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維的一首經(jīng)典長詩《老將行》原文,從多個角度,完美地刻畫出了老將的形象
王維中年以后潛心于佛道,所作詩歌天趣自然,哲理深刻。不過,青壯年時代的王維也曾有過遠(yuǎn)大的政治抱負(fù),寫過一些抒化政治理想的詩歌?!独蠈⑿小肪褪瞧渲幸皇资种钠哐怨旁?。
《老將行》全詩如下: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shù)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dāng)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wèi)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shù)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xué)種先生柳。
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jié)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吾君。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zhàn)取功勛。
公元737年,王維奉旨出塞,在涼州河西節(jié)度副使崔希逸的帳下做節(jié)度判官,于此度過了一年的軍旅生活。這一年之中,王維和將校及士兵為伍,發(fā)現(xiàn)軍隊之中存在許多不公平的地方。王維有感于此便寫下此詩。
《老將行》共30句,大體上可分為3部分。第一部分是1-10句,寫了老將在青年時期勇猛無比,屢立戰(zhàn)功。第二部分是11-20句,主要描寫了老將被遺棄之后寂寥悲苦的生活。第三部分是21-30句,描述了邊塞戰(zhàn)事未息,老將仍然一腔熱血,欲為國再度殺敵建功的情懷。
第一部分中寫道老將青年時期人稱“黃須兒”,有飛將軍李廣的智勇雙全。他勇猛無比,曾徒手射殺山中的白額猛虎。他馳騁疆場,屢立戰(zhàn)功,威名赫赫。詩中以一句“一身轉(zhuǎn)戰(zhàn)三千里,一劍曾當(dāng)百萬師”,高度概括了老將青年時代的英武形象??珊薜氖?,老將如李廣一般,雖然智勇非凡,卻被朝廷遺棄,一切化作前塵遺夢。
第二部分之中,詳細(xì)描寫了老將被遺棄之后的生活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可用詩中的“衰朽”二字高度概括。老將被遺棄當(dāng)然心情不好,時光匆促,頭發(fā)都愁白了。老將昔日武藝非凡,如今卻生疏了,神射的技藝早已不復(fù)存在。而且生活清苦,自耕自種,將自種的瓜拿到集市上去賣錢討生活。世態(tài)炎涼,老將被遺棄后,門庭冷落,無人問津。但是老將并未因此徹底沉淪,他不像漢將灌夫一般,解除軍職后,便醉酒大罵,以泄怨氣。
第三部分重點描述了老將雖已暮年,卻“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邊塞戰(zhàn)事緊張,連連告急,大量征兵。此時的老將意氣英發(fā),“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他將昔日作戰(zhàn)的鎧甲磨得雪亮,而且練起了武功。老將希望在暮年之際,能為國為民再立奇功,以償夙愿!
該詩章法嚴(yán)謹(jǐn),用典頗多,從多個角度,完美地刻畫出了老將的形象,主題明確,達(dá)到了很高的藝術(shù)成就。
與“王維的一首經(jīng)典長詩《老將行》原文,從多個角度,完美地刻畫出了老將的形象”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最有名的兩句詩被人化用,有了不同的意境?
