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蜀漢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1、

劉備白帝城托孤真相不為人知,蜀漢最大的危險竟然是他

三國
劉備白帝城托孤
白帝城托孤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秋,甫登帝位的劉備先后遭遇關羽被殺、荊州淪陷和張飛被害,盛怒之下親自統(tǒng)領大軍征伐東吳,聯營七百余里,卻在猇亭遭到陸遜火攻而大敗,蜀軍節(jié)節(jié)敗退,劉備退守白帝城。

次年春,劉備病重,丞相諸葛亮奔赴永安宮受命?!度龂尽酚涊d,劉備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定下了政治遺囑,給后主劉禪拋下元氣大傷、疲弱不堪的蜀漢爛攤子,帶著未竟之志溘然長逝。

在權力交接的關鍵時刻,劉備主動對總攬朝政的諸葛亮許下“君可自取”的政治諾言,出人意料,匪夷所思。歷來帝王托孤,都著眼于穩(wěn)定新君的法統(tǒng)實力,豈有傳位新君又另許大臣之理?這既招致新君不滿,又使大臣生窺竊神器之心,相互掣肘,后患無窮。劉備如此安排的用意何在呢?

對白帝城托孤之舉,歷來不乏贊美謳歌和險惡忖度?;蛞詾檫@是君臣魚水之情,甘以天下相托,或以為此乃帝王心術,病榻后其實暗藏著刀光劍影。表面上看,白帝城托孤是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對手戲,實際上,舞臺的黑暗中還站著一個人,“君可自取”的驚天之語,其實是對他說的。他是誰?

原來,在白帝城托孤中隱而不彰的那個人,是剛剛從地方被召到劉備病榻前加封為尚書令的蜀中干才李嚴。正是他和他背后的政治勢力,支撐起了整個蜀漢政局,也可能成為蜀漢最大的危險。

歷來最高權力交接之所以兇險異常,關鍵就在于權力交接時極易引發(fā)內外各方勢力的干預。章武二年(222年)夏,猇亭大戰(zhàn)后,蜀軍節(jié)節(jié)敗退,劉備次年二月托孤,四月病逝,此時三國斗爭的主線已轉為吳魏交戰(zhàn)。戰(zhàn)勝的吳國山越不寧,濡須、江陵面臨魏軍極大壓力,自保不暇,已無余力攻取蜀國。而戰(zhàn)敗的劉備對此也是洞若觀火,于是兩國在戰(zhàn)后當年冬便互相遣使議和,兩國對立實際上已經平息。

歷史學家田余慶先生即指出,蜀漢此時之危,不在東吳,而在蕭墻之內。這其實是三國政權共有的問題。魏蜀吳三國均是由一個突出的軍事政治集團在博得地方大族的認可和支持下建立起來的,曹魏之于中原,孫吳之于江東,蜀漢之于四川,莫不如此。在蜀漢內部,長期以來便潛伏著蜀漢本土勢力和劉備荊州集團的對抗和摩擦,這構成了蜀漢政治的基本主題。

早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已經為劉備規(guī)劃了基本的戰(zhàn)略路線,那就是“跨有荊益”,等待變局便北上逐鹿中原,恢復漢室。隨著荊州丟失、關羽殞命、張飛被害,劉備集團的根本就只剩下益州。然而,對于益州,劉備及其部屬卻是“新人”,是外來者,不得不尊崇并重用本地名士法正、許靖、董和、黃權和李嚴等“舊人”,以安定蜀地百姓將士之心。

然而蜀地本土士人對外來的劉備集團積怨已久,兩方沖突不斷。劉備的義子劉封仗勢欺人,導致了蜀地“舊人”孟達的不滿,叛蜀降魏。為了平息將士的怨恨,諸葛亮勸劉備殺劉封,以謝蜀中“舊人”。

劉備稱帝后所立的皇后,也是蜀地舊主劉璋之兄劉瑁的遺孀吳氏,吳氏之兄吳懿也得到重用,可見劉備為了安穩(wěn)蜀中人心所做的努力,也反映出來劉備稱帝的基...

查看詳情>>
2、

諸葛亮六出祁山怎么回事?祁山對蜀漢有什么意義

三國
六出祁山
諸葛亮六出祁山

三國時期最壯烈的戰(zhàn)爭,那當屬北伐戰(zhàn)爭無疑。當時的蜀漢僅有益州一地,盡管綜合實力都弱于曹魏東吳,但蜀漢上下有理想有擔當,諸葛亮多次興兵北伐,發(fā)誓一定要還于舊都。而諸葛亮所主導的這些北伐戰(zhàn)爭,在后世也被稱為六出祁山。很多朋友都以為諸葛亮北伐都從一個叫做祁山的地方出兵,但實際卻不是這樣。

