫權(quán)合好,然后平定南中,整頓后方。

公元226年魏文帝曹丕逝世,魏明帝曹...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