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文言文 文字解析

隆中對

發(fā)布時間:2023-12-09
1、

隆中對教案

隆中對教案

學生們有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也是離不開老師提前備好教案課件,大家可以開始寫自己課堂教案課件了。教案是教師展示自我教育教學能力的必要途徑。您在尋找好文章嗎看看“隆中對教案”吧,建議把本頁和我們的網站添加到收藏夾隨時可以瀏覽!

隆中對教案 篇1

一、學生交流所找的地名,根據課文,分析當時情形。(這部分以學生分組討論為主,需要老師的引導)

博陵、穎川、新野、江東、荊州、南海、吳公、巴蜀、益州

1.博陵、穎川:分別是崔州平徐庶的家鄉(xiāng)。提一下即可,古人常將家鄉(xiāng)綴在人名前面。

2.新野:劉備屯兵之所。為什么劉備會屯兵這里?他怎么會見到諸葛亮?用文中話回答,并解釋清楚。(這個問題有助于理解課文第二、三段)

3.江東:孫權占據的地方。

4.荊州:北面靠著漢水、沔水;東面與吳會相連,西面與巴郡蜀郡相通,是大家都要爭奪的地方。(北據漢、沔……此用武之國)

5.益州、地勢險要,土地肥沃,自然條件優(yōu)越。

二、出示三國形勢圖,(雖此時還沒有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可以幫助學生有大致的方位概念)

三、請學生分成四人小組,將上節(jié)課的人物與本節(jié)課的地名結合起來,參照地圖,分析形勢,當一回軍事指揮家,為處在困境中的劉備出一條妙計。

曹操北方,兵力雄厚,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江東,已經三世,國顯民附可以為援

劉表據荊州用武之國,不能守

劉璋據益州險塞,暗弱可攻荊益

張魯在益州北面,民殷國富卻不知存恤有利條件

劉備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思賢如渴

四、參照課文,將你的計策與諸葛亮的對照一下,看看諸葛亮對天下形勢有怎樣的分析。

五、諸葛亮為劉備提出了什么策略?(要有原文根據)

曹操:今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可與爭鋒

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民附,任用賢能可援不可圖

劉表:據荊州用武之國,卻不能守。

劉璋:據益州險塞,暗弱

張魯:在益州之北,民殷國富卻不知存恤。

隆中對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能夠結合語境準確的說出課文中文言詞語的一次多義,辨析、說出詞類活用象。

2、能夠把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3、通過討論,用自己的話概括歸納要旨及戰(zhàn)略方針。

4、交流總結本文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刻畫中心人物的寫法。

學習重點:

反復朗讀課文,培養(yǎng)較好的文言語感,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

學習難點:

1、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2、探究本文在謀篇布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

評價設計:

1、通過朗讀,自主、合作、探討完成學習目標1、2(96%)

2、通過討論分析完成學習目標3、4(95%)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

1、作者簡介

陳壽(233—297),字承祚,晉朝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史學家。曾在蜀任觀閣令史,蜀亡后,入晉任著作郎,平陽侯相,累官至治書侍御史。他博采舊聞,綜合當時各國史料,進行考核取舍,著《三國志》,共六十五卷,記載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的歷史。此書與《史記》《前漢書》《后漢書》合稱《四史》。

2、背景

東漢末年,漢室傾頹,...

查看詳情>>
2、

隆中對原文和翻譯(帶注釋)

原文和翻譯
隆中對
隆中對帶注釋

隆中對原文,奠定了中國古代軍事戰(zhàn)略的理論基礎,為后世將領們提供了智慧和精神的典范。它生動闡述了處在歷史轉折點時期的漢族中興,聯盟諸侯以抵抗強敵的智慧,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大統一思想和憂患意識。隆中對以諸葛亮提出的聯魏抗曹,奠定蜀漢基業(yè),期盼中原大一統的戰(zhàn)略構想,是中國古代軍事戰(zhàn)略學的瑰寶。

原文

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于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 r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愿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笔唬骸按巳丝删鸵?,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薄 ∮墒窍戎魉煸劻粒踩?,乃見。因屏人曰:“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于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以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薄 ∠戎髟唬骸吧?”于是與亮情好日密。  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愿諸君勿復言?!庇稹w乃止。

翻譯

諸葛亮親自耕種田地,喜愛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與管仲、樂毅相比,當時的人沒有誰承認這一點。只有博陵崔州平,穎川的徐庶徐元直跟他交情很好,說是確實這樣。

當時劉備駐軍在新野。徐庶拜見劉備,劉備很器重他,徐庶對劉備說:“諸葛孔明,是臥龍啊,將軍可愿意見他嗎?”劉備說:“您和他一起來吧?!毙焓f:“這個人只能到他那里去拜訪,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門來,您應當屈身去拜訪他?!?/p>

于是劉備就去拜訪諸葛亮,共去了三次,才見到。于是劉備于是叫旁邊的人避開,說:“漢朝的天下崩潰,董卓、曹操先后專權,皇上逃難出奔。我沒有估記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衡量自己的力量能否勝人,想要在天下伸張大義,但是自己的智謀淺短、辦法很少,終于因此失敗,造成今天這個局面。然而我的志向到現在還沒有罷休,您說該采取怎樣的計策呢?”

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篡權以來,各地豪杰紛紛起兵,占據幾個州郡、幾個城池的人的數不勝數。曹操與袁紹相比,名聲小,兵力薄...

查看詳情>>
3

諸葛亮如何通過《隆中對》分析天下的?助劉備成就一代霸業(yè)

諸葛亮
諸葛亮隆中對
隆中對是諸葛亮寫的嗎

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諸葛亮的《隆中對》,在《隆中對》中,諸葛亮從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下大勢,向劉備提供了立國的策略,《隆中對》原文擇錄如下:

自董卓以來,豪杰并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眾,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為之用,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也。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yè)。劉璋暗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于四海,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撫和戎、越,結好孫權,內修政治,外觀時變,則霸業(yè)可成,漢室可興矣。

從“自董卓以來”到“此誠不可與爭鋒”一段,諸葛亮明確指出曹操不僅“挾天子而令諸侯”,占有天時,而且左右有眾多文臣武將,還擁有百萬之眾,在人和方面其他豪杰也難以匹敵,所以勸劉備勿與之爭鋒;從“孫權據有江東”到“此可與為援而不可圖也”一段,諸葛亮認為孫權據有長江之險,占有地利,人和方面通過孫堅、孫策到孫權“三世”的積累,“民附”而“賢能為之用”,基礎已十分牢固,所以勸劉備不要有吞并東吳的打算,最佳的策略是利用孫權來援助自己。

從“荊州北據漢、沔”到“漢室可興矣”,諸葛亮從地利方面指出荊州是“用武之國”,“益州險塞,沃野千里”,自古被譽為天府之國,漢高祖當年就是從益州起家的。勸劉備趁“劉璋暗弱”,張魯不知存恤百姓之際,占據荊益兩州,利用荊益兩州的有利地理條件保護自己,同時撫和西面的“諸戎”和南面的“夷越”,并與孫權搞好關系,在人和方面盡量爭取更多的支持。諸葛亮認為,劉備如果按這種策略行事,就有機會復興漢室了。

劉備對諸葛亮的《隆中對》佩服得五體投地,認為得到諸葛亮就像“魚之有水”,此后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入蜀襲擊劉璋奪取益州,張魯投降曹操后,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并打敗了曹操,全盛時期擁有荊州和巴蜀地區(qū),實現了諸葛亮設定的目標,成就一代霸業(yè)。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