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朱允炆

發(fā)布時間:2020-07-08
1、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其實最主要的是建文帝朱允炆配合的好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朱棣怎么奪得皇位的

1402年初夏,燕王朱棣的大軍浩浩蕩蕩地涌入南京。此刻,離他在北京起兵發(fā)起“靖難之役”,才短短3年。

這3年多來,朱棣一路上磕磕絆絆,打的仗敗多勝少,控制的地盤也少得可憐??烧f來奇怪,當(dāng)他孤注一擲地迂回山東、直取南京之后,竟然成功了。不但將南京順利攻克,還江山易主,做了大明王朝的新皇帝。

朱棣怎么上位成功的?

這主要是朱棣的對手、建文帝朱允炆配合得好啊。

朱棣自打發(fā)起“靖難之役”后,實際上就面臨著騎虎難下的困境。雖然他打著“清君側(cè)”的旗號,“朝無正臣,內(nèi)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cè)?!笨缮底右部吹贸?,這就是造反嘛。所以,當(dāng)朱棣率領(lǐng)大軍進入南京那一刻,心里一定是忐忑不安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么處置建文帝朱允炆。

這要分三種情況來說。

——如果建文帝在組織抵抗時被殺,朱棣的罪過可就大了,“弒君”的惡名必定跟隨一生。全國各地的軍隊一定會向朱棣發(fā)起反撲。就算朱棣憑借過人的本領(lǐng),將這些反抗一一平息,那也注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惡戰(zhàn)。

——如果建文帝在大軍進入南京前逃走,朱棣的日子就不好過了。中國地域遼闊,建文帝完全可以逃到朱棣控制不了的地方去,繼續(xù)組織抵抗。建文帝哪怕已經(jīng)逃跑,仍然是大明王朝唯一的正統(tǒng)皇帝,在這一面大旗下,會源源不斷地吸引來自各地的勤王軍隊。鹿死誰手,誰也難以預(yù)料。

——如果建文帝選擇投降,那么恭喜,朱棣就有了一個“燙手山芋”。當(dāng)然,朱棣可以學(xué)習(x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輩子將建文帝掌握于指掌之中。但也等于在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指不定哪天就爆發(fā)了——畢竟,建文帝的號召力,可遠(yuǎn)遠(yuǎn)不是當(dāng)年那個窮得叮當(dāng)響的漢獻帝相提并論的。

上面這三種情況,都是朱棣所不愿看到的??墒?,最后的結(jié)局偏偏不是以上的任何一種。當(dāng)朱棣大軍進入南京后,建文帝在皇宮中放了一把火,然后就不知所蹤了。朱棣在一片廢墟之中找到一具類似建文帝的尸體,執(zhí)其手大哭:“傻小子,何苦如此!”

隨后,朱棣以天子禮埋葬了這具身份不明的尸體,造成建文帝已經(jīng)自殺身亡的假象。接下來,朱棣登基為帝,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這時候,朱棣恐怕是要對建文帝大聲說“謝謝”了。

不過,饒是如此,朱棣的登基也是一波三折。為了馴服建文帝的舊臣們,他一度大開殺戒,不但處死了當(dāng)初與自己作對的鐵鉉、齊泰和黃子澄等人,還殺掉了練子寧、高翔、景清、方孝孺不肯與他合作的人。而且動不動就凌遲處死,誅滅九族。以至于整個永樂元年都在朱棣毫無節(jié)制的屠戮中度過。

朱棣掀起的血雨腥風(fēng),抹紅了帝國的天空,讓人回眸歷史時都感到心驚膽戰(zhàn)。

查看詳情>>
2

藩王朱棣在靖難之役為什么能成功?其實都怪朱允炆錯失這么多次機會

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為什么能成功
靖難之役朱棣成功的原因

藩王朱棣在靖難之役為什么能成功?

