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為什么說唐睿宗李旦登上皇位其實和自己的關(guān)系并不是很大?
唐隆政變,是改變唐朝歷史走向的又一次歷史事件,這場宮廷政變的主角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也就是是后來的唐玄宗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
當(dāng)時的朝政由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把控,朝中大權(quán)也幾乎被韋氏一族和武氏一族壟斷,真正的李家天下卻被旁人占有,所以相王李旦和妹妹太平公主一起合作,發(fā)動政變,最終成功將韋皇后一族和武氏一族趕出權(quán)利中心,給朝堂來了一個大清洗。
隨后,剛登基不久的李重茂退位,相王李旦登上皇位,成為了唐睿宗。
那么在這次政變中,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究竟是如何操作的,才能讓李旦成功上位成為新皇的呢?
一、唐隆之變爆發(fā)的背景
唐隆之變之所以會爆發(fā),就是因為身為李唐皇室的子女,同為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孩子的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很不情愿看到韋皇后以及她出身的韋家,武三思以及他出生的武家把控朝政大權(quán)。
因此他要“撥亂反正”,重新將李唐江山的權(quán)利掌握在李氏子女的手中,當(dāng)然著重是與中宗李顯同出一脈的李氏子弟手中。
我們再來詳細說一下這些事情。中宗李顯雖然身為武則天的兒子,但是在武后稱帝的過程中依然就像阻礙進程的石子一樣被踢到一邊,隨后被廢為廬陵王的李顯與韋皇后開啟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在這十多年中,由于韋皇后與他一起同甘共苦,所以中宗李顯重登皇位之后,對韋皇后的要求幾乎是無所不應(yīng)。韋皇后也因此有了成為第二個武則天的想法,與朝中重臣武三思勾結(jié),所以當(dāng)時的朝政大權(quán)幾乎掌握在韋武二人手中。
武三思死后,韋皇后權(quán)勢更盛,培植黨羽,大力提拔韋氏族人,唐中宗這個皇帝逐漸就等于形同虛設(shè)。
中宗李顯死后,韋皇后心思更加活絡(luò)起來,她想扶持一個傀儡皇帝,然后自己垂簾聽政。
韋氏子弟當(dāng)時已經(jīng)將能說得上話的職位塞滿,為了能夠讓韋家的權(quán)勢更進一步,他們的下一步就是除掉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卻沒想到被李旦和太平公主搶占先機,來了一個反殺。這就是接下來的唐隆之變。
二、唐隆政變,李旦如何成功上位,成為唐睿宗?
雖說唐隆之變,最終登上皇位的是相王李旦,但是忙前忙后的其實一直是李旦的兒子未來的唐明皇李隆基。
1、臨淄王李隆基早期謀劃,發(fā)動宮廷政變,取韋皇后母女性命
韋后把持朝政之后,李隆基一直都在為匡扶大唐皇室做準(zhǔn)備,私底下招募了不少智勇雙全的人為自己增添助力。
韋氏一族打著出去相王李旦以及太平公主的打算并不是密不透風(fēng)的,兵部侍郎崔日用因為一直以來雖然說衣服韋氏和武氏在知道他們的陰謀之后,由于擔(dān)心自己會因此而面臨災(zāi)禍,畢竟一個外戚卻想著出去李唐皇室子弟,怎么說都有點冒天下之大不韙,風(fēng)險性太大,所以崔日用就將韋氏的打算告訴了李隆基,并勸告他盡早做準(zhǔn)備。
隆基于是就與太平公主開展合作,率先發(fā)動政變。
《資治通鑒》記載:“兵部侍郎崔日用素附韋、武,與宗楚客善,知楚客謀,恐禍及己,遣寶昌寺僧普潤密詣隆其告之,勸其速發(fā)?!?/p>
因為韋氏一族得勢之后開始翹起了尾巴,對騎兵們行了很多天怒人怨的事情,所以在眾多騎兵中并不得人心,因此在被人告知李隆基要開始清肅韋...
