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辛棄疾

發(fā)布時間:2020-05-26
1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集錦(5篇)

辛棄疾事跡素材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
辛棄疾素材

下面是與“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相關(guān)的新聞報道供您參考,如果我的回答能夠解決你的問題請將它收藏起來以便日后查看。掌握文檔處理技能可以有效地利用我們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寫作時前總想尋找一些范文借鑒,學(xué)習(xí)好的范文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業(yè)意識和經(jīng)營才能。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篇1】

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大詞人,軍事謀略家。辛棄疾出生于金國,少年之時抗金歸國,因而在南宋朝廷為官。辛棄疾的仕途并不順利,他在朝為官之時,時常受到他人彈劾。不斷的彈劾,使得辛棄疾被反復(fù)起用,不多久又遭到罷官。他一生中有超過二十年是閑居在家的。而他遭受同僚彈劾的原因,有三點:好殺人、好財和好色。

辛棄疾好色之事,證據(jù)確鑿。例如開禧元年,辛棄疾起復(fù)知隆興府,同年便遭到浙東安撫使韓侂胄彈劾,說:“以臣僚言棄疾好色貪財,淫刑聚斂?!本瓦B他自己也曾經(jīng)說自己“自笑好山如好色。”(《浣溪沙偕叔高、子似宿山寺戲作》)

辛棄疾既然有好色的這么一個特點,并且還成為政敵彈劾他的依據(jù),那么他一生中經(jīng)歷的女人絕對不少。鄧廣銘先生曾作《辛稼軒年譜》,里面對于辛棄疾一生所經(jīng)歷的女人做了一個統(tǒng)計。雖然也許并不齊全,但是其數(shù)目也是不少。辛棄疾除了原配夫人范邦彥之女范氏之外,有具體名目可查的女人有:整整、錢錢、田田、香香、卿卿、飛卿等侍妾。

這些名字當(dāng)然不可能是學(xué)者亂說,自然有其來源。關(guān)于整整,宋周煇《清波別志》記載:“辛稼軒在上饒,屬其室病,呼醫(yī)對脈,吹笛婢整整者侍側(cè),乃指以謂醫(yī)曰:‘老妻病安,以此人為贈?!粩?shù)日果勿藥,乃踐前約?!币驗榇蠓蛑魏昧瞬?,所以辛棄疾將整整送給了大夫。

辛棄疾所作之詞,《鷓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和《滿江紅·莫折荼蘼闋》都分別提到了兩位侍妾?!耳p鴣天·困不成眠奈夜何》:“嬌癡卻妒香香睡,喚起醒松說夢些?!边@里提到了香香?!稘M江紅·莫折荼蘼闋》:“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別,醉賦,侍者飛卿奉命書?!保@里提到了飛卿。

另一首詞《西江月·題阿卿影像》記:“人道偏宜歌舞,天教只入丹青,喧天畫鼓要她聽,把著花枝不應(yīng)。何處嬌魂瘦影,向來軟語柔情,有時醉里喚卿卿,卻被旁人笑問?!边@里的卿卿,應(yīng)當(dāng)不是飛卿。雖不知卿卿到底是此女之名,還是辛棄疾對女子的愛稱,但她也是辛棄疾的女人之一。

元人陶宗儀《書史會要》卷六說:“田田、錢錢,辛棄疾二妾也。皆因有其姓而名之,皆善筆札,常代辛棄疾答尺牘。”根據(jù)陶宗儀所記,辛棄疾還有田田、錢錢等侍妾二人。

馮金伯《詞苑萃編》記:“京畿有二漕,一呂晉,一呂正已。晉家諸姬甚盛,必約正已通宵飲。呂婆一旦大怒逾墻詈之,晉子一彈碎其冠,事徹孝皇,兩漕即曰罷,呂婆有女事辛幼安,以微事觸怒逐之。今稼軒桃葉渡詞因此而作?!币簿褪钦f除了有名字的侍妾二人,還有一位呂婆之女也是辛棄疾的女人之一。

除了這些良家女子,辛棄疾還時常逛妓院。卻不知又入了多少女子的裙下,與多少女子有過一夕之歡。

后世人認識到辛棄疾大多數(shù)源于他氣勢恢宏的詞作,很少有...