在靖難之役打響之前,朱元璋給朱允炆留下多好的家當(dāng)啊,那個時候大明王朝不僅國力富強,還有訓(xùn)練有素的精良軍隊和朱元璋為他精心挑選的文武人才團隊。

朱元璋還在世的時候,就預(yù)想了朱允炆上位后可能會遇到的麻煩,所以朱元璋為他精心挑選的,絕對不是一些人說的老弱病殘,而是群星閃耀的強大天團。

先從武將來看,朱元璋給建文帝留下的,可是明朝開國戰(zhàn)爭中最擅長騎兵戰(zhàn)的猛將郭英,除此之外,還有被稱為中國防御實力最強的耿炳文。按理說,有這兩位老將坐鎮(zhèn),打戰(zhàn)就是進退自如的事情,哪怕對手是朱棣,理論上來說,也是翻不了身的。

至于文官團隊,實力也很是強大。只不過后人們只記住了,朱允炆身邊像齊泰、黃子澄等這些敗事的腐儒們。其實當(dāng)時朱允炆身邊還有像卓敬這樣的戰(zhàn)略天才,當(dāng)時他提出的削藩政策更是讓朱棣驚出一身冷汗,卻被朱允炆輕松拋棄。朱允炆擁有這么一個文武薈萃的強大團隊,其實足以保護他扛過這場叛亂。

但是!在封建專制的條件下,一個有權(quán)任性又優(yōu)柔寡斷的皇帝,足以把這盤好棋給打亂。朱允炆是個溫和好學(xué)的好孩子,但是他絕對不是一個擁有治國能力的好皇帝。從他登基之后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看出來他在瞎指揮:明明可以提前扣押朱棣解決問題,他卻聽從黃子澄的話放虎歸山;明明可以通過穩(wěn)受拖死朱棣,結(jié)果他卻替換了防御天才耿炳文,最后他任用的李景隆是怎么打怎么輸,百戰(zhàn)無一勝,結(jié)果幾十萬精英軍隊,活活敗給了朱棣。最終節(jié)節(jié)敗退,被朱棣要了命!估計連朱棣自己都有懷疑朱允炆是上天派來的救兵,故意輸給他的吧。

其實朱允炆有很多次機會都可以斬殺了朱棣,但是因為他的猶豫錯失了很多機會。所以說領(lǐng)導(dǎo)的素質(zhì),也是一門強大的功課,想要作為一個好領(lǐng)導(dǎo),并不是點個頭說個是那樣簡單,一個領(lǐng)導(dǎo)者他需要冷靜的判斷力和果斷的決策力,更需要殘酷的磨煉才能成型。像朱允炆這樣的溫室花朵,只能說難經(jīng)風(fēng)雨。

查看詳情>>
3、

朱元璋為什么不傳位給朱棣?他為何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

朱元璋為什么不傳位給朱棣
朱元璋傳位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兒子已經(jīng)死了,因此皇太孫繼位,是為建文帝。朱允炆稱帝之后,為了鞏固皇權(quán),便開始削藩,剝奪王爺?shù)姆?。其他的王爺都很聽話,乖乖的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是燕王朱棣是個刺頭,就是不聽話。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標(biāo),朱棣倒是沒有什么意見,畢竟他是老大??墒侵鞓?biāo)都死了,朱元璋也不考慮他,還把皇位隔代傳給了朱標(biāo)的兒子朱允炆,朱棣心中就非常的生氣,憑什么?

此時朱棣的心中已經(jīng)很不滿了,突然之間朱允炆又要削藩,這直接就是火上澆油,點燃了朱棣心中的怒火?;实鄄蛔屛耶?dāng),王爺也不讓我當(dāng),你想讓我當(dāng)什么?朱棣是咬牙切齒,他決定造反了。造反不是他的錯,都是你們逼的。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親自領(lǐng)兵揮師南下,他要親自問問自己那可愛的大侄子,他究竟想干什么?朱棣的軍隊常年駐守在邊疆,作戰(zhàn)能力非常強,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戎馬出身,擅長打仗,因此他很快就攻破南京,奪了朱允炆的皇位。至于朱允炆去了哪里,也是各執(zhí)一詞,一種說法是出逃海外了,一種說法是當(dāng)了和尚,還有一種說法是被火燒死了,總之朱允炆的下落也成了歷史的一樁疑案。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他應(yīng)該了解自己兒子的脾氣,那么朱元璋為啥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偏偏要逼的朱棣造反奪取皇位?歷史專家對此表示說:“誰都可以當(dāng)皇帝,就朱棣不行?!?/strong>