唐代大詩人王維的《終南別業(yè)》詩中,有兩句深得人們喜愛,即“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殊不知,宋代詞人晁補之的《臨江仙》詞中,也有相似的兩句:“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當(dāng)然晁補之是化用了王維的詩句。王維詩句的意思是:詩人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似無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飄游。“坐看云起時”,是心情悠閑到極點的表示。云本來就給人以悠閑的感覺,也給人以無心的印象。通過這一行、一到、一坐、一看的描寫,詩人此時心境的閑適也就明白揭示出來了。近代學(xué)者俞陛云說:“行至水窮,若已到盡頭,而又看云起,見妙境之無窮。可悟處世事變之無窮,求學(xué)之義理亦無窮。此二句有一片化機之妙。”正因為如此,后世文人墨客也多將這兩句以不同的方式化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王安石就在《春山》詩中就直接引用“行到水窮處”一句,而晁補之在《臨江仙》一詞中的化用,就顯得別出心裁了,不但詞序有了變化,而且在意境上也發(fā)生了改變。我們來看晁補之的詞。
臨江仙信州作
晁補之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藥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云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這首詞的大意是:被貶來到江城買不起房屋,只能與幾個年邁的和尚在野外的寺廟里相依。在松林搗藥竹林中掛放長衣,水源在我到達(dá)的地方窮盡了,白云在我閑坐遠(yuǎn)眺時涌了起來。一只幽棲的鳥兒為什么在我這醉漢耳邊苦苦悲啼?月向院西斜移而鳥鳴之聲更悲切。青山雖然無限好,但杜鵑鳥還是說“不如歸去”。
晁補之是“蘇門四學(xué)士”之一,頗有經(jīng)世濟(jì)民的抱負(fù)與才干,紹圣二年(公元1095年),因犯修神宗實錄失實之罪,被從著作佐郎降職為應(yīng)天府通判,到貶所不久,改差亳州通判(今安徽亳州)。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受新舊黨之爭牽連,再被貶監(jiān)處、信二州(今浙江麗水)鹽酒稅。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改監(jiān)信州(今江西上饒)鹽酒稅。晁補之接連受到打擊,心中苦悶壓抑之情可想而知。這首寫于信州任上的作品,表現(xiàn)了一種謫居異鄉(xiāng)的苦悶和厭棄官場、向往故里的情感。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開篇交代全詞的政治背景,并為全詞定下悲苦、壓抑的基調(diào)。“江城”點明信州,“無屋買”表明信州的偏僻荒涼,這樣便自然地引出“殘僧野寺”一句。這里“殘僧”畫出了僧人的年邁衰老;“野寺”畫出了寺廟的荒僻陋小。如此殘破不堪而詞人還得與之相依為命,足見其命運、境遇的凄慘。
“松間藥臼竹間衣”,緊承上句而來,寫詞人生活的艱辛勞頓。身處荒僻之地,棲身破寺之中,一切生活起居只能靠自己,并在勞動中努力尋求生存的樂趣。于是,在松竹的掩映下,我們看到了詞人搗藥晾衣時的忙碌身影。這里“一臼”、“一衣”,由于意象的典型性,取得了以一當(dāng)十的藝術(shù)效果?!八F行到處,云起坐看時”這里化用王維《終南別業(yè)》“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詩句。雖然只是在文字的排列上略作了調(diào)整...
查看詳情>>與“王維最有名的兩句詩被人化用,有了不同的意境?”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最有禪意的詩兩首,蘇軾也附上兩首,你更喜歡哪首?
在浪漫的詩人筆下,往往會有很多富有哲理和智慧的佳句。他們借用禪理,反映自己悟道修行的生活,或是表現(xiàn)自己高潔的品性和心境。這類詩被稱作禪理詩,讀來富有情趣靈動之感,更能從中讀到詩人淡泊、出世的情懷。其中代表當(dāng)然是唐朝詩人王維了,他不僅是山水田園詩人的代表,還參禪悟道,他的詩畫中充滿禪意,故又被稱為“詩佛”。由唐至宋,又出了個蘇東坡,更是全才。東坡一生飄零,自然會生出許多感慨,加之他的才干,稍一潤色,就形成了具有東坡特色的禪理詩。
他還曾盛贊王維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笨梢娺@倆人如果生活在同一時代,一定會有惺惺相惜之感吧。
《終南別業(yè)》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首詩是描寫王維退隱山林后怡然自得的閑適情趣。
說自己中年以后,因為厭惡俗世而信佛,一個“頗”字,就足以體現(xiàn)出其虔誠的心態(tài)。
山林中的生活愜意無比,每當(dāng)興致來臨,就獨自在山中閑游,那種快意只有詩人自己能夠體會。
一個“獨”、一個“空”,讀來隱約有些孤單落寞,但這又何嘗不是王維所追求的情致呢?
