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王昌齡詩集大全

發(fā)布時間:2020-07-14
1、

王昌齡的兩首邊塞詩賞析,唐朝的豪俠詩人的著名古詩有哪些?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邊塞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在唐朝,有這么一類詩人,他們呢的詩歌創(chuàng)作,具有豪爽俊麗而風骨凜然的共同風貌,創(chuàng)造出了清剛勁健之美,他們就是唐朝的豪俠詩人。以王翰、王昌齡和崔顥為代表。

王翰的詩,有一氣流轉的壯麗俊爽之美,代表作為:

《涼州詞二首》其一

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王翰以豪飲曠達寫征戰(zhàn),連珠麗辭中蘊涵著清剛頓挫之情,極為勁健。此首詩明快的語言、鮮明的節(jié)奏透露出一種奔放的情緒,給人以激動和向往。

崔顥,他的一首《黃鶴樓》,流傳千古,曾被嚴羽推崇為“唐人七律之首”。

黃鶴樓 / 登黃鶴樓

唐代·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是崔顥吊古懷鄉(xiāng)的佳作。崔顥登上黃鶴樓,放眼望去,所有景色盡收眼底,即景生情,詩性大作,脫口而出。整首詩,自然宏麗,又饒有風骨。一開口就驚艷了士人。

民間流傳,李白登上了黃鶴樓,目睹了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大為折服。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p>

王昌齡,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最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性格豪爽,并且七言長于無言,思維縝密,講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與長篇。為補反映復雜內容是短篇文章的局限,他創(chuàng)造出了以相關聯(lián)的多首七絕詠邊事的連章組詩,即著名的《從軍行七首》。

《從軍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身上有種豪俠之人缺乏的深沉,觀察問題比較敏銳,帶有透視歷史的厚重感。他作詩不是全憑情氣,也很講究立意構思,其作品除豪爽俊麗之外,還有“緒密思清”的特點。比如王昌齡的這首最經典的詩,僅開頭第一句,便驚艷了世人!

《出塞二首·其一》

唐代·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首詩,王昌齡感慨邊將無能,致使千百年來不得安寧和平。語言含蓄雄放而又意境高遠深沉,被明人李攀龍贊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該詩主調是最末一句表現(xiàn)出來的保衛(wèi)國家的豪情,悲壯渾成,給人以大氣磅礴之感,還隱含著對現(xiàn)實中“將非其人”的諷刺。如此豐富的內容和深厚的情感,壓縮在短短的四句詩中,意脈細密曲折而情氣豪爽暢快,堪稱大手筆。


查看詳情>>
2

王昌齡一首霸氣的邊塞詩《從軍行》賞析,詩中的愿望實現(xiàn)了嗎?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邊塞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是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他的詩作,可以說每一首,那都是精品,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東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王昌齡早年貧苦,主要依靠農耕維持生活,30歲左右進士及第。初任秘書省校書郎,而后又擔任博學宏辭、汜水尉,因事被貶嶺南。后來又回到長安,但是由于安史之亂,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的一生可以說是悲苦的一生,他有著一顆抱國之心,卻是終身不被受重用,一直都只是擔任一些小官,所以對于他這么一個有抱負的人來說,那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為此他寫過了很多這方面的詩來表達自己的心中的抱負。這其中就有一首非常霸氣的詩,可以說每一句,那都是霸氣十足,讀了令人精神振奮。

《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這首詩可以說是非常的好理解,青海湖上烏云密布,皚皚雪山頓時變暗,戰(zhàn)士在塞外孤城上還想望著遙遠的玉門關。在黃沙漫漫的戰(zhàn)場上,他們雖然身經百戰(zhàn),鎧甲磨穿,但不打敗敵人是決不回鄉(xiāng)的。應當說這首詩,那最能夠表達出詩人心中的抱負和志向,他渴望能夠建功立業(yè),但是由于種種的原因,他卻是一直不被受重用。

