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岑參最著名的詩

發(fā)布時間:2020-07-24
1、

岑參的一首名篇《磧中作》,一起品味邊塞詩的藝術(shù)魅力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邊塞詩,又稱出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之一。往往由一些有切身邊塞生活經(jīng)歷、軍旅生活體驗的詩人創(chuàng)作而出。因此邊塞詩在整個唐詩眾多門類中,無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shù)性,都是較為深刻的一類。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包括李白、杜甫、王維等也有邊塞詩的名篇傳世。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岑參的一首《磧中作》,來一起品味邊塞詩的藝術(shù)魅力。說到邊塞詩,它主要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即:氣勢雄渾、景色壯闊、格調(diào)悲壯。岑參這首詩就完美再現(xiàn)了這種風(fēng)格。甚至它一開篇便氣勢雄渾,且展現(xiàn)了精妙絕倫的煉字技巧,堪稱此類詩中典范,令世人叫好。

公元749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八載,岑參第一次出塞,赴安西擔(dān)任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在離開長安兩個月后,岑參到了銀山磧(今新疆庫米什地區(qū))。當(dāng)岑參看到唐軍在廣袤無垠的大沙漠之中列營而宿的時候,又恰逢十五的月亮,于是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邊塞詩的名篇。

《磧中作》

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

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

首先,開篇一句“走馬西來欲到天”,便從大處落筆,氣勢雄渾,且煉字精妙絕倫?!白唏R”,是騎馬疾行的意思,它說明岑參遠(yuǎn)赴邊塞路途十分緊張。因為根據(jù)唐代軍官制度,他是必須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到任的。“西來”,點明了詩人的行進(jìn)方向,也就是說岑參騎馬疾行,風(fēng)塵仆仆地向西進(jìn)發(fā)。

而根據(jù)唐代出塞的路線來看,可知岑參從長安出發(fā),沿著的正是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因此“欲到天”,所展現(xiàn)的便是我國西北高原野曠天低的雄渾氣勢。如果有去過大漠經(jīng)歷的話,就會明白大漠遼闊高遠(yuǎn),四望天地相接,給人的感覺正是一種“欲到天”的感覺。由此可見,一開篇便氣勢雄渾,且煉字精妙絕倫。

次句“辭家見月兩回圓”,則是點明了詩人行進(jìn)的時間。它的意思就是說,岑參離開長安的家,到銀山磧,已經(jīng)是兩個月后了。需要的注意是,岑參特意用“兩回圓”來表示時間,就是為了突出“月圓人不圓”的意味,來引出思鄉(xiāng)、思親之情。所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里無疑含蘊豐富,情深意遠(yuǎn)。

最后“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即今天晚上還不知道將到哪里去住宿,這萬里沙漠一望無際不見人煙。從岑參的語氣來看,他對自己急需解決的宿營問題反而不關(guān)注,卻將重點放在了沙漠之景上,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涉及到岑參出塞的目的了,縱然邊疆再荒涼,處境再艱苦,但是他從軍的壯志豪情絲毫不動搖。

正如岑參在自己的另一首詩《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說:“萬里奉王事,一身無所求。也知塞垣苦,豈為妻子謀”。因此在一輪皎潔的明月照耀下,大漠的荒涼和無邊無際,并不會讓岑參低沉、哀傷,反而顯現(xiàn)出一種豪邁、悲壯。同為唐代詩人的杜甫,曾稱贊岑參的詩“篇終接渾茫”。也就是說,岑參的詩結(jié)尾渾厚,氣象闊大。僅從“平沙萬里絕人煙”來看,無疑是當(dāng)之無愧的。

綜觀岑參的這首詩,既有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思鄉(xiāng)、思親之情,又有一種從軍的豪情壯志。而這種情感,卻是體現(xiàn)在氣勢雄渾的筆觸中,體現(xiàn)在遼闊高遠(yuǎn)的沙漠...