諸葛亮的確進行六次北伐不假,但其實僅僅只有兩次出兵攻打祁山。第一次是初次北伐戰(zhàn)爭,諸葛亮趁著魏明帝剛剛繼位權力不穩(wěn)的時候迅速從漢中出兵祁山,然后派遣馬謖占領街亭要塞,派遣大將趙云攻略祁山西邊的隴西地區(qū)。蜀軍因為兵貴神速以至于曹魏還沒來得及反應,隴西地區(qū)三座郡城就被趙云拿下,魏明帝大驚連忙派遣司馬懿到長安統(tǒng)兵抵御諸葛亮。

另外一次出兵祁山是他最后一次北伐時候,當時他領著蜀漢將士們從祁山出發(fā)并止步于渭水河邊。這一次司馬懿同樣命令魏軍駐扎在渭水河對岸,兩軍就這樣對峙了一百多天。期間盡管諸葛亮多次邀戰(zhàn),但司馬懿一直堅守不出,然后又多方派遣使者到蜀軍營地試探,諸葛亮也派遣使者到魏軍營地試探。最后司馬懿從使者的口中得知的信息判斷諸葛亮命不久矣,最終贏得了戰(zhàn)爭的勝利。

而后市史學家都習慣把祁山當作諸葛亮北伐的出兵點,出兵北伐既是出兵祁山。這主要是一因為祁山對于蜀漢來說至關重要。首先祁山位于漢中西北部地區(qū),海拔很高在西邊就是羌族人的以及曹魏隴西地區(qū)。盡管當時曹魏控制了隴西,但卻沒有控制羌族人的地盤,而且羌族人非常想占據曹魏隴西地區(qū),這樣就能獲得更多的物資,給自己的族人拓展生存空間。諸葛亮占據這個地方就可以對曹魏進行威懾,也可以利用羌族人的力量完成作戰(zhàn)計劃。

第二個就是占據祁山可以對關中平原形成居高臨下的戰(zhàn)略上風,要知道冷兵器時代十分看重地勢要求,祁山屬于崇山峻嶺,而曹魏多為騎兵部隊在這個地區(qū)難以發(fā)揮實力。而蜀軍多為步兵和弓弩兵,占據了制高點就輕而易舉射殺曹魏的軍力,最大限度殲滅魏軍的有生力量。而魏軍假若選擇強攻的話必定會付出相對于平原地區(qū)超過3倍的傷亡數量,怎么看都是蜀軍占據上風。

第三個就是祁山附近還有河流,河道離蜀漢地區(qū)很近,離曹魏地區(qū)很遠,方便蜀軍運輸糧草。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支軍隊戰(zhàn)力再強,假如沒有足夠的補給用以保障部隊,他們的戰(zhàn)斗力也不能發(fā)揮出來。特別是當糧道被截斷之后,那意味著這支軍隊可能全軍覆沒。而蜀漢國土多為山地,對蜀軍進行補給成本非常高。要是走漕運的話,一艘船的糧食就可以抵得上100個人力運送的糧食。不僅方便補給而且還能為蜀漢留下寶貴的人力進行別的事情。

諸葛亮作為軍事家、政治家,他所做的每一個計劃,每一項決策都有其深意。而且正因為諸葛亮的安排以及指揮,幾萬蜀軍才能把10萬魏軍死死壓制,把實力強于蜀漢5倍的曹魏打得節(jié)節(jié)敗退。但隨著諸葛亮的離世,祁山地區(qū)被曹魏徹底掌控,當姜維再次發(fā)動北伐時祁山就對蜀漢沒有太大的意義了。經過后市考證,三國時期的祁山就位于目前的甘肅省禮縣東部,這里原本叫做祁...

查看詳情>>
3、

蜀漢謀士龐統(tǒng)怎么死的?龐統(tǒng)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三國
龐統(tǒng)之死
龐統(tǒng)怎么死的

都知道在我國古代,有很多非常知名的人物,他們之所以能流傳至今,就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特殊的本能。如果沒有一點厲害之處,也不可能讓后人,這么牢記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歷史上的龐統(tǒng),他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而且他又是怎么死的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們一起來一下吧。

整體來說,龐統(tǒng)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他曾經和諸葛亮一起,在劉備的軍隊中輔佐劉備。而且,他的名氣也非常的高,他就是歷史上傳說中的鳳雛。就比如說,有人說過一句話,那就是水鏡先生曾經說過,如果能得到鳳雛和臥龍這兩個人中的其中一個,那么那個人就會非常的厲害,得到天下是很可能的事情。于是,劉備也專門找到了這兩個人,在他真誠邀請之下,他們也都到了劉備的軍隊里??梢妱涫欠浅P疫\的,但是為什么他擁有這兩個人,卻還是沒有那么成功呢?當然這里面還是有很多原因的,比如說龐統(tǒng),他三十多歲就死了,所以對于劉備來說也是非常痛惜的。