王昌齡的邊塞詩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著高度的概括和豐富的表現(xiàn)力。既反映了盛唐時代的主旋律,又對邊塞風光及邊關戰(zhàn)場場景進行細致描寫,同時能夠捕捉到將士細膩的內心世界。其詩歌意境開闊,語言圓潤蘊藉,音調婉轉和諧,耐人尋味,在發(fā)情、造景、寫意等方面均有很高造詣。的這方面,可以說唐朝的眾多詩人中,還真沒有幾個詩人,能夠與他一較高低。

王昌齡在盛唐詩人中年輩較長,寫作七絕時間也早,是唐朝詩人中較早大量寫作七絕詩句,并且后世也稱他為“七絕圣手”,他的七絕完全可以與李白等人媲美。在藝術風格上,王昌齡的七絕以委婉含蓄為主要特色,表現(xiàn)曲折,意境深遠。其中不少是用比興、寄托手法,抒寫了詩人對現(xiàn)實的揭露和幽怨,因而與屈原的《離騷》在精神上有一致之處。

王昌齡可以說是唐朝里成就非常高的一個詩人,也正是由于他對于詩歌的貢獻,才使得唐朝后期的詩歌,無論是在意境,還是在形式,那都是更加的成熟。這也就使得唐朝的后期的很多詩歌,也都能夠從中看到王昌齡的影子。

《從軍行》可以說是唐朝邊塞詩中的精品之作,這首詩里的每一個句子,那都是能夠看到詩人,遠大的志向,想要建功立業(yè),但是他終生都沒能夠實現(xiàn)這一個愿望,最后還落得一個慘死的下場,這不得不說,老天與我們的詩人,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


查看詳情>>
3、

王昌齡的邊塞詩的藝術特點有什么?主要表現(xiàn)在哪幾個方面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邊塞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回望歷史,那是一條滾滾長江,時刻都會卷起滔天的巨浪。那是歷史在怒吼,是古人們無限的惆悵。他的每一次翻滾,都注定會卷起一場不平凡的命運。歷史的清音,攜夾這古人們的血淚,必將會永恒的傳遞下去。讓我們奏響歷史的清音,延伸到那凄涼的遠古。

歷史非常悠久,但那些都已經成為了過去,現(xiàn)在的我們只能緬懷。我們可以嘆謂歲月的無情還有當局者的執(zhí)迷,但是絕對不可以忽略他們睿智的光芒還有留給我們后的教訓,下面就請大家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回到那悠遠的歷史,了解古人們的偉大成就吧,今天小編要對大家了解的是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

王昌齡是著名的邊塞詩人,并且還在后代以邊塞詩稱世。而王昌齡邊塞詩的藝術特點主要的表現(xiàn),有好幾點方面,下面是小編為王昌齡的這種邊塞詩的藝術特點的主要表現(xiàn)作的幾點總結,希望會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認為有什么和您意見不同的地方也可以在下方留言和小編一起討論哦。

第一個方面,王昌齡善于采用心理描寫,表現(xiàn)出了極其細膩多變的感情。王昌齡詩在詩中較早的抒寫征服心靈的一位詩人,為宋詞對人物的心理描寫細膩描寫刻畫打下了基礎。他會通過瞬間征服的心理變化,描寫他們跳動的新曲;或則是通過營中的歌舞聲,對征服的內心痛苦進行抒寫。

王昌齡他寫詩的時候,通常還會借助一些邊關的特有的生活場景狀況,從而來描述自己內心的憂愁之情;如果王昌齡不借助這方面的狀況來描寫的話,還會借助戰(zhàn)爭這方面來守邊將士捍衛(wèi)國家尊嚴的英雄氣概。王昌齡的感情抒發(fā)可以說是非常細膩而且真實。

接下來我們在從邊塞詩的第二個方面來講的,王昌齡的詩情景非常妙合,意思與境界渾在了一起。王昌齡去過邊塞的大漠、雄關、孤城、長云、雪山、烽火、筅笛等等一系列的景象,所以在王昌齡的邊塞詩中,組成了一幅非常壯美的自然景物的群體圖。

