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內容
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南宋臨安城的布局,暗示了宋高宗趙構的坎坷命運
看了那么多王朝的都城,沒有哪個王朝比南宋都城臨安更別扭的了,不是說它小氣,也不是說它不繁華,總之,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舒服,你看看就知道了:
1、形狀
說實話,臨安城的這個形狀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異形,買房的時候人們最忌諱的就是異形房,賣不出去的。當然城市不能拿戶型來比,但我心中的長安城、洛陽城、開封城、北京城也不是這個樣子啊?它們都是方方正正,左右對稱,四平八穩(wěn),恢弘大氣,還真沒見過像臨安城這樣的都城。
2、方位
從臨安城的布局來看,它有一個很大的顛覆,就是將宮城和坊市換了一下位置,宮城在南,坊市在北,即“南宮北市”。
別小看這一方位的變化,這在古代可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為什么呢?
古人以北為尊,尊者都是坐北面南,失敗者都稱“北面事之”。所以古代的皇宮都設在都城的北面,即便像開封設在中間,御街都是向南開的。這種格局俗稱“北宮南市”?;实鄣膶氉挥谜f,肯定永遠都是坐北面南的。
對于風水這么講究的古代,特別是皇家,南宋皇帝們?yōu)槭裁床话醋孀谝?guī)矩來,卻要開“南宮北市”之先河呢?難道他們想打破傳統(tǒng),或者審美觀發(fā)生了變化?
非也,這里面其實暗含著兩個原因(筆俠以為)。
1、客觀原因
由于戰(zhàn)亂,宋高宗趙構也沒想到會把都城定在臨安(今杭州),所以來不及提前規(guī)劃,倉促間只能因地制宜了。
臨安城以前只是一個地方的州治,它的原本位置就決定了以后的發(fā)展方向。臨安依山傍水而建,南、西、東皆是山和水,基本沒有發(fā)展空間,所以只有向北發(fā)展。
當然,趙構也可以把宮城建在北面,也就是從一片曠野中拔地而起,建一座新城。但問題是哪來的那么多錢和精力呢?當時金宋打得不可開交,趙構連自己下一站在哪里待都不確定,哪有心思搞這么大的動靜?
還有,南邊雖然方位不好,但湖光山色不錯,那里有山有水,可以俯瞰整個西湖,周邊又多險峻,乃形勝之地。所以這也是它的優(yōu)勢。
2、主觀原因
所有的客觀因素都預示著宮城建在南邊是最合適的,但唯一不完美的就是:不能坐北面南,這是皇家最大的忌諱。
趙構最后還是忍了,至于原因,估計還和金宋之間的關系有著神秘的聯(lián)系。怎講?
在南宋以前,除了東晉,中原政權那是一家獨大,雄霸天下。就算東晉和五胡對峙期間,它的都城建康也和長安、洛陽的布局一樣,氣勢磅礴、威震四海。
但到了南宋,南北關系發(fā)生了反轉,在金宋簽訂的《紹興和議》中,南宋承認自己是大金的藩屬,這就等于自動降了一級國格。由此推斷,趙構接受臨安這種“南宮北市”的布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過趙構還是有補救的辦法:宮城雖然不能在北邊,但里面的布局還是可以全部照搬過來,做成坐北面南的格局。也就是說:所有的宮殿和城墻的大門還是朝南開。
但這樣做有一個小瑕疵,就是御街的方向始終無法改變,始終向北而開,而宮城的正門又在南方,于是大臣們每次上朝的時候都得繞著宮城走半圈兒,他們向誰說理去?不過這也不是問題,走習慣了也就沒什么了,呵呵。
其實這一切也是這幫人咎由自取,誰叫他們不定都建康(今南京),...
查看詳情>>與“南宋臨安城的布局,暗示了宋高宗趙構的坎坷命運”相關的文章
南宋皇帝為什么不北伐?是因為趙構懼怕金人不敢北伐嗎
宋朝在我國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地位??v觀我國歷史,北宋和南宋都屬于我國經(jīng)濟、文化的繁榮時期。然而,南宋也是我國所有大一統(tǒng)朝代中疆土面積最小的。大家都知道,自從靖康之變以后,北宋被金軍所滅,康王趙構流落江南,將朝廷臨時安置的地方,稱之為臨安。
那么南宋的君臣們?yōu)楹尾环e極北伐收復中原呢?