查看詳情>>
2、

岑參的送別詩,在送行的同時,吟唱出詠雪的千古名句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在冬天,最常見的一種景物就是雪,尤其是在北方。而提到雪,則讓人莫名地生出興奮的感覺。在小孩子的眼中,下雪代表著打雪仗,堆雪人等一系列的有趣活動。在莊稼人的眼里,瑞雪兆豐年,下雪往往代表著豐收。而在讀書人的眼里,雪這個晶瑩剔透的小精靈則代表了更多的名人佳句。

譬如說被譽為“詠絮才女”的謝道韞,又或是那句膾炙人口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而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在送行的同時,吟唱出詠雪的千古名句。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fēng)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在詩歌開頭就直接點題,描寫了北地邊關(guān)的風(fēng)雪。詩人首先是借助聽覺,描繪出風(fēng)雪交加的場面。而八月本是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在邊塞胡人居住的地方卻已經(jīng)大雪漫天了,這就暗示了塞外苦寒,為后文埋下伏筆。

其次,詩人通過視覺,展現(xiàn)出飛雪勝花的美景。借助顏色上的互通,混淆了風(fēng)的特性,把飛雪比喻成綻放的梨花,在嚴(yán)寒之中注入了一絲春意,用浪漫的筆觸為讀者繪制了一幅充滿壯麗之美的畫卷。

冰天雪地之中,沒有人可以長時間地呆在屋外,于是詩人馬上描繪了室內(nèi)的情況,即“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綿綿的飛雪打濕了簾幕,在寒氣的侵襲下連狐皮大衣都無法帶來溫暖。而弓箭也因風(fēng)雪而無法打開,鑌鐵打造的戰(zhàn)衣又怎么能穿在身上呢!

一般的風(fēng)雪僅僅是在室外逞兇,而在邊塞,就連室內(nèi)都留下了冰雪肆虐過的痕跡。詩人先用“狐裘不暖”寫出了在風(fēng)雪中普通人的苦惱,又借“角弓難控”和“鐵衣難著”刻畫出邊塞將士們的艱辛和痛苦。這兩句詩既是遞進(jìn)關(guān)系,又彼此形成對比,使雪的寒冷呼之欲出,令世人對邊塞風(fēng)雪的威力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詩雖然名為白雪歌,卻終究是一首送別詩,所以詩人在寫完風(fēng)雪之后,開始描寫灑淚離別的場景,“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黲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痹跈跅U上凝結(jié)著一根根冰柱,天上也是陰云密布,而此時中軍大帳響起了幽怨的樂聲,原來是即將遠(yuǎn)行的人喝下了離別的美酒。

歷來送別的場景中,出鏡率最高的就是柳枝和流水,因為這兩樣景物代表了離別和傷感。而本詩的作者卻一反常態(tài),把離別的場景設(shè)定在一個冰雪的世界里。這是因為八月的塞北柳枝已枯,流水已凝,所以詩人因地制宜描繪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送別會。而“愁云黲淡萬里凝”一句,不僅寫景,還借景抒情。用“愁”字點出離別時的內(nèi)心感受,“萬里”則代表了長途跋涉的艱辛。

酒已飲,人將行,于是詩人把目光放到迢迢萬里的離別路上,“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在被冰雪凍住的旌旗下,在...

查看詳情>>
3、

岑參關(guān)于榆錢的詩作,俏皮詼諧,風(fēng)格迥異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每年春末,榆樹花盡,便有形似錢串的果實掛滿枝頭,這就是被人們所熟知的榆錢。榆錢遠(yuǎn)觀淡綠如玉,柔軟圓潤,不但值得觀賞,而且還可食用,是春季時令野菜中頗受歡迎的一種植物。

關(guān)于榆錢,還有著一個美妙的傳說。相傳,在北方有個小村落里,住著一對勤勞的老夫妻,他們種田砍柴,辛苦卻又常常填不飽肚子。一日上山勞作,偶遇一位快要餓死的老者,便背他回家,用僅有的糧食救活了他。老者感激之余,送了老夫妻一粒榆樹種子。從此后,老夫妻就有了一棵會長出銅錢的榆樹,生活狀況被改善了許多。

雖終究是故事,但是榆樹被賦予的神奇色彩卻仍是民間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有不少人家會有房前屋后栽種榆樹的習(xí)慣,只為討“余錢”這樣一個好彩頭。而從古至今的文學(xué)家們,也少不了描寫榆錢的作品。白居易曾說“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fēng)為我來”,將榆錢薺菜作為春天的使者,濃濃的春意撲面而來;詩人韓愈又說,“榆莢只能隨柳絮,等閑撩亂走空園”,卻是好一派想要將春留住的不舍之情。

今天我們要一起讀到的,是唐朝另一位詩人岑參關(guān)于榆錢的詩作。這首詩相比上述兩位詩人,沒有淺吟低唱的惜春嘆春的深遠(yuǎn)意象,不同的是,更加俏皮詼諧,風(fēng)格完全迥異。讓我們來品一品:

《戲問花門酒家翁》

唐代 岑參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巧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岑參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在流傳于世的近五百首詩作中,大部分為邊塞詩。在岑參的一生中,曾兩次出塞,前往西域為官,故塞外風(fēng)光以及駐守將士的苦寒生活是其作品中的主旋律。這首詩便是作于當(dāng)時。

詩的前兩句描寫詩人的塞外所見。在甘肅武威的花門樓前,擺滿了成百上千的酒缸酒壺,一位年逾七十的老翁仍堅守著為客人打酒的工作。這兩句詩初讀并無太多深意,看上去似乎只是詩人白描寫景的一種手法。然而在通俗淺顯的字里行間,卻能品出此地百姓生活的安寧,如若不然,也不會有后面詩人輕松詼諧的心理狀態(tài)的呈現(xiàn)。

詩的后兩句從寫景轉(zhuǎn)為調(diào)侃。老人的酒肆旁,一棵榆樹正結(jié)滿了榆錢。詩人靈機一動,便對老人說,“榆錢看上去與銅錢無二,不知摘下來買您的酒行不行?”詩人第一次到達(dá)甘肅涼州,正是公元751年的春天。一路旅途的艱辛,詩人卻毫不在意,這樣一種樂觀豁達(dá)的心性,在詩人見到賣酒老翁與塞外春景時,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榆錢并非錢,只因長相酷似銅錢,古往今來便被賦予了美好的喻意,更是成為了文人們揮毫潑墨時的絕妙素材??v觀岑參的這首詩,雖是通篇口語化,卻將一幅絕妙的塞外春景圖捧在了讀者面前,其幽默成趣的心態(tài)著實是有著超強的感染力,不失為一首妙作。


查看詳情>>
4、

岑參的這首詩是與弟弟告別時而寫的,正所謂言盡而意無窮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古詩與現(xiàn)代詩的寫作手法有很大區(qū)別,古詩講求格律和對仗,還經(jīng)常使用典故,對押韻就要求更高。而新體詩不僅可以不押韻,更沒有平仄和對仗的規(guī)定,如果不是因為語言凝練、意象豐富,可以說更接近于散文。所以品讀古體詩切不可用讀散文的方法來理解,下面介紹岑參不多見的一首詩,初看難懂,細(xì)品才知味濃。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唐代:岑參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

東溪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岑參在天寶三載應(yīng)試及第,授官為兵曹參軍。之前詩人曾隱居終南山的高冠潭,經(jīng)常在長安城與終南山之間往還,這也是當(dāng)時一些隱居以求官的士人常有的生活方式。有一次詩人從長安回到隱居之處,臨走與自己弟弟告別時,有感而發(fā),創(chuàng)作了這首詩。

粗略地讀完這首詩,大家可能會有些迷惑,感到前言不搭后語,不知所云。詩的開頭說,昨天山里有信來,說現(xiàn)在是耕種的時候。那么接下去應(yīng)該說要我回去オ是,可是詩人忽然來個“遙傳杜陵叟”,把語氣隔斷了。

接下來又說“怪我還山遲”,這句還算可以與上文“只今耕種時”勉強對接起來,可是下面又來個“獨向潭上酌”,此時便又完全脫節(jié)了。這首詩是“留別舍弟”,因此“東溪憶汝處”中這個“汝”字,又好像是指他的弟弟。所以用讀散文的方法來讀這首詩,就不知所云了。

詩貴含蓄,講求精煉,可以省去的話就不必說,敘述可以有跳動。“昨日山有信”、“遙傳杜陵叟”,從字面上理解,是指山里來信,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是信里傳達(dá)杜陵叟的話,似不必說成杜陵叟來信。倘作“來自杜陵叟”,才是杜陵叟來信。這信大概不是長輩寫的,不便直說,所以繞個彎子,不說寫信的人怪他遲遲不回來,而借杜陵叟的口,來怪他遲遲不回來。

一個“叟”字,表明他是作者的長輩?!斑b傳”二字,說明杜陵叟跟他家不住在一處,隔得相當(dāng)遠(yuǎn)。很遠(yuǎn)的杜陵叟都怪他遲遲不歸來,那么同村的人家、和家里的人怪他遲遲不回家,自然盡在不言中。這些意思,就通過“遙傳”兩字表達(dá)出來。

杜陵叟為什么要怪他“還山遲”呢?除了耕種時應(yīng)該回來務(wù)農(nóng)以外,還有別的用意,因為他不回來,杜陵叟只好“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原來他家住在高冠潭邊,林密樹高、潭水清澈。過去住在東溪的杜陵叟,喜歡到高冠潭邊的樹林里,找他一起喝酒下棋。