這些意象的上面附著了邊塞將士的情與意,都是這特定環(huán)境中的特定物,是大自然中的萬物和將士們的情這兩種的接觸,詩人還借助化無形為有形的藝術手法,構成了王昌齡的邊塞詩的情景妙合,意境和環(huán)境混在一起的藝術境界。

王昌齡創(chuàng)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

第一是選擇某種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注入強烈的主觀情感,促進景與情水溶交流,真善美高度統(tǒng)一。第二點是即采用賦體。描寫實景,又巧用直中含曲的方式,求得含蘊無窮的言外之意。第三點就是以苦心與孤旨,展現(xiàn)形象思維的翅膀,化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使意境十分深湛。

第四個是,王昌齡的是內容簡潔、明快、含蓄,具有很高的語言藝術成就。王昌齡的邊塞詩,非常講究語言的精煉,真正的做到了言均意足,意蘊無窮。另外,王昌齡在藝術上精益求精,對每一句都精心的加以處理,沒有閑筆,絕句的起句往往是驟響易徹,以雷鳴般的聲勢打開了局面。


查看詳情>>
4、

王昌齡的經典詩有哪些?詩句千古名句,值得一讀再讀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字少伯,長安人,盛唐邊塞詩人。開元十五年進士,任汜水尉,校書郎。后謫嶺南,后任江寧丞,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安史之亂起,還歸故里,被刺史閭丘曉所殺。擅長七絕,成就很高,與李白齊名,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代表作有《從軍行七首》《出塞》《閨怨》等。

1、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出自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足,充滿。黃沙滾滾,彌天漫地,白骨累累,棄于亂草之中,自古及今,未有消停。此言乃是慨嘆邊塞戰(zhàn)爭自古不斷,感傷將士死傷無休無止的悲涼。

2、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

出自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之七。玉門,玉門關。嶂,高聳險峻如同屏障一般的山峰。烽,烽火,古代邊疆用以報告敵情的狼煙。詩句描寫玉門關雖然地勢險要,卻仍然到處都是告急的烽火。意為邊境形勢非常危急。

3、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出自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詩句以比喻修辭法,寫出了邊塞秋風似刀、水寒透骨的艱苦環(huán)境。

4、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出自唐·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五。前句是運用夸張修辭法,極寫西北邊塞風沙遮天蔽日的情景。“日色昏”并不是實寫黃昏,而是通過它側寫風沙之大。后句寫氣候惡劣而戰(zhàn)士迅速出征的情狀?!凹t旗半卷”一詞用得尤其出神,它既從側面寫出了風沙之大,又表現(xiàn)出了戰(zhàn)士行動的神速。因為“半卷”紅旗可以減少風的阻力,使隊伍前進得更快。這兩句之妙不在寫戰(zhàn)爭本身,而是通過緊張的戰(zhàn)爭氛圍描寫,突出了一場迫在眉睫的惡戰(zhàn),讓讀者對即將發(fā)生的戰(zhàn)爭有一種懸心的緊張感。

5、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出自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此言從秦到漢,明月與關塞依舊,萬里遠征的將士依舊有人不能回歸。前句以“互文”修辭法,通過“明月”與“關”這兩個自古永恒的物象將古今聯(lián)系起來,暗中點明了千年以前、萬里之外的悲劇至今未曾改變的事實,從而將“萬里長征人未還”的原因予以了歷史的闡釋,強調了此關在御敵衛(wèi)國中不同尋常的戰(zhàn)略地位以及守之不易的原因。由此,自然而然的逼出下面的兩句“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其對能夠鎮(zhèn)守邊塞的大將的渴望之情呼之欲出。

6、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自唐·王昌齡《出塞》。但:只要。飛將:這里特指漢代名將李廣。胡:古代對西北少數(shù)民族的稱呼。胡馬,指敵人的軍隊。假使飛將軍李廣還在,敵人的兵馬一定不會度過陰山,進入到內地。

7、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自唐·王昌齡《從軍行》。黃沙:沙漠。穿:磨破。樓蘭:西北地區(qū)的敵人。西漢時,樓蘭國與匈奴屢次勾結,殺害漢使。傅介子奉命出使,計斬樓蘭國王。在漫天飛舞的黃沙中,已經打了上百場仗,身上的盔甲早已破爛不堪,即使如此,不打垮樓蘭,也決不回去。

8、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出自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洛陽的親友如果問起時,告訴他們我的心如玉壺儲冰,光明純潔。

9、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出自唐·王...