其實,說南宋君臣不去北伐這是不符合歷史事實的。我們都知道從北宋滅亡那一刻起,南宋立國之初直到金國被蒙古所滅,南宋應該說都沒有放棄北伐收復中原。應該說從南宋建立開始,在南宋內部就分為兩大派,一個是以中興四將為首的主戰(zhàn)派,一個是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而宋高宗趙構則是時戰(zhàn)時和。
有人說趙構懼怕金人不敢北伐?其實,小編認為這或許是不完全正確的。趙構是南宋開國之君。如果此人懼怕金人的話估計早就投降了。而且趙構在做康王的時候,就曾表現(xiàn)出非凡的志向,還曾出使金營議和。就是后來雖然退守南宋被金軍追擊,趙構也是絕不投降。并且重用岳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等抗金名將,全力支持對金作戰(zhàn)。
那么,按照南宋皇帝的態(tài)度和靖康恥、猶未雪的遺憾。南宋皇帝對金人作戰(zhàn)那是旗幟鮮明、態(tài)度明確的呀。為何后世會有人說南宋君臣不愿意北伐呢?事情還要從秦檜的議和派說起。南宋初年的議和派就以秦檜為首,秦檜勾結金人,貪圖榮華富貴,竟然動搖趙構抗金志氣,要求與金人議和,還給趙構指出一些厲害關系,尤其提到唐朝藩鎮(zhèn)割據(jù)和宋太祖杯酒釋兵權的故事。
眾所周知,唐宋時期,藩鎮(zhèn)割據(jù)、武將專權一直是皇帝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加上當時還發(fā)生了著名的苗劉兵變。這更加坐實了秦檜的言論。于是,趙構答應與金國議和,這也就有了后來的《紹興和議》。大家都知道岳飛、韓世忠為首的主戰(zhàn)派將領是絕對不同意議和的。而且,由于對岳飛深惡痛絕,金人也提出了宋金議和前提是結束岳飛的性命。
趙構為了達到議和的目的,雙方罷兵,還可以提防武將專權,鞏固自己的皇位。只好與秦檜商量,最終在風波亭以“莫須有”的罪名除掉了南宋的中興四將之首岳飛元帥。
趙構除掉了岳飛,金國也明白南宋還有很強大的實力,想要滅掉南宋也很難做到。于是宋金雙方就簽訂了《紹興和議》?;旧洗_定了宋金的疆界,東起淮河為界、西到大散關為界。而且《紹興和議》也基本上結束了宋金之間的戰(zhàn)爭。在這以后,金軍也有過一次大規(guī)模南下,然而始終無法滅亡南宋,而南宋后來也有開禧北伐,也是失敗告終。
與“南宋皇帝為什么不北伐?是因為趙構懼怕金人不敢北伐嗎”相關的文章
假設將趙構換成李世明,南宋能統(tǒng)一天下嗎?
歷史不存在假設,但我們可以用假設來討論問題,證明論點。趙構是南宋最不靠譜的皇帝之一,他唯一的貢獻,大致只有延續(xù)了宋朝的血脈,我們先看看趙構都干了哪些荒唐事。
一、趙構南逃
建炎三年,金軍大舉南下,想要直接覆滅南宋,趙構得知消息便一路南逃,其實當時趙構雖說直屬部隊不多,但大江南北還有大量抗金抵抗力量,足以和金國一戰(zhàn)。趙構就好似得了“恐金癥”,這天,趙構正在床上和宮女云雨,突然侍者跑來匯報:“金人馬上就要攻到揚州了。”
趙構被嚇得魂不附體,從床上下來,提著褲子就要跑,這一驚嚇讓趙構失去了生育能力,再也生不出兒子了。于是乎趙構一路跑,金軍一路追,沿途的百姓被金軍屠戮殆盡,但趙構已經(jīng)顧不得這么多了,從杭州到越州,從明州再到臺州,直到逃到了大海上。因為金軍不習水戰(zhàn),這才收兵回撤。
這就是趙構的一貫表現(xiàn),從他即位到最后退位,提出的宗旨只有一個,那就是妥協(xié),只要金軍提出的條件盡量滿足,只要金軍來打,他就跑,如此君主在位,南宋何以復國?
二、勝利在望,命岳飛撤軍
公元1140年,金兀術撕毀之前的合議,再率傾國之兵南侵,岳飛奉命北伐,當時的岳家軍軍力強盛,有十萬之眾。
史料記載“于是軍士皆奮,男子備戰(zhàn)守,婦人礪刀劍,爭呼躍曰:「平時人欺我八字軍,今日當為國家破賊立功。」”
首先,劉锜率八字軍駐守順昌,在劉锜合理調配下,兩萬宋軍重創(chuàng)金軍,殺敵五千余人,傷敵萬余人,金兀術被迫撤退。為了雪恨,金兀術選擇偷襲岳飛總部,也就是岳飛大本營郾城。張憲、王貴等猛將已經(jīng)被派到前線,此時郾城的守備力量不足,面對數(shù)萬金軍,所剩不多的岳家軍只得拼死一搏。
只是金兀術沒想到,他面對是岳家軍的最強部隊背嵬軍,這支部隊人數(shù)不多,但戰(zhàn)力極為強悍,在岳云是率領下,背嵬軍以頑強的戰(zhàn)爭意識,擊退了金兀術??偟膩碚f,金兀術這次南侵是一直在吃敗仗,岳飛多次面臨危機而總能化險為夷。
之后的潁昌之戰(zhàn)、朱仙鎮(zhèn)之戰(zhàn),宋軍幾乎完勝,這是建炎南渡以來收復失地的最好機會,如果此時命岳家軍大舉北上,那取得的戰(zhàn)果是難以預期的,或許岳家軍和大量民兵部隊,足以收復黃河以北失地。
機遇難得,岳飛向朝廷奏報:“金軍士氣大喪,我軍士氣高漲,四面豪杰皆摩拳擦掌,這是光復國家的最好時機!”趙構卻不這么認為,在這千載難逢的機遇面前,趙構下令撤軍,岳飛憂憤滿懷,嘆道:“十年之力,廢于一旦。”
為了讓岳飛盡快撤軍,趙構連發(fā)十二金字牌,命岳飛速速撤軍。這就是趙構的所作所為,妥協(xié)是他的大方向,哪怕前線將士浴血廝殺,他趙構也無動于衷,只要金兵威脅不到他,他就一味地退讓。
都說“北宋缺將、南宋缺相”,事實也確實如此,南宋名將如云,岳飛、韓世忠、吳玠、劉锜等等,都以一頂百的悍將,如果運用得當,光復大宋并非癡人說夢。
三、如果換成李世民
如果拿趙構和李世民來對比,可能都是在侮辱天可汗的威名,歷朝能稱作千古一帝的,大致也只有李世民一人,他幾乎是最完美的帝王。
李世民最厲害之處就善于用人,手下猛將無數(shù)...
查看詳情>>與“假設將趙構換成李世明,南宋能統(tǒng)一天下嗎?”相關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