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秦朝的服飾文化之生活在秦朝的人穿什么鞋?秦朝人進門之前要脫鞋
秦朝時期鞋的種類很多,主要有履、屨、舄、屐、舄、靴、麤、靴、鞜等。
履是單底鞋?!都本推奉亷煿抛ⅲ骸皢蔚字^之履?!币越z制作者居多,《方言》:“絲做者謂之履?!笨梢灾谱鞯煤芫拢蝻椧糟y珠,或繡以花紋。馬王堆一號墓所出遣冊之第261號簡所記“青絲履一兩,扁楮(緒)掾(緣)”??膳c實物相對照。此墓出土的青絲履呈菜綠色,履面用絲縷編織而成。方口,口沿前部緣寬邊,扁緒或指這一部分而言。履底則用麻線編結(jié)而成。這雙絲履的頭部翹起兩尖角,其名為絇?!秲x禮·士冠禮》鄭注:“絇之言拘也,以為行戒,狀如刀衣鼻?!闭綀龊弦话阋蟠┞模夺屆め屢路罚骸奥模Y也,飾足以為禮也?!鼻卮拗埔话闫矫翊┙z履,《睡虎地秦墓竹簡》的《法律答問》中有“毋敢履錦履”的禁令。漢代逐漸放松,《漢書·賈誼傳》:“今人賣僮仆者,為之繡衣絲履?!薄犊兹笘|南飛》中也有“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的詩句??梢姰敃r穿絲履者已較多。
屨有時與履相同,有時又相異。屨常用多股的粗線編成?!盾髯印じ粐氛f:“布衣紃屨之士?!睏钭ⅲ骸凹r,絳也。謂編麻為之,粗繩之屨也。”在新疆古樓蘭遺址的一座漢墓中出土了一雙用紅、綠、淡黃等色毛線編的屨,圓口,無絇,口前沿的屨面上編出一條醒目的花邊,其位置正與馬王堆一號墓中發(fā)現(xiàn)的青絲履上的扁緒緣相當,這是一雙不同于履的屨。
舄是有木底的屨,用于久立的禮儀場合或走泥濕地?!吨芏Y·屨人》鄭注:“復下曰舄,禪下曰屨?!薄斗窖浴肪硭模骸爸杏心菊咧^之復舄?!薄夺屆め屢路罚骸皬拖略霍?。舄,臘也。行禮久立,地或泥濕,故復其下使乾臘也?!睒防瞬屎D冢出土的東漢革舄,外涂黑漆,底很厚,內(nèi)裝木楦,楦當中有凹槽,當時應在里面填以松軟之物。武氏祠畫像中一持節(jié)之使臣穿的就是舄,其隆重的服飾顯示出他正在從事莊嚴的使命。但舄的底子太厚,行走時會不太便利,沂南畫像石墓中室西壁刻出的舞劍者,竟將舄脫置一旁,可能即基于這種原因。
屐是用木制作的,下有兩木齒,形制與今天日本木屐相似。但也有以帛為面的,稱作帛屐。其所以下置兩齒,以其“可以步泥而浣之”。屐較舄更輕便易用,多用于走長路。如《漢書·爰盎傳》載,爰盎曾“屐步行七十里”。其鞋頭之形據(jù)《搜神記》載,男者方頭,婦女圓頭。但實際上往往通用,并無嚴格規(guī)定。屐之貴者作彩畫漆飾,鞋面以五色絲為之?!独m(xù)漢書·五行志》:“延熹中,京師長者皆著木屐,婦女初嫁,作漆畫屐,五色采作絲?!?/p>
麤又作蔍,式樣很像現(xiàn)代的草鞋?!墩f文·艸部》:“蔍,草履也?!薄夺屆め屢路罚簩铡扒G州人曰麤,麻、韋、草皆同名也”?!都本推奉佔ⅲ骸胞浾?,麻枲雜履之名也。”可見它多用麻枲結(jié)成,方法是底版用兩根并排的主繩編成腳版形狀,再在底版邊緣結(jié)上鞋耳,并留出系帶,供穿時緊固于足上。這種鞋的別名叫不惜?!睹献印けM心篇》:“舜視天下猶棄敝蹝也?!壁w注:“蹝,革履也。敝,喻不惜。”崔寔《四民月令》:“十月作白履,不惜”。因為它...
