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表梳理歷史朝代順序

自縊

發(fā)布時間:2020-04-10
1、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一心求死的人怎么勸都沒用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明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1644年4月22日深夜),紫荊城宮門下鑰,月色凝重,不見星辰??帐幱陌档幕食莾?,一個披頭散發(fā)、衣冠不整的中年男人圍著皇宮跑起來,不時還停下步子捶胸頓足、呼天搶地。此人便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禎帝朱由檢。

第二天一早,他仍然堅持準時上朝,要和諸位臣子們見見面。但這個持續(xù)了10多年的習慣,在這天只剩一個沉重的歷史意義。此時此刻,李自成的大軍已經嚴嚴實實地將整個北京城包圍。大殿內,坐著的和跪著的,誰也曉不得自個兒何時玩兒完,是“君臣相對,唯有落淚而已”。

野史記載,這天的早朝上,崇禎有過一個提議,大致是這么個意思:“先生們吶,咱們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兒呀?”大臣們面面相覷,誰也不敢接此話下茬。奉先殿是何處?是宮中祭祀列祖列宗的地兒,相當于太廟。崇禎這是在問面前的臣子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死。

從這里也就基本能看清:大明王朝已是油盡燈枯,所謂“樹倒猢猻散”就在眼前。

兩天后的一個傍晚,朱由檢擺了一桌家宴,寫下詔書,將妻兒老小通通叫來,一起吃了一頓很不是滋味的飯菜。他舉杯長嘆,哭著對周皇后道:“你是國母,理應殉國?!敝芑屎笤谥袊鴼v史上是出了名的賢惠,且與朱由檢的感情非常之好,這時當然不會說什么“妾身正當年華”“妾身做不到”之類的慫話。總之,一語之后,皇后即刻從容地轉身回到后宮自殺殉國。

周皇后到底說了什么,這里暫且不提。崇禎隨后派人將3個兒子易容化妝送出城,到各親戚家中避難。至于兩個女兒,他掏出寶劍,心想:與其讓嬪妃和女兒們受人凌辱,不如殉國。于是左袖遮面,狠下心殺掉一個,另外一個砍中左臂后又砍中右臂,兩個女兒皆死在父親手下。據說,當時崇禎痛哭流涕地對女兒道:“你為何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

安排完皇后和骨肉,他又轉身對袁貴妃道:“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痛哭拜別,也自縊了。崇禎砍死嬪妃數人,命令左右催皇嫂懿安張皇后自縊,張皇后隔簾對他三拜過后,自縊身亡。這一蒼涼的情景,無數次成為歷史學家筆下的悲嘆。

次日拂曉,日出未到,紫荊城外火光映天,城內塵土遮天——北京已攻破。朱由檢在空曠的前殿鳴鐘召集文武百官,希望誰來陪他最后一段,竟無一人前來。他仰天長嘆,咬破手指寫下一封血書給李自成。然后,在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的扶掖下,顫巍巍爬上煤山(今日景山)壽皇亭邊,粗繩一根,自縊于一棵蒼老的海棠樹下。他死得無比狼狽:披頭散發(fā),僅僅穿著藍布衣,光著左腳,右腳則是只紅鞋。

他寫給李自成的血書如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p>

甲申年此次事變,在我看來,很有可能會被反復編劇、反復重寫、反復地搬上熒幕。因為它太悲壯又太具戲劇性,能輕而易舉地調動每個中國觀眾的內心情感,像每一個被破壞又被修繕的歷史景點一樣,一聲不吭立在某個角落,卻...

查看詳情>>
2、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自縊是為什么?絕望可能就是這樣子吧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自縊是為什么?