其實在剛開始的時候,龐統(tǒng)他是打算輔佐孫權的。大家都知道孫權的手中有一個厲害的人,那就是周瑜。當時的周瑜是非常看不上龐統(tǒng)的,所以,他就一直拒絕龐統(tǒng)的加入,最后的孫權也是沒有辦法,他于是就失去了一個這么厲害的人。龐統(tǒng)在看到自己跟隨孫權無望的情況下,才到了劉備那里。他之所以能到劉備那里去,那就是因為,他被當時的諸葛亮,還有魯肅極力推薦,才有機會到了劉備那里。

投靠劉備之后,他的能力被劉備也真正見識到了,所以劉備對他也是非常的重用。覺得身邊又多了一個非常厲害的人,但是不幸的是龐統(tǒng)在一次戰(zhàn)爭中,中箭身亡了。

當時劉備真的是非常的傷心,自己在最需要人才的時候,龐統(tǒng)卻這樣死去了,對于劉備來說肯定是很心疼的。于是在龐統(tǒng)死了之后,劉備就給他封了一個非常厲害的稱號,那就是靖侯。其實從這里可以看得出來,龐統(tǒng)在劉備的心里,位置還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畢竟那個年代是非?;靵y的,也有人曾經懷疑過,龐統(tǒng)的死與諸葛亮有關系。但是,這些原因并不成立,為什么呢?這是因為畢竟當時是諸葛亮和劉備推薦龐統(tǒng),后來如果真是因為諸葛亮,龐統(tǒng)死了,那前后可以說是非常矛盾的。而且當時的劉備,為人也是非常的不錯,他看待諸葛亮和龐統(tǒng)的時候,都是相同態(tài)度對待的。在龐統(tǒng)出兵之前,諸葛亮曾說過他,當時的一些條件不利于打仗。但是龐統(tǒng)沒有聽諸葛亮的,一直堅持己見,所以自己失去了生命,其實這與諸葛亮也是沒有關系的。

畢竟諸葛亮的為人大家也是非常清楚的,他的一生對劉備非常的忠誠,他也是想幫助劉備,能夠讓他完成自己的大事業(yè)。所以,看到劉備身邊有這么厲害的龐統(tǒng),諸葛亮肯定是非常開心的,如果他們一起,齊心合力幫助劉備的話,肯定也是很不錯的,所以他沒有理由去陷害龐統(tǒng)。

畢竟每個人的命運是不一樣的,也許龐統(tǒng)和諸葛亮的性格本來就是不一樣。諸葛亮做事非常的穩(wěn)當,龐統(tǒng)的性格有點急躁,就包括他的最后一戰(zhàn),他曾經如果聽取諸葛亮的建議的話,可能結果就不是那樣子的了,所以,這也是很多人都阻擋不了的事情。


查看詳情>>
4、

歷史上馬岱怎么死的?蜀漢的后期征戰(zhàn)中馬岱去哪了

三國
馬岱怎么死的
馬岱死因

關于馬岱最著名的故事就是馬岱斬魏延了,歷史上關于馬岱的資料并不多,馬岱字什么也不得而知,有地方志記載是伯瞻。歷史上馬岱的哥哥馬超是病死的,而馬岱怎么死的并沒有記載,估計也是病死或是老死的。

一、歷史上馬岱字什么

1、伯瞻說

馬岱字伯瞻一說,是因為日本的三國研究者在中國的地方志《陜西省扶風縣鄉(xiāng)土志》第162頁中發(fā)現有“馬岱字伯瞻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謚曰武侯”的記載而來。地方志中所述歷史上馬岱字什么,“騰之從子蜀漢拜平北將軍封陳倉侯”均與歷史所述相同,唯獨最后的“謚曰武侯”有問題。

但是從三國志中的記載來看,蜀國當時擁有謚號的僅有十二人,分別是:法正、諸葛亮、費祎、蔣琬、陳祗、夏侯霸、關羽、張飛、馬超、黃忠、龐統(tǒng)、趙云這十二人。也許是蜀漢之后的追謚,歷史上馬岱字什么沒有記載在三國志上,也許地方志中的筆誤,也有可能是陜西地方的人民送與的謚號,當然地方志并不是正史,僅作參考,歷史上是怎么回事就不得而知。

2、仲華說

馬岱字仲華一說,是出現于民國時期,周大荒所著的小說《反三國演義》中作者周大荒給馬岱起的字,歷史上馬岱字什么是否有任何依據,作者似乎沒有說明。

3、謹之說

在中國互聯網上似乎還流傳著馬岱字謹之一說,至今不見有何依據,可信度幾乎為零。

4、丁啉說

諸葛亮臨死前料定他死后魏延必反,暗囑馬岱殺掉魏延。蜀將中人才濟濟,馬岱武功并不高強,為何諸葛亮偏要找馬岱擔此重任呢?因為,馬岱字丁琳,嗎丁啉專治魏延(胃炎)。

二、歷史上馬岱怎么死的

馬岱是馬超的堂弟,蜀漢中后期的重要將領。早年他曾經從曹操手中死里逃生,后跟隨馬超大戰(zhàn)曹操。建安十九年,馬岱隨馬超歸附劉備,馬超臨終前將馬岱托付劉備。跟隨丞相諸葛亮南征孟獲和北伐曹魏,馬岱久經沙場、多負辛勞,作戰(zhàn)冷靜而勇猛,深得諸葛亮信任。