這么多年來,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忘年交,他不回來,杜陵叟就沒有喝酒下棋的伙伴,就不想到高冠潭邊的樹林里去了,只能在東溪的家門外躺著,對著溪里的鸕鶿感到無聊。

岑參的這首詩把這些事情都敘述出來了,可是語言卻極其簡練。詩人不說家里怪我遲遲不歸,卻說杜陵叟怪我,其中的情誼深厚,但細(xì)細(xì)揣摩,反而印象深刻,正所謂言盡而意無窮。


查看詳情>>
5、

岑參筆下很幽默的一首詩,唐代官員杜確是怎樣評價的呢?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相信大家都看過一些,諸如“戲題”、“戲書”、“戲問”之類的詩歌作品。這些作品因題中都有“戲”字,一般被統(tǒng)稱為“戲作”。雖然它們的總數(shù)量占比不大,但卻表現(xiàn)出了濃厚的調(diào)侃幽默色彩,為那個時代社會帶去了輕松和愉快。如李白為了表示對杜甫的關(guān)心,就曾寫下一詩《戲贈杜甫》:“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戲問花門酒家翁》,便是唐代詩人岑參筆下很幽默的一首詩。說到岑參,大家對他的印象,可能多數(shù)是善于寫邊塞詩,風(fēng)格奇峭,氣勢磅礴。但讀了這首詩后,你會發(fā)現(xiàn)岑參原來這么幽默。雖然它只有短短的4句,但我相信你會和我一樣,一讀就想笑。那么岑參這首詩到底寫了些什么內(nèi)容呢?

首先,我們簡單來了解一下此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公元751年,也就是唐玄宗天寶十載,安西節(jié)度使高仙芝調(diào)任河西節(jié)度使。于是任安西節(jié)度幕府的岑參,便和其他同事一道跟隨高仙芝去了涼州城。河西節(jié)度使,就是唐朝在涼州(今甘肅武威市)設(shè)置的節(jié)度使。當(dāng)時正值春天,岑參在涼州城中偶遇一老人賣酒,于是寫下了這首格調(diào)幽默輕松的小詩。

《戲問花門酒家翁》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

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

首先,我們來看詩的前兩句“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壺百甕花門口”,即一位老人家七十歲了仍然在賣酒,還擺上千個酒壺和酒甕擺放在花門樓口?;ㄩT,即花門樓,是涼州城中的一個館舍名。單從這兩句詩來看,并無幽默之處,而是以白描手法,實寫了涼州城中一幅生動感人的風(fēng)俗畫。

雖然沒有過多語言詳細(xì)說明,但我們可以想象定是美酒飄香的沁人情景。除此之外,七十歲的老人,擺上千個酒壺和酒甕,不僅反襯了當(dāng)時喝酒人的數(shù)量之多,也反襯了大唐盛世的時代背景下,邊塞安定,一片祥和的環(huán)境氣氛。同時它也為下文點明“戲問”的詩題作了鋪墊。

然后,我們再看詩的后兩句“道傍榆莢仍似錢,摘來沽酒君肯否?”即道路旁的榆莢看起來很像一串串銅錢,我便把它摘下來向您買酒喝,不知道您肯賣不?這里的榆莢,就是榆樹的果實,春天生長,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稱榆錢。而知道了這兩句詩的意思后,我想岑參這不是欠打嗎?

但事實上,岑參是通過豐富的想象,將涼州城中的生活化成了詩。它的詼諧、幽默,其實襯托出的是盛唐時期人們樂觀、開闊的胸襟。而我們也能夠從這首詩中,口語化的語言里,感受到屬于那個時代的人情味,它回蕩在歷史的長河里,也像一股涓涓細(xì)流,流淌在了我們的心中。我想這就是岑參幽默能力所賦予的詩歌魅力。

唐代官員杜確是怎樣評價這首詩的呢?

綜觀岑參的這首詩,主要就是用淺近的語言描寫眼前的人和事,格調(diào)詼諧、幽默。而這類能夠讓人一笑,比較輕松愉快的詩歌,顯然也很容易被口口相傳。所以杜確在《岑嘉州詩集序》中曾說岑參的詩:“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xí)焉”。當(dāng)然,詩歌中的“戲作”還有一些,你覺得哪首是你一讀就想笑的呢?