不知不覺中,王維走到了水的盡頭,已無路可走。那便不如在水邊坐下,看天上的云起云涌。
山林、流水、白云,都是王維興致的源泉。
路既然盡了,那就要有坦然面對的坦蕩,白云變幻無窮、飄忽不定又綿綿不絕,只有坐看云起,才能體會最悠閑自在的境界。
在一行、一坐、一看之際,王維已經(jīng)悟道。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跟《終南別業(yè)》大概創(chuàng)作于同一時期,都體現(xiàn)了詩人寄情山水的怡然自得。
大概是因為山中樹木繁盛,掩蓋了人們的活動痕跡,所以王維說這是空山,倒別有一番世外桃源的味道,在初秋傍晚的世外桃源中,新雨初霽、萬物一新,真是絕妙。
此時天氣已晚,一輪明月照耀在青松之間,清澈的山泉潺潺流于山石之上,一幅幽靜清明的自然美景突現(xiàn)眼前。想必這月下的屹立的青松和石上清潔的泉水,就是王維所追求的理想人生境界吧。
竹林里傳來了姑娘們洗完衣服歸來的陣陣歡笑,順?biāo)碌臐O舟劃破了荷塘的寧靜,在青松、清泉、翠竹、蓮葉中無憂無慮的美好生活,也反映出了王維厭惡官場、追求安靜生活的理想。
山林生活自然要比朝堂中的爭斗來得純潔,所以才會在最后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蘇軾
《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
東坡這首詩講了一個絕妙的道理:
如果琴聲發(fā)自于琴本身,那么把琴放在親匣里為什么聽不到聲音?
如果親聲發(fā)自于手指上,那么為什么不能直接在手指上聽到聲音?
這首詩寫得活潑有趣,是蘇東坡講道理的方法——用一個簡單的比喻,觸及到難以言喻的哲理,從而引發(fā)人們的思考。
一問一答間,說明演奏樂器,僅靠絕世好琴或高明技巧是不行的。
猶如世間的一切,都是客觀和主觀條件相輔相成的。
《和子由澠池懷...
查看詳情>>與“王維最有禪意的詩兩首,蘇軾也附上兩首,你更喜歡哪首?”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詩經(jīng)典一首《送李員外賢郎》,詩中的少年是一個什么形象?
《送李員外賢郎》
唐:王維
少年何處去,負(fù)米上銅梁;
借問阿戎父,知為童子郎。
魚箋請詩賦,橦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歸來幸可將。
銅梁,山名。如今的重慶市合川縣南。山有石梁橫亙,色如銅?!豆盼脑贰P雄〈蜀都賦〉》:“ 銅梁金堂,火井龍湫?!?。
阿戎指西晉王戎,“竹林七賢”之一。南朝(宋)劉義慶 《世說新語·雅量》:“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吹肋吚顦涠嘧诱壑ΑVT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遂為早慧的典型,后因以“阿戎”稱美他人之子。
童子郎是漢魏時授予通曉儒經(jīng)的年幼者的稱號。唐以后科舉特設(shè)童子舉。唐制十歲以下能通經(jīng)者、宋制十五歲以下能通經(jīng)作詩賦者,皆可應(yīng)試,及第后予以出身并授以官職。
魚箋即魚子箋,古代一種布目紙。產(chǎn)于蜀 地,唐代劉恂 《嶺表錄異》卷中:“廣管羅州,多棧香樹……皮堪作紙,名為香皮。紙灰白色,有紋如魚子箋。”。唐王勃《七夕賦》:“握犀管,展魚箋。”。
橦布是指用橦花做的布。橦花即木橦花,木棉花,南方特產(chǎn),古人在棉布流行以前,多用木棉花做布取暖。唐代詩人李琮有“衣裁木上棉”之句。宋鄭熊《番禺雜記》載:“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
薏苡是一種植物名。為禾本科一年生粗壯草本植物,須根黃白色,海綿質(zhì),莖直立,葉線狀披針形,總狀花序腋生成束,花藥桔黃色;穎果卵形,淡褐色;花果期6-12月,主產(chǎn)我國南方地區(qū)。
薏苡在我國栽培歷史久遠(yuǎn),最遲在漢代就有栽培。薏苡種仁是中國傳統(tǒng)的食品資源之一,可做成粥、飯、各種面食供人們食用。尤其對老弱病者更為適宜。味甘、淡,性微寒名,有健脾利濕、清熱排膿、美容養(yǎng)顏功能。
關(guān)于薏苡的典故大多和漢代伏波將軍馬援有關(guān)。《后漢書·馬援傳》記載:馬援在南征交阯的時候,常食用薏仁,因為當(dāng)?shù)氐霓踩使麑嵈T大,馬援班師回京時,就拉了滿滿一車,準(zhǔn)備用來做種子。當(dāng)時人見馬援拉了一車東西,以為肯定是南方出產(chǎn)的珍貴稀有之物。于是權(quán)貴們都希望能分一點,分不到便紛紛議論,說馬援的壞話。但馬援那時正受劉秀寵信,所以沒人敢跟皇帝說。馬援死后,有人上書說馬援曾搜刮了一車珍珠文犀運回。后來還是妻子和侄兒馬嚴(yán)到朝廷謝罪才知道被梁松誣告,后來六次伸冤才被光武帝允許安葬。直到馬援的女兒做了皇后始得平反。
馬援因薏苡被謗,后來文人墨客關(guān)于薏苡的詩詞典故多出于此,杜甫有“稻粱求未足,薏苡謗何頻。”;蘇軾有“伏波飯薏苡,御瘴傳神良?!?司馬光有“如何馬伏波,坐取丘山謗。”等等,古代關(guān)于薏苡的詩詞多大幾百首。
王維(701年-761年),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于開元十九年(731年)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監(jiān)察御史、河西節(jié)度使判官、吏部郎中、給事中,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王維參禪悟理,學(xué)莊信道,精...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詩經(jīng)典一首《送李員外賢郎》,詩中的少年是一個什么形象?”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的這首詩有兩個標(biāo)題,并互相矛盾?