諸葛亮臨終授命于馬岱,襲斬魏延,馬岱成功的完成任務。在正史中馬岱并沒有殺魏延,魏延是在諸葛亮死后被小人楊儀陷害身死的。馬岱斬魏延是羅貫中在小說中寫的,馬岱怎么死的也并沒有交代。馬岱是馬超的堂弟,馬超一家都很慘,全家老少全讓張魯,曹操等人殺光。

馬超本人在劉備處郁郁寡歡,不久病死了。歷史上馬岱怎么死的,馬岱是馬超僅存的血親,承了馬超的爵位,延續(xù)了馬家的香火,正史以及演義都沒有提及馬岱的后事。在蜀漢的后期征戰(zhàn)中馬岱在也沒有出現,所以可以排除戰(zhàn)死的可能,估計馬岱最終是老死或病死吧。


查看詳情>>
5、

蜀漢名將魏延厲害嗎?魏延成為蜀漢后期屈指可數的人才

三國
歷史上的魏延有多厲害
魏延厲害嗎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勇猛善戰(zhàn),深受劉備信任和重用,魏延曾鎮(zhèn)守軍事要地漢中八年,漢中固若金湯。諸葛亮北伐時,魏延更是蜀漢大軍的重要將領,一生戰(zhàn)功赫赫,成為后期屈指可數的棟梁之才??上?,魏延冤死。正史中,魏延的能力究竟如何?比關羽怎樣?

其實,四件事足以證明魏延非凡的能力,這四件事是什么呢?

魏延在演義中,武藝高強,曾在劉備路過荊州時,打開城門,迎接劉備,和大將文聘打了個平手。后來,劉備不進荊州,魏延投奔長沙太守韓玄,和黃忠一起鎮(zhèn)守長沙,最終,刀斬韓玄,救下黃忠,歸順了劉備。

第一件事,正史中,魏延深受劉備信任和重用,鎮(zhèn)守漢中,當時,別人都以為劉備會派張飛去,但是,卻選的魏延,為什么選魏延,就是因為魏延勇猛善戰(zhàn),能守得住漢中。

當時,劉備問魏延,你鎮(zhèn)守漢中,打算怎么做啊?魏延說,如果曹操率全部兵馬來,我就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偏將率十萬大軍來,我就為大王吃掉他。如此豪氣,眾人都稱贊不已。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毕戎鞣Q善,眾咸壯其言。

事實上,魏延確實做到了,鎮(zhèn)守漢中八年,漢中平安無事。魏延有這個能力,有這個本事。是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能獨擋一面。

第二件事,建興八年(230年),魏延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在陽溪擊敗魏國后將軍費瑤和雍州剌史郭淮。并因此被封為征西大將軍,南鄭侯。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zhàn)于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jié),進封南鄭侯。

魏延不僅防守漢中厲害,實戰(zhàn)中,也是非常厲害的,這一戰(zhàn),足以證明魏延非凡的軍事才能。并不只是會嘴上說說,實戰(zhàn)也行。

第三件事,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多次向諸葛亮請求帶一萬兵馬,從子午谷進兵,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就像當年韓信那樣,但是,諸葛亮沒有同意。如果魏延沒有謀略,他敢從子午谷冒險進兵嗎?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于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延既善養(yǎng)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

而且,正史明確記載,魏延勇猛過人,性格高傲,當時,很多人都刻意避開他的鋒芒。如果魏延沒本事,眾人會回避他的鋒芒嗎?就是因為魏延太厲害,眾人都覺得應該避開他。

第四件事,諸葛亮死前交代其死后要退軍,魏延卻說,丞相雖然死了,但是,我還在,文官可以護送丞相靈柩回去安葬,我自己率軍繼續(xù)北伐,為什么因為一個人的死而廢了國家大事呢?

《三國志 魏延傳》記載:亮適卒,秘不發(fā)喪,儀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

如果魏延沒有這個能力,他有膽量說出這話嗎?如果魏延沒有自信,敢...

