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發(fā)布時間:2020-07-23
1、

李廣難封:怒其不爭的同時,也有時代的因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在中國歷史上,西漢時名將李廣無疑是一位充滿濃厚悲劇色彩的人物。他一生與匈奴七十余戰(zhàn),為二千石吏四十余年,卻至死未得封侯,給后人留下了“李廣難封”的浩嘆。司馬遷《史記》中一篇《李將軍列傳》,對李廣的遭遇寄予了無限的感慨和同情,稱李廣令后人一掬“蕭條異代不同時”之熱淚。

然而,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司馬遷個人情緒化的宣泄。其中摻雜著太多的私人喜怒愛憎因素?!妒酚洝凡]有真正地反映歷史的真實,也歪曲了造成李廣悲劇的深層次原因,更誤導了后人的認識和評價。像王維《老將行》“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shù)奇”之類意氣用事、不著邊際的詩句,初唐詩人王勃在《滕王閣序》“時運不濟,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感慨,就都是這方面的典型。

平心而論,李廣的悲劇命運是注定了的。這既有時代的背景,更有其個人的因素。

李廣所處的時代,正是西漢國防戰(zhàn)略方針發(fā)生重大轉折的關鍵時期。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登基后,變“無為而治”為“有為進取”,秉行《公羊春秋》“大復仇”的指導原則。漢武帝一改漢高祖以來在匈奴問題上以和為主的消極防御國策,對匈奴的侵擾,采取積極反擊的措施,集中全國上下的財力、物力與人力,提升國防力量。特別是漢武帝根據(jù)漢匈戰(zhàn)爭的需要,強化主力兵種的建設,大規(guī)模發(fā)展騎兵,運用騎兵集團縱深突襲的戰(zhàn)法,對匈奴貴族勢力實施殲滅性打擊。

在這一重大戰(zhàn)略轉變的形勢面前,李廣、程不識等作為在對匈奴消極防御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將領,必然就顯得“江郎才盡”,無力承擔統(tǒng)率漢軍大規(guī)模反擊匈奴的重任。他們只好眼睜睜地看著以衛(wèi)青、霍去病為代表的新生代將領脫穎而出,后來居上,建功立業(yè),盡占風頭。

當然,李廣抑郁不得志,更在于他個人軍事才能的局限。作為一名久歷戰(zhàn)陣的將領,李廣長于戰(zhàn)斗指揮,驍勇善射,在戰(zhàn)術上靈活機智,有勇有謀,敢于打硬仗、打惡仗。其射術之精堪稱一絕,威震匈奴各部,被匈奴畏譽為“飛將軍”。

然而這種近敵格斗上的剽悍驍勇,終究掩蓋不了李廣拙于戰(zhàn)役和戰(zhàn)略指揮的根本缺陷。李廣曾先后擔任驍騎將軍、前將軍等重要軍職,五次率精兵參加反擊匈奴的作戰(zhàn)。應該說他殺敵立功、晉爵封侯的機遇多多??墒撬皇菬o功而返,就是大敗虧輸、損師折將,根本沒有表現(xiàn)出“飛將軍”應有的風采。這給人以一種“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感覺。

當然,我們并不否認,這中間有漢武帝以及衛(wèi)青等人的掣肘因素。但是,在簡單的表象背后,我們認為還有本質的問題癥結存在。即,這也從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一個殘酷的事實:李廣只是一名斗將,而非真正大將之才。他明顯缺乏戰(zhàn)略戰(zhàn)役指揮上的大智大勇,尤其不善于指揮大規(guī)模騎兵集團遠程奔襲、機動作戰(zhàn)。而這一點正是身為漢武帝時代高級將領的致命弱點,也是他一生不得封侯的最主要原因。對于這樣的遭遇,李廣的愧憤自殺,是他缺乏自知之明的表現(xiàn)。司馬遷等人的鳴冤叫屈,則是失卻理性態(tài)度的曲詞。其情雖可憫,其理實難喻。

李廣的戰(zhàn)功固乏善可陳,而他的治軍做法也多有弊端。

具體表現(xiàn)為,...