對于朱由檢而言,崇禎十七年(1644)三月的前半個月,是艱難的最后時日。在征調各方“勤王”之師的同時,還得籌措軍餉。辦法之一是,凡是押在監(jiān)獄的犯罪官僚,可以用捐獻軍餉來抵贖他們的罪狀;辦法之二是,凡是皇親國戚、高級官僚,一律按照官爵高低捐獻軍餉。

前者似乎有一點效果,因為可以抵消罪狀,所謂“花錢消災”。后者卻收效甚微,因為那是平白無故的捐獻,只有皇帝身邊的太監(jiān)頭目,例如王永祚、王德化、曹化淳等,礙于情面,各自捐獻了五萬兩銀子。

這些皇家的奴才們,甚至大發(fā)牢騷,在宮門上寫打油詩:“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憋@示出明王朝已經窮途末路,樹倒猢猻散,一點凝聚力都沒有了,依附于王朝而飛黃騰達的勛貴們,已經離心離德。他們不是沒有錢,而是對于王朝的滅亡無動于衷。

太監(jiān)王之心是京都有名的富翁,皇帝當面向他募捐,才忍痛捐獻了一萬兩銀子。

在宮廷中撈足油水的太監(jiān),為了躲避捐獻,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在各自的房屋上貼出“此房出賣”的廣告,并且把古玩、雜物擺攤出售,好像已經窮到非典賣家當不可的地步了。

后來農民軍攻占北京,對他們“拷掠追贓”,在嚴刑威脅之下,王之心拿出了十多萬兩銀子,陳演也拿出了四萬兩銀子,農民軍在周奎家抄出銀子五十多萬兩。這是一個王朝行將滅亡的不祥之兆。

當此之際,朱由檢只能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一方面有感于吏治的敗壞,向六部和都察院發(fā)去訓誡的諭旨;另一方面為了挽回民心,發(fā)布大赦天下的詔書,對他十七年的政績作了深刻的檢討:

十七年來,遼東和中原的戰(zhàn)事,調兵措餉,實在是不得已的事。連年征戰(zhàn),賦稅加派增多,本意是想安民,結果加重了人民的負擔,是朕的過錯;

貪官污吏乘機巧取豪奪,刻意盤剝,造成民生困苦。朕深居內宮,不能體察,是朕的過錯;將領懦弱,士兵驕縱,不肯拼命殺敵,反而對百姓燒殺搶掠,視為仇敵。朕任用非人,致使毒瘡潰爛,是朕的過錯。

在嘆息痛恨、引咎自責之后,他向百姓表示,各路兵馬已經前來勤王,加派的賦稅已經免除,一切不便于民眾的事情全部取消,要開創(chuàng)一個新局面。希望跟隨李自成的牛金星、劉宗敏等人,乘機反正,一概赦免,不予追究。他還表示,動亂平定以后,一定任用賢能的人治國,改革從前的腐敗政治,和大家一起維新。

這些話流露出朱由檢企圖挽回敗局的急切心理,不能說毫無誠意,但畢竟為時已晚,無濟于事了。清初歷史學家談遷在《國榷》中評論道:這個詔書如果在去年發(fā)出,遠近臣民或許為之感動,如今形勢大變,災禍隨時都會降臨,離開都城一步都危險叢生,誰還會相信呢?

三月十二日,農民軍逼近北京郊區(qū),朝野震動。朱由檢召集大臣詢問對策,大家都束手無策,只說些無關痛癢的話,例如關閉城門、禁止出入之類。次日,他再次召開御前會議,大家一言不發(fā),他氣憤之極,大罵兵部尚書張縉彥瀆職,張縉彥索性摜紗帽,乞求罷官。這種精神狀態(tài),除了坐以待斃,還會有什么出路呢?

三月十五日,農民軍抵達居庸關。監(jiān)軍太監(jiān)杜之...

查看詳情>>
3、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除了自身原因外,朝中也無人為他所用了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明朝末年沒有一個稱得上忠臣的,全都是見風使舵,李自成來了他們投降李自成,李自成失勢了他們紛紛倒戈相向投降清軍。甚至那些皇室宗親也沒有一個與明朝共存亡的,真正忠于明朝的恰恰是崇禎皇帝自己,但這個光桿司令有心無力,最終選擇吊死在煤山歪脖子樹上!