查看詳情>>
2、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集錦3篇

辛棄疾事跡素材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
辛棄疾素材

編輯在眾多網(wǎng)絡(luò)文章中認真選擇了一篇優(yōu)秀的“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在處理文檔時務(wù)必要注意信息的準(zhǔn)確性和真實性,范文在寫作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運用恰當(dāng)?shù)膶懽鹘Y(jié)構(gòu)可以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寫作內(nèi)容。記得將本文收藏以便隨時查閱!

辛棄疾愛國事跡素材(篇1)

辛棄疾初來到南方時,對南宋朝廷的怯懦和畏縮并不了解,加上宋高宗曾贊許過他的英勇行為,不久后即位的宋孝宗也一度表現(xiàn)出想要恢復(fù)失地、報仇雪恥的銳氣,所以在他南宋任職的前一時期中,曾寫了不少有關(guān)抗金北伐的建議,如《美芹十論》《九議》等。盡管這些建議書在當(dāng)時深受人們稱贊,廣為傳誦,但朝廷卻反應(yīng)冷淡,只對辛棄疾在建議書中所表現(xiàn)出的實際才干很感興趣。

從乾道四年(1168年)年始,辛棄疾先后擔(dān)任過建康府通判、滁州知州、江西提刑等職,在平定了賴文政領(lǐng)導(dǎo)的茶商軍之后,又知江陵府兼荊湖北路安撫使,成為封疆大吏,后歷江西、湖南安撫使等職。頻頻的調(diào)動與升遷并沒有使辛棄疾感到滿足,他日夜渴望的是馳騁沙場,收復(fù)失地。但辛棄疾豪邁倔強的性格和執(zhí)著北伐的熱情,卻使他難以在官場上立足。另外,“歸正人”的尷尬身份也阻攔了他仕途的發(fā)展。 后來,辛棄疾因在地方上大刀闊斧地整頓、創(chuàng)置“飛虎軍”等事,妨礙了權(quán)貴們的利益,淳熙八年(1181年)十一月被交章彈劾,以“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等罪名(臺臣王藺語),罷去所有職務(wù)。

早在淳熙七年(1180年)再知隆興府(今江西南昌)兼江西安撫使時,辛棄疾便擬在上饒建園林式的莊園,安置家人定居。淳熙八年(1181年)春,開工興建帶湖新居和莊園。他根據(jù)帶湖四周的地形地勢,親自設(shè)計了“高處建舍,低處辟田”的莊園格局,并對家人說:“人生在勤,當(dāng)以力田為先。”因此,他把帶湖莊園取名為“稼軒”,并以此自號“稼軒居士”。他也意識到自己“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論盜賊札子》),所以早已做好了歸隱的準(zhǔn)備。在被罷官時,帶湖新居正好落成,辛棄疾回到上饒,開始了他中年以后的閑居生活。此后二十年間,他大部分時間都在鄉(xiāng)閑居。

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辛棄疾的好友陳亮從故鄉(xiāng)浙江永康專程拜訪辛棄疾,兩人于鉛山長歌互答,稱第二次鵝湖之會(即辛陳之晤)。鵝湖之會后,辛棄疾又陸續(xù)出山兩次做官。在此期間,他還與鄭汝諧、楊民瞻、韓元吉等交往,或慷慨激昂,極論世事,或長歌相答,情意深長。同時,他還與朱熹建立了較深的友誼。

紹熙三年(1192年)至紹熙五年(1194年),辛棄疾出任福建提刑、福州知州、福建安撫使等職,其間一度歸朝任太府卿,又被劾罷官奉祠。 同年夏,辛棄疾回到上饒,住在瓢泉,動工建新居,經(jīng)營瓢泉莊園,決意“便此地、結(jié)吾廬,待學(xué)淵明,更手種、門前五柳”。

慶元二年(1196年)夏,帶湖莊園失火,辛棄疾舉家移居鉛山(今江西鉛山東南)期思瓢泉。 辛棄疾在瓢泉過著游山逛水、飲酒賦詩、閑云野鶴的村居生活。瓢泉田園的恬靜和期思村民的質(zhì)樸使辛棄疾深為所動,...