查看詳情>>
2、

李廣難封侯令人惋惜,從封侯條件來看他能不能升官?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子當高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這是漢朝時期漢文帝對李廣的評價。雖然言辭中惋惜之情溢于臉上,但歷史告訴我們李廣最后還是無緣封侯。若從個人能力上來看,李廣封侯是當?shù)闷鸬?。然而陰差陽錯的是運氣不好,總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出岔子。以至于可以用非廣之罪,乃天不佑來概括李廣的坎坷封侯路。不過在惋惜的同時,還需要看到李廣的另外一面,或許在外因的阻撓之下,李廣本身也缺乏了能夠封侯的資本。

李廣的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他對抗匈奴上,這一點透過公孫昆邪的話:“李廣才氣,天下無雙,自負其能,數(shù)與虜敵戰(zhàn),恐亡之。”就能看出來,在李廣駐守戍邊時,沒事就要和匈奴對上一仗,朝廷害怕李廣長此以往白白犧牲,屢次將其調任。可是無濟于事,《史記》記:“嘗為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皆以力戰(zhàn)為名。”;一連換了七個郡,然而李廣都是以力戰(zhàn)匈奴而聞名。

雖然勇氣值得欽佩,但身為一個合格的將軍絕非勇氣二字就可以概括。李廣的成名也和勇氣有關,《史記》記載:“從太尉亞夫擊吳楚軍,取旗,顯功名昌邑下?!?在周亞夫平定吳楚之亂的時候,李廣身先士卒勇奪對方帥氣,也正因此才顯露名聲。不過與勇氣相隨的就是風險,所以李廣稱得上是一位冒險將軍。李廣的血液里似乎天生就有著不安分子的跳躍,即使李廣被俘虜也不忘冒險一把?!稘h書》中將李廣被捕然后成功逃脫的行動描述了出來:“行十余里,廣陽死,睨其傍有一兒騎善馬,暫騰而上胡兒馬,因抱兒鞭馬南馳數(shù)十里,得其余軍?!?先是佯裝死亡,然后奪馬單騎逃亡。這不可不謂之驚險,若不是李廣弓馬能力嫻熟,或許難逃此劫。

從李廣作為俘虜逃脫事件上看,李廣事后被貶為庶民?;蛟S在李廣角度來說,奮勇殺敵被俘,想盡辦法回朝。不但沒有嘉獎,甚至還差點被斬首,端的是不公平。(吏當廣亡失多,為虜所生得,當斬,贖為庶人。);但別忘了戰(zhàn)爭不是李廣一人參與,李廣被俘背后所犧牲的是無數(shù)將士的生命。所以過大于功,貶為庶民已經是萬幸。

同樣李廣追求一生的職業(yè)理想,是有條件的。在漢朝時想要封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廣一共歷經三朝,分別是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時期。漢文帝時期封侯人數(shù)不過十人,漢景帝時期十八人,漢武帝時期七十五人。需注意的是,漢武帝時期看起來封侯人數(shù)眾多,但其中大部分為特殊性質的封侯。(其他國家的小王侯率部投降歸順,為了嘉獎而被封侯。)那么封侯需要一些什么條件呢?

1. 血緣:通過血緣關系封侯,例如王公權貴,或者是世襲爵位。

2. 買賣:漢朝時期有著武功爵位買賣,比如司馬相如就是“以貲為郎”。

3. 軍功:這一部分很好理解,根據(jù)戰(zhàn)功來獲得爵位,典型案例有西漢時期的開國將領,漢武帝時期的衛(wèi)青、霍去病。

4. 其他:即漢武帝時期小國家王侯率部投降,為了安撫而賞賜爵位。

李廣究竟能不能封侯?

從獲得爵位的四個途徑當中,有著三個是與李廣有所關聯(lián)的,其中第一條路徑就是血緣關系。李廣的兒子李敢生有一女(資料不詳),曾經得到過太子...

