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0-07-30
1、

鐘會謀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幾個

三國
鐘會謀反為什么失敗
鐘會謀反失敗的原因

自我國進入封建社會之后,歷代以來皆有多多少少的叛亂或起義,拋開他們的出發(fā)點是否正義不談,除了一些無名小卒發(fā)動的小規(guī)模叛亂之外,大都叛亂或起義會讓當權者頭疼不已,甚至成功推翻當時的政權,建立屬于自己的國度。然而,在漢末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將謀略過人,有小張良之稱,又手握20萬重兵,可他起兵造反僅三天就失敗了。這個人是誰呢?

他不是別人,正是滅蜀之戰(zhàn)的主將鐘會。鐘會,字士季,是名將鐘繇之子,他早早的成為了司馬家族的心腹,曾被司馬懿提拔,也曾被為司馬師掌管機要,還曾識破了司馬昭伐蜀的真實意圖,因此時人稱之為“子房”,意思是說,他的智計堪比張良。另外,伐蜀之戰(zhàn)的時候,他自己麾下有十幾萬兵馬,諸葛緒和鄧艾麾下各有幾萬人,也都已被他吞并,加上姜維的數(shù)萬降兵,也就是說,到了最后,他自己統(tǒng)領著近二十萬人。

然而,當他入主蜀地,想要起兵謀反的時候,鐘會從十六日進入成都,十八日被殺身死,前后僅僅三天。起兵謀反就宣告失敗了,鐘會謀反失敗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司馬昭早有準備

鐘會為什么敢于謀反,并提出了兵至長安后,分水路與陸路進軍,然后在洛陽匯合,“一旦天下可定也”的想法呢?因為在他看來,司馬昭絕對信任他,他此舉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他要謀反一事,在他出征之前就成了公開的秘密——他的哥哥親口對司馬昭說他必有異志;西曹屬邵悌暗示司馬昭,伐蜀可以但不能用鐘會;司馬昭的妻子王元姬,和奇女子辛憲英,同樣向司馬昭反映了這個問題。這些人都看出了鐘會的野心,司馬昭能不知道嗎?

所以,對于鐘會之反,司馬昭早有準備,因此他只用一封信便徹底打亂了鐘會的計劃,使鐘會將原來一統(tǒng)天下的目標,臨時改成了割據(jù)蜀地。

二、錯估了自己手中的力量

鐘會滅蜀之后,“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比欢?,他沒有意識到的是,蜀漢的滅亡,主要是鄧艾的功勞,他的作用僅是拖住了姜維,最終還被姜維打的差點退兵,而他手中的兵馬雖多,武將雖猛,卻是司馬昭授予的,并不算他自己的力量。而且這些將士的家屬,都在曹魏,都握了司馬昭手中,所以這些人,根本不可能甘心隨他一起反抗曹魏,或者反抗司馬氏。也就說,雖然他看起來兵多將廣,但是真正屬于自己的力量,卻幾乎沒有,這種情況下,他必敗無疑。

三、過度相信衛(wèi)瓘

衛(wèi)瓘是司馬昭派來的監(jiān)軍,目的在于監(jiān)視鐘會、鄧艾等人,在謀反之前,鐘會便是借他之手,除掉了鄧艾,之后鐘會打算謀反,卻將自己的想法告訴了衛(wèi)瓘,只不過兩人并未談攏,于是衛(wèi)瓘借上廁所的機會,將鐘會收押胡烈等名將的消息,告訴了胡烈的親信丘健,從誘發(fā)了兵變。之后諸將的親兵前來攻打鐘會,衛(wèi)瓘又借故離開了城池,避免了淪為人質(zhì)。于是沒有了任何倚仗的鐘會,很快便死在了亂軍之中。

四、起兵太過倉促,沒有任何準備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不打無準備的仗”,尤其是謀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例如曹操想覆滅漢室,于是平定各路諸侯,立下了不...

查看詳情>>
2、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伐蜀之戰(zhàn)后,鐘會的心就已經(jīng)飄飄然了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說到三國后期的伐蜀之戰(zhàn),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實說起來,這場戰(zhàn)爭的本質(zhì),就是司馬昭加快了取代曹氏的步驟,希望憑借一場大功勞來證明司馬氏一族上位的合法性。

鐘會能不能滅掉蜀國,說實話,司馬昭一開始并沒有太計較。只要伐蜀大軍取得一場勝利,他司馬昭再上位,就已經(jīng)是名正言順了。究其原因,曹魏雖然強大,但一直是"被動挨打"的局面。諸葛亮、姜維等人先后發(fā)動十幾次北伐之戰(zhàn),搞得北方士族都人心惶惶。