查看詳情>>
6、

魏延之死的根本原因不是背叛蜀漢,魏延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國
三國魏延
魏延之死
魏延怎么死的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劉備入川時因數有戰(zhàn)功被任命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后又將其破格提拔為鎮(zhèn)遠將軍,領漢中太守,鎮(zhèn)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他從早年間便跟隨劉備,在劉備支援劉璋抵抗張魯大軍時,魏延因為他的勇武,屢建奇功,遂受到劉備的重視,從一名小小的部曲一躍成為擁有實權的牙門將軍。魏延對于行兵用將等兵法有著超出常人的天賦,這也是他為什么能夠贏得劉備的賞識,并在劉備的蜀漢大軍占領漢中后,被劉備選為鎮(zhèn)守漢中的鎮(zhèn)遠將軍,相當于將蜀漢大本營交給魏延看管。相傳劉備在選擇鎮(zhèn)遠將軍時,張飛對此職位十分有信心,畢竟張飛的勇武天下皆知。但劉備放棄選擇張飛而是看重魏延,其最重要的原因便是魏延才智更勝張飛,在冊封當場說出抵制曹操等人的妙法,被蜀漢君臣贊賞。

雖然魏延才智勇武過于常人,但他的性格卻非常的高傲,不擅長與人交際,或者說不屑迎合他人。這樣的性格建立在他驚才絕艷的天賦基礎上,但也是后來魏延身死的重要原因。

像魏延這等名將,蜀漢第一謀士諸葛亮當然也很重視他。但是魏延在行軍方面與諸葛亮產生了多次的摩擦,因為魏延認為他完全可以和諸葛亮分兵,最后再與諸葛亮匯合,但諸葛亮因為這個計策十分的冒險,對蜀漢兵將的傷害極大而否決了魏延。魏延也因此對諸葛亮產生了不滿,并時常感嘆自己懷才不遇。

魏延一生坎坷,幾度經歷大起大陸,最終這位天賦過人但性格高傲的蜀漢名將,被楊儀所殺,淹沒在滾滾的歷史長河中。通過上面魏延簡介的詳細介紹,你是不是已經了解了這位名將了呢?

魏延為什么不是五虎將?

五虎將,是三國中讓人贊嘆的五位大將,其智勇雙全被世人感嘆。而魏延精通兵法,其勇武超過常人。那么,魏延為什么不是五虎將,反而是一個普通的大將軍呢?

首先,我們要明確五虎將其實只是個封號,其贊頌名譽方面的傾向更加多一點,當然也代表著蜀漢最高首領劉備更加重視也會重用五虎將軍。不過根據三國相關典籍我們可以看出劉備冊封五虎將有著很多政治方面的考慮。五虎將的冊封標準并不僅僅只是關系到行軍打仗方面的才華。更重要的是冊封誰為五虎將才能夠使劉備手中的權利更加的穩(wěn)固甚至更加的大。細究五虎將的人物,關羽張飛便不用說,劉備最堅實的后盾,是他最放心也是最大的依仗,且關羽張飛的才華眾人有目共睹,可謂是實至名歸。再看馬超,他原是涼州馬騰之子,擁有一半羌人的血統(tǒng),在涼州歸為劉備之后,馬超便成為新一任安撫羌族,鎮(zhèn)守邊關的最佳人選。

如此,馬超的家世、才能以及手中的兵權都是他贏得五虎將名號的資本,也是劉備安撫馬超這樣降軍的手段之一。而五虎將的第四位黃忠更不用說,他是代表貴族勢力的老將,劉備將其奉為五虎將,也是想要拉攏他身后的貴族勢力,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壯大劉備手中的權利。

至于五虎將中的趙云,其實一開始并沒有被算在五虎將的范疇中,但因為百姓對趙云的喜愛崇拜,趙云也就被算為五虎將中的一員。由此可見,五虎將的政治意義更加濃厚一些,魏延的出身并不是很高,不...

查看詳情>>
7

蜀漢著名將領魏延怎么死的?魏延的真正死因你知道嗎

三國
三國魏延
魏延之死
魏延怎么死的

三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將軍無疑是三國中提到的“五虎”:關、張、趙、馬、黃。然而,由于五虎太過厲害,蜀漢的其他偉大將領很容易被忽視。魏延是一位長期被忽視的將軍。魏延是與劉備初入蜀的將軍,在那個時候,大多數人認為張飛坐這個位子是對的。就連張飛自己也認為這是自己的。后來,劉禪登基,把都亭候這個位置給了魏延。 魏延雖然是蜀漢的著名將領,但很多三國書迷對魏延的死因卻知之甚少。對于這位蜀國將軍的死因,小說和真實的歷史有許多不同之處。