查看詳情>>與“秦朝的服飾文化之生活在秦朝的人穿什么鞋?秦朝人進門之前要脫鞋”相關的文章
古代女子投河前都要脫鞋,是有特殊含義嗎?
我們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往往能夠看到投河自盡的劇情。按照影視劇的場景描述,古人投河自盡時,一般情況下都會先脫鞋將其整齊放置在岸邊,然后再選擇投河。乍一看,古人的這一做法似乎甚是荒唐,都要自盡了為啥還顧得上脫鞋子?不過仔細一想,古人在投河自盡前之所以選擇先脫鞋,其實是有著深層次原因。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就曾記載女主角跳河前后的詳細情況,廬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劉氏被焦母遣送回娘家后,不愿改嫁他人,選擇投河自盡以維護自己與焦仲卿的婚姻,引無數(shù)后人唏噓。人們會認定劉氏是投河自盡而非橫死,也是因為她死前放在河邊的鞋子,大家這才認定劉氏是自殺的,即詩中所寫“攬裙脫絲履,舉身赴清池”??梢?,早在兩漢時期人們投河自盡前選擇脫下鞋履就已約定俗成。
那么為何女子投河前要將鞋子這樣的貼身物留在岸邊呢?這一做法歸根結(jié)底還是因為古人對于禮儀的重視。在古代,入室脫鞋對賓主來說都是一種尊敬,《莊子·雜篇·列御寇》記載“賓者以告列子,列子提屨跣而走”,說明了古人在室內(nèi)為表尊敬,一般會脫鞋。漢末官渡之戰(zhàn)時,曹操也曾赤腳相迎身為袁紹幕客的舊友許攸,此事曾被傳為佳話。兩漢律法中也明確規(guī)定待罪之人不能穿鞋,如《漢書·匡衡傳》載“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謁者詔衡冠履”,《漢書·董賢傳》載“(賢)詣闕免冠徒跣謝?!眱衫勺C明凡待罪者都要跣足。
另一方面,古人也不會無緣無故地就投河自盡放棄生命,女子除非是遭遇重大冤屈或者認定自身有罪,才會選擇做出投河這樣的舉動的。古代女子地位雖然極為低下,但她們對于貞潔看得比生命還重,即使還未出嫁就被強奪貞潔,她們很多時候也不會選擇報官,而是投河自盡以死證明清白。人們看到河邊的鞋履擺放整齊,就證明死者是自行尋死而非無意間掉落水中的。戰(zhàn)國時期,楚大夫屈原因為國事糜爛而選擇投河自盡,時人未見其投河,但依舊斷定其自殺殉國,也是因為在汨羅江畔找到了屈原鞋履。
此外,古人投河自盡前會選擇脫鞋,并擺放整齊,也受到了鬼神之說的影響。鞋子乃是貼身之物,因此古人相信其是一種特殊媒介,俗話有言“寧試人棺,不試人鞋”。古人認為鞋子與自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死后家屬可通過鞋子找到尸體。曾有一種說法,家屬得知死者死訊后,會找來道士和尚進行超度,道士們到河邊后便將死者鞋子扔進河里,鞋子沉在哪處,死者尸體就在哪里。雖然這種說法明顯缺乏科學事實依據(jù),但這也確實表明鞋子這種貼身之物的重要性。
最后,古人還特別忌諱“橫死”一說,“橫死”之人無法進入家族祠堂并享受后輩供奉祭祀。投河自盡雖然也屬于“橫死”的一種,但大多數(shù)情況家族祠堂都會收納死者并進行祭祀。這是因為“橫死”往往需要拉人下水方能投胎轉(zhuǎn)世,為防冤魂作祟,古人投河自盡前選擇將鞋子放置河邊,也是用來表明是自己是自愿投河并非“橫死”??傮w來說,古代女子投河自盡前選擇脫鞋,其實也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體現(xiàn)。
查看詳情>>與“古代女子投河前都要脫鞋,是有特殊含義嗎?”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