曹氏之所以不主動出擊,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北方士族的威脅太大,魏帝需要保證曹氏一族統(tǒng)治上的穩(wěn)定性。但是代表了士族集團利益的司馬氏上位后,司馬昭便沒有這個顧慮了。

也正因如此,作為士族代表之一的鐘會,才能擔任這支大軍的主帥。伐蜀大軍主要的頭目有三個,一個是鎮(zhèn)西將軍鐘會,是來撈軍功的;一個是征西將軍鄧艾,實實在在的軍事?lián)?另一個是監(jiān)軍衛(wèi)瓘,同樣是世家出身,負責充當司馬昭的耳目,并監(jiān)管軍中要務。

但司馬昭沒想到,伐蜀之戰(zhàn)中竟然突生波折,從而發(fā)生了很多意外:

首先,鄧艾脫離了大軍,自己孤軍深入反而立下了不世奇功;

其次,鐘會與衛(wèi)瓘都開始攀咬鄧艾謀反,司馬昭為維護士族面子,只好委屈鄧艾進入囚車;

緊接著,鐘會這個忠誠的小老弟竟然謀反了,在整個過程中,最讓司馬昭想不通的便是這件事了。

最后,鐘會、鄧艾、姜維這三位大將,竟然被一個衛(wèi)瓘直接端掉了,到了這里,伐蜀大軍暫時告一段落,衛(wèi)瓘帶著蜀國降臣高高興興地返回了洛陽。

這其中,最讓人疑惑的,恐怕就是鐘會的謀反了。那么此時的鐘會,到底是怎么想的呢?據(jù)《三國志·鐘會傳》記載:

"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fā)。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我自淮南以來,畫無遺策,四海所共知也。我欲持此安歸乎!"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一方面,鐘會自認為功高蓋主,心態(tài)已經(jīng)飄飄然了;而另一方面,鐘會覺得起兵之后尚有退路,他想要效仿劉備據(jù)守蜀地。按照這個說法,鐘會似乎是個有野心的人。于是羅貫中抓住了這點,在小說中進行了一些曲筆描寫。

如此一來,很多人以為,鐘會是受到姜維挑唆,才決定反叛的。無論鐘會的目的如何,他企圖占據(jù)蜀地反攻司馬氏,是可以確定的。但在筆者看來,鐘會之所以額外再接納姜維,是另有兩個深層次原因的。

其一,姜維出身于甘隴望族,又是蜀國大將軍,他在蜀人中享有很高的聲望。鐘會拉攏姜維,便能如愿拉攏蜀地舊臣,從而更好的統(tǒng)治蜀地。

其二,鐘會與姜維,其實抱有相同的理想。姜維受諸葛亮大恩,對蜀國的忠誠不必多說。而反觀鐘會,其實也是有效忠曹魏的理想的。當然,鐘會效忠的對象,不再是司馬氏,而是曹氏。

很多人表示反對:在前面鐘會的自述中能看到,鐘會曾幫助司馬師平定過淮南三叛。司馬氏在上位的過程中,鐘會也的確出了不少計策。但這不并代表,鐘會希望司馬氏能取代曹氏。

鐘會的這種心情,可以理解為當初的荀彧。荀彧世代受漢家恩惠,自然對漢...

查看詳情>>
3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呢?鐘會能占據(jù)四川自己當皇帝嗎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呢?

入西川二士爭功,姜維一計害三賢。是《三國演義》中的經(jīng)典故事,大概是說蜀后主劉禪放棄抵抗投降鄧艾,姜維心生一計,假意投降鐘會,唆使鐘會造反,然后殺光魏軍,擁護蜀后主復位,不過人算不如天算,胡烈告訴了自己的兒子胡淵鐘會要謀反,于是胡淵和衛(wèi)瓘一起誅殺了姜維和鐘會。

歷史上確實發(fā)生過鐘會的叛亂,史稱鐘會之亂,而關于鐘會的叛亂原因,至今也沒有一個相對統(tǒng)一的看法。關于鐘會的謀反,大致有三種看法,分別是鐘會自作孽說,鐘會反司馬昭說和鐘會忠于曹魏說三種觀點,不過到底哪一種觀點才是鐘會的真實想法呢?