查看詳情>>
3、

李廣難封的直接原因很簡單,就是沒有滿足漢武帝的要求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每每讀到此處,都令人唏噓不已。只有那些永遠在奮斗中,而始終沒有得到正確路徑的人,在兩鬢斑白之年,才能深刻體會,卻被王勃如此出神刻畫。

李廣,飛將軍也。秦朝名將李信之后,歷文、景、武帝三朝,當過衛(wèi)尉,負責過皇帝的安全;參與平叛“七國之亂”,在昌邑城下,奪取叛軍軍旗,立了大功;曾任隴西、北地、雁門、代郡、云中太守,鎮(zhèn)守邊關,威震匈奴,聞李將軍,匈奴數(shù)年不敢犯邊??芍^功勞卓著。但最終也未能封侯,而且最后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而自殺。難怪司馬遷在李廣的事情上也無法客觀。

“李廣難封”在于他一直未能滿足武帝時期的“軍功爵位”要求。漢承秦制,爵位也與秦朝相同。爵位分二十級,只有“十九級關內侯 ,二十級徹侯”,達到這兩個巔峰級別才算封侯。

漢朝自劉邦“白馬之盟”以后,非劉姓宗族不能封王,否則天下共擊之。呂后封的呂氏那些王,結果都很慘。所以對于李廣而言,能不能封侯,完全得根據(jù)斬殺敵首數(shù)字為標準。這頗似現(xiàn)在的大學教授,評定職稱的時候,必須滿足多少篇什么級別的論文,是一個性質的。至于你真實的學術水平雖然有目共睹,但是達到某些標準級別的論文數(shù)不夠,則無緣職稱的評定。

李廣的一生雖然功勛卓著,但是悲情色彩更濃,因為他的“斬首數(shù)字”一直不達標,但是他在戰(zhàn)場上的貢獻卻又是巨大的。

漢武帝元光6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漢武帝命令李廣、公孫賀、公孫敖、衛(wèi)青各帶一萬兵馬,四路出擊匈奴。此戰(zhàn)是衛(wèi)青的成名之戰(zhàn),恰恰是李廣最大敗績。李廣由于名聲過大,兵出云中,匈奴集中了數(shù)十倍于李廣的軍隊,攻擊李廣所部,主要的目標也直指李廣。實戰(zhàn)當中李廣全軍覆滅,自己也被俘虜,幸而得逃脫。

但是正是因為李廣牽制了匈奴的主力,使得幾乎沒有名氣的新人衛(wèi)青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首虜700人,取得勝利。漢軍四路兵馬,獨以衛(wèi)青勝利凱旋,封關內侯。而李廣按照軍法,則因喪師,要被砍頭。最后以5000金買命,削職為民。

同一個制度之下,結局卻截然相反。李廣不但與封侯無緣,甚至因此差點喪命。很多人都嘆息,但是沒有辦法,只能怨李廣命不好。

這是制度的缺陷導致了李廣的悲劇。但是李廣的性格也是有很大的責任的。李廣的孤傲以及陳舊的軍事思想,也是他雖然一開始最靠近漢武帝,但是最一直未受重用的原因。

漢武帝即位之后,今晚就被調入宮內當衛(wèi)尉。也就意味著漢武帝把京城的安危全部交給了李廣的。也就是說李廣從一開始,他由于此前的功績和名聲比別人占得先機的。但是李廣正是因為和漢武帝的相處中,嚴重暴露了自身性格的缺陷。李廣身上有著嚴重的軍中論資排輩的習氣,不懂得去妥協(xié),也不懂得采納新的思路和意見。在戰(zhàn)略上和漢武帝實際上是有著嚴重分歧的。他不能夠像衛(wèi)青這些新人那樣及時地領會漢武帝的戰(zhàn)略意圖,仍然憑著經驗去處事。不得不說,由于漢匈兩國的國力發(fā)生變化之后,漢朝開始以攻為守的策略,是符合當時戰(zhàn)場態(tài)勢變化趨勢的。但是李廣根據(jù)以往經驗...