查看詳情>>
6、

岑參二度出塞時所作的一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呢?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岑參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他所做的邊塞詩數(shù)量為唐朝詩人之最。他的詩作題材廣泛,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奇峭。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是岑參二度出塞時所作。其時岑參赴北庭途徑?jīng)鲋?,在哥舒翰幕府的高適、嚴(yán)武等老朋友都來相送,大家歡聚一堂,飲酒助興。

這首詩描寫了怎樣的情景呢?又表達(dá)了詩人怎樣的人生態(tài)度?我們先來看看這首詩的原文。

《涼州館中與諸判官夜集》

彎彎月出掛城頭,城頭月出照涼州。

涼州七城十萬家,胡人半解彈琵琶。

琵琶一曲腸堪斷,風(fēng)蕭蕭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別來三五春。

花門樓前見秋草,豈能貧賤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幾回,斗酒相逢須醉倒。

這首詩描寫了一次老友相聚夜宴的情景,詩中充滿對前途和生活的信心,散發(fā)出積極奮發(fā)的人生態(tài)度。

前半段描寫涼州城夜晚的景色:

月兒彎彎,掛在城頭,城頭月亮撒下光輝照耀著涼州城。月光下的涼州城,千門萬戶,房舍眾多。涼州城中的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大多數(shù)人都會彈奏琵琶。

在小風(fēng)吹拂的漫漫長夜里,琵琶聲隨風(fēng)飄蕩,讓聽到的人在樂曲中沉醉。

后半段描寫和好朋友們夜宴的情景:

在河西節(jié)度使哥舒翰大將軍的幕府中,有著很多我的好朋友。跟朋友們沒有見面都已經(jīng)很久了,有的三年未逢,有的五載不見。今天,又一次看見了涼州城中花門樓前的秋草,時間過得好快,又是幾度秋涼。咱們肯定不會貧賤到老的,大好前途等著咱們?nèi)^斗呢。

人活一世,真正開心大笑的時候能有幾回呢,讓我們且進(jìn)杯中酒,大醉而歸吧。

詩中描寫了涼州城的夜晚,城頭、胡人、琵琶以及蕭蕭的風(fēng),邊塞生活情調(diào)十足。涼州人口眾多,在唐王朝初期,是和揚州杭州并列的大都市。作為一個邊塞城市,具有這樣的人口和經(jīng)濟規(guī)模,不能不說是唐王朝國力強盛所致。

把邊塞生活情調(diào)和強烈的時代氣息相結(jié)合,令詩中充滿了一種豪邁感。這種豪邁感是由國強民富帶來的,也是由在清明政治之下能掌握自己命運帶來的。

因而全詩散發(fā)出一種積極奮發(fā)的熱情,就像這夜宴中的大笑大醉,笑得酣暢漓淋,醉的豪邁樂觀。


查看詳情>>
7、

岑參的兩首送別詩,離別之際卻毫無傷感之意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岑參是盛唐才子,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他很喜歡寫景,幾乎每一首詩都有寫景部分,語言明凈,工整秀麗。岑參曾和杜甫同游,杜甫在他的長篇歌行中評價岑參凡事皆好奇,喜歡用浪漫的筆調(diào),描繪云飛波涌、迷離變幻的景象。

岑參筆法簡凈,善于化靜為動,在他的筆下,山光水色,無不在變化;笛聲竿影,萬物無不在躍動,分明是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下面介紹岑參的兩首送別詩,借景抒情,風(fēng)格綺麗明朗,毫無感傷情調(diào)。

下面是岑參的兩首送別詩,離別之際卻毫無傷感之意。

送楊子

斗酒渭城邊,壚頭耐醉眠。

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

惜別添壺酒,臨岐贈馬鞭。

看君潁上去,新月到家圓。

送別的場景一般都比較凄涼悲傷,尤其古代音信難傳、交通不便,別后就很難重逢。但岑參是一位經(jīng)歷過生死考驗的詩人,面對分別的場景,他非常了解對方的心情,于是筆下更多的是鼓舞和安慰。

詩人在渭城邊為朋友餞行,一場酣飲,彼此都非常興奮。朋友似乎忘了即將分離,竟然在酒坊里長醉,但一個“耐”字,透出他難以入眠。畢竟前途未卜,心里終于還是不踏實。

頷聯(lián)運用了比喻手法,梨花喻雪,柳葉如煙,千樹梨花競相開放,柳葉新芽迎風(fēng)搖曳。詩人以樂景襯哀情,春日的風(fēng)光如此美好,卻無人陪伴自己欣賞。