查看詳情>>與“為什么說唐睿宗李旦登上皇位其實和自己的關(guān)系并不是很大?”相關(guān)的文章
唐睿宗李旦一生看淡名利,最后也得以安享晚年
唐睿宗李旦,出生于公元662年,他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最小的兒子,他的一生富有傳奇性,自身淡泊名利,卻被歷史大勢三次推上高位,兩次登上皇帝寶座,可謂是精彩萬分。而且李旦還是武則天四個兒子中唯一一個結(jié)局不錯的。
李旦在出生后,一開始還是比較美滿的,大哥當(dāng)太子的時候和父皇母后的關(guān)系都很好,不僅父皇很支持他,就連母后也對他另眼相待。按道理最后大哥繼承皇位,一家人安安樂樂的生活,可惜天有不順風(fēng)云,大哥李弘暴病身亡,然后二哥李賢當(dāng)了太子。但是二哥當(dāng)太子時卻和母親非常不和,常常發(fā)生沖突,導(dǎo)致母親越來越看不慣二哥,最后誣陷二哥謀反,將二哥的太子之位廢除。
二哥李賢被廢的時候,父皇李治的身體已經(jīng)極差,不能在掌握權(quán)力,費勁心思才把二哥的命保住了,而母后武則天對二哥恨之入骨,雖然沒有直接要了二哥的命,但是最后也把二哥發(fā)配到了偏遠邊區(qū)。然后三哥李顯被立為太子,三哥是個軟弱的人,自身沒什么才干,所以母親也很放心他。但是在父皇死后,情況又發(fā)生變化。
三哥只當(dāng)了55天皇帝就被母后給廢了,而且被趕到廬陵幽禁。然后自己被迫第一次登上帝位,雖然當(dāng)了皇帝,但是這個帝位他卻一點也不想要,因為所有的權(quán)力都被母后武則天把持,這個皇帝做的一點滋味也沒有,然后更可怕的事情來了,母后掌權(quán)沒幾天就派人去巴州將二哥逼死。自此之后,李旦也就不敢再違逆武則天,因為二哥被殺是在殺雞儆猴。在當(dāng)了6年傀儡皇帝后,李旦終于禪位給母后武則天,這是第一次讓位。
公元690年,母親武則天正式登上帝位,開始了長達十五年的皇帝生涯,在母親成為皇帝后,李旦被降為皇嗣,并且改名為武旦,開始了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皇嗣生涯。在當(dāng)皇嗣的那8年,李旦受到了武氏諸王的全力打擊,不僅自身的安危難以保證,就連自己寵愛的妃子也死于非命,其中就有李隆基的生母。
公元698年,在狄仁杰勸說武則天后,武則天決定把政權(quán)還給李氏,因為李旦當(dāng)了八年皇嗣,雖然朝不保夕,但是依然保有一部分政治力量,武則天為了制衡李旦,派人將被幽禁十四年的三哥李顯重新帶回了洛陽。
李旦因為自己這個皇嗣當(dāng)?shù)脤嵲谑切捏@膽戰(zhàn),加上自己對于權(quán)力并無太大欲望,于是在三哥回到國都后,主動上表請求將自己的太子之位讓給三哥,母親武則天同意了,于是在被樹立成靶子十八年后,李旦終于暫時解脫,這是第二次讓位,讓的是太子之位。
李旦讓位后,被封為相王,從此開始了較為自由的生活,身家性命都得到了一定保障。但是李唐皇室的傳統(tǒng)藝能又開始了,在武則天年老,過了八十歲后。公元705年,太子李顯聯(lián)合張柬之等大臣發(fā)動了神龍之變,武則天被迫將皇位禪讓給李顯。三哥李顯在成為皇帝后,試探李旦,表示要封他為皇太弟,李旦本來就不敢接這個燙手山芋,加上他本來就對皇位興趣不大,于是拒絕了李顯。
本以為終于能夠過安生日子了,但是誰知道三哥李顯太廢了,他完全管不住自己的皇后和女兒,他的皇后不僅和武三思等人私通給他戴綠帽子,而且還有野心想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最重要的是...