查看詳情>>
4

終于知道為什么“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了,真相都在史書記載里面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說的是馮唐容易衰老,李廣難得封侯。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中的李廣,是西漢時期一位著名將軍,號稱“飛將軍”?!袄顝V難封”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對于李廣這個人的性格,史書上記載他為人憨直,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是屬于只知低頭拉車、不懂抬頭看路的實在人,他的這種性格在漢文帝時候,還是比較受皇帝欣賞的。

李廣經常率部與匈奴力戰(zhàn),也常隨漢文帝射獵,漢文帝對李廣的勇力過人深為嘆賞,曾親口對李廣說: “惜乎!子不遇時,如令當高皇帝時,萬戶侯豈足道哉!”以漢文帝識人用人的眼光,李廣的軍事才干應該是十分出眾的,即使不是帥才,也絕對是一個出色的將才。

但是到了漢景帝時,李廣卻因憨直、不懂政治而遭到了漢景帝的猜忌。

七國之亂時,李廣隨周亞夫平叛,立下大功,并以奪得敵軍軍旗而威名大震。當時,梁王以將軍印賜之,李廣竟憨頭憨腦地接受了,正是這件事犯了漢景帝的大忌。身為朝廷的大將,怎能受藩王的官印?因此戰(zhàn)后論功行賞,有29人因平叛有功被封侯,而立下大功的李廣卻未加賞賜。李廣為自己的憨直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失去了封侯的絕佳機會,也為今后的仕途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到了漢武帝上臺后,求賢若渴,向全國征求賢才,但這個時候,李廣也已經老了。而漢武帝對李廣的態(tài)度,是非常復雜的。應該說既有看重李廣的一面, “以為廣名將也”,給予了一定程度的重用;同時,也存在壓制李廣的一面。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衛(wèi)青、霍去病等大舉北伐,但卻暗中告誡衛(wèi)青,“李廣數(shù)奇(命運乖舛),毋令當單子”。這種兩面的態(tài)度,源于漢武帝用人的兩面性,既渴求、重用人才,又不愛惜人才。

漢武帝在任用統(tǒng)兵大員方面,重用外戚是其既定政策。他優(yōu)先考慮的,是衛(wèi)青、霍去病、李廣利等圈里人,其次才輪到別的將軍。只不過類似衛(wèi)青、霍去病這樣的才干卓越的外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衛(wèi)、霍死后,外戚李廣利掌兵權,接連兵敗,最后還投降了匈奴,這不能不說是漢武帝巨大的用人失敗。

而李廣既不是外戚,又不會逢迎取巧,行事也頗多令人詬病之處。他曾在打獵時被小吏阻攔,竟因此懷恨在心,后尋機將小吏殺害;也曾誘騙八百羌人投降后,將其全部殺害,加上戰(zhàn)績不能服眾,自然無法被漢武帝青睞,遂成為戰(zhàn)場上的藍領角色,出苦力干臟活卻不受重用,最終喪失了立功封侯的機會。

史書記載中,李廣取得重大勝利的記載確實少之又少,而迷路失期或慘敗的戰(zhàn)例倒頗多,因此有人認為李廣徒有名將虛名。但我們也要看到,李廣一生中從軍四十余年,跨文、景、武帝三個朝代,經歷戰(zhàn)陣七十余場,守邊的跨度從渤海灣到甘肅的天水,歷任邊境八個郡的軍事長官。沒有過硬的軍事才干和實實在在的軍功,不會逢迎的李廣是不會令三代帝王都委以守邊重任的,也不可能令匈奴望風躲避,并稱之為“飛將軍”。因此,李廣雖然有種種缺陷,算不上帥才,卻也絕對是出色的將才。

翻開西漢歷史,以勇悍善戰(zhàn)而封侯者頗多,李廣的部下就有不少人被封侯。李廣的從...