即將分別,沒有溫婉的語言,也沒有依依的柔情,卻可以把一腔激情融入詩酒,“添壺酒、贈馬鞭”,既顯豪邁,又述真情,可謂畫龍點睛之句。最后兩句更是充滿了溫馨,詩人想象朋友在歸途中,和風(fēng)徐徐、明月相伴,祝愿他一路順暢地到達(dá)目的地。

這是一首出色的送別之作,特別是“梨花千樹雪,楊葉萬條煙”一聯(lián),將春深花繁、楊柳煙濃的媚人春光,刻畫得秾艷無比,而且又和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依依別情互相映襯,顯得非常融洽。整首詩表現(xiàn)出一種綺麗明朗的風(fēng)格,毫無感傷的情調(diào)。

送懷州吳別駕

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

春流飲去馬,暮雨濕行裝。

驛路通函谷,州城接太行。

覃懷人總喜,別駕得 王祥。

借景抒情,是岑參律體送別詩的又一特色。這首詩的前三聯(lián)全是寫景,只在末聯(lián)才道出對友人的祝愿,點出別意。這種寫法和他的七古《白雪歌》等有些相似,而與他的大部分律詩講究結(jié)構(gòu)、層次分明的寫法卻不相同,說明他的作品在寫法上也富有變化。

全詩無一句正面敘述離別,但作者借景物描寫,卻交代得非常清楚。首句點出送別之地,灞上送別,楊柳依依,酒香人醉,雖為送別,卻情意濃濃,意境甚佳。

三、四句寫分別時的季節(jié)和天氣,春水東流、飲馬備鞍,細(xì)雨蒙蒙、淋濕行囊。詩人不提惜別之情,卻在詩行中見出叮囑之意。萬語千言,都化作一個惆悵的眼神、一個遲疑的動作。

第六句交代吳別駕所去之地,第七句表達(dá)地勢險峻、羈旅艱辛。驛路崎嶇、一路跋涉,詩人希望朋友可以平安地到達(dá)函谷關(guān)。

最后詩人借用典故贊美朋友,覃懷,是指古代太行山附近的土地,王祥是24孝之一的主人公,他在魏文帝時擔(dān)任過徐州別駕。王祥曾率兵討伐盜寇,從此州內(nèi)清靜無事,教化也推行無阻。

全詩通過灞上柳黃、壚頭酒香,春流暮雨、駿馬行裝,這些刻畫無不滲透...

查看詳情>>
8

詩人岑參的經(jīng)典之作《寄左省杜拾遺》,岑參和杜甫的唱和之作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一提到岑參我們或多或少還是有所了解的,從我們小學(xué)開始我們就已經(jīng)學(xué)習(xí)他的詩篇了,至今我們的耳邊還縈繞這那句"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出生于唐朝時期的詩人在燦爛的唐朝詩人的長河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詩人雖然從小家境貧寒,但是飽讀詩書的他從小便攬遍史籍,這也使得詩人在744年就高中進(jìn)士。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首詩篇創(chuàng)作于757年,也就是那年的四月,偉大的詩人杜甫從叛軍的老巢中順利脫身逃到了鳳翔,見到了唐肅宗李亨,也隨之被任命為左拾遺,這首詩便是詩人岑參在那個時期的經(jīng)典之作。

《寄左省杜拾遺》

唐代:岑參

聯(lián)步趨丹陛,分曹限紫微。

曉隨天仗入,暮惹御香歸。

白發(fā)悲花落,青云羨鳥飛。

圣朝無闕事,自覺諫書稀。

上朝的時候我們一起登上紅色的臺階,分別在不同的地方辦公,你我中間相隔紫微。早晨也是跟著皇帝的儀仗入朝,晚上更是帶著御爐的香氣回到家中??粗^發(fā)上新增的白發(fā),感嘆春花即將凋落的悲傷,抬頭仰望著天空,很是羨慕那高飛的鳥兒。圣明的君主應(yīng)該不會做錯事,規(guī)諫皇帝的奏章也變得日見稀微了。這首詩中所提到的"杜拾遺",便是唐朝的著名詩人杜甫,我們都知道兩個人曾經(jīng)的一段時間里也是同朝為官,并且還是非常要好的詩友,這首詩也是岑參和杜甫的唱和之作。

這首詩的前兩句主要就是敘述舊事,也就是述說詩人與杜甫同朝為官時的生活狀況,從詩中我們也是不難看出,詩中描寫了許多諸如"天仗"、"御香"、"丹陛"這樣的富貴之物,可能在我們認(rèn)為詩人在炫富,但是詩人更想表達(dá)的還是朝廷之上的生活是有多么的枯燥無味,著一點也許現(xiàn)如今的我們是不會有所體會的。詩人也是特意告訴讀者們,這樣的生活是有多么的庸俗和無聊,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對于一個有著雄心抱負(fù)的詩人來說,難道不是一種煎熬嗎?