查看詳情>>
3、

辛棄疾的詩詞名篇代表

辛棄疾的詩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的詩詞名篇代表

從小學(xué)到中學(xué),我們學(xué)過很多辛棄疾的詩詞,其中令小編印象最深刻的一句“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辛棄疾的詩詞中豪放中帶著婉約,他的大部分詩詞基調(diào)都是愛國,抗戰(zhàn),體現(xiàn)了豪邁的英雄氣概。一起來看看辛棄疾的詩詞名篇代表有哪些吧。

辛棄疾的詩詞名篇代表

一、青玉案·元夕

東風(fēng)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zhuǎn),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為宋代大詞人辛棄疾的作品。此詞從極力渲染元宵節(jié)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著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二、清平樂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uploads/image/2020/11/12/timg (1).jpg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了碧綠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吳地方言,聽起來溫柔又美好,那滿頭白發(fā)的老人是誰家的呀?大兒子在溪水東面豆田鋤草,二兒子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喜愛的是無賴的小兒子,他正橫臥在溪頭草叢,剝著剛摘下的蓮蓬。

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中回到了當(dāng)年的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聲。把烤牛肉分給部下,樂隊演奏北疆歌曲。這是秋天在戰(zhàn)場上閱兵。戰(zhàn)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復(fù)國家失地的大業(yè),取得世代相傳的美名??蓱z已成了白發(fā)人!

四、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是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的一首詞。他在帶湖居住期間,閑游于博山道中,卻無心賞玩當(dāng)?shù)仫L(fēng)光。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在這首詞中,作者運用對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個“愁”字 ,以此作為貫串全篇的線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淺意深,令人玩味無窮。

五、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看到無數(shù)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夕陽西下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里傳來鷓鴣的鳴叫聲。

辛棄疾的詩詞最少字

《送劍與傅巖叟》

宋代:辛棄疾

鏌邪三尺照人寒,試與挑燈子細看。

且掛空齋作琴伴,未須攜去斬樓蘭。

白話譯文:

三尺長的莫邪劍劍光耀眼,讓人膽寒,試著挑亮油燈細細品賞。這么好的寶劍如今只能空掛書齋與琴為伴,邊敵猖獗卻無法帶著赴邊殺敵。

賞析

全詩發(fā)英雄用武無地之慨。前兩句...

查看詳情>>
4、

辛棄疾最出名的贈別詩詞賞析,創(chuàng)作背景是怎么樣的?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的朋友鄭如巒要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去做知州,辛棄疾設(shè)宴餞別。鄭如巒,字厚卿,是辛棄疾的好友,因為鄭如巒要到衡州做知州,所以辛棄疾在詞中稱呼他為鄭衡州。

在宴席上,辛棄疾先作了一首《水調(diào)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這首詞作完后,將傷離別的氛圍營造了出來。曲終闋盡,余弦更興,辛棄疾一時有感于朋友的離別,又填了一首《滿江紅·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所以在這首詞的小序中出現(xiàn)了“再賦”二字。而且詞中小序說得很清楚,這是餞別鄭衡州時寫的,說白了,這就是一首餞行詞。

古代有以詩詞贈別的傳統(tǒng)

古時候由于交通不是很便利,通信也不發(fā)達,親人朋友之間一旦分別,再度重逢是一件難以難以預(yù)料的事情,有時候三年五載都不能見上一面,長則幾十年也不能相見,只能以書信的形式問候,有的甚至一別即成永決,再也不可能見面,所以離別在古人心中有著特殊的含義,他們是很看重離別的。

而在離別之際,人們往往會鄭重地設(shè)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以吟詩作詞、寫文章等形式話別,總之就是對送別之人的依依不舍、還有給予的厚望。

抒發(fā)離別之情的詩歌或者詞賦,就是餞別詩詞,文章就是“贈序文”。如我們非常熟知的《送元二使安西》,就是王維送別好友的時候,寫的一首餞別詩;《送李愿歸盤谷序》,就是韓愈送別李愿2寫的一篇贈序文。

送別詩詞中的題目往往有“送、別、贈”等字眼,內(nèi)容則涵蓋了親人之別、夫妻之別、戀人之別、友人之別、同事之別、師生之別,詩詞中還會出現(xiàn)特定的送別場景和意象,常見的意象有酒、柳、秋、夕陽、長亭等。

餞別類的詩詞常用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的藝術(shù)手法,有的表現(xiàn)為豪放曠達,有的則又是或委婉含蓄,不管哪種風(fēng)格,都是送別雙方友情、親情、愛情、師生情誼等美好情感的體現(xiàn)。

辛棄疾送別鄭厚卿的第一首詞《水調(diào)歌頭》

辛棄疾的這首詞,則包含了多種的情感,鄭厚卿既是辛棄疾是同僚、又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在這樣的場合、這樣的情境中,辛棄疾連作兩首詞為即將遠行的朋友餞別,要抒發(fā)相同的送別主題,卻又在詞句內(nèi)容上不重合,這是很有難度的一件事情。

