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日本天皇

發(fā)布時間:2020-05-27
1、

王羲之唯一書法真跡風格與蘭亭序懸殊,被日本天皇收藏

王羲之
王羲之真跡有傳世的嗎

王羲之,站在中國書法史頂峰的人物,《蘭亭序》更是頂峰之作,是公認的“天下第一行書”,沒有之一。《蘭亭序》是王羲之47歲時所作,內(nèi)容是描述自己和友人會聚蘭亭的之事,內(nèi)容共計327個字,逸筆天成,而且變化結構、轉換筆法,匠心獨運而又不毫無安排造作的痕跡。

最讓人驚嘆的是,全文20多個“之”中,寫法竟然無一相同。然而,《蘭亭序》真跡在唐太宗死后,下落成謎。關于《蘭亭序》下落有兩個說法,一是被李世民帶到了昭陵里,可溫韜盜掘昭陵時,并沒有發(fā)現(xiàn);二是目前還埋在武則天和李治合葬墓乾陵里。

《喪亂貼》流傳有序,是鑒真東渡帶到日本的,被公認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喪亂帖》8行62字,筆法精妙,結體多欹側取姿,有奇宕瀟灑之致。仔細觀賞,發(fā)現(xiàn)其字體與《蘭亭序》的流暢與渾然一體不同。

在日本人看來,《喪亂貼》是至高無上的國寶,他們高度稱贊:此帖用紙類似白麻紙,縱向有條紋,系用雙鉤填墨法所摹。在第一行末‘之極’右側,有‘僧權’二字左半部分押署。

《喪亂貼》被帶到日本時,被圣武天皇收藏。當圣武天皇死后,光明皇后將《喪亂貼》送給奈良東大寺正倉院。不過,短短20年后,《喪亂貼》被歸還,后藏于宮內(nèi)廳至今。值得一提的是,《喪亂貼》曾于2006年回到中國,當年3月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中日書法珍品展》上展出。

王羲之書法作品尚無一件真跡存世,我們現(xiàn)在所知的王羲之作品均為摹本 。王羲之的真跡已無存世,據(jù)說唐太宗李世民極愛王羲之書法,把天下民間所藏都收到宮中,死后帶入墳墓陪葬?,F(xiàn)存都是摹本,是由高手雙鉤描摹出來的。元明以來唐朝的摹本就被當成珍品看待。

查看詳情>>
2、

武則天曾經(jīng)贈日本天皇鎮(zhèn)國之寶?

日本天皇
武則天
熊貓

大名鼎鼎的“熊貓”屬于中國的鎮(zhèn)國之寶,曾為中國外交做出重要貢獻。到20世紀70年代,“大熊貓”被中國送往世界各地,“熊貓外交”達到高峰。實際上,大熊貓作為中國的外交“使者”,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685年。當時,改朝換代的大周皇帝——武則天,曾將兩只“大熊貓”贈送給日本的“天武天皇”。只是,當時還沒有人稱熊貓為“國寶”。對此,日本的皇家年鑒,曾作過專門的記載。

如今,“大熊貓”作為國禮承擔著傳遞感情的重要作用。其實,只要追溯歷史就可以發(fā)現(xiàn),“大熊貓”作為外交禮物始于公元685年,當時,取代唐朝的大周女皇——武則天,曾將兩只“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與此同時,日本皇家年鑒也作了類似記載。大熊貓作為特殊使者,傳遞中國人民對友好鄰邦的友好情誼,名垂青史。

中日兩國“一衣帶水”,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親密的往來。到唐朝時候,經(jīng)濟、政治、文化都達到了空前繁榮昌盛的階段。630年,也就是唐貞觀四年,日本“遣唐使”首次來到唐朝的都城——長安。他們派遣的人數(shù)眾多,包括大使、副使、留學生、學問僧、翻譯人員等等,對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表達友好情誼。此后,唐朝律令制度、學術文化、科學技術、宗教信仰以至某些風俗習慣,陸續(xù)傳到了遙遠的日本。

所謂“垂拱”(685年正月—688年十二月),屬于唐睿宗李旦的年號,但是實際上武則天操縱朝政,唐睿宗毫無實權,因此,“垂拱”一般算作武則天的年號。

685年,垂拱元年九月十八日——這一天非常巧合:1931年陽歷的這一天,日本發(fā)動臭名昭著的“九一八事變”。僅在685年的巳刻時分——也就是上午九點鐘左右,長安宮廷衛(wèi)隊和兩個“馴獸人”,簇擁著兩只寬敞高大、披紅戴花的獸籠,乘著驛傳快車,從長安出發(fā),向東疾駛。一行前往揚州,登上海船,隨同日本“遣唐使”,漂洋過海前往日本……

這一次,武則天贈給日本“天武天皇”——兩只“白熊”和七十張毛皮。所謂“白熊”,實際上就是名正言順的“大熊貓”,只是年代不同,稱謂各異吧??磥恚袊鲃哟蜷_島國日本的外交大門,首先贈送了鎮(zhèn)國之寶,這是非常難得的。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