關于鐘會自作孽說并不完全是小說家羅貫中的引導。羅貫中用自己的春秋筆法尊劉抑曹,而鐘會和鄧艾是消滅蜀漢政權的罪魁禍首,寫的二人罪有應得,當然能夠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讀者的喜愛,民間也更原因接受這樣一種看法。然而除了小說,似乎晉代的歷史學家也原因?qū)⑽覀兿蜻@個思路去領。

《三國志》鐘會內(nèi)有異志。

鐘會反司馬昭之說是廈門大學林榕杰先生的《鐘會反司馬氏考論》中的觀點。鐘會原本是司馬昭長兄司馬師手下的幕僚,司馬師去世之后,轉投司馬昭,為司馬昭鞍前馬后出了不少力,不過鐘會始終沒有得到司馬昭的認可,官職上沒有提升,工作量還增加不少,于是心生怨恨,在滅蜀之后爆發(fā)。

呂思勉認為:鐘會是個文人,很有學問的,不是什么不知義理的武人,他要盡忠于魏朝,是極合情理的。所以鐘會可說和王凌,毌丘儉,諸葛誕一樣,都是魏朝的忠臣,并不是自己有什么野心。而他的謀略,還在這三人之上,亦且兵權在手,設使沒有北兵的叛變,竟從長安而下,直指洛陽,這時候司馬氏的大勢如何,倒是很可擔憂的了。鐘會的效忠于魏,姜維的效忠于漢,又可稱封建道德之下的兩個烈士了。

不過我個人認為這三個觀點都站不住腳。因為自古以來謀反都是重罪重案,鐘會早年參與過淮南平叛的經(jīng)歷,王凌,毌丘儉,諸葛誕是什么樣的經(jīng)歷鐘會不可能不知道。所以像鐘會這樣心思縝密的人,對于謀反這樣的事情不可能不提前籌劃。

然而,鐘會于景元五年正月十五入成都,正月十八就失敗,前前后后僅僅經(jīng)歷了三天,那么這個謀劃顯然與鐘會和張子房的相比的性格完全不符。

很多人會拿鐘會誣陷鄧艾的事情來說事。鐘會確實參與到了污蔑鄧艾的事件之中,但是誣陷鄧艾的人不止鐘會一人,師纂、胡烈都說鄧艾謀反。

《三國志》鐘會、胡烈、師纂等皆白艾所做悖逆,變釁以結。詔書檻車征艾。

也就是說鄧艾是惹了眾怒,否則司馬昭也不可能僅僅憑借鐘會一人之言就逮捕了鄧艾。

而且鐘會如果是素有異心的話,要想在蜀地割據(jù)做第二個劉備更應該趁早謀劃,但是鐘會在接到司馬昭的恐嚇之后就十分驚慌。

《三國志·魏書二十八·鐘會傳》:會得文王書云:“恐鄧艾或不就徵,今遣中護軍賈充將步騎萬人徑入斜谷,屯樂城,吾自將十萬屯長安,相見在近?!睍脮?,驚呼所親語之曰:“但取鄧艾,相國知我能獨辦之。今來大重,必覺我異矣,便當速發(fā)。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

查看詳情>>
4、

究竟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鐘會覺得自己不應該屈居于人下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年少聰慧,才思敏捷

鐘會,三國時期魏國的軍事家、書法家,他出身名門,來自于潁川士族鐘氏,是魏朝太傅鐘繇(yáo)的幼子、青州刺史鐘毓(yù)的弟弟。在年少的時候,就展現(xiàn)出了其才思敏捷的一面。

在鐘會五歲的時候,蔣濟(三國后期曹魏名臣)見了他,評價了一句“非常人也”。

《世說新語》里有這樣一個故事,說魏文帝聽聞鐘毓、鐘會的聰慧,于是便召見了兩人。當時,鐘毓見了魏文帝時一直在流汗,于是魏文帝便問鐘毓為什么流了那么多汗,鐘毓就回答說面見皇帝,戰(zhàn)戰(zhàn)兢兢,自然就揮汗如雨。之后魏文帝又問鐘會為什么他沒有出汗,鐘會就回答看見皇帝,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落汗。

鐘毓、鐘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鐘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zhàn)戰(zhàn)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zhàn)戰(zhàn)栗栗,汗不敢出?!薄妒勒f新語》

不過在歷史上,曹丕駕崩的時候鐘會只有一歲,所以上面這個故事應當是小說家杜撰的。

在正始(240年-249年)年間,鐘會進入曹魏朝廷,但在曹爽把持朝政的時候,鐘會的哥哥鐘毓因為和曹爽政見不合發(fā)生沖突,被曹爽調(diào)離朝廷。

于是后來和曹爽結怨的鐘家自然就倒向了曹爽的政敵司馬家那邊去了。

在高平陵之變(公元249年)后,司馬懿滅了曹爽的集團,大權在握,成了曹魏政權的幕后執(zhí)掌者。

而后鐘毓、鐘會兄弟就開始為司馬家效力了,鐘毓主持地方軍政事務,鐘會在洛陽主持機密任務,兩兄弟以重要幕僚的身份,參與了之后司馬家一系列的奪權行動當中。

轉折:伐蜀之戰(zhàn)

正元二年(公元255年)的時候,文欽和毌(guàn)丘儉在淮南起兵謀反。隨即司馬師東征,鐘會隨軍主管機密事宜,后來司馬師在許昌病逝后,鐘會開始為司馬師的弟弟司馬昭出謀劃策,后來受封東武亭侯,自此之后鐘會有了屬于自己的爵位。