我們平時說起王維,大多都說他是唐代山水派代表詩人。王維的山水詩確實冠絕盛唐,但他也不止于山水,王維邊塞詩方面也成就斐然,其早期所作的《出塞作》、《使至塞上》等等都是邊塞詩中的名作,尤其是一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謂千古絕唱!
不過王維晚年崇佛,所作的詩多含佛家禪意。下面這首便是其中一例:
秋夜獨坐 / 冬夜書懷
唐·王維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
白發(fā)終難變,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學(xué)無生。
看到標(biāo)題大家一定很奇怪,王維的這首詩有兩個標(biāo)題,一個是《秋夜獨坐》,一個是《冬夜書懷》,一秋一冬著實很矛盾。但詩的內(nèi)容很顯然是寫秋夜之事,但何以會有《冬夜書懷》的別名,就讓人百思不得其解了。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像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xiàn)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shù)表現(xiàn)上較為真切細(xì)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贊賞。
前二聯(lián)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于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于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fā)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fā)誘導(dǎo)。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于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fā),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jìn)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zhuǎn)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fā)現(xiàn)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fā)誘導(dǎo),自以為覺悟了。
后二聯(lián)便是寫覺悟和學(xué)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shù)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rèn)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dāng)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xiàn)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xì)微,藝術(shù)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后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佛教講滅寂,也就是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欲,稱為"無生"!此刻的詩人認(rèn)為只有信奉佛法,才能從生老病死的人生悲哀中求得精神的解脫!
王維這首詩全篇從抒“悲”情寫起,由...
查看詳情>>與“王維的這首詩有兩個標(biāo)題,并互相矛盾?”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有名的一首詩《漢江臨眺》賞析,非常值得欣賞的文字藝術(shù)
在唐詩中,寥寥幾字,便可讓人感受到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景象,便可讓人感受到令人感慨萬千的情感。漢字最精妙的表現(xiàn)力,都在唐詩里。
今天小編要精讀的的王維的《漢江臨眺》,他的這首詩中,亦充分體現(xiàn)了漢字精妙的表現(xiàn)力。
漢江臨眺
王維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yuǎn)空。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漢江臨眺》一作《漢江臨泛》。漢江,即漢水。此詩是王維開元二十八年740年)途經(jīng)襄陽時所作。
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楚塞,楚國邊塞地帶,這里指漢水流域,此地戰(zhàn)國時是楚國地區(qū)。
