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掩耳盜鈴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譯
大家知道嗎?“掩耳盜鈴”這個典故中的人其實盜的是鐘,但因為古代的鐘和鈴都是樂器,所以“掩耳盜鐘”后來逐漸演變成了“掩耳盜鈴”,那么關(guān)于這個寓言故事還有什么冷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呢?不妨隨好工具小編一起往下看吧!
掩耳盜鈴文言文原文
掩耳盜鈴
呂不韋 撰 〔先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錘毀之,鐘況然有聲??秩寺勚鴬Z己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
翻譯
范氏逃亡的時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鐘,想把它背走。但是,這口鐘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錘子砸碎以后再背。誰知,剛砸了一下,那口鐘就“咣”地發(fā)出了很大的響聲。他生怕別人聽到鐘聲,來把鐘奪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兩只耳朵緊緊捂住繼續(xù)敲??峙聞e人聽到,可以;但怕自己聽到,就很荒謬了。
注釋
1.范氏是春秋末期晉國的貴族,后被晉國的智氏、韓氏、魏氏等貴族聯(lián)合攻滅,逃往齊國。
2.亡:逃亡。
3.得:得到。
4.鐘:古代的打擊樂器。
5.負:背、馱。
6.走:跑。
7.則:但是。
8.以:用。
9.錘:槌子或棒子。
10.“況”(huàng)然:形容鐘聲。
11.遽(jù):急速地、立刻。
12.悖:荒謬。
13.惡:害怕。
啟示
鐘的響聲是客觀存在的,不管你掩不掩耳朵,它總是要響的,我們不能做自欺欺人的傻事。
名著拓展
《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于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干,以道家理論為基礎(chǔ),以名、法、墨、農(nóng)、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于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tǒng)后的意識形態(tài)。但后來執(zhí)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nèi)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秴问洗呵铩芳惹氐兰抑蟪?,是戰(zhàn)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萬字 。
作為十二紀、八覽、六論,注重博采眾家學說,以道家思想為主體兼采陰陽、儒墨、名法、兵農(nóng)諸家學說而貫通完成的一部著作。但主要的宗旨屬于道家 。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高誘說《呂氏春秋》“此書所尚,以道德為標的,以無為為綱紀”,這說明最早的注釋者早已點明《呂氏春秋》以道家為主導思想之特征。
作者簡介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wèi)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zhàn)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國丞相。
扶植秦國質(zhì)子異人進入秦國政治核心,異人繼位,為秦莊襄王,前249年以呂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
莊襄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權(quán)傾天下。
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余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于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
執(zhí)政時曾攻取周、趙、衛(wèi)的土地,立三川、太...
查看詳情>>與“掩耳盜鈴文言文原文以及翻譯”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