在甘露二年(公元3257年)的時候,朝廷任命諸葛誕并讓其回京,鐘會算定諸葛誕不會聽從朝廷命令,報告給了司馬昭。后來果然諸葛誕謀反,鐘會便跟隨司馬昭一起東征諸葛誕。

在面對諸葛誕防守嚴密、實力也比較雄厚的壽春城,鐘會先后多條計策,讓諸葛誕的人心背離,還設計消耗了城中守軍的糧食以及守軍的斗志,用最小的代價取得了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

在此之后,當時的人們都將鐘會比作西漢謀士張良,夸贊他的智謀遠高于常人,而司馬昭對于鐘會也更加倚重。

但是,鐘會雖然才智過人,但這是體現(xiàn)在軍事謀略而非政治謀略,再加上鐘會其人容易驕傲自得,心性方面并不像他的名聲一樣好,曾因嵇康的無視最后構陷嵇康,導致嵇康身死。

鐘會就像當年的楊修,這也為他后續(xù)的身亡埋下了引子。

后來在景元四年(公寓263年),魏國舉兵攻打蜀漢。

遣征西將軍鄧艾督三萬余人自狄道趣甘松、沓中,以連綴姜維;雍州刺史諸葛緒督三萬余人自祁山趣武街橋頭,絕維歸路;鐘會統(tǒng)十余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子午谷趣漢中。以廷尉衛(wèi)瓘持節(jié)監(jiān)艾、會軍事,行鎮(zhèn)西軍司?!顿Y治通鑒》

當時司馬昭派遣了鐘會...

查看詳情>>
5、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個人覺得鐘會謀反可能是一起冤案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是三國末期魏國名臣,被比作張良,幫助司馬家粉碎了曹髦想要奪回政權的計劃,自然深的司馬家賞識,之后在朝堂之上極力支持司馬昭滅蜀計劃,鐘會鄧艾滅蜀之后,他卻心生異志,企圖割蜀地自立,最終在兵變中被殺。

關于鐘會反叛小編還是不理解的,表面上看,鐘會掌控著整個蜀地,手握二十多萬魏蜀軍隊,又有姜維相助,起異心的無可厚非,除非碰上了只愿做個富家翁的曹爽式的人物,但是有異心不代表就一定要干反叛的事情啊,可以說,當時的鐘會幾乎是不具備反叛的條件。當時鐘會根本沒有自己的核心基本盤,對軍隊控制力太弱,造反前又沒有對軍隊進行清洗,變故太多,而且他也沒有培植個人勢力,這可不是短期內(nèi)能做到的,鐘會造反太過于突然,之前也沒有長期帶兵,沒有個人親信,個人權威敵不過朝廷權威必然失敗。

鐘會手下將領沒有幾個是真心跟他混的,所以他想反叛就只能用劫持的手段,這就是兒戲啊,部隊兵將的妻兒都在魏地,實際利益與鐘會不符。所謂眾利同心,靠忽悠,這些兵也經(jīng)歷過不少戰(zhàn)爭了,能忽悠得了嗎?所以準確的講,鐘會根本沒有掌握20萬大軍,他軍中沒有死黨,鐵哥們和親信,要造反至少要有一半中上級軍官支持你,再威脅或廢掉另一半。司馬氏都臥薪嘗膽三代人,有強大的士族支持他們,鐘會有什么呢?雖然也是大族父親是鐘繇,但畢竟背后沒有絕對實力支持!

所以個人覺得,鐘會謀反很有可能是冤案,鐘會帶的軍隊是司馬家族的軍隊,他鐘會應該也想到,用別人的軍隊去造反,很容易打草驚蛇,根本就不可能成功,鐘會的智商不會如此低下吧?司馬昭秉承父兄司馬懿和司馬師的遺愿又深得父兄兩代人言傳身教的精髓,自然相當老謀深算與睿智果斷了,正所謂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鄧艾和鐘會都只是蟬與螳螂而已,司馬昭才是笑到最后大獲豐收的黃雀。鐘會和鄧艾很有可能都被司馬昭算計了,因為他二人知道的事太多了而且功高震主必須除掉,這是帝王既除掉隱患權臣又收攏人心的方法,逼迫引誘權臣謀反再閃電擊殺。

就說一點吧,鐘會起事前后居然沒對司馬家派來的盯梢衛(wèi)罐這個人采取任何防范和提前意識,真是一出手已知有沒有的敗局已定,很難想象,這會是鐘會有預謀反叛是做的事情。ps:衛(wèi)瓘也狡黠無比,伐蜀時助司馬家族除掉了三國后期頂尖人杰鄧艾、鐘會,終于如愿以償,登上高位,入為司空。

鐘會為什么要告鄧艾謀反?可鄧艾死后,鐘會還想善終嗎?這里面的'結'夠深的。鐘毓、辛憲英這些鼠輩都認為鐘會有反心,更別說司馬昭司馬炎等人。鐘會反誰?可當時天下名義上還是曹家的,除非鐘會在下一盤大棋,否則他就是傻子。鐘會為什么要除掉鄧艾?我認為,這恰恰是司馬家族的陰謀,鐘會對司馬家的忠心不值得懷疑,問題就在這里,鄧艾一死,鐘會不死,司馬家族如何交待?