查看詳情>>
5、

李廣難封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他錯過了西漢封侯標準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西漢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回朝后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漢名將李廣歷文、景、武三朝,一生征戰(zhàn)七十多場,箭法神準,勇冠三軍,被稱為“飛將軍”,是中國歷史上名聲很大的一位武將。

但就是這樣一個屢經磨難,戰(zhàn)功卓著的名將卻始終未能封爵,世人因此惋惜不已,紛紛替李廣不平喊冤,唐代詩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中感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自此以后“李廣難封”更成了“功高不爵,命運多舛”的代名詞。

《史記》、《漢書》記載,僅漢武帝一朝就有26人因軍功被封侯,就連衛(wèi)青襁褓中的兒子都封了侯,而一世英名、千古流芳的李廣卻未能封侯,其中原因何在呢?李廣難封到底冤不冤?

袁騰飛老師在總結李廣難封的原因時說李廣運氣不好,總是遇不到欣賞他的領導(皇帝):漢文帝喜老不喜少(此時李廣尚年少),漢景帝喜文不喜武(李廣為武將),漢武帝喜少不喜老(那時李廣已老)。這樣看來,李廣確實是生不逢時,憋屈至極。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總結了李廣未能封侯的原因:性格因素、治軍不嚴、殺降不仁......但是筆者以為,李廣未封的主要原因還是他確實未到達封侯的標準,并不冤枉。

西漢封侯標準有以下幾點:1、捕斬敵軍重要首領:如王、相、將軍、閼氏等;2、斬敵千級以上;3、在戰(zhàn)斗中為奪取勝利作出重大貢獻的;4、父親在戰(zhàn)斗中做出重大貢獻,兒子可以獲封侯。所以說衛(wèi)青兒子身在襁褓得以封侯,是沾了父親戰(zhàn)功赫赫的光;而霍去病17歲獲封冠軍侯,更是因其一戰(zhàn)成名,僅首戰(zhàn)就斬敵2028人,還多次俘虜匈奴的王、相、將軍。所以說他們獲封都是符合西漢的封侯標準的,而非是倚仗外戚的身份和漢武帝的偏愛。

再以李廣的平生戰(zhàn)績對照此標準:李廣在文景兩朝主要負責的是對匈的防守工作,而武帝時的五次主動出擊戰(zhàn)中卻以三次未遇敵和二次覆沒告終。

縱觀李廣在七十余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雖然是英勇無雙,對敵人有極大的震懾作用,但均是殲敵不夠,也未能俘獲敵方重要首領,甚至還有不少敗績,沒有封侯達到資格。

總的來說,李廣是一位杰出的將才而非帥才,沖鋒陷陣,帶兵殺敵的能力不容置疑,但缺乏大局觀和運籌帷幄的戰(zhàn)略眼光,不能像衛(wèi)青、霍去病那樣獨當一面。作為愛國將領、民族英雄,飛將軍李廣值得被后世喜愛和贊頌,不過,他未能封侯雖有遺憾但并不冤枉。

查看詳情>>
6

李廣為什么難封?透過兩件小事可以看出李廣人品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我們常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很多人都感嘆李廣征戰(zhàn)一生最后卻沒有封侯,甚至還有人為他鳴不平。但是如果看一下史書,你就會明白李廣難封其實是有原因的。

李廣是秦朝名將李信的后人,早年參軍對戰(zhàn)匈奴。后來跟隨周亞夫平定七國之亂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可以說李廣的功績在這個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封侯了,但是卻沒有。后來李廣在與匈奴的戰(zhàn)斗中立下了不小的戰(zhàn)功,因為箭法超群,而被匈奴人尊為飛將軍。

漢武帝時期,衛(wèi)青、霍去病北擊匈奴,李廣都是作為偏師牽制匈奴。所以戰(zhàn)功不是很多,以至于他曾經的部下都封侯了,但是他卻依然在原地打轉轉。后來跟隨衛(wèi)青到漠北奔襲匈奴,由于迷路沒有趕上大戰(zhàn)。所以李廣羞愧自殺,世人都沒有想到一代名將竟然會以這種方式謝幕。

那么問題來了,李廣為什么沒有封侯呢?