查看詳情>>與“唐睿宗李旦一生看淡名利,最后也得以安享晚年”相關(guān)的文章
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在唐睿宗李旦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唐朝政治家、詩人蘇味道有一首代表作《正月十五夜》,原文如下: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伎皆秾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此詩也是成語火樹銀花的來源,比喻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現(xiàn)在每逢元宵節(jié)觀賞煙花,必有這個形容詞和詩句。然而唐朝時還沒有煙花,又如何來的這樣的比喻呢?這就是要說到本詩的主人公,在唐朝皇帝中極具傳奇色彩的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是唐代皇帝中最會享樂的一位,不管什么佳節(jié),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游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節(jié)的夜晚,一定扎起二十丈(一丈等于3.33米)高的燈樹,在樹上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66米的高的樹,掛滿五萬多盞燈籠,那可是真是比放煙花還壯觀。也難怪蘇味道能寫出火樹銀花不夜天這么美的描述。
然而唐睿宗最為人所樂道的,除了他的享樂之外,就是他一生中三讓皇位,兩次登基的故事。究竟這樣的他是最聰明還是真庸碌?答案讓咱們接著往下看。
首次讓位于母親武則天:公元684年唐睿宗第一次即位,此時的武則天的手中權(quán)力還沒有達到足以改朝換代,身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是她過渡期的最好選擇。
李旦雖然繼承皇位,他自己并不能上朝聽政,真正把持朝政的是自己的母親武則天。
在此后的一個時期,發(fā)生了徐敬業(yè)揚州兵變和宗室越王貞等人的起兵。武則天一方面大開殺戒,威服政敵;同時又假意要還政。686年武則天下詔復(fù)政于睿宗皇帝。睿宗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戲真做,堅決表示不同意,武則天也就順?biāo)浦?,依舊臨朝稱制,把持朝政。
李旦第一次的讓位于母親實則保住了自己的姓名,若他理不明白其中的實際情況真想登基,最后被殺的肯定是自己。
二次讓位于兄長李顯:698年武則天將廢黜為唐中宗李顯從房陵召回。李旦“數(shù)稱病不朝,請讓位于中宗”,顯然,睿宗稱病只是一個借口,他是認(rèn)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較量。按照長幼的次序,兄長被迎接回到宮中,就表明母后還是有意把兄長選立為繼承人的。
唐睿宗第二次讓位兄長,不僅說明了他的明理和識趣,也使武則天可以名正言順地重立唐中宗。結(jié)果,睿宗這次以皇嗣身份讓位皇兄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為相王。
三次讓位于自己的兒子:710年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殺。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由韋后以皇太后臨朝稱制。由于倒行逆施,韋后最終走上了末路窮途。睿宗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聯(lián)絡(luò)禁軍將領(lǐng)擁兵入宮,將韋后誅殺,廢黜少帝李重茂,擁立睿宗重新登基。
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個月的睿宗再次讓位,把他這最后一讓,竟讓出了一個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時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唐睿宗倒也不能不說是一大成果?;饰粋鹘o了太子李隆基,自稱“太上皇帝”。至此,睿宗的第三次讓位也宣告完成。
在武則天當(dāng)政多年,宗室往往遭遇殺身之禍的多事之秋,睿宗每每能夠自保平安并得以善終,用《舊唐書·睿宗紀(jì)》的話說:“自則天初臨朝及革命之際,王室屢有變故...
查看詳情>>與“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在唐睿宗李旦身上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相關(guān)的文章
唐睿宗李旦曾經(jīng)被逼改“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唐睿宗李旦可以說是歷史上改名最多的皇帝,李旭輪、李輪、李旦、武輪每一個名字背后都藏著一個令人心酸的故事!
李旭輪