李自成一路破關,直抵明朝都城,這時的崇禎已經不能集結兵馬應付李自成,崇禎把所有的希望壓在山海關守將吳三桂身上,除此以外別無其他打算。生前沒有等來吳三桂勤王,李自成先到了,崇禎沒有選擇突圍,以死成就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名聲。

在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的這段時間,崇禎仍然沒有到無路可走的地步,至少他可以北上山海關,那里還有吳三桂的五萬精銳。相比于唐明皇李隆基,崇禎就輸不起了,安祿山攻破長安,李隆基出逃巴蜀。

崇禎曾有過南下應天府的打算,但是一干朝臣幾乎全部阻止!李自成在北上的路上,對明朝官吏采用籠絡安撫的辦法,凡是投降李自成的能保住之前所有的待遇。朝臣久居京城,都是家大業(yè)大,有大量家產,去往應天府必定會損失。對于他們來說誰當皇帝都一樣,大不了李自成來了打開城門迎接,還有可能立功升官發(fā)財,至少還能保住官職和家業(yè)。算盤打的是挺好,最后全被劉宗敏壓榨了去,這是后話。崇禎面對眾多“忠臣良將”的極力阻止舉棋不定,在猶豫不決之中李自成的人馬已經來到跟前。

李自成并沒有實地,對于過關斬將之后的實際控制力還不夠強,江淮地區(qū)基本沒受李自成的影響,還有整個江南仍然屬于明朝的。如果崇禎能夠包羞忍辱,早做打算南下應天府,絕境逢生、卷土重來也有可能。而且江淮一帶是朱明皇室的故鄉(xiāng),南京也相當于明朝的第二都城,朱明朝廷在這一地區(qū)的根基頗為深厚。

但是通過觀察崇禎一生的經歷和性格,他的結局是必然的!他不是能屈能伸的類型。劉邦屢次被項羽打的一無所有,朱元璋也經歷過多次敗仗逃跑。但崇禎卻無法做到像他們一樣,因為他不是一無所有起家的,他一接手就是皇帝,當形勢越來越不妙的時候,他不能面對一無所有。

除了崇禎自己性格原因以外,他手下已經沒有一個能臣良將,即便是忠臣也沒有一個。國亂出忠臣,崇禎是孤獨的、是悲哀的,正如同煤山那歪脖子樹!

查看詳情>>
4、

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他的死并沒有那么簡單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公元1644年,李自成帶兵攻入了北京城,當時的皇帝崇禎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公主,然后便在煤山上吊自殺了,至此,明朝也走到了結局,276年的統(tǒng)治就此結束。

但是關于崇禎皇帝的死因,大家卻是議論紛紛,大部分人都認為是“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但其實,崇禎皇帝之死根本沒有那么簡單。

雖然崇禎是一個亡國的皇帝,但這其實并不是他的初衷,反之,他一直都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想要振奮自己的國家,所以說他肯定不會因為一點小小的挫折就選擇放棄的。據歷史記載,在城破的時候,他曾說過一句話,大致意思就是:我不是一個亡國的君主,但是你們卻是亡國從臣子,我平日待你們都不薄,為何到了這種危機時刻,卻沒有一個人愿意跟隨我?想必此時的崇禎皇帝也是對這些人心如死灰了吧。

但是這些大臣也不愿意為了一個已經風雨飄搖的朝廷而葬送自己的性命了,與其跟著崇禎一起去死,為何不轉而投向李自成呢,這樣的話還能保住自己的性命,最后崇禎就是在這樣絕望的狀態(tài)下走向了自縊的路。

其實崇禎繼承明朝的皇位的時候,這已經是個風雨飄搖的朝廷了。不僅各處都有農民起義,而且外面的那些滿洲人也虎視眈眈的盯著明朝,加之各地都有連年的旱災,導致各地收成很差,百姓都過得民不聊生。雖然如此,崇禎剛繼承皇位的時候,依然是熱情滿滿,他甚至堅信自己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因此他上任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鏟除“閹黨”,依靠自己的一些勢力,他在繼位后的第一年就將魏忠賢給廢黜了。崇禎本以為魏忠賢死了之后,朝廷就會好起來,可是當時的東林黨卻是一群空想主義者,光說不做,而且他們的有些做法甚至比那些宦官還要過分。而且這些東林黨的人在排除自己的異己的時候,還不忘了為自己牟利,雖然那個時候的朝廷已經是內憂外患了,崇禎甚至為了節(jié)省開支,都開始穿帶補丁的衣服了。