三湘,湘水合漓水為漓湘,合蒸水為蒸湘,合瀟水為瀟湘,總稱三湘;一說是湖南的湘潭、湘陰、湘鄉(xiāng)合稱三湘。古詩文中,三湘一般泛稱今洞庭湖南北、湘江一帶。
荊門,荊門山,戰(zhàn)國時為楚之西塞。
九派,指長江的九條支流,長江至潯陽分為九支。相傳大禹治水,開鑿江流,使九派相通。這里指江西九江。
三湘的水,在楚地與漢水相接連,長江的九條支流,在荊門與漢水相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有無中,山色翠淡,水氣蒸騰,遠(yuǎn)望似若有若無。
江水奔流,直到天地之外,水氣蒸騰,遠(yuǎn)出的山若有若無。
這一聯(lián)是此詩中的經(jīng)典名句,常被后以化用,歐陽修《朝中措》詞“平山攔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更是全中王維此句,可見影響深遠(yuǎn)。
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yuǎn)空。
郡邑,指沿江的城市。
浦,水邊之地。
沿江的城市在水邊浮動,遠(yuǎn)處的天空,在波瀾中動搖。
襄陽好風(fēng)日,留醉與山翁。
好風(fēng)日,好風(fēng)光。
山翁,指山簡,晉代竹林七賢之一山濤的幼子,西晉將領(lǐng),鎮(zhèn)守襄陽,有政績,好酒,每飲必醉。《晉書·山簡傳》說他曾任征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當(dāng)?shù)亓?xí)氏的園林,風(fēng)景很好,山簡常到習(xí)家池上大醉而歸。
這樣好的風(fēng)光,我就應(yīng)該效仿山簡,在襄陽城里長醉不歸。
《唐詩意》評王維此詩:胸中有一段浩然廣大之致,適于泛江寫出,可風(fēng)亦可雅。
《漢江臨眺》的氣象之大,可比李白的“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和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不過王維此詩,自有自己的風(fēng)致。
李白的詩,汪洋恣意,蘊含著奮發(fā)向上,永不停息的斗志,杜甫的詩則多了一點悲天憫人的感情。
王維此詩,則在宏大中多了一種虛無玄遠(yuǎn)的意境。
江流在天地之外,山色在有無之中,隱隱約約,若隱若現(xiàn),城市在江水中浮動,天空在波瀾中動搖。最后一句中的“醉”,不僅是指醉酒,“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是指迷醉在這水天茫茫的好風(fēng)光之中?!白怼笔且环N在這虛無玄遠(yuǎn)的水天之間形神俱忘,與造物者游的精神狀態(tài)。
王維此詩中的高超的用字煉句,也非常值得欣賞的文字藝術(shù)。
首聯(lián)中,“接”字,有收的感覺,“通”字,有放的感覺,收而復(fù)放,引出頷聯(lián)天水茫茫的大境界,這兩個字不僅寫出荊門南接三湘,北展九派的地理形勢,更將詩的氣勢展到千里之外,筆力雄健而意態(tài)舒遠(yuǎn)。
頸聯(lián)中的“浮”“動”二字,將長江的煙波浩渺寫得如在目前,當(dāng)你水天相映,水氣蒸騰的景象之后,就會知道非此二字不能表達(dá)。
“江流天地外,山...
查看詳情>>與“王維有名的一首詩《漢江臨眺》賞析,非常值得欣賞的文字藝術(shù)”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很有名的一首詩《息夫人》,講訴了兩個什么故事?
王維,唐代著名的詩人和畫家。因為信奉佛教,后人又稱他為“詩佛”。他留存于后世的詩有400多首,形式多樣,既有邊塞詩,又有山水詩。宋代學(xué)士蘇東坡曾經(jīng)這樣評價王維,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這首《息夫人》是王維流傳下來的詩中,少有的一首“敘事詩”。說起這首詩的來歷,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
唐明皇李隆基有一個哥哥,寧王李憲。家里妻妾成群,各個貌美如花??墒沁@位寧王仍然不滿足,總覺得“家花不如野花香”。有一天,在街上看到一個賣燒餅的少婦,長得眉清目秀,身段婀娜多姿。寧王被她的美色迷住了,可是人家畢竟是有夫之婦,不想落一個強搶民女的罵名。于是就派人找這位賣燒餅的丈夫,花重金從她丈夫手中買了過來。
寧王對她寵愛有加,一年后,寧王為了試探一下她是否還掛念自己的前夫。于是就把他前夫招進(jìn)王府,寧王以為自己的“誠心”能夠感動天地,何況一個山野村婦,自己一年來錦衣玉食,從來沒有虧待過她,以為她早已把自己的前夫忘得一干二凈了。
沒想到,二人相見,四目相對,未語淚先流。夫妻倆始終都在思念著對方,當(dāng)初只是迫于王爺?shù)囊?,才被迫分離的。當(dāng)時寧王府有很多名人雅士都在場,對這對恩愛夫妻的遭遇,都唏噓不已。王維當(dāng)時也在場,寧王沒想到會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為了破解尷尬,就對王維說:“王右丞一定感觸頗多吧?何不賦詩一首?”