辛棄疾卻揮灑自如,信手拈來,不光在詞章內(nèi)容上避免了重復(fù),在藝術(shù)特點上也各不相同,因而兩首詞都成為蜚聲詞壇的佳作?!端{(diào)歌頭·送鄭厚卿赴衡州》原詞是這樣寫的:

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衡陽石鼓城下,記我舊停驂。襟以瀟湘桂嶺,帶以洞庭青草,紫蓋屹西南。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词咕?,于此事,定不凡。奮髯抵幾堂上,尊俎自高談。莫信君門萬里,但使民歌五衿,歸詔鳳凰銜。君去我誰飲,明月影成三。

這首詞作上片從描述衡州自然風(fēng)物和優(yōu)良的人文傳統(tǒng)起筆,詞人期望鄭厚卿到任之后做一個干實事的官員,振興當(dāng)?shù)氐奈幕逃聵I(yè),關(guān)心當(dāng)?shù)氐霓r(nóng)桑生產(chǎn),發(fā)展經(jīng)濟,嚴(yán)于吏治,興利除弊,富國益民,踏踏實實地干出一番事業(yè)來,從而贏得百姓的愛戴和朝廷的重視。

詞作直到結(jié)尾“君去我誰飲,明月影成三”兩句中,詞人辛棄疾才筆鋒一轉(zhuǎn),道出了依依惜別的深情。這首詞的特點是詞句都...

查看詳情>>
5

辛棄疾最霸氣的詞是哪首?以夢境來描寫,表現(xiàn)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是南宋時期偉大的愛國詞人,他的一生都是在致力于收復(fù)北方的失地,希望可以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但是很可惜他的這種理想,最終并沒有實現(xiàn),反而他自己還時常被排擠。盡管他年輕的時候從北方偷偷地跑到南方,目地就是希望可以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這個時期的詞人充滿熱情,有著滿腔的熱血。同時他本人也的確是上過戰(zhàn)場,可是后來由于當(dāng)時朝廷的不作為,這也使得他的這種理想化為了泡影。

縱觀整個南宋時期的文人,他們身上都有那種濃熱的愛國熱情,但是很可惜這些人的下場也都極為悲慘,雖然辛棄疾的下場稍稍好一些,并沒有像其它的將領(lǐng)那樣被處死,可是他也一度被閑置了好幾十年,一直到終老,他的理想也沒有實現(xiàn),整個國家也沒有實現(xiàn)統(tǒng)一。

辛棄疾在閑置時期也是寫過了很多充滿熱情的愛國名篇,其中最為令人感動的便是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在這首詞中辛棄疾回想了自己的青年時代,同時也在詞作表達了那種愛國熱情,可是他的這一熱情,并沒有引起朝廷的重視,然而他本人也是極為痛苦,所以讀這樣的作品,除能夠感受到那種愛國熱情之外,更多的還是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內(nèi)心的悲痛之苦。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宋代: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篇充滿了殺氣,而且在這首詞中,他完全是以夢境來描寫,從而也給人一種如夢如幻的感覺,也正是在這樣的一種情形之下,詞人回想起了自己的青年時代,那時他帶領(lǐng)著士兵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目地只有一個,那就是收復(fù)北方淪陷的土地,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這首詞中我們更是感受到了詞人的一片深情,以及他對于整個國家那種深沉的愛。

詞的上片,我們的詞人便是直入主題,直接描寫到了自己青年時代,他是如何在戰(zhàn)場上奮勇殺敵的情形,而且筆觸細膩,不僅描寫到了當(dāng)時的情形,同時也把自己內(nèi)心的那種感受,也都全部的融入進了詞作中。作為一位在戰(zhàn)場上殺敵的將軍,詞人只要一聽到那鼓聲,內(nèi)心便是洶涌澎湃,這也正是此詞最為令人感動的一個地方。

詞的下片,辛棄疾寫的就更加的充滿激情,正是由于自己再也不復(fù)從前,而且整個朝廷也沒有想過要抗金,想要去收復(fù)北方的失地,只是偏安一隅,依舊在杭州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這對于詞人來說,那無疑是一件重大的打擊,所以他在這后片,又從夢境寫到了現(xiàn)實,同時也寫到自身,由于自己現(xiàn)在早已老了,頭發(fā)也都花白了,即使是有理想,也是無法實現(xiàn),這也正是詞人的悲哀,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的悲哀。