首先是魏延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諸葛亮生前對魏延很反感,認為魏延生來就有造反之心的人,將來一定會領導起義。因此,諸葛亮臨終時,留下計囊如何對付魏延在他死后的叛亂。于是魏延跟楊儀打內戰(zhàn)時,放聲大喊“誰敢殺我”,最后馬岱設下埋伏,魏延頭朝下倒地。文學作品要神化諸葛亮,可以理解諸葛亮的看法和作出聰明的計算的能力是必要的。如果是按照文學作品的理解,那么無論楊儀還是馬岱,其行動都是由諸葛亮的事先計劃安排的。諸葛亮認為魏延在他病死后會內訌,利用混亂的時局,設計讓馬岱處理掉魏延,最后避免了叛亂的發(fā)生。魏延之死在真實的歷史上的形象如何?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病得越來越重,暗中與楊儀、費祎、姜維商議退兵事宜。他們讓魏延負責斷后,若是魏延不聽從命令,就讓他一個人去。諸葛亮不久就病死了。楊儀帶領部隊緩慢撤退,魏延原本就對他們的決策不滿,讓他負責斷后。魏延看到部隊和楊儀一起慢慢撤退,他非常生氣,于是跑到撤退的部隊前面,把那些他們走過的閣道都燒了。這時魏延對劉禪說,楊儀要謀反,恰好楊儀也對劉禪說魏延要造反。劉禪這時候不知道該相信誰,所以就詢問朝中的大臣,這時很多人都擔保楊儀。

這時,魏延竟然率領部隊進攻楊儀的部隊。結果,蜀國的士兵互相爭斗,這個時候魏延的境況就更加復雜了,。所以王平親自上戰(zhàn)場和魏延對戰(zhàn),叫道:“丞相才死沒多久,你們竟然敢做出這么大逆不道的事情?!蔽貉又雷约旱臎]有正當的理由出兵,魏延于是帶兵自動地散去了。魏延逃到了漢中。楊毅儀馬岱去追魏延,把魏延的頭砍了下來送給了楊儀,楊儀踩著魏延的頭大罵:“你還能再囂張嗎?”而最后魏延也被滅了三族人。

這一部分描述的魏延,顯示了文學作品和歷史的區(qū)別。據記載,魏延因叛國罪而死,以黑色幽默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然而,魏延的真正死因是與楊儀的矛盾。魏延和楊儀一直不和。諸葛亮在世時,通常是兩個人之間的和事佬。諸葛亮臨死前告訴姜維楊儀等人其他人,他會安排魏延斷后。自然,魏延不想受楊儀的擺布。

三國的官方歷史是魏延和楊毅在日常生活中互相鄙視對方。諸葛亮死后,內訌升級為軍事沖突。魏延在與楊毅的戰(zhàn)斗中失去了權力,在前往漢中途中被馬甲斬首。前者死于諸葛亮的不幸,后者死于蜀漢的內訌。因此,文學作品與官方史書的比較,很好地詮釋了魏延的形象。魏延以對三國的了解為基礎,勇敢、貪婪、好斗、沖動,但無意與蜀國作戰(zhàn)。這么多將軍在戰(zhàn)斗中犧牲是不對的。畢竟,蜀漢滅亡的最...

查看詳情>>
8、

姜維北伐取得了哪些戰(zhàn)績?究竟給蜀漢帶來了什么影響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戰(zhàn)績

在諸葛亮去世后,蔣琬和費祎共同掌握了蜀漢的軍政大權,因為費祎一直不支持北伐,從諸葛亮去世一直到費祎遇刺,蜀漢在20多年的時間里面只進行過5次北伐。在費祎遇刺之后,姜維掌握了蜀漢的軍事大權,在不到10年的時間里面,姜維便發(fā)動了6次針對曹魏的北伐。因為蜀漢的前5次北伐和后6次北伐都是由姜維負責指揮的,這是11次北伐在歷史上被人們稱之為“九伐中原”。

關于“九伐中原”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一直以來都存在很大的爭議。有的人認為“九伐中原”起到了為蜀漢續(xù)命的作用,也有的人認為“九伐中原”是窮兵黷武,最終導致了蜀漢的滅亡。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九伐中原”都取得了哪些戰(zhàn)績,這11次北伐究竟給蜀漢帶來了哪些影響。

先來看一下費祎去世前的5次北伐,這5次北伐的規(guī)模都不大,取得的戰(zhàn)果和失敗造成的損失也都不大。姜維第1次北伐是在公元238年,這次北伐的規(guī)模非常小,姜維和蔣琬帶領蜀漢的偏師從隴右進攻曹魏,同曹魏在南安地區(qū)相持,最終以平局收場。蜀漢國內的軍隊數量只有10萬人左右,能夠調動的機動部隊數量大約有四五萬人,因此姜維和蔣琬帶領的偏師人數不會太多,這次戰(zhàn)役雙方所受到的損失也都比較小。

從公元238年開始,蜀漢和曹魏經歷了長達6年的休戰(zhàn)期,一直到了公元244。好大喜功的曹爽帶領大軍討伐蜀漢,在漢中被王平擊敗,姜維和費祎趁機北伐攻擊曹魏,因為費祎一直不支持北伐,所以在曹爽被擊退之后,蜀漢并沒有趁機擴大戰(zhàn)果。到了公元247年,姜維再一次率領偏師北伐,同魏國大將郭淮交戰(zhàn),沒有取得任何戰(zhàn)果。公元249年,姜維又一次出兵北伐,同樣也是徒勞無功。到了公元250年,姜維在費祎去世之前進行了最后一次的北伐,這次北伐的結果也是以平局收場。