王維于是寫下了這首《息夫人》:“莫以今時寵,能忘舊日恩??椿M眼淚,不共楚王言?!?/strong>
其實這首詩說的是2600年的一個動人的故事。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有一個小國叫“息國”,被當(dāng)時的大國“楚國”給滅亡了。息國的王后“息夫人”,被楚王掠到宮中,陪著楚王過了兩年,雖然被迫給楚王生了兩個孩子,但是息夫人一直懷念自己的故國。所以就像后來的“徐庶進(jìn)曹營,一言不發(fā)”,整天不和楚王說一句話。只是在自己獨自賞花時,才偷偷抹眼淚。
息夫人就是用這種“無聲的反抗”,終日跟楚王打“冷戰(zhàn)”。楚王為了徹底俘獲息夫人的芳心,不惜花費大量的金銀,修建了一座“紫金山”,知道息夫人喜歡桃花,又修了一個桃花洞,亭臺樓榭,溪水潺潺,景色優(yōu)美。但是息夫人就是不為之所動,這意思就是明擺著,你雖然占有了我的身,但是你永遠(yuǎn)占據(jù)不了我的心。
王維用這個典故,委婉地勸諫寧王。意思是你看這位“燒餅西施”明擺著就是另一個“息夫人”,你何必強人所難呢?這位寧王爺,用現(xiàn)代的眼光看,也算得上一位“識時務(wù)”的王爺了。自己一年來,用盡了心事,就差給她“倒洗腳水”了,也沒能感化她,她還是舊情難忘,“身在曹營心在漢”。自己府上美女如云,何必留下這個冷似冰霜的女人在身邊呢?于是當(dāng)著滿座賓朋的面,把這個“燒餅西施”送還給了他的前夫。
王維用一首詩,僅僅20字,寫了兩個女人的愛情故事。他用妙筆生花的語言,感情真摯的故事,感化了寧王,拯救了一個家庭,既歌頌了兩個相差一千多年的女人,不為金錢所動,對純真愛情念念不忘的堅守。同時也成就了寧王李憲的美名。
與“王維很有名的一首詩《息夫人》,講訴了兩個什么故事?”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鹿柴》,有故事說它能治???
王維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宗師,晚年信奉禪理,因此被稱為“詩佛”。他的山水田園詩意境清幽悠遠(yuǎn)、古淡靜穆,寫物狀景極富語言功力。他晚年在輞川隱居時寫的一首五言絕句,描寫環(huán)境的空寂幽靜,卻不見一個“靜”字,手法之高超,后世很難找到第二首,據(jù)說這首詩還能治病。
這首詩就是《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
詩歌大意:空闊的山林中不見一個人,卻聽到有人說話的聲音。太陽的余暉照進(jìn)幽深的樹林,在林間的青苔上落下斑駁的倒影。
鹿柴(通“寨”)是王維四十多歲后,在長安東南的藍(lán)田縣輞川建造的別墅,從此他過上了半官半隱的生活。與山為伴,與僧為友,王維的藝術(shù)靈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
“空山不見人”,詩人來到大山山谷里面,山林空闊,四處觀望,看不到一個人影。這第一句是對空寂環(huán)境的整體描寫,也是詩人的第一觀感,即眼中所看到的景象。中國古代書畫藝術(shù)講究“留白”,王維同時也是畫家,深諳其技巧。一個“空”字,給讀者留下了無窮的想象空間。這個“空”,只是詩人眼前沒有人影,心中沒有了紛繁世俗雜物,但絕對不是寫大山的不長草木的“空”,相反,結(jié)合后面的句子,可知大山林清幽深遠(yuǎn),不僅有參天古木,也有雜草苔蘚,甚至也有流泉飛瀑。這樣的山林才是吸引詩人前來游玩的山林。
“但聞人語響”,寫詩人的所聞。空谷中傳來人說話的聲音,這是側(cè)面描寫??臻煹纳搅种羞B人們說話的聲音都能聽見,更加體現(xiàn)了山林的無比空靈寂靜。南朝王籍曾有“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的名句,而王維本詩中以靜襯動的藝術(shù)造詣遠(yuǎn)超王籍。另外,王維《鳥鳴澗》的“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也屬于此類境界。
“返景入深林,復(fù)照青苔上”,描寫了傍晚山林的景色。承接前面的遠(yuǎn)景和聽覺,詩人把目光收回到近處。傍晚時分,深山密林中投進(jìn)斑駁的落日余暉,樹林深處的黑暗和千萬條夕陽的金光形成鮮明的對比,加上樹林千姿百態(tài)的影子又倒影在青苔上,顯得色彩繽紛,形成一幅生動美麗的林間晚照圖。這幅圖有遠(yuǎn)有近、有光有色、疏密有致、對比強烈,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點。