在這里我們就不得不說一下李廣的人品了,從這兩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

第一件,;李廣自己曾說過,他曾經殺過投降的人。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殺降不祥,因為對方已經放下武器了,沒有任何抵抗力。如果此時殺掉他們是很不道義的,但是李廣卻干了。據(jù)說殺了八百多人,可以想象這件事會給他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

第二件就是霸陵尉事件。李廣在一段時期內被罷官奪職很失意,由于沒事干所以就去打獵。但是回來時天已經晚了,按照當時的規(guī)定是不能開城門的。李廣此時就拉下臉來求霸陵尉開門讓自己的通過,并且還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沒想到人家壓根不買賬,要知道這種人在社會上太多了,心胸寬廣的人都會一笑置之。更何況韓信還有胯下之辱呢,這點是也不算什么,但是李廣不這樣看。

后來李廣官復原職,在他出征之時特意將霸陵尉調到了自己的軍中。其結果可想而知霸陵尉再也沒有回來。就這件事當時的人對他的意見就很大,可以想象漢武帝知道了會咋樣。所以說李廣難封并不單單是大家以為的那樣。

所以說看來李廣難封并不僅僅是統(tǒng)治者的原因,這和李廣的性格缺陷是分不開的。一個人的性格往往決定了他的成敗。


查看詳情>>
7

都說李廣難封,原來是他自身有這幾個致命缺陷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李廣身在漢武帝時期,與衛(wèi)青、霍去病、長孫賀等人并列十大名將之一,在軍功易得的漢武帝時期,李廣武功之高也得到了全天下的人的認可,可謂聲名顯赫。且李廣體恤下士,愛戴百姓, 可是李廣卻一生不得志,連他的手下都得到了分封,自己最高的官職不過是個將軍,沒有封爵。 為什么偏偏是李廣難封呢?個人覺得,自身為將之德、為將之能、為將之性的欠缺也是不容忽略的。

其實回顧歷史可以發(fā)現(xiàn),李廣一生雖然與匈奴大小交戰(zhàn)超過70余次,并且在戰(zhàn)爭中也的確驍勇善戰(zhàn)、勇猛無比,但從結果上看其能夠拿得上臺面的軍功幾乎沒有。他每次出戰(zhàn),因為出征的結果不是被俘,就是全軍覆沒。若說是運氣不好,一次兩次的倒也還可以說得過去,但每次都用運氣不好當借口未免就不太可能了吧。所以說,李廣之所以如此“倒霉”,不單單是因為其時運不濟,而是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史記》有說,李廣在大戰(zhàn)時期,尤其是在出戰(zhàn)匈奴之時,經常會犯迷路的低級錯誤。不能夠吸取教訓、一意孤行的李廣缺乏足夠強大的作戰(zhàn)指揮能力,即便是其個人再英勇善戰(zhàn),也難以率軍取得大捷。

李廣箭術精準,武藝高強,但他也因此恃才傲物,愛逞一時之勇,無論戰(zhàn)爭中情況多么緊急,他一定要堅持,十步之內,覺得自己射不中,就不射,因此多次被圍,為了自己的聲譽將軍士們陷于危險之地。除此之外,據(jù)李廣自述曾誘騙800名羌人投降,并將其殺害,殺已降俘虜是戰(zhàn)場之大忌。由此可見李廣不顧軍士、不憐俘虜,欠缺為將之德。李廣雖然武功高強,但對軍法、謀略能省則省。在軍法嚴明的漢朝,軍紀能省則省,方便了軍士們,但導致軍隊紀律散漫,沒有秩序。而且李廣雖然名聲在外,軍功勞卻不多。五次抗擊匈奴,三次不遇,兩次全軍覆沒,還留下了陣前被俘的不恥歷史。

可見李廣軍功不足、軍治不能,欠缺為將之能。李廣曾與將士外出飲酒,回城已晚,過霸陵庭被醉酒的霸陵尉所拒。后李廣調任,向漢帝請命帶李廣同行,將霸陵尉殺于軍中。我們都知道,已往有才之士,大多心胸寬廣。李廣卻相比之下,確實欠缺為官將的心性。