鐘會更多的可能是被形勢逼反的,是被各種猜疑逼反的。年紀輕輕就立下了滅蜀的蓋世奇功,功高震主,又有大才,封無可封,賞無可賞,又不甘心就此功成養(yǎng)老,遲早會被除掉,只有造反...

查看詳情>>
6、

司馬懿的學生鐘會為什么會謀反?其實鐘會也不是一位平凡之人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含著金湯匙出生,自幼聰明過人,被司馬懿收入門下,以得意弟子身份亮相朝中,成為司馬昭的心腹,正直壯年時期,便可與自己的直屬上司私下密謀伐蜀大計。這樣的命運,聽完之后有沒有心頭一酸?今天小編要給大家分享的這位幸運寶貝,名字叫鐘會。這樣的人生,按說應該是從貴族幼兒園一直走到貴族養(yǎng)老院的。而鐘會的結局卻出乎意料,在人生闖關的關鍵時刻,他選擇了謀反挑戰(zhàn),雖然最終失敗一無所有,但是這段歷史卻被人津津樂道。今天咱們就做下來,慢慢掰扯一下這段故事。

鐘會的身世,鐘會的結局

三國時期,大多謀士出身貧寒,幸運兒或是才華著實過人的能人才能遇到君主賞識,在朝做官。我們的鐘會也是這樣嗎?不,前面我們提到過,他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鐘會是魏朝太傅鐘繇的幼子,十三歲時,他就憑借自己的才華被寫入了《世說新語》。鐘會十三歲時,與兄弟隨父入宮拜見文帝曹丕,鐘毓因為緊張而汗流浹背,但鐘會卻是旁若無人。曹丕問鐘毓為何流汗,鐘毓結結巴巴地回答道:“臣戰(zhàn)戰(zhàn)兢兢,汗如雨下?!辈茇в趾闷娴膯栫姇楹螞]出汗,鐘會則模仿兄長的口氣回答道:“臣戰(zhàn)戰(zhàn)兢兢,汗不敢出?!辈茇牶蠊笮?。

曹丕登皇位之后,司馬懿開始主持新政,成為天下士子領袖的期間,收了兩個學生,一是鄧艾,寒門之后,劉備老鄉(xiāng),二就是鐘會。

鐘會有多厲害?計策堪比張良,與王弼齊名。

鐘會自幼就具備這樣的高智商,長大之后呢?自然是得到了朝中從君皇到大臣的賞識,平叛諸葛誕起兵反叛期間,鐘會于內(nèi)籌劃,屢立大功。時人以鐘會比之張良,可見其計謀之深,受司馬昭信任之重。到了司馬昭決意伐蜀時,魏國幾乎所有的朝臣都反對,只有鐘會表示鼓勵和支持。據(jù)史料記載,伐蜀的戰(zhàn)略目標和規(guī)劃,就是由兩人秘密制定的。

讀到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就開始不解了,他為什么要謀反呢?

司馬懿的學生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一來是出于鐘會本身的野心。鐘會才華橫溢、機智多謀,喜歡玩弄權術,被時人視為“謀圣”張良一般的奇才,并常常因此而自得,很像當年的楊修。鐘毓對弟弟的品性了如指掌,曾私對司馬昭講:“鐘會才智過人,但喜歡玩弄權術,我擔心他有不臣之心,請大將軍加以提防。”司馬昭聽后,笑著回答道:“若將來鐘會果真因此獲罪,我承諾只治鐘會一家之罪,而不會連累到鐘氏一門?!惫粵]多久,鐘毓一語成讖。

二來是出于姜維的慫恿。姜維之人,想必大家都聽說過,鐘會謀反的計策都是與姜維進行密謀的,最終二人也是一同死于此事。不過,姜維幫助鐘會并非是出于本意,而是自己另有打算。姜維一心想要煽動鐘會殺掉鄧艾的全部黨羽,妄圖激起鐘會與鄧艾雙方勢力的矛盾,最終借機恢復蜀國勢力,這也是一步險棋,鐘會至死都不知道姜維的真正目的,但姜維與鐘會一樣都是火中取栗之人,因此兩人也算是轟轟烈烈了一把。若是沒有姜維的推波助瀾,或許鐘會謀反的進度條也不會裝上加速器。

就是這樣,鐘會的一生在轟轟烈烈中開始,又在轟轟烈烈中轟然結束,我們不禁能在他的人生中看到命運的大起大落。再讀這...