如果說前兩句表現(xiàn)的是山林的“幽靜”的話,后兩句表現(xiàn)的就是山林的“幽美”。全詩不見一個“靜”字,卻寫出了山谷無比的空寂幽靜,堪稱最“靜”的一首唐詩,后世少有人能超越。
有趣的是,據(jù)說這首詩還能治病。北宋著名詞人秦觀在《書輞川圖后》中講述了這么一件事:他在汝南時精神不暢,患病不愈,朋友來探視,給他欣賞王維的《輞川集》畫卷。秦觀看了后感覺身臨其境,同時又誦讀《鹿柴》等詩,久治不愈的病竟然不知不覺地好了。雖然這件事真假難辨,但王維詩歌的獨特魅力可見一斑。
與“王維最出名的一首詩《鹿柴》,有故事說它能治?。俊毕嚓P(guān)的文章
王維最著名的一首詩《寄荊州張丞相》賞析,開頭有如當(dāng)頭棒喝,振聾發(fā)聵
人在遭受到重大打擊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朋友的關(guān)懷和問候。因為真摯的友情可以讓人在逆境中獲得溫暖,在黑暗中展望光明。不同于當(dāng)今網(wǎng)絡(luò)上所盛傳的塑料情感,真正的友情是不離不棄的。當(dāng)一帆風(fēng)順的時候,朋友只會在一旁默默地關(guān)注;當(dāng)風(fēng)起浪涌的時候,朋友則會站到你的身前,與你攜手共渡難關(guān)。唐朝的兩位大詩人張九齡和王維就是這樣的好朋友。
寄荊州張丞相
王維
所思竟何在,悵望深荊門。
舉世無相識,終身思舊恩。
方將與農(nóng)圃,藝植老丘園。
目盡南飛雁,何由寄一言。
這首詩寫于開元二十五年。在這一年里,開元名相張九齡被貶為荊州大都督府長史,從而遠(yuǎn)離廟堂,謫居江湖。因為張九齡此次遭貶,即是君王旨意,背后又有奸相李林甫的指使。一時之間滿朝文武全都緘口不言,不敢對此事發(fā)表任何意見,更遑論出言安慰張九齡了。只有王維,不顧自身安危寫下了這首感人肺腑的詩篇。
詩歌開頭直入主題,我所思念的那個人到底在哪里?詩人把一個疑問句放在詩歌的開頭,這樣寫作的好處就在于突出自己強烈的情感。開頭有如當(dāng)頭棒喝,振聾發(fā)聵,使讀者感受到極大的震撼,從而被詩歌深深地吸引住。
上聯(lián)有問,下聯(lián)必然會回答。詩人用“望”字,即代表了故人遠(yuǎn)去,從此兩地分離的境況;又暗示了山河萬里,難以相見的事實。在“望”這個動作前面,加上“悵”字,則表達(dá)了詩人此刻惆悵、傷感的心情,借此展示了張、王二人之間真摯的友誼。
荊門,指的是荊州的門戶--荊門山。從長安遠(yuǎn)望荊門,已經(jīng)是萬里之遙,而好朋友卻身居在荊門的深處,用一個“深”字加重了距離感。詩人通過距離的遙遠(yuǎn),來突顯自己內(nèi)心的痛苦,再借內(nèi)心的痛苦來肯定兩人之間真摯的友誼。而層層遞進(jìn)的寫作手法,則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接下來的頷聯(lián)承接上一聯(lián),詩人從自身的角度出發(fā),展開了對故人的追思。
張九齡作為開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除了在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外,最被世人所稱道的就是他的詩才和樂于提拔后進(jìn)的事跡。而王維就是因為被張九齡賞識,才從一個默默無聞的讀書人,成為了名滿天下的詩人。所以說張九齡對王維而言,不僅是知己好友,還是有知遇之恩的恩人。而這個恩情,王維也寫進(jìn)了詩歌。
當(dāng)年全天下有誰認(rèn)識,我這么一個無名小輩!只有您不嫌我學(xué)識淺薄,一力推薦,才讓我有了今天的成就。如此大恩我終生難忘。
詩人先用了“舉世”這個空間詞匯,彰顯張九齡的獨具慧眼。當(dāng)全世界都說“不”的時候,只有張九齡能堅持正確的見解,不隨波逐流。與“舉世”相對應(yīng),詩人以“終身”這個時間詞匯來表達(dá)自己不忘舊恩,心系故人的真摯情感。舉世之大,終身之久,僅僅用了兩個詞,詩人就使自己和故友的情深意重躍然紙上,堪稱妙筆。
前兩聯(lián)描寫的都是現(xiàn)在和過去已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所以在第三聯(lián)里,詩人對遙遠(yuǎn)的未來展開了想象。希望將來能和你一塊歸老田園,做一對無憂無慮的鄰居。“方將”就是將來、未來的意思。因為對現(xiàn)實的失望,詩人不由自主地生出了辭官歸去的想法。但在古代辭官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剛被貶謫的時候...