辛棄疾的這首《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通篇都營造出了一種濃濃的殺氣,這也正是詞人內(nèi)心悲痛的體現(xiàn),正是由于自己被閑置,而且有理想無法實現(xiàn),所以詞人也只能是在夢境中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回想當(dāng)年的戰(zhàn)場的生活,應(yīng)當(dāng)說詞人內(nèi)心是非常的痛苦。


查看詳情>>
6、

辛棄疾詞精選一首,是什么讓辛棄疾充滿了愁苦之感?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的一生,創(chuàng)作過無數(shù)經(jīng)典詞作,大體分為兩類。一種是渴望金戈鐵馬征戰(zhàn)沙場,但報國無門的慷慨惆悵之詞,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還有一種是辛棄疾閑居江西上饒后的純粹描寫的鄉(xiāng)野之詞,如《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等。

而這首《書博山道中壁》便是屬于前一種,其詞曰: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是辛棄疾被朝廷彈劾后,閑居在江西上饒帶湖時期所作。

閑居期間,辛棄疾始終無法像陶淵明或者王維那樣過著閑云野鶴、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生活。盡管這里風(fēng)景優(yōu)美,但心中始終渴望上陣殺敵的辛棄疾卻無心賞玩周遭的美景。于是,他便在博山道中的壁上寫下了這首頗為有名的《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出生在山東歷城,也就是今天的濟南。當(dāng)時的濟南已經(jīng)被金兵占領(lǐng),辛棄疾在很小的時候便受到爺爺辛贊的影響,勵志長大后驅(qū)除金兵,恢復(fù)中原。辛棄疾的夢想便是成為一名能征善戰(zhàn)的將軍,至于填詞作賦,那只是閑暇時玩玩而已。所以,辛棄疾年輕的時候便參加了耿京起義勇猛殺敵,立功無數(shù),最津津樂道的便是他曾經(jīng)帶著50余名騎兵,勇闖金兵大營活捉叛徒張安國,交給南宋朝廷處決。

年輕時候的辛棄疾很理想化,他認為憑著南宋軍民上下一心,驅(qū)除金兵一統(tǒng)中原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辛棄疾在詞中表達了自己在年少時不懂什么是憂愁,閑暇時喜歡爬上高樓,為了寫一首新詞強說自己有多么愁。

忽然想起了南宋詞人蔣捷的一首《虞美人.聽雨》,詞中也表達了不同年齡段的心境,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而到了晚年,則是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充滿了愁苦之感。

辛棄疾亦是如此。晚年的辛棄疾心中可謂百感交集,嘗盡了愁的滋味。他愁自己常年被朝廷排擠報國無門,更愁南宋朝廷企圖偏安一隅和對待金朝茍合的態(tài)度。此時的辛棄疾真是嘗盡了憂愁的滋味,但是他卻又不說愁,只得感嘆:“天氣涼了,好一個秋天”。

辛棄疾最偉大之處便是心系家國情懷,正如他在《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所寫的那樣:“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fēng),季鷹歸未?”他不會像張翰那樣,為了家鄉(xiāng)的鱸魚而棄官,而是不管身在何方,心中都牽掛著國家的命運。

最令人動容的便是病榻前的辛棄疾,在高喊三聲“殺賊、殺賊、殺賊”后便去世了。

辛棄疾的一生,沒有成為戰(zhàn)場的飛將軍,卻成為詞壇的飛將軍,也算是對他人生的一種補償吧。


查看詳情>>
7、

辛棄疾一首有名的詞,寫女子思念心上人,心如針細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南宋響當(dāng)當(dāng)一條好漢。幾個人敢像他一樣,帶領(lǐng)50多人,深入數(shù)萬人敵營,最后抓住叛徒并帶回南京城,交由朝廷處置!

南宋豪放詞派頭把交椅,非他莫屬??墒钦l能想到,這位醉里挑劍看劍的詞中之龍,其實也心如針細,深諳女子曲折心事?