查看詳情>>
7、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他造反失敗的原因又在哪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鐘會,是三國后期曹魏的一員將領兼謀士,在對蜀國的滅國之戰(zhàn)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與另一位名將鄧艾分兵攻滅蜀國。然而這樣一員大將,后來卻興起了謀反的心思,并且將之付諸行動,只不過最終還是遭遇了失敗。那么,這個鐘會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鐘會為什么會謀反?他的造反又為什么會失敗呢?

鐘會自幼才華橫溢,尤其精通玄學,就是一種在魏晉時期出現(xiàn)的,以《老子》為研究核心的哲學思潮,“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玄學的名字也就來源于此。鐘會在魏國身居要職,不論是皇帝還是群臣,都非常賞識鐘會,由此可見,鐘會的才情已是足以征服這個魏國了。

鐘會在當時人心中的地位,就好比秦漢時期的謀圣張良,尤其在平定諸葛誕的叛亂中,鐘會更是屢出奇謀,因此得了這樣一個美譽。只不過,再有謀略的人,如果用在其他地方,就會讓人覺得不舒服了,朝廷事務無論大小,鐘會都要插手,還獻策殺死了當時的名士,竹林七賢的精神領袖嵇康。

在滅蜀之戰(zhàn)中,鐘會可以說是功不可沒。諸葛亮死后,他的北伐大業(yè)還沒有停止,姜維接替他的志愿,屢屢在魏國邊境騷擾。司馬昭認為,蜀國狹小,連年征戰(zhàn)百姓疲憊,國庫估計也損耗殆盡,因此想要派軍攻蜀,但是群臣當中只有鐘會一個人支持司馬昭,于是兩人一起謀劃滅蜀大計。

在攻滅蜀國的過程中,很精彩的就是鐘會聯(lián)合鄧艾,兵分兩路,鐘會負責在劍閣與姜維耗著,鄧艾則帥軍偷渡陰平,直接殺到劉禪眼皮底下。劉禪開城投降,蜀漢政權就這樣拱手讓人,這不僅意味著蜀國的滅亡,也意味著光復漢室成為再也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有能力的人一般都比較有野心,鐘會也不例外,在蜀將姜維的促成之下,鐘會內(nèi)心叛亂的種子很快生根發(fā)芽,還把鄧艾拉下水,制造出鄧艾有謀反傾向的表現(xiàn),迷惑住了司馬昭,下令押送鄧艾回京。鐘會一直忌憚鄧艾,這樣一來,他也就沒什么可擔心的,直接統(tǒng)領大軍,起兵反叛。

但這一次的兵變,并沒有以成功完結,鐘會與姜維都死在了兵變之中,鄧艾也被他害死了。鐘會雖然是滅蜀的功臣,然而還是由于自己的不安分,給自己挖了一個大坑,埋進去了。

查看詳情>>
8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其實道理很簡單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東漢末年群雄并起,涿鹿天下,經(jīng)過多年征戰(zhàn),天下分為魏吳蜀三足鼎立的局面。

三國后期,魏、吳、蜀并立抗爭的局面因三方力量的消長變化而漸趨崩潰。

公元262年,司馬昭分析了當時的局勢,認為蜀漢已經(jīng)“師老民疲,我今伐之,如指掌耳”,決定采取“今宜先取蜀,三年之后,因巴蜀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再并東吳,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略方針。朝內(nèi)群臣皆反對,鄧艾更是數(shù)次上言 未到伐蜀時機。惟獨司隸校尉鐘會鼎力支持,并與司馬昭一同“籌度地形,考論事勢”。

公元263年,司馬昭決定向蜀漢發(fā)動戰(zhàn)爭,派遣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攻蜀。蜀將姜維、廖化率軍以劍閣險道為屏障,阻擊魏軍。

魏軍西路鄧艾軍主攻沓中屯田的姜維,中路諸葛緒軍斷姜維后路。東路鐘會軍主攻漢中。姜維晃飛諸葛緒,直奔東路抵擋魏軍主力。而鐘會大軍攻下漢中后,被回援的蜀軍阻于劍門關外,不得前進。鄧艾則采用以迂為直的謀略,在蜀軍主力相持于劍閣之時,自率精銳部隊繞道陰平,越過700余里荒無人煙的小道,鑿山開路,奇襲江油。又在蜀漢腹地綿竹大破諸葛瞻、攻占涪城,進逼成都。后主劉禪因鄧艾兵臨城下,向魏軍投降。