接下來的這一句詩人更是毫無保留的抒發(fā)著自己的情感,真心實意地向老朋友吐露心中的悲憤,在這句中"悲"字也是整句的中心,這簡簡單單的一個字便概括了詩人對每天入朝做事的態(tài)度和感受,在詩人的心中認(rèn)為,這樣沒有意義的事情簡直就是在浪費自己的大好年華,所以說此時的詩人更像是訴說著自己平平淡淡的一生。

這首詩的最后一句,也是整首詩最經(jīng)典的一部分,有人說這句話是詩人在有意吹捧當(dāng)朝的皇帝,如果真的是這樣,就不會有上句所說的"悲花落"和"羨鳥飛"了。在我認(rèn)為,這句話更像是詩人悲憤至極時所抒發(fā)的情感,也是從側(cè)面對此時的朝廷進(jìn)行諷刺,在詩人的眼里只有那昏庸無能的統(tǒng)治者,才會自認(rèn)清高。

這首詩最為高明之處就在于詩人運用了相對委婉的寫作方式,表面上歌頌當(dāng)朝的統(tǒng)治者,其實暗地里對朝廷之上的事情表達(dá)了深深的不滿。既表達(dá)了詩人感嘆自己坎坷的仕途,也表達(dá)了在這個時期一代文人身份的低微和報國無門的惆悵。

既表達(dá)了詩人感嘆自己坎坷的...

查看詳情>>
9

岑參的詩《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原文,初讀這首詩,難免會有些云里霧里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鐘惺評:“此詩千年來惟作者與譚子知之,因思真詩傳世,良是危事。反復(fù)注疏,見學(xué)究身而為說法,非惟開示后人,亦以深憫作者?!?br/>

什么詩會被評價為千年時間僅有兩人讀懂?古人離別詩中有“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悲傷;也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豪邁。不管怎樣字里行間都是表露即將離別之情。岑參的一首《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沒有直接描寫兩人離別的場景,通篇都在訴說山中有人催促自己抓緊回去。自己歸家,與兄弟道別在詩中沒有表露出來,卻也盡在其中。

岑參,唐代邊塞詩人,南陽人,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后徙居江陵。岑參早歲孤貧,從兄就讀,遍覽史籍。唐玄宗天寶三載進(jìn)士,初為率府兵曹參軍。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岑參進(jìn)士及第之前,從長安返回隱居之地所做。

詩原文是這樣的:

《還高冠潭口留別舍弟》

昨日山有信,只今耕種時。

遙傳杜陵叟,怪我還山遲。

獨向潭上酌,無人林下期。

東谿憶汝處,閑臥對鸕鶿。

初讀這首詩,難免會有些云里霧里。因為詩歌追求簡潔,把想要表達(dá)的意思表達(dá)出來即可,限于篇幅,也不能展開來寫。所以乍看起來便覺得這首詩云里霧里,連貫不起來。

首聯(lián)和頷聯(lián)寫到好友從山中寄信來,怪我太晚還沒有回去,眼下都到了耕種的時節(jié)了。表現(xiàn)出友人急切的催促作者回山,也說明了作者不得不離開的原因。

后兩聯(lián)又寫杜陵叟催促作者回去的理由,你不在我只能向譚上獨酌,也沒人陪我在樹蔭中對弈。閑臥東溪難免會升起思念的情緒,可是這又如何只能默默的看著鸕鶿,百無聊賴。

這首詞的后兩句是最有爭議的地方,有人說這是杜陵叟寫給岑參的,表達(dá)自己在山中多么思念岑參,急切地盼望他歸來。也有人說,這是岑參寫給弟弟的,自己歸山之后兄弟二人再也不能在酒桌上說說笑笑,在棋盤上殺氣沖天,無聊之時只能躺在東溪岸邊看著湖中的鸕鶿發(fā)呆。因為這首詩主要寫山中的來信,前者所說沒有問題,但是這首詩是寫給兄弟的離別詩,后者也不是沒有道理。