李廣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死于自殺,公元119年,衛(wèi)青認大將軍隨公孫敖追擊匈奴,命李廣合并右將軍東路出擊,李廣不滿,進軍中迷失道路,落于衛(wèi)青之后。衛(wèi)青未活捉單于,南回路上遇見李廣,逼問詢問情況,李廣感嘆天意難為,含怨自盡。

話已至此李廣一生抗匈七十多場的同時,也要明白:當我們處于上位者之時,除了自身的能力,管理下屬之能、善待他人之德、包容天下之性也要同步培養(yǎng),而不是固步自封、自負其能,最終將自己陷于名滿天下、謗滿天下之境地。

查看詳情>>
8、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李廣終身未封侯,到底是什么因素限制了他?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詩中提到的飛將,就是漢代著名的飛將軍李廣。

作為西漢的三朝老將,李廣一生立下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功,可惜,赫赫戰(zhàn)功卻沒有為李廣帶來封侯的獎賞,以至于后世留下了“李廣難封”的傳說。

那么,為何在許多將領憑借軍功獲得侯爵的西漢王朝,李廣卻終身沒有封侯呢?究竟是大漢天子有意刁難他,還是有什么更深層次的其他原因呢?

一,七國之亂

李廣的戰(zhàn)績,要從吳楚七國之亂說起。當時還是驍騎都尉的李廣,跟隨周亞夫一起抵抗叛軍,由于李廣作戰(zhàn)勇敢,騎術高超,一路沖鋒陷陣,斬將殺敵,立下了不少戰(zhàn)功。等到昌邑城下之戰(zhàn)時,李廣更是成功奪下了叛軍的軍旗,自此一戰(zhàn)成名,擁有了封侯的資格。

然而,就在朝廷準備封賞李廣時,卻發(fā)現(xiàn)早在兩軍對峙階段,李廣便私下接受了梁王授予他的將軍印,這樣的行為在當時來說無疑于自殺。好在當時的漢景帝看在李廣斬將奪旗的大功上沒有深究。但功過相抵之下,李廣的侯爵自然泡了湯。叛亂平定后,李廣本人被派往了抗擊匈奴的最前線,連續(xù)擔任了多個邊郡的太守。這樣的履歷實在不能說大漢朝廷刻意刁難李廣。畢竟一般人如果犯了和李廣一樣的錯誤,早就墳前草有一人高了,而李廣還能繼續(xù)軍旅生涯,甚至在抗匈前線獲得大量的立功機會,已然算是大漢朝廷帶他不薄了。

二,錯失封侯

李廣到了前線后,雖然依舊作戰(zhàn)勇猛,但大多數(shù)時候都只是遇到小股敵軍騷擾,因此李廣的戰(zhàn)績雖然亮眼,但殺敵數(shù)和貢獻度卻遠遠沒有達到封侯的標準?;ò橹L謝了又開,轉眼來到了漢武帝時代。元光六年,匈奴進犯上谷(今河北懷來西南),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漢武帝大怒之下,派李廣迎擊匈奴,李廣終于在時隔多年后,等來了一場足以封侯的大戰(zhàn)。當時與李廣一起對抗匈奴的,還有衛(wèi)青、公孫敖等新秀,他們和李廣一樣領兵一萬,各自從不同的地方向著匈奴進發(fā)。本來李廣的實力和戰(zhàn)斗經驗并不在其他將領之下,但老天似乎存心和李廣開了個玩笑。名聲太大,有時候也不一定是件好事,比如李廣,就因為英名在外成功的吸引了數(shù)倍于同事的敵軍。匈奴方面由于和李廣打了多年交道,早就聽說了他的厲害,又了解到這次出征的漢軍中有一路人馬是李廣帶領,另外幾路人馬的統(tǒng)帥都是新秀后,立刻毫不猶豫將主力部隊用來對抗李廣了。結果,李廣由于寡不敵眾,被匈奴俘虜,后來靠著詐死奪馬及高超的箭術才好不容易突破重圍。而另一路的衛(wèi)青卻靠著李廣的掩護,直搗匈奴祭天圣地龍城,凱旋而歸。還朝后,衛(wèi)青因功封為關內侯,而李廣卻因為失手被擒判了死罪,后來李廣交錢贖罪才保住了命。

