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反骨”英雄魏延為什么會反?造反時連最親近的人都袖手旁觀
在《三國演義》當(dāng)中,里面涌現(xiàn)出了無數(shù)的英雄人物。
蜀國之中,除了關(guān)張趙馬黃五虎上將,還有另外幾位英雄人物也在人們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文武雙全的姜維,功勛卓著的魏延,以及關(guān)興、張苞等人。
在這其中,最有爭議的人物當(dāng)屬魏延。
魏延簡介
魏延(?-234年),字文長,義陽平氏(今河南桐柏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shù)有戰(zhàn)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dāng)一方的大將,鎮(zhèn)守漢中十年。劉備即位后,拜鎮(zhèn)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
魏延作為蜀國當(dāng)中第一流的大將,從劉備撤離荊州時,就想跟隨劉備,但是幾經(jīng)變遷,才在長沙時加入了蜀國的隊伍之中,可以說是對劉備集團一往情深了。
只是在《三國演義》之中,諸葛亮一見他,卻說其腦后有反骨,日后必生異心,甚至請求劉備立刻斬了此人,這不禁讓人大吃一驚。
魏延主要成就
隨劉備入蜀,與黃忠等統(tǒng)軍平定廣漢郡,劉備稱漢中王后負責(zé)鎮(zhèn)守漢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提出子午谷奇謀。陽溪之戰(zhàn)大破郭淮、費曜。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在諸葛亮指揮下,和高翔、吳班等一同于鹵城之戰(zhàn)大破司馬懿,取得甲首三千的戰(zhàn)果。
魏延為什么會反
而最后魏延的結(jié)局仿佛也驗證了諸葛亮的這句話,那么歷史上的魏延在加入劉備集團之后,一直都懷有異心還是無奈之下才造反的呢?
第一,魏延懷才不遇
魏延作為蜀漢大將,在劉備時期曾經(jīng)遭到了重用,但是在劉備去世之后,諸葛亮卻對此人不置可否。
最后,諸葛亮一方面是擔(dān)心自己去世之后,無人可以壓制魏延,二來也想幫助姜維更好的接管軍中事務(wù),所以開始對魏延加以限制,這就導(dǎo)致了魏延的反叛。
第二,魏延能力有限,卻又自恃清高
劉備曾經(jīng)封魏延為漢中太守時,問魏延擔(dān)此重任,有何打算,魏延朗聲答道:"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愿意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并了他。"
當(dāng)時的魏軍占據(jù)了整個北方,勢力強悍的很,可是魏延卻根本不把對方看在眼里,雖然有豪裝之意,但是眼光卻過于清高。
除此之外,魏延反對諸葛亮穩(wěn)扎穩(wěn)打的北伐戰(zhàn)略,提議出兵子午谷,這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和諸葛亮的矛盾。
而且,我們從一些小事中可以看出,魏延和其他將領(lǐng)的關(guān)系也并不好,曾經(jīng)在議事之時拔劍逼問同事,這說明此人并不容易相處。
綜合來看,魏延最后選擇了造反,應(yīng)該是有外面的一些因素的,個人的才能遲遲得不到發(fā)揮,這讓魏延感覺十分憋屈。
魏延墓地
魏延被楊儀遣馬岱追殺于漢中北門外,就地葬在今漢中城北2公里石馬坡(或名石馬堰)。墓早已為平地,僅存墓前物石馬1匹,1973年移存漢中博物館。石馬原在漢中市石馬鎮(zhèn)黃家塘村唐姓房前約150米處,有棗樹1株為記。
魏延祠
魏延祠位于魏延祠四川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xiāng)白雀村,西出梓潼縣,沿梓潼往江油的安梓路行約15公里,就到了三泉鄉(xiāng)白雀村,再沿村道行不多遠,就看到路邊的“魏延祠”石碑。 ...
查看詳情>>與““反骨”英雄魏延為什么會反?造反時連最親近的人都袖手旁觀”相關(guān)的文章
魏延腦后有反骨到底是憑空捏造還是杜撰?