查看詳情>>
5、

王昌齡的送別詩,遇上李白的送別詩,誰的水平更高?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送別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和李白都是寫七言絕句的高手,李白曾寫“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蓖醪g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泵鞔娜撕鷳胝f:“七言絕,太白、江寧為最?!碧拙褪抢畎?,江寧即王昌齡,王昌齡被稱為“七絕圣手”,一篇《出塞》被譽為唐人七絕壓卷之作,而李白自不必說是大唐盛世詩意的開創(chuàng)者,兩個人不但旗鼓相當,還是好朋友,當這樣的兩個人同時寫七絕,會是怎樣一番景象呢?誰會更高明呢?

開元年間,正游歷川蜀的李白抵達巴陵偶遇王昌齡,李白樂于交友,王昌齡也是好爽的人,二人本就傾慕已久,此時邂逅更是一見如故,于是兩個人很快成了朋友,詩人的友誼發(fā)展就是這么迅速,無須多言。最為著名的邊塞詩人,王昌齡多次遭遇貶謫,一生很不順利,這次也是被貶途中遇到李白。

巴陵一遇,兩位詩人相見恨晚,終日把酒言歡,促膝長談,一切的不如意,一切的煩惱都在酒中、詩中,化為詩意,化為無形??墒窃诤玫南嘤隹傆蟹謩e之日,王昌齡與李白到了分別的日子,詩人的分別總離不開要留下一首詩作為紀念,李白大筆一揮寫下一首千古聞名的離別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短短的四句詩感情的分量卻很重,飄揚的楊花,杜鵑鳥的啼叫都含著我對你的不舍之情,雖然自己不能相送,我把憂愁的心思寄托給明月,希望能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李白將對王昌齡牽掛的心與天上明月完美結合,這樣寫的高超之處在于李白將人的短暫的情感延伸為明月永恒的光輝,更加體現(xiàn)了他與王昌齡之間深厚的友誼。李白的這首詩十分著名,不但有送別的情深意重,還有滿滿的祝福正能量,沒有催人淚下的依依惜別,卻能給人振奮的力量!看了李白的這首詩,王昌齡很受鼓舞,也回贈了一首。

《巴陵送李十二》

唐·王昌齡

搖曳巴陵洲渚分,清江傳語便風聞。

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這首詩看起來似乎只是景色的描寫,哪里有半點送別之意,如果不是看到了題目了解了背景,單純看這首詩,根本無法和送別李白相結合,其實它含有深刻的情感內容。詩的大意是:巴陵位于洞庭之濱,在此往來的旅客皆乘舟行止。洲上的蘆葦,迎風搖曳。近視湘江秋水,是那么清澈。遠看湖波間,涇渭分明。這種遼闊的景色,早有風聞,登上江岸,滿眼卻不見山城的秀色,傍暮能感受到的只有水天一體和洲渚孕育的蘆葦。

這首詩最重要的在于“山長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边@句,洞庭的秋天,何以詩人卻不見秋色呢?這只能說他心頭已被暗淡所籠罩。因嶺南的荒蠻令人惆悵和生畏。其實在詩人心中是熱愛秋光的,也是熱愛洞庭的。只是將要離開,滿滿的不舍,用凄涼的的景象襯托了心中的悲哀。如此一看,王昌齡的這首離別詩寫的可以說是非常巧妙了。

比較兩位大詩人的詩,各具特點,李白的送別詩膾炙人口,曾被選入中學教材,簡單直白表意明確。而王昌齡的詩相對比較冷門,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很有王昌齡這位邊塞詩人的個人特點,開闊豪邁,意境深遠...