龍朔二年(662年),長安城蓬萊宮,一輪旭日冉冉升起,照射在整個長安城上空,似乎能夠驅(qū)除一切黑暗。
啼……
隨著一聲啼哭,一個男嬰降臨在人世間,他便是后來的唐睿宗李旦。
因為一輪旭日東升,很是祥瑞,李治便給這個剛出生的小兒子起名為李旭輪。
這個名字陪伴了李旦十二年,而這十二年也是李旦最美好的時光,由于李旦是李治與武則天最小的兒子,加之他乖巧懂事,很受父母的喜愛,他和哥哥妹妹們在歡聲笑語中成長。
命運的轉(zhuǎn)變是在十二年之后,代表性事件為李旭輪改名。
李輪
上元元年(674年),李旦迎來了第一次改名,由李旭輪改名為李輪。
這不是一個簡單的改名,其背后充斥著復(fù)雜的政治背景。
歷史背景
唐高宗李治有四個嫡子,長子李弘、次子李賢、三子李顯、四子李旦,嫡長子李弘被封為太子,三個弟弟被封為親王。
太子李弘仁愛孝順,被李治視為最完美的接班人,也一直按照接班人來培養(yǎng)。李治為李弘挑選最好的老師,為他培養(yǎng)最優(yōu)秀的文臣武將班子,小小年紀(jì)便讓他監(jiān)國。
但是天公不作美,“完美”的太子,偏偏沒有一個好身體,疾病纏身,一副隨時都有可能倒下的姿態(tài),這可急壞了眾人。
有人急便有人喜,二子李賢、三子李顯,見哥哥這幅身體,覺得自己有機可乘,逐漸的將已收了的心又拿了出來,開始在父皇李治面前爭相表現(xiàn)自己。
李治何等智慧,又豈會看不出兒子們的這點小聰明,于是決定敲打一下兒子,不要有爭奪皇位之心,具體的方式就是給兒子們改名。
將兒子們名字中的“日”字,全部去掉,李顯改名為李哲,李旭輪去掉中間帶日的“旭”字,為李輪。
寓意是“天無二日,民無二主”,讓兒子們收了不該有的心。
李旦由李旭輪改名為李輪,看似對李旦的影響不大,實則代表著李旦已被卷入政治漩渦,無法脫離。
李旦
九年后,永淳二年(683年),李旦迎來第二次改名,由李輪改為李旦。
父皇李治曾經(jīng)取走了李旭輪名字中的“日”,改其名為李輪,如今又還給李輪一個“日”字,這個“日”不再是“旭”,而是“旦”,李旭輪獲得了被后世人所銘記的名字——李旦。
“旦”字上面一個“日”,下面一個“一”,“一”類似大地,日頭高高的照射在大地上,由此可見李治對李旦的期望。
歷史背景
李治為何態(tài)度一百八十度轉(zhuǎn)變呢?只因世事變遷,他心中也充滿了無奈。
太子李弘果然撒手人寰,一去不復(fù)還,次子李賢被封為太子,李賢不同于李弘,他有一個好身體和一顆積極參政的心,百官們見李賢有人君之范,積極響應(yīng)李賢,東宮勢力迅速擴張。
老李家兄弟相爭、以子逼父的事情不斷,李治很是忌憚,再加上武則天推波助瀾,最終李治決定廢除李賢太子之位,貶為庶人。
一個哥哥身死,一個哥哥被貶,現(xiàn)在輪到三子李顯繼承太子之位,但是這個李顯卻每天只知吃喝玩樂,從不關(guān)心國家大事,也不聽取他人賢言。在外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母親”武則天,這令李治很擔(dān)憂,李治深知一但自己死去,局面絕對會...
查看詳情>>與“唐睿宗李旦曾經(jīng)被逼改“姓”,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關(guān)的文章
唐睿宗李旦,他身上展現(xiàn)出了皇帝應(yīng)有的智慧、魅力和權(quán)術(shù)
或許是因為武則天過于強勢,兩個當(dāng)過皇帝的兒子存在感非常低,尤其是小兒子唐睿宗李旦,在其子李隆基開元盛世的光環(huán)下更是黯淡無光。唐睿宗李旦雖然沒在歷史上刷多少存在感,但此人并非是一無是處,其在逆境中的生存智慧和以退為進的讓位技巧,很值得現(xiàn)在人學(xué)習(xí)和思考,廟號“睿宗”絕非徒有虛名。
活下去永遠大于刷存在感
看起來至高無上的皇位,在此時的李旦眼中成了燙手的山芋。幾年前,兩個哥哥因不滿母親的霸道,都死于非命,那首“黃臺瓜辭”言猶在耳,現(xiàn)任皇帝三哥李顯就因為說了一句賭氣的話,立刻被母親廢黜了,將來的命運怎么樣,誰也說不好。母親武則天強大的權(quán)力欲望和野心讓李旦不知所措,他不想坐上皇位但又不敢違背母親的心愿。
天生貴胄的李旦是一個知書達理,性情溫和又勤奮好學(xué)的文藝青年,擅長書法,做一個與世無爭的王爺,沉浸在藝術(shù)的世界里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但是,為了母親的“不專權(quán)”的美名,只能做一個傀儡皇帝。既然不能改變,那就老實聽話,一切都交給母親,自己當(dāng)個透明人吧。
徐敬業(yè)在揚州造反,宰相裴炎居然建議讓母親還政于李旦,結(jié)果裴炎被安上造反的罪名斬首,兩年后,武則天還裝模作樣的下詔還政,李旦極力推辭,武則天很開心,順?biāo)浦劾^續(xù)臨朝稱制。四年后,武則天扯掉了最后的遮羞布宣布自立為皇帝,大唐江山就這樣改姓武了,大唐的宗室也被斬殺的差不多了,李旦又能改變什么,他第一時間表示,我也要姓武,請母親賜姓!從此我不當(dāng)皇帝,我是皇嗣。
李旦如此委曲求全,但母親依然不放心,她寵幸的婢女韋團兒突然來勾引李旦,估摸又是武則天的一波試探,否則一個婢女豈能如此大膽!李旦當(dāng)然要拒絕了!但沒想到韋團兒居然誣陷他的兩個妃子,結(jié)果被母親傳到宮中之后再也沒有出來。李旦只能忍氣吞聲,裝作什么事情都沒發(fā)生。后來,膽大包天的來俊臣把矛頭指向了李旦,嚴(yán)刑拷打李旦身邊的人企圖找到謀反的證據(jù),最后還是樂工安金藏當(dāng)場剖腹明志,這事情才告一段落!