查看詳情>>與“王維最著名的一首詩《寄荊州張丞相》賞析,開頭有如當(dāng)頭棒喝,振聾發(fā)聵”相關(guān)的文章
王維最出名的詩《少年行》賞析,短短幾句,就讓人感到熱血沸騰
北大教授陳平原曾經(jīng)在書中提到過,中國人的理想境界是少年游俠,中年游宦、老年游仙,特別是其中的"游俠",更是備受人們的向往,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符號。在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這兩個字代表著年輕健康的身體,逍遙自在的生活,不羈的性格,正義的心。而今天為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與此有關(guān)的。
少年行
王維
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很多朋友可能會對這個題材感到非常熟悉,在我國歷史上的諸多詩詞中,以"少年行"為名的詩詞有太多了,不過其中最出名的還是王維的這首《少年行》。新豐出產(chǎn)的美酒價值不菲,而出沒于長安的游俠也多是少年。他們因意氣相投,暢飲好酒時,馬就拴在樓下的柳樹邊。
新豐在現(xiàn)今陜西臨潼東北,據(jù)說當(dāng)時是劉邦為了一解父親的思鄉(xiāng)之情,于是就依照故鄉(xiāng)的樣子而建,在漢朝開始就以美酒而出名。在古時候有很多詩人都曾寫詩為其贊美,梁元帝、李白、儲光羲等人都有寫過。這里的美酒十分名貴,而作者用到"斗酒十千"這個數(shù)目詞,正是為下文的"游俠"做鋪墊。
咸陽是現(xiàn)在的陜西省咸陽市,在秦朝之時他曾做國都,不過在這首詩中,詩人其實是用它在代指唐朝的國都長安。而游俠大家一定都了解,是那種能在危急關(guān)頭救人于難,重情重義的人。在當(dāng)時人們的心中游俠都是英雄,值得大家去尊敬與贊揚。
這點在作者的另一首詩中有體現(xiàn),那首詩里作者寫道:"縱死猶聞俠骨香",意思是說就算游俠死去,但是他的骨頭也是香的,可見當(dāng)時人們對于游俠的尊崇。而在詩句中,作者特地說明少年二字,意思是說這是一群朝氣蓬勃的少年,而這些少年在美酒的映襯下顯得越發(fā)的瀟灑不羈。
當(dāng)這些同樣年輕肆意的少年游俠撞到一起時,彼此無為,對方的義氣所吸引,都愿意為對方喝上一杯。"意氣"這個詞所包含的意思極為廣泛,在水滸傳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這個詞,它既是仗義、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重情重義,包含的意思太多,但確實俠客豪杰們都最為重視的。
而在這里就將飲酒的含義重點圈了出來,這些少年游俠不是為了取樂,而是為了彼此的"意氣"干杯。明明不是熟人也不是聚會,只因偶然相逢便愿意花重金買酒,互相勸勉。短短幾句詩就將這些少年俠客的精神世界完美的表達(dá)出來,令人心悅誠服。
而在最后一句中,同他們將自己的馬匹翻到柳樹邊就能看出他們已經(jīng)走上了酒樓,不僅是描寫周遭的景物,也是對人物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這首詩集有浪漫主義色彩,用了很多美好的詞匯美酒,游俠,駿馬等等,讀起來就讓我們能夠感受到那種積極向上而又瀟灑的精神。
王維不愧是詩中上人,短短幾句,就能讓人感到熱血沸騰。你們喜歡這首詩嗎?在你們的心中游俠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呢?
與“王維最出名的詩《少年行》賞析,短短幾句,就讓人感到熱血沸騰”相關(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