查看詳情>>
6、

王昌齡的古詩詞有哪些?王昌齡的古詩大盤點,有多少是你背過的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王昌齡詩集大全

你喜歡王昌齡哪些古詩?

《塞下曲》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

從來幽并客,皆共塵沙老。莫學游俠兒,矜夸紫騮好。

知了在枯禿的桑林鳴叫,八月的蕭關道氣爽秋高。出塞后再入塞氣候變冷,關內關外盡是黃黃蘆草。自古來河北山西的豪杰,都與塵土黃沙伴隨到老。莫學那自恃勇武游俠兒,自鳴不凡地把駿馬夸耀。

《從軍行七首·其一》

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在烽火臺的西邊高高地聳著一座戍樓,黃昏時分,獨坐在戍樓上任憑從湖面吹來的秋風撩起自己的戰(zhàn)袍。此時又傳來一陣幽怨的羌笛聲,吹奏的是《關山月》的調子,無奈著笛聲更增添了對萬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從軍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軍中起舞,伴奏的琵琶翻出新聲,不管怎樣翻新,每每聽到《關山月》的曲調時,總會激起邊關將士久別懷鄉(xiāng)的憂傷之情。紛雜的樂舞與思鄉(xiāng)的愁緒交織在一起,欲理還亂,無盡無休。此時秋天的月亮高高地照著長城。

《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湖上蒸騰而起的漫漫云霧,遮暗了整個祁連山,遠遠地可以望見玉門關那座孤城。黃沙萬里,頻繁的戰(zhàn)斗磨穿了戰(zhàn)士們身上的鎧甲,不將敵人打敗絕不回還。

《從軍行七首·其五》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

前軍夜戰(zhàn)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塞北沙漠中大風狂起,塵土飛揚,天色為之昏暗,前線軍情十分緊急,接到戰(zhàn)報后迅速出擊。先頭部隊已經于昨天夜間在洮河的北岸和敵人展開了激戰(zhàn),剛剛聽說與敵人交火,現(xiàn)在就傳來了已獲得大捷的消息。

《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依舊是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邊關,守邊御敵鏖戰(zhàn)萬里征人未回還。倘若龍城的飛將衛(wèi)青如今還在,絕不許匈奴南下牧馬度過陰山。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在明媚的春日,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建功封侯。

《長信秋詞五首·其三》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天亮就拿起掃帚打掃金殿塵埃,百無聊賴時手執(zhí)團扇且共徘徊。美麗的容顏還不如烏鴉的姿色,它還能帶著昭陽殿的日影飛來。

《芙蓉樓送辛漸·其一》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迷蒙的煙雨,連夜灑遍吳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對楚山離愁無限。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采蓮曲二首·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

《送柴侍御》...

查看詳情>>
7

王昌齡的經典詩歌有哪些?八首是個你更喜歡哪首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約689—約756),字少伯,京兆人。開元十五年(727)進士,一生只做過中下級官吏,安史之亂時,還江寧途中被亳州刺史閭丘曉殺害。其詩縝密而思清,擅長宮怨、邊塞、送別等題材,尤長于七絕體,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七絕圣手”的美譽。

出塞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修筑長城以御匈奴,從秦漢以來,世世代代如此;明月照臨關塞的景象,千百年來,亦復如此。將士們征程萬里,戍守邊關,至今仍然不見歸來。如果飛將軍李廣還健在,那么,胡人軍隊決不會越過陰山。

長信秋詞

金井梧桐秋葉黃,

珠簾不卷夜來霜。

熏籠玉枕無顏色,

臥聽南宮清漏長。

已是深秋,井邊的梧桐葉變黃了,不卷珠簾,只覺夜寒霜重。室內那些熏籠、玉枕早已陳舊,在微弱的燈光下顯得黯然無色。她孤眠難寐,斜臥在床,癡癡地聆聽著從南宮傳來的悠長凄涼的銅壺清漏聲。

長信秋詞

奉帚平明金殿開,

暫將團扇共徘徊。

玉顏不及寒鴉色,

猶帶昭陽日影來。

天色方曉,金殿剛開,她已經拿起掃帚打掃了。忙里偷閑,手執(zhí)團扇,徘徊不前,懷念以前君王寵幸的日子。可恨她潔白似玉的容顏還不如渾身漆黑的老鴉,它都可以飛過昭陽殿目睹君顏哪!