個人認(rèn)為,這后兩聯(lián)是杜陵叟信中所寫,表達(dá)自己對詩人的思念。這是詩人給弟弟看的,是自己不得不回去的理由。同時也是詩人寫給弟弟的,離去之后,兄弟二人再也不能暢快地聊天、喝酒、對弈,隱隱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不舍之情。如果明說,二人難免會黯然淚下,心里自然好久不能釋懷。這是詩人不想看到的,但是有沒有什么好辦法勸弟弟不要傷心,只能隱晦地表達(dá)自己的不舍。

對于這首詩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看法,畢竟我們不是作者,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當(dāng)時真正的意思。也難怪鐘惺評價:“此詩千年來惟作者與譚子知之”。


查看詳情>>
10、

岑參的七言絕句詩《山房春事二首》,詩人所見所聞,還有所思所想都在作品中

岑參最著名的詩
岑參代表作
岑參的詩

岑參的名作《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說是膾炙人口,里面兩句詩更是美得令人驚艷“忽如一夜春風(fēng)來,千樹萬樹梨花開?!边@兩句詩寫出了最美的春天,而且后世無數(shù)的詩人化用過,從而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yuǎn)的影響。岑參作為盛唐時期最著名的邊塞詩人,他的作品氣勢磅礴,而且他的詩自成一派,往往看似寫得很一般,但是讀來卻又是讓人拍案叫絕。

盛唐詩壇百花齊放,這一時期誕生了無數(shù)了不起的大詩人,像李白、杜甫、王昌齡、王維等等,那都是當(dāng)時的最具有影響力的詩人,而岑參的才華,也是可以與這些詩人相媲美,他的詩同樣清新脫俗,除了邊塞之外,他還寫過很多的思鄉(xiāng)之作,以及詠物詩,所以他流傳下來的作品也是很多,而且每一首都別具一格,以這兩首七言絕句《山房春事二首》來說,那就是難得的佳作。

風(fēng)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

數(shù)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

這是其中的第一首,寫得也是生動有趣,把春色美景用一種細(xì)膩的筆觸娓娓道來,但這首詩還是流露出一比傷感,有著一種孤獨之感,其實這也是詩人對于春天的感悟,畢竟到了春天之后,那么就要生出許多的憂愁來,“風(fēng)恬日暖蕩春光,戲蝶游蜂亂入房?!?,春風(fēng)很溫柔,日光很溫暖,到處都是一派春色美景,蝴蝶和蜜蜂到處亂飛,還飛到了這房間里來。

第三四句寫得最好,詩人用一種更為細(xì)膩的筆觸,寫出了不一樣的春色美景,“數(shù)枝門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筆床?!?,門前的柳樹此時長得郁郁蔥蔥,那長長的柳條垂到了衣架上,所有的花也在春風(fēng)中盡情地綻放,一片山花落到了桌子的筆床上。這里的一個“落”字,立馬使得此詩意境全出,也這整首詩更加的有趣。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

第二首的風(fēng)格顯然與第一首有點不一樣,那種孤獨更加深刻,詩人盡管感受到了唯美的春色美景,可是骨子里還是流露出了淡淡的憂傷,字里行間充滿了憂愁,有著一種孤獨之感,詩人正是對于現(xiàn)實的感知,比常人要更加深刻,所以用更加細(xì)膩的筆觸,寫盡了世間的繁華與落幕,也令這首詩處處傷感。

開篇的兩句便是直抒胸臆,把那種繁華過后的落幕,還有無奈描寫得很是傳神,“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梁園之中夕陽西下,讓人看了要生出無限的憂愁,此時什么都沒有了,只有那天空中群飛的烏鴉,放眼望去滿目蕭條,只有那零零星星兩三戶人家,這個地方其實一點也不繁華。

最后兩句同樣經(jīng)典,而且在整首詩中也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fā)舊時花?!?,對于這園中的樹木來說,它們是不知道,這人已經(jīng)散去之后的孤獨,由于這個地方?jīng)]有了人,也就失去了往昔的繁華,一年一度春風(fēng)又吹過,那地上的野花開了一年又一年,還是原來的樣子,好像什么也沒有改變過。

岑參的詩很有特色,在這兩首詩中,其實都營造出了一種孤獨之感,還有那種繁華過后的落寞,詩人正是把自己所見所聞,還有所思所想,全部都寫進(jìn)了作品中,從而也就使得這首詩顯得別具一格,處處充滿了憂愁,也有著一種淡淡的憂傷,這...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