軍事上的失敗,讓崇禎十分的失望,不過更讓崇禎感到憂心的,應該就是1644年的瘟疫了,那個時候的北京城每天都會出現大量的尸體,幾乎都快要變成一座死城了。那個時候的崇禎想必也將這件事情也歸到了自己治理國家失敗的原因里面吧。

總的來說,崇禎的一生算是失敗的吧,雖然空有一腔熱血,但是不管是在文治還是在武治方面,都是糟糕得一塌糊涂。我想這樣的結果換做了任何一個人,都有些無法接受吧,所以當崇禎最后走到了絕路的時候,也對這個世界徹底的失望了,直接選擇了在煤山自縊了。但是其實他還寄托著一些希望在自己的子孫的身上,在李自成打進來的時候,他還悄悄的派人將自己的自己兒子給送了出去,想必這幾個皇子的身上也寄托著崇禎最后的希望吧!

查看詳情>>
5、

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自縊,讓后世唏噓不已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崇禎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在先建制稱王,國號大順,并做出了攻取大明王朝首都北京的決定,向北京進軍的戰(zhàn)略決策得到了大順王朝上下的一致?lián)碜o,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誓師出征,從西安出兵至到達北京城下,李自成花了兩個半月的時間,那么,崇禎皇帝朱由檢面對著李自成的大兵壓城,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更重要的是,他為什么不采取“南遷”的策略呢?

李自成進兵神速,二月初八就攻占了山西重鎮(zhèn)太原,李自成在進兵過程中,幾乎可以說是傳檄而定,沒有遭到較強的抵抗阻擊,其原因筆者在之前的文章中曾有論述,一是大順軍深得民心,政治影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二是戰(zhàn)略正確,李自成親率大軍北上,攻克了宣府和大同,此兩鎮(zhèn)的兵馬,為明軍精銳所在,李自成此舉,意在殲滅北京城外明軍主力的有生力量,使得北京城外無明軍精銳部隊回援作戰(zhàn),另一路以劉芳亮為大將,沿黃河北岸攻打大名、保定等,迂回包抄北京,配合主力大軍攻城,在政治和軍事的雙重保障下,李自成大軍于三月十七日到達北京城下,偌大一座北京城,僅兩天就被攻克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歷史上是令人同情的,他勵精圖治,宵衣旰食十七年,但始終沒有實現中興的理想,在同情的同時,筆者認為,朱由檢在執(zhí)政能力上,確實還是有些問題,就比如面對著李自成攻打北京城,他作為皇帝,是有可能阻止李自成,或者延續(xù)大明王朝的壽命的。

我們先來說說明朝關于“首都”的制度,列位看官應該知道,明太祖朱元璋是定都應天府也就是南京的,后來,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役”,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文的皇位,是為明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做了一件大事,那便是遷都北京,遷都北京的原因,一則是朱棣出身北京,在那里才是自家的根據地,二則是為了進一步加強北方的軍事力量,以抵御北方瓦剌的侵犯,遷都之舉對于明成祖朱棣的統(tǒng)治,顯然是有好處的。

那么,南京又是怎樣的一個局面?畢竟朱棣的父親朱元璋是定都南京的,于是,朱棣在南京也設置了一套與北京相同的官員體制,作為陪都存在,比如,北京有尚書的職位,南京也有這個職位,當然,北京的官員是掌實權的,南京的官職更多的是一種虛銜待遇,為了紀念朱元璋出身鳳陽,鳳陽專門設為“中都”(名義上), 這樣,明朝便形成了三個都城的局面,因此,朱由檢“南遷”之后,完全有重新組織政治力量和軍事力量的能力。

李自成進軍雖然迅速,但給朱由檢的選擇時間還是有的,與李自成作戰(zhàn),此時明軍已沒有這個能力,內閣輔臣李建泰曾請命阻擊李自成,朱由檢很是興奮,親自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出征儀式,可是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李建泰聽說太原失守后,竟然主動逃跑,后來在保定宣布投降,由此觀之,朱由檢確實無識人之明啊!

