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nèi)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從這幾點疑點里或許能找到雍正繼位可能是不正當?shù)?/p>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在康熙皇帝駕崩的第七天,雍正皇帝下令將康熙傳位遺詔公布天下,宣布明年為雍正元年。隨即,關(guān)于雍正皇帝繼位合法性的議論,鋪天蓋地的涌來。雍正七年,雍正皇帝趁著“曾靜案”的契機,編纂《大義覺迷錄》,用以“自證清白”。
但是,在諸多清朝官方文獻記錄,和《大義覺迷錄》中,有著對于雍正皇帝繼位過程的諸多疑問,而就是這些疑問讓雍正皇帝刻意“自證”的行為,更顯欲蓋彌彰。
本文依據(jù)清朝官方記載文獻為論證藍本,從文獻縫隙中尋找蛛絲馬跡,對雍正皇帝的“繼位合法性”問題,一探究竟。
疑點一:康熙皇帝駕崩當日的時間漏洞
關(guān)于康熙皇帝臨終時的情形,我們先來看下官方記載:
1、《清史稿·本紀八·圣祖本紀三》記載:
十一月戊子,上不豫,還駐申昜春園。以貝子胤祹、輔國公吳爾占為滿洲都統(tǒng)。庚寅,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甲午,上大漸,日加戌,上崩,年六十九。
2、《清實錄》中的《康熙朝實錄》和《雍正朝實錄》記載是一致的,我們以《清實錄·世宗實錄·卷之一》記載為例:
至是月戊子。圣躬不豫。因回駐暢春園。庚寅。以冬至屆期。將大祀于南郊。命上恭代行禮。至甲午、丑刻。圣祖疾大漸。遣官馳召上于齋所。且令速至。是日、上問安、進見五次戌刻。圣祖賓天。
我們再來看下,雍正皇帝用以“自證清白”的《大義覺迷錄》中,對于康熙皇帝臨終之際的記載:
《大義覺迷錄》記載:
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冬至之前,朕奉皇考之命,代祀南郊,時皇考圣躬不予,靜攝于暢春園,朕請侍奉左右,皇考以南郊大典,應(yīng)于齋所虔誠齋戒,朕遵旨于齋所至齋。至十三日,皇考召朕于齋所。及朕馳至,問安皇考,告以癥候日增之故,朕含淚勸慰。其夜戌時龍馭上賓,朕哀慟號呼,實不欲生。
根據(jù)清朝官方文獻的記載,康熙皇帝是在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病危。當時,皇四子胤禛正在天壇齋所,康熙皇帝以“癥候日增之故”向當時在場的隆科多和諸位皇子宣布了傳位遺詔。
同時康熙皇帝下令將于天壇齋所的皇四子胤禛召回。
也就是說,康熙皇帝在十三日凌晨一點到三點之間,下達了召回皇四子胤禛的命令。
我們再來看下皇四子胤禛是什么時候到達的暢春園清溪書屋?
《清實錄·圣祖實錄·卷三百》記載:
皇四子胤禎聞?wù)亳Y至。巳刻。趨進寢宮。上告以病勢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禎三次進見問安。戌刻。上崩于寢宮。
也就是說,皇四子胤禛是在十三日上午的“巳刻”,也就是上午九點多才趕到暢春園。
從天壇到暢春園的直線距離僅有16公里,就算是繞路也只有20公里左右。在如此緊張的關(guān)鍵時刻,皇四子胤禛在如此短的距離中,就是用了長達8個小時的時間“聞?wù)亳Y至”的?
這明顯是一個巨大的漏洞,這八個小時里面,皇四子胤禛干嘛去了?
疑點二:康熙皇帝駕崩之前,為何如此安排皇四子胤禛
按照《清史稿》、《清實錄》、《康熙朝起居注》和《大義覺迷錄》對于皇四子胤禛在康熙皇帝感到身體不適返回暢春園之后的記載是一致的,大體為:
庚寅。上因圣躬不豫。十五日南郊...
查看詳情>>與“從這幾點疑點里或許能找到雍正繼位可能是不正當?shù)摹毕嚓P(guān)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