專家為何為這么說呢?其一,朱棣出身卑微。有人說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都是王爺了,怎么還會卑微呢?這只是普通人眼中的朱棣,在皇室中朱棣就是出身卑微,因此他的母親不是正牌的妃子。朱棣生母一直是一個謎團,有人認(rèn)為她是高麗人,有人認(rèn)為她是蒙古人,她的身份很卑微,因此朱棣的地位也是很低。古代皇位的傳承是非??粗厣矸莸匚坏?,朱棣不是嫡出,自然皇位輪不到他。

其二,朱棣性格暴躁,喜歡殺戮。洪武年間,朱元璋是大開殺戒,殺了很多的人,因此他希望下一個皇帝實行仁政,用來緩和明朝的危機感。

朱棣如此的暴躁濫殺,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朱棣通過兵變殺戮奪得皇位之后,他也選了一個仁愛的皇帝朱高熾,以此來達到平衡。

如果連續(xù)幾個皇帝都是喜歡殺戮,那么皇權(quán)就不牢固了。無論是從出身來看,還是從性格來看,朱棣都完美的避開了朱元璋的選擇,因此他不能通過繼承來當(dāng)皇帝。


查看詳情>>
4、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事情的內(nèi)幕沒有你想的那么簡單

朱元璋傳位
朱元璋傳位朱允炆
朱元璋朱棣朱允炆關(guān)系

朱元璋有26個兒子,但是成器的不多。他越到晚年越發(fā)愁——這么大的江山,我死之后,交給誰來坐?

長子朱標(biāo),當(dāng)然是最合適的人選。朱標(biāo)傳說為馬皇后親生。朱元璋一登上皇位,就給馬皇后吃了顆“定心丸”,冊立13歲的朱標(biāo)為皇太子,即未來的國家領(lǐng)導(dǎo)人,也算是對得起這位相濡以沫的奇女子。朱元璋聘請浙江名士宋濂等人為太子的老師,希望將朱標(biāo)培養(yǎng)成合格的接班人。

精心培養(yǎng)25年之后,朱標(biāo)已經(jīng)38歲,繼承父親大位的能力是有了,可是朱標(biāo)的身體熬不住。1392年1月,朱標(biāo)從陜西視察回來后,身上長了個大肉瘤,折磨得寢食難安,異常痛苦。朱標(biāo)的長子朱雄英10年前已經(jīng)死了,伺候父親全靠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年僅14歲,日夜守在父親身邊,至少也算是1392年度“感動中國”的孝子人物。他是個偏腦袋,朱元璋給他起了個“半邊月”的綽號。朱允炆從小生活在深宮之中,在知識分子中間長大,知識淵博,而且以德服人。但他性格仁柔,心太軟,臉不厚,心不黑。

朱標(biāo)病了4個月,不幸英年早逝。但朱標(biāo)還是不幸早逝。對于勤懇的老皇帝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大事件,不是普通的喪子之痛——接班人沒有了,整個帝國的命運怎么辦?那么多大將手握重兵,怎么節(jié)制?這件事折磨著老皇帝,居然28天沒有上朝。

朱允炆將3個年幼的弟弟照顧得十分周到,這一切朱元璋都看在眼里。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繼承人。周王、晉王、燕王等都有野心。秦王荒唐成性,是一攤扶不上墻的爛泥,還差點兒被廢了王號。晉王外表殘暴,違法亂 紀(jì),然而本質(zhì)上是個膽小鬼。魯王是個天大的蠢貨,為長命百歲,亂吃丹藥,把眼睛吃瞎了。其他的王子有的殺人犯罪,有的沉溺酒色,稍微幾個成器的,卻是舞文 弄墨、沒有任何政治經(jīng)驗的藝術(shù)家。

現(xiàn)在,只剩下四子、燕王朱棣和朱標(biāo)次子朱允炆pk了。

朱元璋對朱允炆抱著一種復(fù)雜的感情,對他仁柔的性格又喜又憂:他柔弱的肩膀,能擔(dān)負(fù)得起治理國家的重任嗎?這么仁柔,跟個兔子似的,多么大的缺陷啊。做皇帝,必須有獅子、老虎的硬漢性格,否則必定會被政壇上的獅子、老虎吃掉。

朱元璋就立儲問題,曾經(jīng)悄悄征詢過大臣的意見。他問翰林學(xué)士劉三吾:“太子死了,皇長孫(朱允炆)年幼不懂事。治理國家必須選對人,我想讓燕王接班怎么樣?”