而在堅守劍閣的姜維,先聞諸葛瞻兵敗,但未知劉禪確切消息,恐腹背受敵,便引軍東入巴中。鐘會率魏軍進駐涪城,另派胡烈、田續(xù)、龐會等追趕姜維。姜維再退到郪縣,得知真實情形后,姜維便率廖化、張翼、董厥等人投降鐘會軍。

鄧艾在滅蜀后,為劉禪請封扶風王,又上書伐吳,引起司馬昭猜忌。鐘會此時野心膨脹,與衛(wèi)瓘、胡烈等人上書說鄧艾有謀反的跡象。結果鄧艾父子被捕,押往洛陽。鄧艾被捕后,鐘會獨大于蜀中,與希望恢復漢室的姜維聯(lián)合發(fā)動叛亂。

有些人可能不知道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其實道理很簡單

那么鐘會為什么會叛亂,按理說他的權勢已經(jīng)夠高了。

在對蜀地進行占領時,鐘會開始現(xiàn)出傲慢的跡象,自信足以不再居于人下。此時的心境已經(jīng)有了大的變化,自己立下不世之功,又擅長謀略。

鐘會內(nèi)心懷有叛離之志,姜維已有所察覺,就想促成他的作亂,于是就勸說鐘會:“聽說您自淮南之戰(zhàn)以來,計策從未有過失誤,司馬氏能夠昌盛,全依賴您的力量。如今又平定了蜀國,威德振世,百姓頌揚您的功勞,主上畏懼您的謀略,您還想因此安然而歸嗎?何不效法陶朱公范蠡泛舟湖上遠避是非,以保全自己的功名性命呢!”鐘會說:“您說的太遠了,我不能離開。而且從現(xiàn)在的形勢看,還沒有到這種地步?!苯S說:“其他的事情憑您的智慧、力量就能做到,用不著我多說了?!睆拇怂麄儌z感情融洽關系密切,出則同車,坐則同席。

此時鐘會已有謀反之心,謀誅魏將,于是密報司馬昭說鄧艾居功自傲,想要謀反,司馬昭命鐘會把鄧艾關進囚車解壓回朝,鐘會遣衛(wèi)瓘在前,把司馬昭的手諭傳達給鄧艾的士兵,于是鄧艾的士卒皆放下武器,并將鄧艾壓入囚車。既除鄧艾,鐘會自認已無敵手,假傳太后遺詔,準備起兵滅掉司馬昭。

司馬昭因260年甘露事變,賈充公開弒君,一方面司馬氏得以進一步控制了曹魏朝政,另一方面此悖...

查看詳情>>
9、

歷史上的鐘會為什么會謀反?這場啼笑皆非的造反就這樣開始了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歷史上的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姜維在蜀漢滅亡后,內(nèi)心其實是十分不滿意的。他認為,自己本可以挽救蜀漢于危亡之中,而他內(nèi)心里還有武侯的遺志。振興漢家,所以他內(nèi)心定下了一個計劃,準備博一把。瞄準了一個人——鐘會。

鐘會這個人有能力,有野心,他本來出身就高,是太傅鐘繇的兒子,又有帶兵打仗的能力,怎么可能會甘心居于司馬家的臣子?此時,他坐鎮(zhèn)蜀中,除了自己帶出去的十五萬魏軍之外,還有歸降的蜀軍,可謂是兵多將廣。在外久了,心里不免有些小想法,而他的想法恰巧被姜維看上了。

于是姜維打算說服鐘會造反,然后趁著司馬家和鐘會內(nèi)斗,重立蜀漢皇室。于是上前對著鐘會鼓動,一來二去,似乎真的說服鐘會了。其實鐘會作為一個老油條,何嘗不知道姜維心里在想啥,于是他也有自己的打算:讓姜維替自己去打司馬家,然后自己坐漁翁之利。兩個人心懷鬼胎,一場讓人啼笑皆非的造反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司馬昭也不是個傻子,自從鐘會出名以來,他就一直小心謹慎的提防他。鐘會不臣之心一顯露,他就立刻率兵進據(jù)長安,震懾鐘會。鐘會自知形勢不妙,加緊了自己反叛的步伐。然而鐘會想要底下士兵一起起事的時候,底下士兵卻不從:自己本來就是吃司馬昭的俸祿,為何要跟你和一個蜀國人一起造反?