西宮春怨

西宮夜靜百花香,

欲卷珠簾春恨長。

斜抱云和深見月,

朦朧樹色隱昭陽。

幽靜的夜晚,西宮內百花散發(fā)著陣陣馨香。她想要卷起珠簾觀賞,卻害怕這惱人的春色勾起自己的心事。百無聊賴之下,她拿起云和瑟,欲彈又止,姑且斜抱在胸前,出神地凝望夜空,只見那孤清的月亮。而君王的居處昭陽宮,卻被遮蔽在朦朦朧朧的樹影中。

閨怨

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深閨少婦本不懂得憂愁,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精心打扮,登上高樓。流目矚望,忽然見到路上楊柳青青,這才感覺到自己的青春虛度,后悔輕易讓夫婿離家遠征、立功邊塞。

從軍行七首

青海長云暗雪山,

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

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湖上空,烏云彌漫,綿延千里的雪山黯淡無光;一座孤城矗立在茫?;哪?。極目遠眺,就是軍事要塞玉門關。大漠疆場,黃沙肆虐,將士們的盔甲經過無數(shù)戰(zhàn)斗都已磨破,但是,不徹底消滅邊疆的敵人,誓不返回家園!

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strong>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夜里,綿綿的寒雨籠革著吳地的江天,一片水天相連、煙波浩渺的景象。次日清晨在芙蓉樓送別友人辛漸,舉目四望,只見一片楚山孤影而已。親愛的朋友啊,到了洛陽,如果親友向你詢問我的景況,請告訴他們我依然像玉壺那樣高潔清白。

長信秋詞五首

真成薄命久尋思,

夢見君王覺后疑。

火照西宮知夜飲,

分明復道奉恩時。

沒想到真成了薄命的失寵者了,她久久地尋思,難以自拔。夢中又蒙君王恩寵,一切都那樣真切,醒來時又懷疑自己在夢中編織的得寵幻象。此刻燈火輝煌的西宮正在徹夜宴飲,這讓她清楚地想起當初在復道中蒙受君王恩寵的美好時光。


查看詳情>>
8、

王昌齡最出名的七言詩《春宮怨》賞析,這首詩諷刺了什么?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王昌齡是唐代很出名的大詩人,被人稱為“詩中天子,七絕圣手”,從這個稱號我們就能看出來王昌齡善寫七絕詩,堪稱七絕詩中之最。小編本文要給大家分享的這首王昌齡的詩也是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中不僅無一怨字怨語,而且詩中所描寫的都是極盡歡樂的場面,就是這樣的一首詩卻是王昌齡最哀怨的詩歌之一。

春宮怨

唐: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乍一看,王昌齡這首詩中所描寫的場景是美好而且歡樂的,這首詩中描寫的事件是漢武帝寵幸衛(wèi)夫子,遺棄陳皇后的歷史事件,這樣的歷史事件以如此美好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別有用心。這首詩出現(xiàn)的時候正是唐玄宗獨寵楊玉環(huán)一人只是,整個宮廷荒淫無度。這首詩就是借古諷今,以漢喻唐。

這首詩的主旨是寫深宮之中,無情春怨,但卻無一怨語怨字。作者著力的方向是從背面襯托,用歡樂來襯托真正的春宮之怨。詩明寫新人受寵的歡樂,實則是暗中描寫舊人失寵后的怨恨,有虛有實,看似無怨無恨,實則是怨恨至深,弦外之音非常明確。

這首詩通篇都是失寵者對“昨夜”的追述之詞。昨天晚上春風吹開了露井旁邊的桃花,春風和桃花兩個意象表明現(xiàn)在的時間節(jié)點就是冬天剛過,春天剛來的時候,這個時候天氣有點寒冷,但是桃花都已經開了。在古詩詞中桃花代表著曖昧和女子,這里指的是衛(wèi)夫子的一夜歡愉。