李廣苦戰(zhàn)無功自然心里委屈,但就大漢朝廷的角度來說,賞功罰罪似乎也無可厚非。畢竟過程再曲折,終趕不上一個優(yōu)秀成果對朝廷的意義大。有些事,并不是努力了就一定會成功,就像李廣的這次出征,雖然拼盡全力,卻依然兵敗受辱,達不到封侯的標準。這或許可以歸結為時運不濟,但卻不能說大漢朝廷的封賞制度有黑幕。

三,悲憤自盡

世間事變幻難測,對敵作...

查看詳情>>
9

為什么李廣難封?李廣立下戰(zhàn)功難封侯離不開這幾個因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李廣難封

李廣(?-前119年),漢族,隴西成紀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先祖為秦朝名將李信。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從軍擊匈奴因功為中郎。景帝時,先后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為未央宮衛(wèi)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驍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眾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寧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為飛將軍,數(shù)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戰(zhàn)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zhàn),回朝后自殺。司馬遷評價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李廣墓位于天水市城南石馬坪。李廣墓建于何時,史無記載。這座李廣墓是衣冠冢墓,墓地有高達6米的碑塔一座,塔前有祭亭三間,均為三十年代初建造,垣墻大門額題“飛將佳城”。墓地祭亭門前有兩匹漢代石雕駿馬,造型粗獷,風格古樸,但現(xiàn)已磨損殘缺,略具形式了,石馬坪也因此而得名。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勃以此感嘆命途多舛的人生。唐朝詩人對李廣多有贊頌。王昌齡在《出塞》中寫道:“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逼渲小帮w將”即指“飛將軍”李廣。《滕王閣序》中說“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也是為飛將軍不能封候而感慨。

李廣的命運十分坎坷,空有一身本領,卻長期不受到認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李廣贊許有佳,夸他本領高強。令人遺憾的是,這位能人卻無法獲得認可,無法封侯拜將,這是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

李廣是一位充滿傳奇的英雄,他戰(zhàn)功赫赫,打得匈奴不敢再侵犯漢朝領土。唐朝詩人王昌齡是這樣稱贊李廣將軍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將軍的威名足以鎮(zhèn)住胡人,讓他們不敢再逾越陰山一步。這是對李廣的最大肯定,也表達了作者的懷念之情。除此之外,高適也懷念飛將軍:“君不見沙場征戰(zhàn)苦,至今猶憶李將軍。”飛將軍生于漢武帝積極向外擴張時期,他于匈奴人打了不下七十場戰(zhàn)役,揚名漠北,卻得不到漢武帝封侯賜爵的獎勵,那么,這是為何呢?

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種說法是李廣殺害了很多投降的戰(zhàn)士。其實,李廣對于自己不能封侯賜爵的事情也耿耿于懷,于是,向當時比較有名望的王朔請教。王朔道出了實情:李廣在隴西擔任太守之時,曾殺害過八百名前來歸降的羌人!殺害歸降的將士,這種事情在當時屬于非常嚴重的過錯。

這種說法由于有確鑿的文字證據(jù),使得它在日本學術界十分流行。但在國內就不是這樣的,因為人們會覺得這只是一家之詞。

第二種說法是李廣殺害了霸陵亭的都尉。李廣有一次因為打了敗戰(zhàn)丟掉了將軍一職,當晚,他從霸陵亭經過,而負責管理這里的都尉卻不開門。霸陵尉當時已經喝醉了,自然沒有將昔日的將軍放在眼里,執(zhí)意不讓他過去。李廣有些懷恨在心,等他官復原職后,他故意打壓霸陵尉,甚至找了個理由將其殺害。

明人董份說過:“廣不能忘一尉之小憾,乃知功名不成,非特殺降也,亦淺中少大...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