再度讓位,被歷史掩蓋的個人魅力
武則天晚年,在狄仁杰等大臣的勸說下,武則天下定決心把皇位傳給兒子。作為皇嗣的李旦再度即位有著充分的優(yōu)勢,但是李旦多次稱病不上朝,堅決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哥哥。這大約是性格使然,也與多年的生活經(jīng)歷有關(guān),做一個逍遙的王爺遠比這萬圣之尊更有趣。
然而,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李旦讓出了皇位,又拒絕當(dāng)皇太弟的建議,但依然沒有打消哥哥的顧慮。太子李重俊和將領(lǐng)李多祚發(fā)動政變誅殺武三思,政變平定之后,李旦和太平公主卻被武三思一黨誣陷是同謀,唐中宗也拿不定主意,讓中書令蕭至忠審理此事,蕭至忠極力勸說,“陛下富有四海,貴為天子,豈不能保一弟一妹,受人羅織?”(舊唐書·列傳四十二)當(dāng)初則天皇后想讓相王為太子,他絕食抗議擁立陛下,這份誠心天下人都知道。當(dāng)時相王都拒絕了,如今又何必再趟渾水呢?唐中宗終于醒悟過來。
在動蕩的朝堂之上,李旦依靠著低調(diào)謙讓最終頑強地生存下來。在歷史上,他貌似就是一個做皇帝沒魄力,政治上無建樹的...
查看詳情>>與“唐睿宗李旦,他身上展現(xiàn)出了皇帝應(yīng)有的智慧、魅力和權(quán)術(shù)”相關(guān)的文章
為何幾位兄弟里只有他能獨善其身?全因唐睿宗李旦有自知之明
中國有句古話叫“最是無情帝王家”。為了皇位,皇室中兄弟鬩墻,父子反目的事時有發(fā)生。要想在那種情況下生存下去,只有兩種辦法,要么“狠”,要么“忍”。而古代也有一些聰明的皇室成員,憑借自己的睿智成為了最后的贏家。
李旦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第四個兒子,出生在長安。因為他在兄弟間排行最小,所以最受唐高宗寵愛,出生沒多久就被封為殷王。成年后又擔(dān)任右衛(wèi)大將軍、洛州牧,歷封豫王、冀王等爵位。按說以他在兄弟間的位置,是輪不到他當(dāng)皇帝的。但因為他有個野心勃勃的母親,所以一切不可能都變成了可能。
李旦同父同母的大哥是太子李弘,自幼孝順仁和,當(dāng)了太子后更是體恤民情。唐高宗對李弘也很滿意,早就視其為接班人。可惜李弘英年早逝,剛剛23歲便猝死在合璧宮綺云殿。李旦的二哥李賢,也深得唐高宗喜愛,在李弘死后被立為皇太子。但因他能力太強,所以引起了母親武則天的忌憚,最終被逼自殺。李旦的三哥是唐中宗李顯,唐高宗李治病逝后,便由他登基繼位。當(dāng)時武則天臨朝攝政,李顯很不爽,便想扶持皇后韋氏一族來抗衡自己的母親。結(jié)果武則天大怒,將李顯廢為了廬陵王。
李顯被廢后,看起來庸碌無能的李旦就被武則天選為了接班人。李旦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母親的對手,所以一切都順著她來。當(dāng)武則天表露出想要稱帝的心思后,李旦立刻自降身份成“皇嗣”,還請求賜武姓。這也是他第一次讓位。后來宰相張柬之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武則天禪位于李顯。李顯復(fù)位后,欲封立下大功的李旦為“皇太弟”,但李旦拒絕了。要知道,一旦接受這個身份,那下一任皇帝基本就是他了。這是李旦第二次讓位。
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一黨毒殺后,在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的幫助下,李旦再次登基為帝。后期,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的爭斗愈演愈烈,李旦為了避免卷入他們的爭斗中,主動禪位給兒子李隆基,自己當(dāng)起了太上皇。這是他第三次讓位??v觀他的一生,雖然起起伏伏,但卻有驚無險。而最后能明哲保身,全憑他那顆睿智的心。
查看詳情>>與“為何幾位兄弟里只有他能獨善其身?全因唐睿宗李旦有自知之明”相關(guān)的文章
82歲的女帝武則天,最后竟是被“自己人”趕下臺?