未央宮之前月亮高掛,月光撒了下來,一片銀白。月亮這個意象在古詩中一般代表著凄涼和思念,用在這里其實非常恰當,恰當在這首詩就是以失寵之人的口吻所敘述的,月光的清冽配上自己失寵的哀怨,有情有景,在景色的襯托之下,失寵之人現(xiàn)在在做什么呢?可能是在想象著昔日自己和皇帝的開心時光吧。

第三句說道平陽公主的歌女受到了漢武帝的寵幸,歌女表明了受寵之人身份低微,雖然受寵了,但是絕對不會長久,一來是用她和自己作對比,她的地位不高,威脅不大。未央宮就是新人受寵之地,這個地方也是自己這個舊人所不能夠接近的地方。最后一句清晨天冷,新寵之人還能讓皇上為她披上袍子,此情此景讓人心塞。

清代詩人沈德清這么評論:“只說他人之承寵,而己之失寵,悠然可會”,這句評論一針見血,正是這首詩真正索要體現(xiàn)出來的內涵。不知道各位朋友們看了小編的介紹喜歡這首是么?


查看詳情>>
9、

王昌齡早期和晚期的詩歌風格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同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的詩有哪些
王昌齡詩集大全

唐朝是一個中國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朝代,中國在東漢后期一直在經歷戰(zhàn)亂和分裂,直到隋唐時期中國才完成統(tǒng)一,幾百年的戰(zhàn)亂讓中國的土地滿目瘡痍精疲力竭。隋唐時期國家穩(wěn)定下來整個中國才得到喘息的機會,荒蕪殘破的社會這才慢慢恢復生機。唐朝的文化繁榮空前絕后,唐朝包容開放的社會風氣促使整個唐朝的文化氛圍相當開闊,相比起一直戰(zhàn)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盛唐氣象下的詩詞作品可謂百花齊放。好山好水養(yǎng)靈杰,唐朝出現(xiàn)大批風格各異的詩人才子,有詩風靈秀清逸的山水田園派詩人,也有詩風清剛勁健的邊塞豪俠派詩人。

王昌齡就是一位風格豪爽俊麗的邊塞詩人。早年的王昌齡是一個出生在貧窮人家的孩子,他為了生存需要自己親自耕種田地來養(yǎng)活自己。但是貧苦的生活沒有將王昌齡身上的豪放不羈豁達爽快的俠士之氣打磨殆盡,王昌齡一直保持著一股恣意豪放的少年意氣。在《少年行二首》中"問道羽書急,單于寇井徑。氣高輕赴難,誰顧燕山銘。"

王昌齡展示一種熱血愛國的少年形象,聽聞有戰(zhàn)事意氣風發(fā)的少年第一個念頭當然是奔赴戰(zhàn)場為國殺敵,少年時期的熱血沖動總是透著一股淺薄和無知但是這份赤子之心發(fā)出的熱血何嘗不是彌足珍貴,沒有經歷過生活打磨的意氣風發(fā)才是少年該有的模樣。

"走馬遠相尋,西樓下夕陰。結交期一劍,留意贈千金。"王昌齡與友人之間的結交也透著一股豪杰不羈之氣,剛剛在路上相識的投緣之人王昌齡就愿意以重金相贈,可見他是一個縱酒長歌型的性情中人。在《長歌行》中王昌齡寫到"高皇子孫盡,千古無人過。寶玉頻發(fā)掘,精靈其奈何。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這時詩歌題材中常見的感嘆人生類型,詩人所表達的無非是人世苦短世事無常這些老生常談的感想,但是每個詩人對待人生的看法和態(tài)度使得這些題材相同的詩詞有了不同的閃光點。

有些詩人的詩作里透露出的全是悲傷抑郁之氣,有些詩人傳達的確實一種豁達明朗的人生態(tài)度。王昌齡看著眼前的風景也引發(fā)了對生命苦短的感嘆,但是下一句"人生須達命,有酒且長歌。"卻使人胸中豁然開朗通達暢快。我們能過改變的不是外界的東西,我們唯一能改變的只有我們自己,面對同樣的事情風景選擇以不同的心態(tài)去面對,所收獲的東西也會有所不同。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被心理學上稱之為利導心理,用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一些困擾阻礙的事情往往會使事情往良好的一面發(fā)展,這種利導心理也會增加人們生活中的幸福感。