劉三吾是知識分子,你問他誰當(dāng)儲君,他當(dāng)然只推薦自己的同類。他頭搖得像撥浪鼓:“立燕王絕對不行!如果立燕王,那么秦王、晉王怎么辦?皇長孫朱允炆四海歸心,大家都擁護他,您可以安心睡大覺?!?/p>

文官們擁護朱允炆,因為他是文人,是大孝子又是大好人,上臺后能實行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軍事化的高壓獨裁。朱元璋的統(tǒng)治太過猛烈,官員暗地叫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長久下去沒人吃得消,國家客觀上需要一位陰柔、仁愛的皇帝,讓人民歇歇腳、喘口氣。

朱允炆非常有孝道。而在爭奪皇位的斗爭中,“孝”就是奪取皇位繼承權(quán)的秘密武器。所以,朱允炆一定要將“孝”進行到底。

朱元璋欣賞四子朱棣的“武”

對于第四子朱棣,朱元璋...

查看詳情>>
5、

為何在"靖難之師”殺入城內(nèi)之后,朱允炆的下落就不知所蹤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允炆(公元1377年---?),太子朱標(biāo)次子。朱標(biāo)病死,被立為皇太孫。由于自幼熟讀儒家經(jīng)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jīng)》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yán)苛的條文,深得人心。太祖朱元璋于公元1398年9月病死,他于同月辛卯日即位。第二年改年號"建文",在位4年。

朱允炆即位后,把三位儒家?guī)煾狄秊樾母?,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幾位老者對朱允炆關(guān)于君之為君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他們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wù)的經(jīng)驗,也沒有領(lǐng)導(dǎo)才能;他們對于問題的分析往往限于紙上談兵,不切實際。眼見各地藩王(他的各位叔父)勢力強大,擔(dān)心會造成西漢時"七國之亂"的禍害,在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下,下令削藩。先后廢周王朱橚(su)、齊王朱榑(fu)等為庶人,次及勢力最強的燕王未棣。朱棣遂于公元1399年7月在北平(今北京市)起兵對抗,號為"靖難之師"。經(jīng)四年鏖(ao)戰(zhàn),公元1402年6月,靖難軍渡過長江,直撲京城,京城內(nèi)一片驚恐。齊泰、黃子澄借募兵為由,離京奔廣德、蘇州。左都督徐增壽密謀私通朱棣作為內(nèi)應(yīng),被朱允炆察知,親手把他砍死。

6月乙丑日,谷王朱穗和大臣李景隆私自打開金川門,讓靖難軍殺入城內(nèi)。朱允炆聞報,流淚說道:"朕未曾薄待朱穗、李景隆等王公,他們竟在緊要關(guān)頭背叛于朕。"御史連楹假稱拜降朱棣,挨近馬前行刺而被朱棣殺死。朱允炆聽說了嘆道:"如此忠臣,我卻不予重用,這是朕的過錯?;谝巡患?,朕還不如一死以殉社稷吧。"說完拔刀就要自殺,卻被左右死命阻住。朱允炆無奈,又見警報選傳, 只得下令縱火焚毀皇宮。朱棣殺入皇宮后,搜尋了三天,始終未能找到朱允炆。追問活著的內(nèi)侍,他們也都不知道朱允炆是死是活,只知道他下令縱火后就不見了影蹤。馬皇后和大多數(shù)妃子都被燒死,內(nèi)侍們害怕朱棣不信,又將馬皇后的殘骸說成是朱允炆的尸骨。朱棣命人從灰燼中撥出殘骸,已是滿身焦?fàn)€,四肢不全,分不清男女,只得下令以天子禮殮葬。