特別是底下有個將領叫胡烈,更是司馬昭的死黨,他聽說鐘會想要造反,立刻編造謠言:鐘會想要除掉所有牙門親兵。親兵大怒,在胡烈的率領下攻打鐘會衙門,最終鐘會和姜維一起被殺死,就連再次想成為蜀漢皇帝的劉禪太子都死于亂軍之中。

其實,這里面最倒霉的還是鄧艾。鄧艾本來并沒有反心,然而,鐘會為了除掉他就上報朝廷說他想要造反。司馬昭立刻命令抓捕鄧艾,等到鄧艾被押解走了,鐘會才敢舉事。然而還沒有一天,整個行動就失敗了。本來說被誣告的鄧艾應該放出來,但是司馬昭一不做二不休,順手把鄧艾也給殺掉了。

伐下蜀地的兩個最重要的功臣就這樣被殺掉了。說是有反心,不如說是功高蓋主。司馬昭本來就有僭越之心,所以對任何人都是滿腹猜疑。所以,鄧艾、鐘會之死也不難理解。相比之下,他的兒子司馬炎就對伐吳功臣王濬好得多。

查看詳情>>
10、

其實要說鐘會為什么會謀反,背后其實都是姜維在慫恿他

三國
鐘會為什么會謀反
鐘會謀反的原因是什么

鐘會謀反的動機,按說也只有他本人最清楚了,謀劃過程,發(fā)動時機都是他自己決定的,以伐蜀的歷程來看,鐘會被姜維攛掇的可能性很大。

曹魏帝國伐蜀一戰(zhàn),起因也是司馬昭為了想因功上位,提高自己的聲望,好稱公、登上相國之位。事實也是如此,鐘會大軍進入漢中之后,捷報傳來,司馬昭也等不及大軍凱旋,就在洛陽興沖沖的“接受”了魏帝曹奐授予的晉公、相國。

然后呢?鐘會就借口糧食補給困難,奪了漢中也算是“完成既定戰(zhàn)略目標”,大功告成,準備宣布撤軍,可以說,在這時候,鐘會是絕對沒有動造反心思的。

要不是那個不識時務的鄧艾非要提出自己帶兵走陰平小道,后面的種種事根本就不會出現(xiàn)。鄧艾自陰平入蜀地后居然像中了大獎一般,順利過關斬將,一路殺到成都城下,蜀帝劉禪宣布投降,姜維也只得投降鐘會,鐘會的大軍這才得以進入成都。

可以說,鐘會謀反的種子從這時候才開始種下了。

陳壽寫《三國志》是寫了鐘會謀反之時是讓姜維領兵的事,此亂也導致了鐘會和姜維相繼被殺。而在習鑿齒的《漢晉春秋》中,則寫姜維是想利用鐘會作亂,來殺害魏國將領,從而再除掉鐘會,替劉禪復國。

《漢晉春秋》:(鍾)會陰懷異圖,(姜)維見而知其心,謂可構成擾亂以圖克復也,乃詭說會曰:“聞君自淮南已來,算無遺策,晉道克昌,皆君之力。今復定蜀,威德振世,民高其功,主畏其謀,欲以此安歸乎!夫韓信不背漢于擾攘,以見疑于既平,大夫種不從范蠡于五湖,卒伏劍而妄死,彼豈闇主愚臣哉?利害使之然也。今君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法陶朱公泛舟絕跡,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嶺,而從赤松游乎?”會曰:“君言遠矣,我不能行,且為今之道,或未盡于此也。”維曰:“其他則君智力之所能,無煩于老夫矣。”由是情好歡甚。

在常璩所著的《華陽國志》中,也寫了這件事,甚至說姜維還私下給劉禪寫信說:“請陛下再忍耐幾日,我一定能夠復國的。”

《華陽國志》:(姜)維教(鍾)會誅北來諸將,既死,徐欲殺(鍾)會,盡坑魏兵,還復蜀祚,密書與后主(劉禪)曰:“原陛下忍數(shù)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

孫盛在《晉陽秋》中寫自己入蜀后,在當?shù)厝丝谥写蚵犨@件事,當時的蜀人都說這件事是真的。

(孫)盛以永和初從安西將軍平蜀,見諸故老,及姜維既降之后密與劉禪表疏,說欲偽服事鐘會,因殺之以復蜀土,會事不捷,遂至泯滅,蜀人于今傷之。

如此看來,鼓動鐘會謀反的心思,姜維是脫不了干系的。

如我在前面所說,鐘會在伐蜀一開始,是沒有異心的,他想做的,無非是幫司馬昭成就霸業(yè),完成稱相的政治目標。

——之前魏帝曹奐多次授予司馬昭相國,司馬昭都推辭不肯接受,實際上是司馬昭明白自己的聲望還有所欠缺,畢竟殺害前任皇帝曹髦的惡名,讓他難以面對社會輿論的道德譴責。

所以,司馬昭期望在伐蜀這件事上獲得重大突破,以此來提高自己的名聲,糾轉當時的輿論風向。

鐘會就是幫助司馬昭達成目的的心腹之人。

鐘會在淮南三叛之壽春之戰(zhàn)時,他就作為司馬昭的首席謀士,出謀劃策,甚至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