當然王昌齡的豪放不羈也給他帶來許多困擾,王昌齡的性格和做事風格給他的仕途造成非常嚴重的問題。他30歲左右考中進士才開始自己的做官生涯,但是王昌齡從做官開始就一再被貶,不能不說這與王昌齡羈傲不遜恣意豪放的性情無關。

在《鄭縣宿陶太公館中贈馮六元二》中王昌齡寫到"儒有輕王侯,脫略當事務。"他直接了當?shù)谋砻髯约翰晃窓噘F的思想,做任何事情都不受拘束,在官場上怎么可能容得下王昌齡這種狂傲不羈的...

查看詳情>>
10、

王昌齡最出名的絕句詩《采蓮曲》賞析,在詩中可以看到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王昌齡最出名的詩
王昌齡的詩
王昌齡詩集大全

《采蓮曲二首》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的絕句組詩作品,在這組清新的詩作中,王昌齡為我們描述了江南采蓮女子的美貌和活潑,充滿了詩情畫意和獨特韻味。這組七言絕句只有兩首,而后一首顯然要比前一首傳唱度更高,藝術成就更高,所以今天,我們便來重點分析一下“其二”。

當然,首先還是要簡單看一下第一首作品的。第一首描寫了江南女子的采蓮活動,以水、舟、花、月等事物來襯托這些采蓮女子的活動和美貌,給人極大的美感。詩曰:“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下面便讓我們來重點賞析一下第二首。這一首,作者以寫意的手法,將美麗的采蓮少女“藏匿”于艷艷荷花叢中,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統(tǒng)一。少女和荷花,本就是十分美麗的,將這兩種極其美好的事物交織在,意境活潑優(yōu)美,引人遐想,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在這首詩詩歌中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而其藝術構思,更可謂是獨具匠心,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吧!

采蓮曲·其二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首二句,便以簡單的筆觸,十分巧妙的將少女和周圍的荷葉、荷花交織在了一起,組成了一個美麗而又和諧的統(tǒng)一整體。“荷葉羅裙一色裁”,說采蓮少女的羅裙就像周邊的荷葉一樣鮮綠,這個比喻可謂是生動有力,少女置身蓮池之中,荷葉與羅裙一色,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既顯得生動樸素,又充滿了青春氣息,給人以無限美感。

接著說道“芙蓉向臉兩邊開”,說少女身在蓮湖之中,紅艷艷的荷花好像正是向著少女的臉龐開放一樣。以荷花來比喻少女的臉龐,這并不是王昌齡的獨創(chuàng),但是此句妙在不單單只是比喻,而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種景象,結合上句更能展現(xiàn):在一片綠葉紅荷之中,采蓮少女的羅裙融入田田荷葉之中,采蓮少女的臉龐鮮艷如同剛剛盛開的蓮花一般,遠遠看來,很難分辨出何者為人,何者為花。于是,少女成為了自然的一部分,成為了荷花的精靈。

第三句說“亂入池中看不見”,這是承接上兩句而來的,荷葉羅裙、芙蓉向面,自然和人本就很難分辨了,所以一不留神,采蓮少女混入蓮湖之中,便很難分辨出來了。這是“外人”很容易產生的一種尋覓感受,更妙的是最后一句接得十分巧妙。

正當望而不見的焦急時刻,“聞歌始覺有人來”,蓮湖中曼妙的歌聲響起,岸上觀看之人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她還在蓮湖之中!聞歌方才知有人,可謂是充滿了詩情畫意。在王昌齡這樣的描寫之下,不僅將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進行了統(tǒng)一,而且將采蓮少女們的青春活力和歡樂氣氛,全都展現(xiàn)了出來,給人“歌有盡而意無窮”的感受!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