另有一說法是,朱允炆下令縱火后,自己與少數(shù)隨從從地道中逃出,乘船潛往云南,削去頭發(fā),改換僧裝,自號應(yīng)文,浪跡各地。朱棣聞訊后,一直懷疑朱允炆仍活著,可能存身海外,將成為后患,便命太監(jiān)鄭和率領(lǐng)龐大的船隊下西洋尋找,同時借以宣揚國威,交通各國,結(jié)果仍然未找到他的蹤跡。

靖難之役中方孝孺不得不說的讀書種子

《明史紀(jì)事本末》說,朱允炆脫身后,以云南為根據(jù)地,頻繁出入于黔、川、粵、楚、湘、閩、陜、浙等地,募建寺院,收納信徒,流浪達39年之久。直到英宗正統(tǒng)二年(元1440年),與他同寓居住的一個和尚竊取了他寫的自稱建...

查看詳情>>
6、

明朝后裔道明建文帝朱允炆下落,這里面的用意讓人感受到他的不容易

明朝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相傳他們是朱元璋的后裔,始祖就是失蹤了六百多年的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朱允炆是朱元璋太子朱標(biāo)的兒子,是朱元璋的嫡系孫子。洪武十年,朱允炆出生,是懿文太子朱標(biāo)的第二個兒子,朱元璋總共有二十六個兒子,太子在37歲時死掉了,朱元璋就想立皇四子朱棣為太子,因為朱元璋感覺朱棣脾氣性格都跟自己很像,而且朱棣在軍隊中的威望很高。

當(dāng)時大臣的一句話,讓朱元璋放棄了這個念頭,大臣說:“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秦王是皇二子朱樉,晉王是皇三子朱,整句的大意是:即使再喜歡朱棣,也不能打破“兄終弟及長幼依次”的王位繼承制度。朱元璋也不想看到兒子們互相殘殺的場面,于是聽取了大臣的意見決定讓皇長孫朱允炆繼承皇位。

朱允炆繼承皇位,四叔朱棣心里不服于是發(fā)動了長達四年的“靖難之役",朱棣率軍隊攻入南京,而建文帝的皇宮中突然燃起大火朱允炆下落不明了。

后來分析可能是以下兩種原因:

一· 自焚而死,朱允炆眼見大勢已去,于是下令把一切都放火燒了。

二· 逃出皇宮,為了活下來躲避朱棣的追殺,逃到了寺廟做了和尚,還有說是乘坐阿拉伯商人的貨船去了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等等。

何氏后人尋根之路

眾說云云后來有個叫何歌進說他們是朱元璋的后裔,在他們的家譜中詳細(xì)的記錄著祖先們當(dāng)年暗藏著的難言之隱,書中描述祖先因為躲避災(zāi)難才逃到了湘潭這個地方隱居起來,在后來的第三次編修中族譜里明確寫出了他們就是朱元璋的后裔,原來本姓朱后來受到姓何的人搭救就改姓為何了。

后來何歌進在族譜里查到他們的始祖叫何必華,是永樂二年來到的湘潭錦石,他們的始祖母也姓何,祖籍是距離錦石只有十里路的銀塘地區(qū),中間隔著一條涓水河,然而奇怪的是始祖母沒有跟何必華葬在一起,而是葬在了銀塘老家,這其中又有什么秘密呢?

何歌進從銀塘何氏家譜中查到當(dāng)年的大將軍何福,何福老家是安徽鳳陽后來一直在西北戍邊,怎么會落戶湘潭居住呢?史料還記載了大將軍何福從鳳陽遷到湘潭的百十年里,他們每一代的后人都只留長子居住當(dāng)?shù)?,而其他的子孫都要遷往外地。當(dāng)年朱允炆是何福出面掩護逃出來的,何福不想把自己家族擴大而暴露目標(biāo),一直到明朝中晚期,子孫外遷現(xiàn)象彩有所改變。萬歷年間朝廷對失蹤的朱允炆基本放棄了追查。