公元690年,唐高宗李治已經(jīng)病逝8年,武則天也做了8年皇太后,這8年時間,武則天除掉了李敬業(yè)、除掉了南安王李穎、瑯邪王李沖,并啟用來俊臣、周興等酷吏,大肆鏟除異己,逼得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人自殺,真正成了李唐一手遮天的人物。
當(dāng)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67歲,當(dāng)對權(quán)勢的熱情,是絲毫不減,對于屈居幕后,很不甘心,于是便起了自己當(dāng)皇帝的心思,同年9月,侍御史傅游藝上奏請求武則天登基稱帝,緊接著,百官聚集6萬百姓,上表請求武則天登基稱帝。
當(dāng)時的皇帝李旦是滿心苦澀,但武則天勢大,自己也無可奈何,只能忍著悲憤,請求武則天賜姓“武”,把皇位讓給自己老媽,至此,武則天廢唐立周,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武則天在位15年,打擊門閥,扶植庶族,發(fā)展科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延續(xù)貞觀之治,人們將她統(tǒng)治時期,稱作“貞觀遺風(fēng)”,不得不說,政治上,武則天確實有建樹,并不比任何男皇帝差。
但武則天創(chuàng)建“控鶴監(jiān)”,大肆招收美男,流放親兒子李旦,毒死了大兒子李弘,逼二兒子李賢自殺,鞭死了孫子李重潤、孫女李仙蕙,也被后人詬病千年。
轉(zhuǎn)眼到了公元705年,此時的武則天,已經(jīng)當(dāng)了15年皇帝,也已是個82歲的老太婆,就在這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等人,率軍沖入迎仙宮,將武則天最愛的男寵張宗昌、張易之兄弟殺死,逼迫武則天退位,史稱神龍政變。
神龍政變后,武則天“移居”上陽宮,權(quán)勢盡失,成了沒牙老虎,從二圣臨朝,到太后稱制,再到女皇臨朝,幾十年間,武則天殺人無數(shù),政敵無數(shù),為何武則天倒臺后,沒有人秋后算賬,要置她于死地呢?
原因有三,最后一點很重要。
武則天是誰推翻的?宰相張柬之、崔玄暐,張柬之、崔玄暐的宰相又是誰封的?自然是武則天,從某種程度來說,武則天是被“自己人”趕下臺的。
這些人可以說自己是為了復(fù)辟李唐天下,但絕對不會說武則天是亂臣賊子,因為他們的輝煌騰達,跟武則天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而武則天被趕下臺后,滿朝堂站著多少曾經(jīng)周武一朝的舊人?只要有人敢提出除掉武則天,不用武則天自己反擊,這些人便會將他死得粉碎。
原因二:武則天勢力并未消亡
武則天被趕下臺后,武三思等武氏族人依舊參與朝政,太平公主依舊權(quán)傾朝野,又這兩股勢力在,武則天的安全,自然沒有任何問題。
而武則天,又是心狠手辣的主,早年政治斗爭,出手狠辣,比如李敬業(yè),兵敗被殺后,武則天不僅將李敬業(yè)黨羽斬殺干凈,而且還把李敬業(yè)的爺爺李績,也挖墳鞭尸,比如建議李治廢后的宰相上官儀,便直接被武則天誣陷謀反下獄處死。
能被武則天放過的,都是些翻不起大浪的蝦兵蟹將,即便武則天倒臺,無權(quán)無勢,依舊不是這些人可以抗衡的。
原因三:武則天之后,稱帝的都是武則天兒孫
武則天倒臺,當(dāng)皇帝的是武則天第三子李顯,李顯死后,當(dāng)皇帝的是武則天第四子李旦,百善孝為先,作為兒子,即便母親百般不是,李顯、李旦都會輕輕放下。
而李隆基、李享等人,都是武則天的孫子,曾孫,更不會找...
查看詳情>>與“82歲的女帝武則天,最后竟是被“自己人”趕下臺?”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