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朱元璋廢丞相的原因

發(fā)布時間:2020-07-13
1、

他總共做了七年的明朝宰相,是什么原因讓朱元璋容不下他?

明朝
朱元璋廢丞相
朱元璋廢丞相的原因
朱元璋的宰相

我們都知道,中國的丞相制度是在明朝初葉由朱元璋廢除的,明朝開國功臣胡惟庸也就是中國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輔佐朱元璋,大明建立以后擔任中書省丞相一職。歷史上關于胡惟庸的記載,幾乎沒有一句好話,總結起來就兩條。

第一條,說他陰險,非常小心眼兒。睚眥必報,誰得罪了他,他一定要報復。

第二條,說他獨斷專行,大權獨攬,在他擔任丞相的那些年里,大臣給朱元璋的奏折,胡惟庸都要先看一遍,對自己不利的就扣下來,剩下的才上報給朱元璋,而且很多事情不與朱元璋商議,就自作主張直接拍板了。

既然如此,為什么朱元璋還會重用他呢?這是一個大謎團,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是草莽出生,是出了名的權利怪獸,作為一個曾經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通過自己摸爬滾打走向人生巔峰的人,怎么能夠長期容忍這樣一個人在身邊呢?

洪武元年到洪武六年,朱元璋總共任命過三位丞相分別是:李善長、徐達、汪廣洋。胡惟庸從洪武六年一直干到洪武十三年,總共做了七年丞相。如果一個人真的不行,怎么可能在這個位置上坐這么久?就如同今天在企業(yè)里,一位職業(yè)經理人,沒有很強的能力和很好的道德,對下不能服眾,對上沒有業(yè)績,分分鐘董事長就要你走人,是一個道理。

朱元璋能夠容忍他七年,證明胡惟庸其實并不像我們傳統(tǒng)看到的史書那樣,他肯定有自己的能力,甚至這個能力已經直接威脅到了皇權。

我們來看看,古代皇帝與丞相的關系,一言以蔽之,就是“拔河”。一頭是皇帝與宗室,另外一頭就是以丞相為首的百官,在朱元璋時期他搞過一次分封,將自己的好幾個寶貝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諸侯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那位靖難起兵的朱棣。

而對內官員一頭呢?皇帝不可能一個人將所有事情做完,明朝規(guī)定皇帝一天要看180份奏折,這個數量聽起來很多,其實對于全國的大事小事而言恐怕連萬分之一都不到,這就需要大量的官員參政去操作具體事務,雙方之間是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平衡隨時都會被打破。那么是什么原因,讓胡惟庸走向絕路的呢?或者說是胡惟庸做了什么事情,讓“拔河”的平衡偏移的呢?

我們來看《明史·日本傳》里的一個記載:胡惟庸謀逆,欲藉日本為助。乃厚結寧波衛(wèi)指揮林賢,佯奏賢罪,謫居日本,令交通其君臣。尋奏復賢職,遣使召之,密致書其王,借兵助己。賢還,其王遣僧如瑤率兵卒四百余人,詐稱入貢,且獻巨燭,藏火藥、刀劍其中。既至,而惟庸已敗,計不行。

這一整段說的是:胡惟庸與倭寇勾結,密謀造反。不過歷史上關于胡惟庸的記錄,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全部不可信,他最后的罪名是謀反,被硬生生的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關于他是否謀反,從古至今都是謎團根本考證不出來。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他確實通倭,我們再來看一段史料:太祖初定天下,于直隸太倉州黃渡鎮(zhèn),設市舶司。司有提舉一人,副提舉二人,其屬,吏目二人,驛丞一人。后以海夷狡詐無常,迫近京師,或行窺伺,遂罷不設。洪武七年又設于浙江之寧波府,廣東之廣州府,其體制一同太倉。后寧波尋廢,今止廣州一...

查看詳情>>
2

朱元璋廢丞相是有原因的,只因這幾個宰相失信于他令他失望

朱元璋廢丞相
朱元璋的宰相

在中國古代,宰相可以說是人臣之最,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是每一個文臣夢想,并且愿意為之奮斗終身,因為那個位置,不僅是距離皇帝最近,而且,權勢滔天,為官若清,則天下太平,名垂青史流芳千古;為官若濁,則民不聊生,背負罵名遺臭萬年。所以,坐上那個位置,就意味著要承擔起天下之責。

歷朝歷代,開國盛世都是以明君賢相著稱,而亡國之時,都是相對以昏君佞臣被人厭惡。但是在明朝,這一現象卻被朱元璋同志以一己之力硬生生扭轉,這是一代狠人啊。按常理說,宰相一職,在朝堂之內位置其實很特殊,他要高于三省六部,同時除了皇帝之外不需要對任何人負責,所以他在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內部發(fā)揮著雙重作用:既可以輔佐皇帝,幫助皇帝處理政務,決策機要;也可能因權力過重而威脅君權,因而形成了君權與相權的矛盾。

這一點,從西漢末年宰相王莽就可以看出來,所以老朱同志在最初對這個位置其實就是抱著一個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但當時是在打天下啊,沒有這個官職去吸引手下那些人,那他們也不會盡心盡力去輔佐,所以朱元璋心中很是清楚,一旦建國,這個位置肯定是不會留下的。

但是隨著明朝根基漸漸牢靠,朱元璋發(fā)現,文臣還是要有一個領頭羊去帶領大家做事,不讓三省六部工作效率實在有點低,所以,這個官職本暫時性保留下來。為了保證這個位置既不會制約皇權,又會認真履行自己義務,踏踏實實為老朱家打工,所以,朱元璋選定了第一任宰相人選,李善長。

李善長是朱元璋最早起跟隨者之一,一路上跟著朱元璋攻城略地,出謀劃策,可以說是為了老朱家操碎了心。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當時受封為國公者,一共有六人,李善長居首位。

但是表面寬厚溫和的李善長,內心卻十分愛嫉妒他人,并且待人苛刻。只要有人稍微冒犯他的權威,他就會想辦法將這人擠出朝堂之外,最著名的就是劉基劉伯溫。李善長這樣囂張跋扈的作風最后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和反感,最后因為胡惟庸案遭牽連,于是連同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余人一并被老朱處死。

有人會說,畢竟是開工功臣,為什么會被“誅九族”呢,什么案子這么大?連免死鐵券都沒用。哎,胡惟庸案就是這么大,因為老朱下的定義是,謀反。胡惟庸是李善長留下繼任宰相的接班人,但是很不幸,人在獲得一定權力之后就不自量力想要更大的權力,一旦不給或者給不起,那就會讓人陷入瘋狂。

胡惟庸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人物,為了爬上丞相這個位置,他一直對朱元璋小心翼翼,后來成功上位,開始得意忘形,大肆安排自己親信,對那些有不利于自己的奏折統(tǒng)統(tǒng)截下,這樣一個態(tài)度被李善長警告,但是胡惟庸在春風得意時已經忘記了朱元璋的可怕,依舊我行我隨,他認為滿朝文武百官只要大部分是他的人,那么朱元璋也拿他沒有辦法,畢竟法不責眾。

但是胡惟庸忘記了一件事,朱元璋不是太平盛世皇帝,而是戰(zhàn)爭中一點一滴打出來的,所以當朱元璋露出刀鋒時,胡惟庸才發(fā)現,自己和對手相差太多了。胡惟庸案前后被朱元璋共誅殺3萬余人,時稱“胡獄”。

之后朱元璋廢除丞相職位,從...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