既然打不贏,那么固守可以嗎?北京的城防堅固,不是一般部隊就能打得下來的,滿洲八旗幾次破長城而入,包抄北京,均未得手,此時,能調動的明軍部隊其實已經不多了,因為,宣府和大同的兩鎮(zhèn)明軍精銳已經被李自成消滅。

朱由檢只得將最后的希望寄托在山海關總兵吳三...

查看詳情>>
6、

末代皇帝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呢?他死后留下這么一句話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末代皇帝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呢?

明思宗朱由檢,漢族,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tǒng)一政權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天啟二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登基,改元崇禎,后世稱為崇禎帝。

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fā)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而且崇禎皇帝多疑,《明史》說他:“且性多疑而任察,好剛而尚氣。任察則苛刻寡恩,尚氣則急遽失措。

比如一代名將袁崇煥在北京西市(如今的甘石橋附近)被活活剮死,時年47歲。據記載行刑時,情景十分慘烈。當時的百姓都認為他通敵賣國,對其恨之入骨,紛紛出錢購買其肉,將其生吞?;侍珮O派人散播袁崇煥與后金軍定有密約,并將捉獲的并聽聞消息的宦官遣返回明廷。宦官告訴崇禎后,使得原本就極為敏感的崇禎皇帝最終下定決心處置袁崇煥。再加上大明朝的矛盾叢集、積弊深重,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恢復的原因。

在自殺殉國之前,朱由檢逼著自己的皇后周氏自盡,其他的妃嬪也都被殺死,他安排宮人把自己的三個兒子秘密送出皇宮,希望他們能僥幸保住性命,但是對于兩個女兒,他卻采取了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

當時長平公主16歲,剛剛選好駙馬定了親事,朱由檢提著刀,也不看一眼抱著他衣袖哭泣的女兒,就揮刀砍了下去,長平公主的左臂被砍斷,倒在地上昏死過去。

朱由檢以為她死了,又用刀砍死了只有三歲的昭仁公主,而他送出去逃生的三個兒子,也在亂兵中被殺害。有人就問了,同樣都是自己的孩子,為什么崇禎皇帝想方設法讓兒子逃生,卻親手殺死了女兒呢?

有學者認為,朱由檢這樣做并不是重男輕女,他讓兒子逃生,或許是想為朱家留下一絲血脈,日后或許還有可能復國,但是女兒就不同了。

朱由檢很清楚城破之后的景象,北宋的靖康之恥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他不想自己的妃嬪和女兒也慘遭敵軍的蹂躪,寧愿親手殺了她們,一時狠心也好過自己日后后悔,對于那些妃嬪和公主來說,保住了最后的清白,這樣的結局或許也是一種解脫。

1644年隨著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明崇禎皇帝朱由檢吊死煤山。雖有其原因,但也是有心殺賊,無力回天。自縊后衣詔曰,朕自登極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之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去朕冠冕,以發(fā)覆面,任賊分裂朕尸,文武可殺,但勿劫掠帝陵,勿傷百姓一人。”

查看詳情>>
7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他一生優(yōu)柔寡斷最后斷送了大明江山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話說明朝有幾個皇帝真的很勤奮,自朱元璋和朱棣開始,他們事事親力親為,經常加班處理政務,可能是因為遺傳了他們的基因,明朝的皇帝地中勤于政事的還真有幾個。其中崇禎皇帝朱由檢就是這樣一個勤奮的人,勤于政事,年輕有為,比起后宮的美人更愛江山,可這樣一個勤奮的皇帝,最終卻沒有保住江山,吊死在煤山之上。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位皇帝悲壯的一生吧!