三國時期,魏延是蜀漢的重要名將之一,他深得劉備重用,并屢立戰(zhàn)功,其地位僅次于“五虎上將”。然而,小說《三國演義》卻說他腦后有“反骨”,這是怎么回事呢?難道魏延的腦后真的有反骨嗎?
在《三國演義》里,孔明說過的一句話:“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焙芏嗳藫?jù)此斷定,孔明嫉賢妒能,是殘害魏延的禍首,其實,這種理解有失偏頗,因為,這只是小說的杜撰而并非史實。若按上述說法,最該斬首的當(dāng)是劉備,這個暫且不表,單說古時戰(zhàn)將全身鎧甲頭戴鐵盔,這種情況如何看得清腦后有反骨?
《三國志》說,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shù)有戰(zhàn)功。從劉備力排眾議否定張飛,而任命魏延為漢中守將上看,劉備的確對魏延的能力是持肯定態(tài)度的,也是信任的。
諸葛亮北伐,魏延曾建議兵出子午谷,孔明沒有采納,并限制他的兵權(quán),因此,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但是,他依然顧全大局,沒有做出違背蜀漢的事情,孔明死后,別人都以他的臨終遺言行事,唯獨魏延道出了自己與眾不同且見解獨到的觀點:“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dāng)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這句話無疑挑戰(zhàn)了蜀漢上下的“個人崇拜”意識和政策劃一的觀念,可謂石破天驚。
孔明臨終,曾經(jīng)交代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一旦自己身死,大軍可速退,讓魏延斷后,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服從命令,軍便自發(fā)。這說明孔明早已料到魏延會有意見,但是他并未要求除掉魏延,馬岱在魏延營中潛伏也只是小說的虛構(gòu)。
楊儀本是荊州主簿,后來投奔劉備,劉備死后,他隨孔明北伐任臣相參軍長史,孔明出兵常以魏延為大將、楊儀為軍需后援,但是,兩人的矛盾也讓孔明極為頭痛,什么矛盾呢?其實就是互不服氣,魏延心高氣傲,很多人都避而遠之,而楊儀自恃寵信,言語沒有節(jié)制,連蔣琬他都看不起,更不畏懼魏延,開會的時候兩人常常爭吵,魏延拔刀,楊儀大哭,兩人由此產(chǎn)生嫌隙勢如水火,而孔明又未及時化解,所以鑄成大錯,最終魏延被斬,楊儀自殺。
魏延與楊儀交惡其實還是人民內(nèi)部矛盾,大軍撤退的時候魏延要求費祎與自己一起駐守,費祎說,我?guī)湍闳ソo楊長史說說,他不懂軍事,必然會答應(yīng)。說罷上馬而去。等到魏延派人去觀察時,楊儀早已帥大部隊回程了,魏延有種被欺騙的感覺,所以,怒發(fā)沖冠截住楊儀歸路。
后主對楊、魏互相上表,說對方反叛,感到頭暈,就問董允和蔣琬,董、蔣都力保楊儀,而排斥魏延。但事后查明,他們的這道選擇題做錯了,《三國志·魏延傳》曰:“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原來魏延并無反意,只是想除掉楊儀而已。
倒是楊儀本以為自己可以代替諸葛亮,沒想到諸葛亮認為他“性狷狹”,秘密指令蔣琬接班,楊儀大失所望對費祎說:“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dāng)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fù)及。”誰有反骨?此說一語中的。
魏延是一名難得的猛將,是諸葛亮北伐的得力助手,兩人雖...
查看詳情>>與“魏延腦后有反骨到底是憑空捏造還是杜撰?”相關(guān)的文章
世皆為他鳴冤,曾被諸葛亮污蔑頭生反骨,他是否真的冤?