何歌進在錦石何氏土著族譜中又查到何必華的岳父叫何惠,族譜中記載了女兒是嫁給了姓朱的人,后來又改成了何姓。何必華當(dāng)年生下兩個兒子一個叫紋淵,一個叫紋海,這個紋是文化的文加一個絞絲旁,允字輩是朱允炆自己的字輩,他的兒子輩是文字輩,為什么應(yīng)該是文化的文,卻變成絞絲旁的紋呢?后來才得知里面用意深刻是讓后人知道祖輩的不容易。

查看詳情>>
7、

為何朱允炆下落至今未曉?朱棣聽完好消息后第二年就駕崩了

朱允炆
朱允炆下落
朱棣

永樂二十一年(公元1423年),64歲的明成祖朱棣已經(jīng)走到了生命的最后路程,回首過往,他半生明爭暗斗,有幸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造反成功的藩王。靖難之役,朱棣以區(qū)區(qū)燕地一方土地敵全國兵馬,且最終獲勝登基為帝,這在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朱棣的成功,絕非偶然,他確有帝王之才。

轉(zhuǎn)而二十余載,從遷都北京到捍衛(wèi)版圖,從鄭和下西洋到編修《永樂大典》,大明王朝在朱棣的治理下日益強大,作為帝王,他無疑是成功的,但最為一個人,他又是不快樂的,他心中始終有一個未解開的結(jié)。

就當(dāng)朱棣以為自己將帶著心結(jié)死不瞑目時,一個人神秘男人卻從千里之外給他送來了解藥。這天深夜時分,朱棣已經(jīng)就寢,但他卻突然被近旁的侍衛(wèi)叫醒,就當(dāng)朱棣打算發(fā)火時,侍衛(wèi)說:“胡濙(yíng)回來了!”本來怒火中燒的朱棣,聽到了胡濙的名字忽然驚坐而起,并立刻下旨召見了這個叫胡濙的人。

那么,這個胡濙到底何許人也?為什么朱棣要在午夜時分迫不及待地召見他呢?胡濙,字源潔,號潔庵,建文二年進士,朱棣登基后,胡濙被升任戶科都給事中(后來又屢次升官)。給事中原本是一個小官,但胡濙在朱棣心中的地位卻超過了一品大員。因為,胡濙是朱棣最信任的人,他在幫朱棣做一件最為機密的事情——尋找朱允炆的下落。

靖難之役朱棣攻入南京皇宮時,朱允炆不知所蹤,生死不明。朱棣是造反登基,奪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這讓他心中一直惴惴不安,總是擔(dān)心有朝一日朱允炆會突然冒出來,振臂一呼號召天下討伐朱棣。朱允炆是朱元璋指定的皇位繼承人,而朱棣是篡位稱帝,得位不正。所以,朱允炆就是朱棣的那塊心病。

朱棣為了找尋朱允炆的下落可謂煞費苦心。有傳聞稱朱允炆是化裝成和尚逃出生天的,而朱允炆的主錄僧溥洽有可能是知情人,朱棣因此關(guān)了溥洽半輩子,直到姚廣孝臨終留遺言請求放了溥洽。就連鄭和下西洋也與尋找朱允炆有莫大的關(guān)系,當(dāng)時有說法認(rèn)為朱允炆是出海逃難了,于是朱棣不惜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出海尋找朱允炆下落。

但是,朱棣費盡心機二十年,卻始終沒有朱允炆的一絲一毫消息。而胡濙則成了朱棣最后的救命稻草,朱棣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胡濙對朱棣是絕對的忠誠,他奉命尋找朱允炆已經(jīng)將近二十年,不放過任何一點機會,從未想過放棄。古人講究孝道,有“父母在不遠(yuǎn)行”的舊俗,而胡濙為了尋找朱允炆不但遠(yuǎn)離父母四處漂泊,甚至連母親去世都沒能回來守喪,這在古代是大不孝的表現(xiàn)。因為,胡濙最后一次出游前,朱棣對他說,沒有朱允炆的消息就不要回來。

這一夜,朱棣之所以這么興奮,就是因為他知道胡濙回來了,必然是帶回來朱允炆的消息,或生或死,結(jié)果已定。朱棣等了二十多年,他不能再等了,所以縱然是在半夜,他也要第一時間見到胡濙,盡快得知那個終極答案。

對于此事,《明史》記載:“帝已就寢,聞濙至,急起召入。濙悉以所聞對,漏下四鼓乃出,先濙未至,傳言建文帝蹈海去,帝分遣內(nèi)臣鄭和數(shù)輩浮海下西洋,至是疑始釋”。

也就是說,朱棣召見胡濙后二人徹夜長談,談...