自古皇帝就是萬人之上的九五至尊,他們說的每一句話就是金科玉律,誰也不能反抗,不聽話就是砍頭二個字賞給你。所以咱不難理解,坐上了皇帝之位的,哪個不算是獲得了最大的人身自由。想干嘛干嘛,想殺人便殺,想放火便放,想娶幾個老婆就娶幾個老婆,那叫一個痛快!就比如商紂王喜歡在自家的游泳池里開無遮大會;周幽王喜歡烽火臺點火玩,引美人一笑;嘉靖皇帝喜歡煉丹,追求長生。而這其中勤政愛民的皇帝屈指可數。

明朝的和尚皇帝朱元璋在驅逐蒙古噠子之后,建立了空前的盛世皇朝明朝,而在他死后不久,兒子朱棣奪取了孫子朱允炆的皇位,再將明朝的繁榮推向了一個高度繁榮的發(fā)展時期。然而到了嘉靖皇帝接盤之后,整個明朝就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崇禎之前的那幾個皇帝所做的事情哪一個拉出來不是奇葩中的佼佼者。神宗喜歡躲在后宮里陪小姐姐,長期曠工久達30年;而熹宗不愛美女愛大媽,被奶媽客氏左右,讓魏忠賢掌了權為禍朝政。并且還把自己的木匠手藝練的爐火純青,活活把一個皇帝折騰成了魯班的繼承人。

崇禎帝即位以來卻與他們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大有非得把之前他們沒加過的班,沒上過的朝全部補回來的陣勢。那絕對算是個勤政廉政的勞模,工作17年,兢兢業(yè)業(yè),病假都沒請過。別人是六宮粉黛無顏色,他是加上宮女那后宮的妃嬪都沒幾個,見了四大美女之一的陳圓圓,也僅僅是睡了一天,就再也不碰了。別人壯著膽子問他咋還放著美女不寵幸啦,然而這位老兄說,陳美女的確太漂亮了,一碰著就不想放手,這實在是太耽擱工作,所以惹不起就只能趕緊躲了。

天不遂人愿,也許是明朝氣數將盡,也許是這老兄運氣太背。崇禎帝登上皇位就沒有清閑過。滿清皇太極逐步崛起,咄咄逼人;而國內天災不斷,老百姓們吃不飽穿不暖;而又碰上李自成組織流民揭竿而起鬧革命。可謂是內憂外患壓力山大,身上的擔子一點兒也不輕松啊!這恐怕不是加多少個班就可以搞的定的呢。

岳飛說文人不愛錢,武人不怕死國家就能清明。然而這老兄的文臣要不貪婪成性,要不自譽清明,個個嘴上裝逼,手下無貨;武人則擁兵自重,驕傲自大,一個個不聽調遣。當然哪怕不算這些外在的因素,這勞模自己也有不少毛病。由于是繼承表兄的皇位,小時候就特別不受父皇的喜愛,好多人也不待見他,這不就養(yǎng)成了他終日小心翼翼,整天琢磨別人心思的壞毛病。

他原本就是個陰謀論者,喜歡胡亂揣測別人的思想,而做起事情來又優(yōu)柔寡斷,這就是加幾萬個班,也彌補不了的。所以這不就印證了句話:方法不對,努力白費么?所以也不得不強撐著苦熬,而最后被李自...

查看詳情>>
8、

朱由檢自縊的背景是什么?他有為什么要上吊自殺呢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朱由檢自縊的背景是什么?

崇禎當了17年皇帝。

明思宗朱由檢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即位,年號崇禎,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時,自縊于煤山,終年三十四。從1627年登基到1644年自縊,總共是17年。

崇禎在位期間大力鏟除閹黨,勤于政事,厲行節(jié)儉,平反冤獄。但在位期間,朝廷黨爭不休,民間災害不斷,導致域內農民起義爆發(fā),關外后金政權趁勢崛起,國家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最終導致亡國。

崇禎帝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fā)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崇禎帝執(zhí)政時期,對于后金,群臣分為主戰(zhàn)、主和兩派。崇禎帝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zhàn)派袁崇煥。

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guī)模對后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zhèn)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曾經強盛的明朝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

崇禎帝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崇禎帝與臣子的關系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zhèn)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后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盡管崇禎帝志向遠大、勵精圖治、宵衣旰食、事必親躬,但他既無治國之謀,又無任人之術。

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對大臣動輒怒斥、問罪、砍頭、凌遲,其殘忍和冷酷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不相信文武百官,崇禎帝還頻繁地調整官吏,17年間他竟然換了17個刑部尚書和50個內閣大學士。造成國家人才匱乏,有心報國的志士既不肯也不敢請纓效命。