大約在公元1178年秋天,好漢辛棄疾從京城調(diào)任湖北,擔(dān)任轉(zhuǎn)運副使,雖然也是大官,但他知道,這是當(dāng)權(quán)者不想再聽他嘮叨,故意把他支開。

心里怎么說還是感到有些不爽!這期間,他寫下一首少有的婉約風(fēng)格詞作,連作三個設(shè)想,自顧自拋出兩個問題,令人讀完后嘆服不已。

南歌子·萬萬千千恨

宋代:辛棄疾

萬萬千千恨,前前后后山。傍人道我轎兒寬。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

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知他熱后甚時眠。萬萬不成眠后、有誰扇。

該詞寫相思愛情,純從女性角度寫起,栩栩如生地刻畫了一個癡情地掛念愛人的女子形象。全詞以一“恨”字貫穿詞意,下片三問三答,依次推進,關(guān)心備至,體貼入微,情意癡絕。語言通俗易懂,膾炙人口。這首詞寫離愁別緒。上闕寫送別,實寫。下闕寫思念,從個人設(shè)想切入,虛寫。

哎呀媽呀,好痛苦呀,這痛苦如同前后山岳起起伏伏,綿延不盡。偏有旁人嫌我轎子太寬,擋了道兒,哼,卻不想,是他們在前面礙眼,擋住了我搜尋某人的目光。今晚那死鬼肯定會在江邊過夜吧,喏,前面有一排樹,他肯定會把船兒系在那里。他何時才會睡著?今晚還真有點熱呢。要是因為太熱,他實在睡不著,有誰給他扇扇子呢?

上闕以重重疊疊的山巒比喻離愁,既有重量,更有剪不斷銷不得的無奈。同時,也是暗示心上人出走于群山之間。

下闕轉(zhuǎn)入水路,暗示離人愈行愈遠,并提出3個設(shè)想,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將女子心理細致入微之處娓娓道出,讓人讀后屏息。最后情深處,令人淚目。

前半片寫離別之怨、離別之恨,設(shè)為許多無理之辭,看似怪奇,但對愛人的真摯感情不啻如同從心田沖決釋放,顯得非常自然。后半片從女性角度設(shè)想別后男子的生活情態(tài),三個設(shè)想,依次而遞,層層加細,表現(xiàn)了女性特有的柔韌細膩心理和對愛人體貼入微、關(guān)懷備至的至情。本詞作為稼軒詞中少見的抒發(fā)婉約感情的詞篇,在揭示女性特有的隱微難明的心理上顯得很有特色。

開篇驚艷,下闕更是精彩極了。寫女子思念心上人,不是著眼于鴻雁西風(fēng)、淚眼倦容,而是專注于內(nèi)心戲,設(shè)想三個場景,將女子思念之情一層一層推向極濃之處。

特別是最后一句,讓人自然聯(lián)想到曾幾何時,女子為愛人扇風(fēng)納涼的情景,讓人十分感動。

讀完這首詞,想必我們對辛大叔更加喜愛了吧!這個曾經(jīng)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滿嘴殺敵沖鋒的糙漢子,現(xiàn)在也變得可親可愛了呢!


查看詳情>>
8、

辛棄疾最有名的送別詞《鷓鴣天·送人》,與蘇軾王觀的相比,哪首更打動你?

蘇軾
辛棄疾的詞
辛棄疾的詩詞

送別,是唐詩宋詞中最常見的主題,也是每一個人一生難以避免的時刻。宋詞里的送別有眷戀不舍,也有灑脫曠達,離情別意在字里行間,人生體悟也在字里行間。本文就為大家介紹3首送別詞,蘇軾寫得灑脫,辛棄疾很頹喪,他的令人心馳神往。

1、《臨江仙·送錢穆父》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這首詞作于1091年,其時蘇軾已經(jīng)54歲,在杭州就任知府,好友錢勰已57歲,二人年歲已高,再會之日也是遙遙無期,但這首詞雖意在送別,但并無太多悲傷不舍之意,反而充滿著隨遇而安的曠達,不過說是無奈也不為過。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短短10個字道出了生命的本質(zhì)。人生如寄,你我都只是這天地間的匆匆過客,相聚別離仕途升遷本就是人生體驗,又何必因著這貪嗔癡念,愁眉不展斤斤計較呢?

