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在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道路上,革命領導們不斷嘗試、實踐,歷史上的遵義會議可謂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為什么這么說?為什么召開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究竟有多大?遵義會議的歷史地位真的如此重要嗎?
遵義會議時間地點
遵義會議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的獨立自主地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一次極其重要的擴大會議。是在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為了糾正博古、王明、李德等人“左”傾領導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而召開的。
遵義會議主要參會人員
秦邦憲 朱德 陳云 張聞天 毛澤東 周恩來
遵義會議的基本內容
1、增選毛澤東為政治局常委,事實上確定其領導地位。
2、指定洛甫起草《中共中央關于反對敵人五次“圍剿”的總結的決議》,委托常委審查后,發(fā)到支部中去討論。
3、常委中再進行分工。
4、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是黨內委托的對于指揮軍事上下最后決心的負責者。
遵義會議召開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以后,在中國共產黨和根據地的各項工作bai中,王明“左”傾冒險主義得到更加變本加厲的推行。在這種錯誤領導下,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了,迫使紅軍放棄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
長征初期,“左”傾教條主義者從進攻中的冒險主義變成退卻中的逃跑主義,并且把戰(zhàn)略轉移變成搬家式的行動,使部隊的行軍速度非常緩慢,致使敵人有充分的時間調集兵力,對紅軍實行圍追堵截,紅軍在突圍過程中損失慘重。
為了擺脫尾追和堵擊的敵軍,毛澤東同志建議中央紅軍放棄去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的企圖,改向敵軍力量薄弱的貴州挺進。1935年1月7日,紅軍攻克黔北重鎮(zhèn)遵義。
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
1、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路線在黨中央的統(tǒng)治,毛澤東在會議上發(fā)表了重要發(fā)言,對第五次反圍剿和長征以來的左傾錯誤進行分析和批判。會議集中全力從軍事上和組織上糾正了左傾錯誤,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進行了總結。
2、會議上肯定了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肯定了毛澤東等關于紅軍作戰(zhàn)的基本原則。遵義會議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同時也為中國革命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
3、遵義會議在中國革命最危機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4、遵義會議也是中國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會議。它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從此,中國革命就在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指引下走上了勝利發(fā)展的道路。
遵義會議啟示和感受
啟示一:必須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黨員和黨組織意愿的黨內民主制度,不斷增強黨的蓬勃活力和團結統(tǒng)一
遵義會議樹立了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典范。會議一方面對“左”傾路線的嚴重錯誤進行嚴肅認真的批評,并從組織上作了調整;另一方面又不是單純地追...
查看詳情>>與“遵義會議的歷史意義”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