無奈之下,崇禎帝只好培植私人勢力,重新起用大批太監(jiān)。與此同時,崇禎帝雖屢下罪己詔,然苛捐雜稅層出不窮,民不聊生,而明末的眾多農民起義也正是其貪財苛政最嚴重的后果。此外,在遼東戰(zhàn)局屢敗之時,不納周皇后遷都之諫而喪失了最后的機會;

而從南明諸政權觀之,朱明皇室在滿清的背景下號召力依舊不容小覷。故而,崇禎帝盡管勤政,卻錯誤百出,不僅不可能中興明帝國,其亡國也幾乎是必然。

崇禎帝的性格相當復雜,在除魏忠賢時,崇禎帝表現得極為機智,由于較之前任的神宗、熹宗,甚至明朝中后期的多數皇帝,崇禎帝治國救國的責任感與雄心強上許多,故史家對于崇禎帝普遍抱有同情,以為崇禎帝的一生實是“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查看詳情>>
9、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帶你看看當時皇宮里情況是怎樣的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對于內城已經陷落似乎將信將疑,帶領心腹太監(jiān)王承恩跑到煤山(景山),四處瞭望,但見烽火燭天,確信內城陷落無疑,才返回乾清宮布置應急善后事宜,他要在自己殉國之前,命令家屬先殉國。

他對周皇后說:大勢已去,你身為“母儀天下”之人,應該選擇光彩而節(jié)烈的死。周皇后傷心地痛哭,說道:妾身跟隨陛下十八年,今日一同死于社稷,死而無憾。兩人淚流滿面,相對無語。

接著,他要左右侍從傳旨給嬪妃和懿安太后(天啟皇后),命她們自盡,不要壞了皇祖爺的國體。然后吩咐:傳主兒來。所謂“主兒”,就是他的三個兒子——太子及定王、永王。

三個兒子趕來,他叫宮女取來舊衣服,親自給他們換上,系上衣帶,告誡他們:你們今日是太子、親王,城破以后,就是小民了,各自逃生去吧!不必懷戀我,我必定要為社稷而死,否則沒有面目見祖宗于地下。你們千萬要小心謹慎,如果遇到做官的人,年老的稱呼老爺,年輕的稱呼相公;如果遇到平民,年老的稱呼老爹,年輕的稱呼老兄;文人稱呼先生,軍人稱呼長官。然后交代一句:萬一不死,將來不要忘了報父母之仇,不要忘了我今日的告誡。這是他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臨終囑托,在深宮之中長大,不了解外界世俗民情的皇子,如何在這個亂世安身立命。父子親情中流露出無限的感慨,終于在臨別時爆發(fā)出來,大聲地嚎叫:你們三人為何不幸而生在我家!說罷無所顧忌地大哭起來,左右的侍從都被這生離死別的情景感動得失聲痛哭。

周皇后在訣別三個兒子后,痛哭著返回坤寧宮。朱由檢目送太監(jiān)帶著三個兒子出宮,急忙來到坤寧宮,看到周皇后已經上吊自盡,連聲說:好!好!十六歲的長平公主(朱由檢的長女)在一旁哀傷地哭著。這樣一位婷婷玉立的花季少女,落入敵人手里,后果不堪設想;但是又不忍心叫她自殺,朱由檢只得自己下手,結束她的生命。嘆息著對她說:你為什么生在我家?乘她不備,拔劍向她砍去,公主本能地用手臂擋了一下,手臂被砍斷,血流如注,當即昏厥過去。

農民軍進入紫禁城后,以為她已經死了,把她抬到外公周奎家,料理后事。不料五天以后,她蘇醒了。順治二年,長平公主請求出家為尼,清朝當局沒有批準,要她與朱由檢選定的駙馬都尉周世顯完婚。次年,她因思念父母,過度悲傷,吐血而死,年僅十八歲。松江人張宸深深為之感動,寫了一篇《長平公主誄》,用典雅的文字來哀悼這位不幸的公主。