2、《鷓鴣天·送人》辛棄疾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首詞說不上是最喜歡的,但卻是我第一次看見就感覺清新的,特別是那句“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后來細細品味整首詞才發(fā)現(xiàn)其中的苦澀。

辛棄疾做這詞的時候已經(jīng)是個中年人了,渴望收復(fù)失地,愿做岳飛二代的他是不受趙構(gòu)為領(lǐng)導(dǎo)人的享樂政府喜歡的。雖然辛棄疾一直是個燕趙俠士,晚年還口呼“廉頗老矣,尚能飯否”,但在這首詞里他卻頹喪到底,只道“江頭未是風(fēng)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

3、《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高中的時候?qū)W了很多書本沒有的詩詞,就獨喜歡這一首。第一次讀到這闕詞的時候,可以說是沉醉,尤其第一句水和山的比喻,讓我無法自拔。

現(xiàn)在很多詩詞,要么堆砌辭藻,要么無病呻吟,不如王觀這闕詞?!叭舻浇馅s上春,千萬留春住”,每次讀都有一股清新襲來。蘇軾的《臨江仙》很灑脫,辛棄疾的《鷓鴣天》很頹喪,王觀的這首《卜算子》卻寫得令人心馳神往。


查看詳情>>
9、

辛棄疾有名的詞你知道嗎?這一首借古諷今,非常值得一讀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念奴嬌》
辛棄疾的詩詞

辛棄疾,南宋時期著名的詞人,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愛國志士,他的一生都在為收復(fù)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但是由于他自己的出身,以及當(dāng)時南宋朝廷的一個態(tài)度,使得他一輩子,也是郁郁不得志,始終沒有這樣的一種機會,雖然當(dāng)時的南宋朝廷,也讓他帶兵,但他并沒有真正和金人作戰(zhàn),只是讓他去鎮(zhèn)壓起義軍,所以辛棄疾的內(nèi)心,可以說是非常的痛苦,這也就是為什么,他的詞作中,總是能夠讓人感受到詞人內(nèi)心那一份憂愁,以及自己內(nèi)心最為深沉的痛苦。

那么說起辛棄疾的詞,相信對于喜愛詩詞的朋友來說,那是一定不會陌生,他寫過了很多非常凄美的詞作,而且在他的那些詞作中,大多都表達出了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志向,可是正如前面所說的那樣,他的那種志向,他一輩子也沒有實現(xiàn),這也就是為什么辛棄疾,時常會在自己的作品中,表達出不滿的原因。

小編要為大家推薦辛棄疾非常特別的一首詞,那便是他的《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在這首詞作中,辛棄疾借古諷今,寫得非常深沉,讀來真是令人拍案叫絕,所以這首詞,也是非常值得一讀。

《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宋代:辛棄疾

我來吊古,上危樓、贏得閑愁千斛?;⒕猃報春翁幨?,只有興亡滿目。柳外斜陽,水邊歸鳥,隴上吹喬木。片帆西去,一聲誰噴霜竹。 卻憶安石風(fēng)流,東山歲晚,淚落哀箏曲。兒輩功名都付與,長日惟消棋局。寶鏡難尋,碧云將暮,誰勸杯中綠。江頭憤怒,朝來波浪翻屋。

辛棄疾的這首詞,可以說是寫得非常的凄美,這也是一首登覽懷古之作,很多的作者,那都是有寫過,一些人往往以歷史的變遷寄寓對國事的感慨,借古諷今,以雄深跌宕為勝。對于知己的唱和之作,往往是心語的傾訴,以誠摯深切為高。

詞的上片辛棄疾,寫得非常的唯美,那么它大致的意思是,我來憑吊古人的陳跡,登上高樓,卻落得愁悶無窮。當(dāng)年虎踞龍蟠的帝王之都今在何處?滿目所見只是千古興亡的遺蹤。夕陽斜照著迷茫的柳樹,水邊覓食的鳥兒急促地飛回窩中,風(fēng)兒吹拂著高樹,掠過荒涼的丘壟。一只孤獨的船兒在秦淮河中匆匆西去,不知何人把激越的寒笛吹弄。在這里辛棄疾,表面是在寫景,其實還是表達出了內(nèi)心的一種無奈,以及自己對于當(dāng)時南宋朝廷的一種失望。

詞的下片的意思是,回想當(dāng)年那功業(yè)顯赫的謝安,晚年被迫在東山閑居,也被悲哀的箏聲引起傷慟。建功揚名的希望都寄托在兒輩身上,漫長的白日只有消磨在棋局中。表明心跡的寶鏡已難于尋覓,歲月又將無情地逝去,誰能安慰我的情懷共飲酒一盅?早晨以來江上便狂風(fēng)怒號,高浪似要翻倒房屋,真令人憂悚。在下片辛棄疾直接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說自己這輩子,那是難以再看到希望,只能夠是寄托以后輩。