總的來看,姜維前5次北伐,4次以平局收場,一次是防守反擊,始終都沒能取得大的成就。姜維5次北伐不能成功,主要問題是因為費祎一直限制姜維的兵權,姜維每次出兵所帶領的軍隊的人數不超過1萬人,根本不能取得大的戰(zhàn)果。一直到了公元253年,費祎被刺客刺殺后,姜維才開始大規(guī)模的帶領軍隊北伐。

公元253年費祎剛剛被刺客刺殺后不久,姜維就帶領軍隊包圍了曹魏的南安城。由于南安的城池非常堅固,姜維攻擊了很久也沒能攻破南安,最終只能引兵退回了蜀漢境內。到了第2年,姜維再一次率領主力軍隊出師北伐,因為沒有人控制姜維的出兵人數,姜維帶領的軍隊人數大大,取得的戰(zhàn)果也越來越大。在第7次北伐中,姜維斬殺了曹魏的將領徐質,取得了一定規(guī)模的小勝利。

有了前幾次北伐的經驗之后,姜維在公元255年再次帶領數萬大軍北伐。這一次姜維在洮西之戰(zhàn)大敗曹魏雍州刺史王經,殺死王經手下的士兵數萬人,取得了自諸葛亮北伐以來,蜀漢從來沒有取得過的大勝利。洮西之戰(zhàn)后,廖化和張翼等人都勸說姜維退兵回蜀漢,但是姜維想要接機擴大戰(zhàn)果,拒絕了張翼和廖化的建議。于是姜維繼續(xù)追擊王經,結果曹魏的主力部隊陸續(xù)趕來,姜維為了避免被魏軍合圍,只有再...

查看詳情>>
9、

蜀漢名將姜維北伐戰(zhàn)績勝多敗少,但仍然無法拯救蜀國

三國
姜維北伐
姜維北伐戰(zhàn)績

姜維一共北伐十一次,取得五勝四平兩負的成績,前期受蔣琬、費祎節(jié)制,用兵規(guī)模受限制,但游擊戰(zhàn)術出神入化,亮點頗多。后期任大將軍后,不再受節(jié)制,卻反而打不好了,兩次大敗都出現在北伐后期。那么為何姜維在發(fā)動如此頻繁的戰(zhàn)爭下,為何卻并沒有取得重大成就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姜維北伐的情況。

第一、二次北伐:兩次小勝

由于姜維前兩次北伐時,地位不高,作用也都不大,這里就不細說了。簡單的說,就是姜維奉蔣琬之命到隴西打游擊,小敗郭淮一次,這是第一次北伐。公元244年,曹爽伐蜀漢,姜維奉命增援漢中,并逼退曹爽,這是第二次北伐。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在《三國演義》中沒有這兩次北伐,所以在演義中,就是“姜維九伐中原”,而不是“姜維十一伐中原”。

第三、四、五次北伐:一小勝,兩平

公元247年,姜維升任衛(wèi)將軍,與大將軍費祎共錄尚書事,成為蜀漢高層領導。不過由于費祎仍然是一把手,姜維只是二把手,所以姜維仍然受費祎節(jié)制。

姜維高升的同一年,魏國涼州羌胡族人起兵造反,并派人通知蜀漢方面,尋求接應。魏國雍州刺史郭淮聞訊后,率軍在狄道設陣攔截。姜維聞訊后,也率兵出隴右迎接。郭淮見姜維出動后,立即分兵攔截,姜維看郭淮分兵了,就游擊佯動,吸引郭淮,為羌胡族人歸蜀創(chuàng)造了條件。

其實這個時候,胡人如果直接就往南走,進入蜀境,姜維的任務就完成了。但胡人走了一陣后,發(fā)現后面居然沒有魏兵追擊,于是這幫人的首領治無戴就突然起了邪念,他覺得現在郭淮和姜維交戰(zhàn),河西必然空虛,然后他就帶人又折返了回去。

在把部落族人的家眷安置半路上后,治無戴氣勢洶洶的帶著部落的青壯勇士殺向了河西走廊上的武威郡。

郭淮見胡人明明已經走了,而現在居然又莫名其妙折返了回來,跑去打武威,當即就樂開了花,他當時也不去救武威,而是圍魏救趙,先突襲了胡人的家眷營地,逼治無戴回師,待治無戴回師救家眷時,他再在中途設伏,把這群羌胡族人打得全軍崩潰。

姜維聽說胡人被打崩了,就趕緊去救,他當時率蜀漢最精銳的虎步軍反復攻擊郭淮,胡人見姜維殺到后,也以殘兵出擊,連續(xù)沖擊郭淮的防線。最終,郭淮被擊潰,姜維不僅護送了不少胡人入蜀,而且還全身而退。(胡人也不是全部撤到了蜀境,夏侯霸率援軍趕到后,一部分胡人沒來得及撤,被魏國鎮(zhèn)壓了)