三國時期有這樣一位將軍,演義中一出道便被諸葛亮污為頭生反骨,是個叛徒的材料,但他一生隨劉備南征北戰(zhàn),并深受劉備重用,乃至超過義弟張飛,從未起過叛變之心。及至到最后,他也沒有北降曹操,東降孫吳,卻被馬岱殺死,還被夷了三族,成為三國時期千古第一大冤案,他就是蜀漢大將魏延。
魏延,字文長,河南桐柏人。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魏延便是“中國盤古之鄉(xiāng)”誕生的英雄,身體里流淌著戰(zhàn)天斗地的血液。說魏延頭生反骨,是羅貫中演義中言,史無記載,而且,諸葛亮說其頭生反骨,恰恰這“反骨”表現(xiàn)的,正是魏延對劉備的忠誠。諸葛亮為什么說魏延頭生反骨呢,因為魏延辦過兩件事,第一件:劉備與曹操大戰(zhàn)時,被追的妻死子失,與諸葛亮、張飛、趙云等意欲襄陽一避,但襄陽守將文聘拒不開門,原來他早與劉琮投降了曹操。魏延久慕劉備仁德大名,此時正在襄陽,因此私開城門,并與文聘大戰(zhàn),打算放劉備進城,建一大功。功高莫過救駕,劉備此時并未稱帝,且被曹操的虎豹騎追得草木皆兵,但魏延在劉備最落魄時慧眼識主,這份心還不夠真誠么?
在敵我不明的情況下,劉備并未進城,與魏延失之交臂。魏延無奈,失去了在襄陽的這份工作,投奔了長沙太守韓玄。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派關(guān)羽進攻長沙,韓玄派部下黃忠迎戰(zhàn)關(guān)羽,黃忠與關(guān)羽本是敵手,但二人卻英雄惺惺相惜,黃忠馬失前蹄,關(guān)羽不忍乘人之危殺之;黃忠有百步穿楊的箭術(shù),卻為報關(guān)羽不殺之恩,不忍射之。對于韓玄來說,黃忠顯然有通敵之嫌。大戰(zhàn)在即,與敵人關(guān)系曖昧,豈是為將之道。韓玄于是果斷判黃忠死刑,斬立決。此時魏延正在長沙,聽說劉備的軍隊來了,正是第二次投效明主的機會,因此斬了韓玄,救了黃忠,獻城投降。他雖不是劉備部下,但對劉備的這份忠心,惟天可表。
但魏延對于劉備的這份忠心,卻被諸葛亮污為“頭生反骨”,按諸葛亮的邏輯,魏延既便伺侯的是一個廢物,是一個昏君、暴君,是一個國家蠹蟲,也應(yīng)為其盡忠,否則就是“頭生反骨”,天理何在啊?三國時代,良禽擇木而棲,臣擇主而事,為選擇明主幾次背叛的戰(zhàn)將謀士比皆是,就連劉備本人也降過公孫瓚、袁紹、曹操等人,忠義如關(guān)羽,也曾投降過曹操,趙云也曾幾易其主,諸葛亮怎么不說他們頭生反骨呢?所以,說魏延頭生反骨,實在是先入為主,對魏延的偏見、成見了。
當(dāng)然,這是我們按三國演義分析諸葛亮與魏延的關(guān)系。實際上正史并沒有這回事。正史中劉備大軍一到,韓玄太守就投降了。韓玄非但不是“平生性急,輕于殺戮,眾皆惡之”的昏庸殘暴之主,反而是“威信智略,足以服人”,困為其“寬厚愛人“,深得民望。韓玄主動投降了劉備,自然關(guān)羽與黃忠并未交戰(zhàn),魏延也并未斬殺韓玄。說他背主賣城,是羅貫中污韓玄,捎帶腳污魏延的結(jié)果。
比諸葛亮高明的是,劉備是慧眼識人用人的帝王之才。劉備看中了魏延是個人才,破格任用;看馬謖“言過其實,不堪大用”。我們分析劉備的用人之術(shù)。當(dāng)初選派漢中太守時,人們皆認為必是張飛,漢中要地,派自己的兄弟去鎮(zhèn)守,既...
查看詳情>>與“世皆為他鳴冤,曾被諸葛亮污蔑頭生反骨,他是否真的冤?”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