查看詳情>>
8、

關(guān)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場有兩種說法,到底哪種說法更可信呢?

建文帝朱允炆
朱棣

公元1402年,歷經(jīng)四年的靖難之役,以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朱允炆或是自焚或是出逃而告終。燕王朱棣成為大贏家,于當(dāng)年登基為帝,是為明成祖朱棣。

失敗者建文帝朱允炆不只是帝位被奪不知所蹤,更是連存在感都被剝奪。朱棣登基以后直接將其年號“建文”取消,將其在位的4年算入明太祖朱元璋在位的時間,于是明太祖朱元璋由在位31年,變成在位35年。

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明朝對于建文帝在位的四年都稱之為“革除年代”,稱建文帝為“革除君”,直到明神宗萬歷帝時代,明朝官方才承認(rèn)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年號。

關(guān)于建文帝朱允炆的最后下場,連官方記載《明史》都是不確定,有著兩種說法。一是“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意思是建文帝是自焚而死。

二是“或云帝由地道出亡。后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意思是建文帝逃跑出家為僧了。

可以說《明史》不確定的記載給了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間,使得這場叔侄廝殺的最終結(jié)局,變得不是那么血腥殘酷。最起碼朱棣沒有親手殺死侄子朱允炆,而且朱允炆很有可能逃走,并且以出家人身份得以善終。

那么今天宋安之來分析一下,如果建文帝朱允炆不自焚或者逃跑的話,而是坐在宮中等待朱棣到來,朱棣會怎么樣?敢不敢殺他呢?

首先參考靖難之役以后,朱棣對于建文帝舊臣大規(guī)模而殘忍的清洗,還有他登基以后,兩次改修《太祖實錄》,加入不少夸獎自己的記載,有著明太祖朱元璋欲立他為儲君的夸大之意。

以這兩點來看,明成祖朱棣肯定敢殺建文帝朱允炆的。當(dāng)然敢殺是一回事,采取什么的方式就不好說了。一是腹黑說,朱棣在拿下金川門以后,并沒有馬上進攻皇宮,很有可能朱棣早就算計安排好了,不會給建文帝朱允炆見自己的機會。不然兩個人見面,一個是代表正統(tǒng)的皇帝,一個是看似清君側(cè)實則造反的藩王,見面以后多尷尬,更何況建文帝朱允炆還有不少文臣支持,這樣實在是不太好收場。

再參考建文帝自焚而死的記載,所以很有可能即使是建文帝在宮中等著朱棣,朱棣一定不會給他見自己的機會,當(dāng)然方式肯定很隱晦。

二是先逼其遜位,然后再使其“病逝”。

朱棣在拿下南京金川門以后,并沒有順勢攻入皇宮,按照史書記載是“還駐龍江”。

朱棣為什么這樣做呢,有可能是安排好一切,不給建文帝朱允炆見自己面的機會。更有可能是朱棣再給建文帝自處的時間,要么迎接自己,遜位讓國,要么建文帝自己把自己安排到西方極樂世界吧。

參考宮中起火以后,朱棣連忙派人救火的情況來看,朱棣很有可能是想讓建文帝遜位,將帝位交給自己,這樣具有一定的正統(tǒng)合法性,然后再讓建文帝朱允炆不久以后“病逝”。

三是最直接的做法,趁著兵荒馬亂之際,直接殺死建文帝朱允炆。

殺死以后,再說說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然后記載下來,同時又給世人留下想象空間,說建文帝有可能是出逃不知所蹤了。

畢竟修改史書這種事,朱棣也不是沒有干過。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