兩年后,即公元249年,魏國發(fā)生著名的高平陵政變,曹氏淪為司馬氏傀儡。姜維聽說此事后,與費祎商量,他認為魏國內亂,乃北伐良機,希望費祎撥給他大軍。但費祎認為北伐只是勞民傷財,不愿意給姜維過多的兵力,最終還是只給了他一萬人。

姜維出漢中后,率軍突襲隴右,行軍路線和第一次北伐相同。魏國當時確實受到了高平陵政變影響,但影響還沒來的這么快,地方上還沒有反應(姜維來早了),所以姜維出擊后,很快就被魏將鄧艾、郭淮、陳泰三部夾擊了。

陳泰這個人是新面孔,姜維對他不熟,但恰恰是陳泰,讓姜維吃了大苦頭。因為姜維擅長游擊,而郭淮又是個沉不住性子的人,每次姜維出擊,郭淮必然也要出...

查看詳情>>
10

蜀漢集團里的糜芳為什么叛變?貪生怕死之人只能選這條路

三國
糜芳為什么叛變
糜芳背叛的真實原因

蜀漢集團里的糜芳為什么叛變?

在劉備集團中,有一對兄弟曾經十分耀眼,他們一文一武,深受重用。呂布擄走劉備家眷時,他們二人還將自己妹妹嫁給了劉備,作為次妻。這兩個人,便是糜竺和糜芳。不過,作為弟弟的糜芳,在追隨劉備二十余年后,還是在關鍵時刻成了叛徒,他的投降,也導致了關羽的慘敗和喪命。

歷史上的糜竺和糜芳,比起《三國演義》中的人物角色更為傳奇。他們家境殷實,可以說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適逢亂世,作為兄長的糜竺,因廣舍家財,經常濟貧拔苦,被陶謙所看中,令其在自己身邊為官。而弟弟糜芳,也一同追隨了陶謙。陶謙死后,劉備占據了徐州,糜氏兄弟又轉而輔佐劉備。

歸附了劉備之后,糜竺為文官,糜芳為武將。后來,呂布偷襲徐州,糜氏兄弟還將妹妹嫁給了劉備,算是與主公結成了政治聯姻。因為有了這層關系,劉備也對他們二人更為信任,如遇戰(zhàn)事,常命糜竺和糜芳保護家小。比如,在《三國演義》中趙云大戰(zhàn)長坂坡的情節(jié)中,負責保護劉備夫人與阿斗的,原本就是他們。

可是,曾經在劉備最為難的時候都不離不棄的糜芳,最后卻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投降東吳,甚至間接害死了關羽。

如果僅僅從往日的情誼與姻親關系來分析,糜芳的投降行為無疑是難以理解的。不過,如果將問題放到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去分析,糜芳似乎也著實值得同情。

可以肯定的講,哪怕是把《三國志》和《三國演義》翻爛了,也很難找出第二個像關羽一樣忠義無雙的人物。在魏蜀吳三家中,易主的謀士和武將不勝枚舉。亂世中,叛、附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后漢三國時,文臣易主、武將投降,也并非就是那么可恥,而且不少人到了對方陣營,還能被量才受用。

赤壁之戰(zhàn)后,劉備趁機得到了喘息,并領精兵奪取西川。在與劉璋撕破臉后,劉備又調集諸葛亮、張飛、趙云等人前去參戰(zhàn)。此時,糜芳則奉命留在荊州,協助關羽戍守。

荊南四郡,乃是經過千辛萬苦才得到的,更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所談及的一塊戰(zhàn)略要地。所以,劉備自然對其頗為重視。經過深思熟慮,奉命戍守荊州的主將為關羽,而糜芳等一些心腹,也一并留守輔佐。

在劉備奪取西川,傭兵自立后,關羽利用手中的假節(jié)之權,發(fā)動了聲勢浩大的襄樊戰(zhàn)爭。在戰(zhàn)爭前期,關羽接連獲勝。關羽在襄樊之戰(zhàn)中,水淹七軍、生擒于禁、刀斬龐德,令曹軍大亂,被史家評價為“威震華夏”。然而,僅憑荊州一地之錢糧兵馬,欲與兵強馬壯的曹軍對壘,無疑會顯得捉襟見肘。

打起仗來,前線領兵廝殺固然充滿兇險,但在后方負責籌措糧草的差事,也著實不太好做。當時,糜芳、傅士仁,便因此飽受責難:

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咸懷懼不安。”——《三國志·關羽傳》

這次見于史書的責難和威脅,或許成了糜芳和傅士仁投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除此之外,糜芳和傅士仁,此前也因失職遭到了處分。據《吳錄》一書記載,此前南郡城中失火,有不少軍用物質遭到焚燒:

南郡城中失火,頗焚燒軍器。羽以責芳,芳內畏懼。——《吳錄》

這次大火的原因,被羅...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