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望天門山的古詩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1

望天門山的古詩意思及賞析

古詩意思及賞析
望天門山的古詩意思
望天門山賞析

李白的詩總是浪漫宏大極具畫面感的,《望天門山》則是他在開元十三年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的一首七絕,下面是好工具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望天門山》相關(guān)翻譯和賞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望天門山的古詩意思

長江從中間劈開天門雄峰,碧綠的江水從東流到此處,又向北流去。兩岸的青山互相對峙,一只小船從太陽升起的地方悠悠駛來。

賞析

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yuǎn)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yuǎn)景,顯示了一種動態(tài)美。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贊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dá)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fēng)貌。

原文

望天門山

李白 〔唐代〕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注釋

1.天門山:位于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古代又稱博望山)。

2.中斷:江水從中間隔斷兩山。

3.楚江:即長江。因為古代長江中游地帶屬楚國,所以叫楚江。

4.開:劈開,斷開。

5.至此:意為東流的江水在這轉(zhuǎn)向北流。一作“直北”。

6.回:回漩,回轉(zhuǎn)。

7.兩岸青山:分別指東梁山和西梁山。

8.出:突出,出現(xiàn)。

9.日邊來:指孤舟從天水相接處的遠(yuǎn)方駛來,遠(yuǎn)遠(yuǎn)望去,仿佛來自日邊。

作者簡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yù)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jìn)酒》、《梁甫吟》、《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chuàng)意義及藝術(shù)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拓展閱讀

李白姓名由來

第一種說法:那是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yǎng)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蹦赣H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續(xù)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圣潔高雅嗎?父親靈機(jī)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第二種說法:李陽冰的《草堂集》序中說:“逃歸于蜀,復(fù)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范傳正的《唐左拾遺翰林學(xué)士李公新墓碑》中寫道:“...

查看詳情>>
2、

李白的《望天門山》寫了什么?詩意境開闊,氣魄豪邁

望天門山的古詩
李白

《望天門山》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原文: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望天門山》賞析:

該詩為725年(開元十三年)作者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作。李白無比熱愛祖國的壯麗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許多不朽的杰作。該詩描寫詩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遠(yuǎn)望天門山的情景。天門山為今安徽省蕪湖市的東梁山與和縣的西梁山的總稱。

《江南通志》記云:“兩山石狀曉巖,東西相向,橫夾大江,對峙如門。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東梁山,總謂之天門山。”

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梁山兩山隔江對峙,卻說山勢“中斷”,從而形象地寫出兩山峭拔相對的險峻:“楚江開”,不令點明了山與水的關(guān)系,而且描繪出山勢中斷、江水至此浩蕩而出的氣勢?!氨獭弊置鲗懡?,暗寫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騰回旋,更寫出了天門山一帶的山勢走向。后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yuǎn)景,“相對”二字用得巧妙,使兩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結(jié)尾一句更是神來之筆,一輪紅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個畫面明麗光艷,層次分明,從而祖國山川的雄偉壯麗畫卷展現(xiàn)出來。

第一句“天門中斷楚江開”,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沖破天門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涌的江流。由于楚江怒濤的沖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這和作者在《西岳云臺歌》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xùn)|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后者顯而已。在作者筆下,楚江仿佛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涌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于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jīng)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回旋,形成波濤洶涌的奇觀。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涌,那么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回”,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zhuǎn)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xì)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xiàn)天門奇險的氣勢。試比較《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西岳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zhuǎn)秦地雷?!薄氨P渦轂轉(zhuǎn)”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xiàn)的情景。絕句尚簡省含蓄,所以不象七古那樣寫得淋漓盡致。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边@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上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下句則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xiàn)詩人的淋漓興會。詩人并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贊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tài)美,但卻很少去考慮...

查看詳情>>
3、

《望天門山》的古詩背后的故事,25歲的李白是什么樣的?

望天門山的古詩
李白

《望天門山》帶給你的不僅是一首詩,還有很多你不知道的故事,25歲的李白正式出蜀,沿長江東下,開啟了人生第一次遠(yuǎn)游歷程。

01詩詞背后的故事

同年夏天,李白乘舟抵達(dá)了天門山,被天門山獨(dú)特的地理形態(tài)所震撼,于是寫下了《望天門山》這首詩。

02天門山地理位置

天門山由兩座山組成,分別是今天的安徽和縣西梁山和安徽撫州市東梁山。如上圖所示:左邊的是西梁山,右邊的是東梁山。兩山隔江相望,像一座大門一樣,天門山的名字由此而來。

如上圖所示,天門山地處六朝古都南京的上游,距南京不遠(yuǎn),個把小時就能抵達(dá),加上此處江面狹窄,地勢險要,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江戰(zhàn)役在天門山的西涼山區(qū)域拉開序幕,第3野戰(zhàn)軍90師奉命攻打西梁山,為渡江戰(zhàn)役作先期準(zhǔn)備。

03詩詞深度賞析

1.詩題理解:

標(biāo)題中的“望”字,結(jié)合全詩意境,此時的李白距離天門山應(yīng)該還有一段距離,是站在沿江而下的小船上遠(yuǎn)遠(yuǎn)地望天門山的,所以用“望”字更貼切。

2.詩文賞析:

第一句中的“楚江”指的是現(xiàn)在的長江中下游,在春秋戰(zhàn)國時間,長江中下游大片土地都是楚國領(lǐng)地,因此在古代長江中下游都稱為楚江。這句詩的意思是:天門山就像被楚江從中間沖開了一樣。簡簡單單幾字就寫出了楚江大氣磅礴、氣吞山河的氣勢。

第二句“碧水東流至此回”中的“至此回”很多人都解讀成:東流的長江水流到天門山這一帶就開始轉(zhuǎn)向,向北流了。但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地圖就知道,要說轉(zhuǎn)向北流,在蕪湖市的弋江區(qū),長江水就已經(jīng)明顯轉(zhuǎn)向,向北流了。

所以,“至此回”到底怎么理解呢?我們先看一下天門山的地理結(jié)構(gòu),天門山剛好是一個三角地帶,李白出游至此剛好是夏季,水流比較湍急,所以水流至此會形成回旋。所以把“至此回”理解為水流到此形成了回旋的景象是比較符合詩意的。

所以第二句的意思是向東流去的長江水到此形成了回旋。

第三第四句的意思是:兩岸碧綠的天門山隔江相對的出現(xiàn)在眼前,此時江面上一艘小船正從日邊駛來。

全詩渾然一體,自然而生,沒有絲毫雕鑿的痕跡,讀來大氣磅礴,讓沒有到過天門山的人也能讀后瞬間腦補(bǔ)天門山的奇麗畫面而相差無幾。同時,這首詩也寫出了25歲的李白第一次東下出游時的樂觀與豪邁。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