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劉備托孤于諸葛亮

發(fā)布時間:2020-05-28
1

劉備托孤諸葛亮是真心的嗎?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劉備托孤于諸葛亮
劉備托孤給誰
劉備托孤諸葛亮典故

公元223年6月10日,劉備駕崩于永安宮,享年六十三歲。

我相信,當劉備對諸葛亮說出“兒子不行,你可代之”時,諸葛亮心頭一驚,不知所措,然后一喜,這一喜不是說“小人得志”或者諸葛亮有“篡逆之心”,而是人之常情。說明上司對你無比的信任啊。但是,諸葛亮只高興了幾秒鐘,因為李嚴被劉備任命為了副丞相。這說明了什么?以諸葛亮的聰明不會不知道。

劉備到底在想什么?

公元223年6月9日,我們或許還有機會問一下,他對這件事究竟是怎么想的。

公元223年6月10日之后,歷史只能靠猜。歷史上的歷史學(xué)家們個個都在猜,答案自然也就五花八門。這些五花八門的看法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以陳壽為代表,認為劉備寬厚弘毅,托孤之舉真乃“古今之盛軌也”。元人胡三省,清人趙翼都是這一論點的鼓吹手。另一類以晉人孫盛為代表,他認為托孤之舉“謂之為權(quán),不亦惑哉”。意思是說,劉備托孤壓根兒就是徹頭徹尾地玩弄權(quán)術(shù),而且孫盛十分篤定,“不亦惑哉”。

我贊同孫盛的看法。

魯迅在談到陳壽的《三國志》時,有一個觀點非常值得重視,他認為《三國志》對劉備是“故意隱其惡”。因此,在對待陳壽觀點時,必須小心。

歷史上贊同陳壽觀點,或者認同劉備臨終之時是“弘毅之士”的人不在少數(shù)。他們的論點主要是:劉備知道諸葛亮的為人,也知道劉禪是扶不起來的阿斗,為了社稷江山的“大局”,劉備發(fā)出了“你可代之”的肺腑之言。這種真誠之言,雖然聽上去有點兒“挑釁”的意味,但是無傷大雅,可以忽略不計。

就好像你跟一位三十多歲的女孩子第一次相見,你問她怎么還不結(jié)婚?這是不禮貌的,甚至是挑釁的。不過,其實你的心是真誠的,你是想這女孩子早點告別孤獨的生活。所以,跟你的真誠相比,所謂的“不禮貌”又算得了什么呢?

其實,劉備說出的這句話正好體現(xiàn)了“堯舜之公道以天下與人并不沾戀” 。

康熙皇帝一句話點醒夢中人??滴趸实墼凇队ㄨb輯覽》中寫道:“劉備和諸葛亮關(guān)系非常好,劉備平時以魚和水的關(guān)系來比喻他跟諸葛亮關(guān)系之鐵。

也就是說,在劉備心中,諸葛亮的忠誠度是沒有問題的。既然這樣,劉備為什么要在臨終的時候,說出‘你可代之’這樣容易引起猜疑的話?我真鄙視三國時代的人這種爾虞我詐!”

我們進一步分析劉備為什么要這么做?

分析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看,什么結(jié)果對劉備是最有利的。很顯然,江山永遠姓劉。如果能夠統(tǒng)一中原,將劉家的旗幟插滿天下,那就謝天謝地了。

這最符合劉備的利益。

其次,怎么才能做到。這是技術(shù)層面的問題。第一,政治中樞不能亂,安定團結(jié)一致對外。要想不爭權(quán)奪利,就得將權(quán)力高度集中,不讓外戚、宦官打打殺殺。劉備看得太多,前車之鑒就在眼前。所以,劉備將托孤之重任交給諸葛亮。第二,在穩(wěn)定內(nèi)部,抵御外部的同時,要讓江山“不變色、不變質(zhì)”,就要制約首輔重臣的權(quán)力。因此,劉備安排了李嚴“輔助”諸葛亮。李嚴明明是諸葛亮討厭的家伙,劉備難道不知道?這么做,劉備還是不放心,原因在于,自己的兒子太不成氣候。說得好...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