辛棄疾的這首《念奴嬌·登建康賞心亭呈史致道留守》,通篇寫得非常的深沉,尤其是下片詞人,對于現(xiàn)實以一種非常隱晦的方式,表達出來,更使得這首詞,顯得更為生動,讀起來更是令人拍案叫絕。


查看詳情>>
10、

辛棄疾的詞有哪一首寫的好?千百年來,你經(jīng)歷多少風(fēng)雨

辛棄疾
辛棄疾的詞《歸朝歡》
辛棄疾的詩詞

惺惺相惜,兩個有著相似遭遇的人,總是比較容易產(chǎn)生共鳴。當(dāng)辛棄疾被罷官而閑居瓢泉時,他的友人也是散的散,貶的貶。慶元五年(1199年),辛棄疾的好友趙晉臣罷職回到江西,從此閑居江西,與辛棄疾交往密切,多有詩詞唱和。慶元六年,趙晉臣對積翠巖進行清理改造,讓積翠巖成了當(dāng)?shù)氐囊粋€景區(qū)。積翠巖處有一擎天柱,當(dāng)辛棄疾來到此處時,見到這根擎天柱,想起了他和趙晉臣的遭遇,有感而發(fā),題了這首《歸朝歡》:

我笑共工緣底怒,觸斷峨峨天一柱。補天又笑女媧忙,卻將此石投閑處。野煙荒草路,先生拄杖來看汝。倚蒼苔,摩挲試問:千古幾風(fēng)雨?

長被兒童敲火苦,時有牛羊磨角去?;羧磺д纱鋷r屏,鏘然一滴甘泉乳。結(jié)亭三四五,會相暖熱攜歌舞。細思量:古來寒士,不遇有時遇。

我笑那共工為何發(fā)怒,撞斷了支天之柱。我又笑那女媧忙著補天,卻把補天神石閑棄在這里。我拄著拐,穿過野草荒林,來到這偏僻的地方,來看你這塊補天石。我倚靠在這長滿蒼苔的石頭上,輕輕撫摸,細聲問道:“千百年來,你經(jīng)歷多少風(fēng)雨?

兒童常常拿石頭來敲擊取火,又有牛羊在石頭身上磨著角,這樣的苦,積翠巖一直在承受。重新凝神注目積翠巖,它巍然而立,有著千丈翠屏,巖石中還有甘甜的泉水流出,泉流聲清脆無比。如果在這里建造三五個亭子,等到天氣暖和的時候,這里一定有歌舞盛會,很熱鬧。仔細想來:自古以來,貧窮的讀書人,既有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時候,也會有大展宏圖的機會。

共工和女媧都是上古大神,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而觸不周之山,撞斷了天柱;女媧煉五色石補天,遺落了一塊神石在人間。積翠巖擎天柱就好像是天柱被撞斷的剩余部分,也好像是被女媧閑棄在人間的神石。胸懷大志的辛棄疾,無用武之地,報國無門,就如這被遺棄的擎天柱。辛棄疾拄拐,來到這偏遠之地觀看積翠巖,倚靠而撫摸,細聲關(guān)心它這些年經(jīng)歷的多少風(fēng)雨。這是在慰藉積翠巖,也是在寬慰清理改造了積翠巖的趙晉臣。

下片先是感嘆巖石經(jīng)歷過的苦難,敲石取火,牛羊磨角,樣樣都苦不堪言。這遭遇與趙晉臣和辛棄疾多么相似,他們都經(jīng)歷了人生間的苦難。筆鋒一轉(zhuǎn),辛棄疾豁然開朗,經(jīng)過改造后的積翠巖讓人眼前一亮,千丈翠屏拔地而起,巍然而立,甘泉鏘然涌出,這是在遇到“知己”趙晉臣之后才煥發(fā)出的光彩。千里馬終于遇到伯樂,從而引起了辛棄疾最后的思考:寒士終會遇到知音,最后出人頭地。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自古以來,懷才不遇的人多的是,有的一輩子都遇不到伯樂,有的最終能得到賞識,大展宏圖。辛棄疾寫這首詞的時候,已經(jīng)年邁體弱,但在詞中,他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就是被閑棄的千里馬,他在寬慰好友趙晉臣的同時,也在慰藉自己,“寒士”終有“遇時”。明代文學(xué)理論家卓人月就稱贊這首詞是“慰人窮愁,堅人意志”。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