卻說朱由檢從坤寧宮趕往南宮(仁壽殿),命令宮女動員懿安太后張氏自縊,便倉促離去。張?zhí)蟛⒉恢劳饨绲那闆r,沒有自縊。次日凌晨,宮女喧嘩,慌亂一片。張氏知道大事不好,便懸梁自盡。宮女把她救下,送入側室休息。幾個時辰以后,張氏在側室自縊。農民軍先頭部隊進入宮內,砍斷繩索,張氏逐漸蘇醒。這時農民軍將領李巖進來,他一向敬佩太后,命令士兵不可對她凌辱。當天晚上,張氏從容自縊。后來,清朝當局把她安葬于熹宗的德陵。

朱由檢從張?zhí)竽抢锍鰜?,已經是深夜了。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他必須盡快為自己安排光彩...

查看詳情>>
10、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是為什么,他到底是有什么想不開的嗎?

明朝
朱由檢為什么吊死煤山
朱由檢自縊

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是為什么?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后。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后,自己跑到了故宮后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

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如果說歷史上的棄城逃跑案例,其實歷史上還是有很多的,唐朝的安史之亂,唐玄宗跑到蜀地,宋朝的靖康之恥,遷都臨安。先例有很多,為何崇禎皇帝偏要選擇與大明王朝共存亡?到底是誰逼死了崇禎皇帝?

一調不過來的救命稻草——關寧鐵騎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每當念起文天祥的詩,心中頓時就會感到心情澎湃,基情滿滿。同樣提到大明王朝的天子御國門,君王死社稷,心中更是不由得充滿了敬畏之情。從明朝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吊死煤山,這件事來看,果然雖未亡國之君,卻不失帝王之儀。

李自成起兵造反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難道崇禎皇帝就沒有想過逃跑嗎?當然想過,年紀輕輕的誰不怕。其實當時,明王朝還有一根救命稻草,它就是關寧鐵騎,這至支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如果把這支部隊調過來去鎮(zhèn)壓李自成的部隊,那絕對是綽綽有余,一點毛病都沒有。但是這支部隊沒法調過來,為什么?有兩個原因,一是因為這支部隊有它自己的任務,那就是抵御長城外的后金,也就是后來的清朝。

此時的努爾哈赤也是蠢蠢欲動,如果把關寧鐵騎調過來,就相當于放棄了山海關以外的大片領土。二是因為吳三桂父子以及朝中大臣的刁難,其實早在幾個月前,崇禎皇帝就多次召見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想要調他們的關寧鐵騎守衛(wèi)京師。吳襄開始拒絕原因是祖宗之地,寸尺不讓。

后來崇禎皇帝好說歹說,首都都沒了,還談什么祖宗之地。說吧,把軍隊調過來需要多少軍餉。吳襄說想要調軍隊最少需要一百萬兩銀子。乍一聽,一百萬兩,不多啊,對于一個世界上的第一大國的明朝來說,這又算得了什么。但是今非昔比了,連年的征戰(zhàn),各種天災人禍,已經掏空了明王朝的家底。沒有錢咋辦,當然皇帝也不是吃干飯的,沒錢找錢,怎么找,眾人募捐,說白了就是集資,國庫沒有錢,那就大臣們自掏腰包。不過這場由皇帝從上到下的募捐活動,最后卻成了一場鬧劇。為啥呢?大臣都哭窮,沒有錢。反正就是沒有錢,那能怎么辦。

據有關史料記載,有些大臣在都在家門口,貼上了“毀家紓難”的字條。什么意思,就是告訴你,我都要賣房了,真的一分錢都沒有了。這些每日花天酒地的大官們真的沒有錢嗎?當然不是,李自成打入北京城的第一件事,就是向這些達官顯貴,土豪士紳們要錢,從皇親國戚開始。

依次排開,內閣大臣,尚書等開始捐款。按照等級劃分,不同的官職交的錢也不一樣。不交錢就是一頓揍,最后光白銀就有7000萬兩,每個大官家中的地窖里都藏著幾十萬兩。那么這些大臣為什么這么麻木不仁,李自成都打到家門口了,都不愿意出錢,為國家解難呢...

查看詳情>>

搜索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