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工具全集 詩詞查詢

送別詩

發(fā)布時間:2020-06-28
1

送別詩課件13篇

送別詩課件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送別》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別詩課件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中的生字詞,通過對具體的詞語的理解,對語言的品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學會利用課文中的語句理解詩意;

3、在對詩文的反復有感情的朗讀揣摩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1、利用課文內(nèi)容理解詩句的意思。

2、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感情,體會兩人離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

突破重點的方式:

1、以詩統(tǒng)領全篇課文的解讀(從詩入、在理解詩中讀、從詩出、以詩結);

2、以“送別”為文本的結構線,把握住文本的結構脈絡(誰送誰?在何時何地送?怎樣送?)

3、以“依依惜別”為文本中蘊含的情感線,緊扣感悟、體會兩人的深厚友誼。

教學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預習課文準備李白、孟浩然的詩,表示離別的詩。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感受李白、孟浩然的深厚友誼;

2、詩文對照初步整體感詩的意蘊,理解時的一、二兩句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咱們認識嗎?但是,昨天晚上我卻在想著你們,知道為什么嗎?那我們馬上要一起學習那一課,知道了吧。

(相機板書課題,學生跟著書空、讀題、簡介黃鶴樓)

昨晚預習了課文讀了幾篇?預習了,又讀了書,可不能白讀,敢試一試,挑戰(zhàn)一下自己讀后的效果嗎?

2、出示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讀,

點出兩個生字:孟唯

(整體感知詩的類別特點——送別詩、押韻公正、膾炙人口……適時點評,了解學生目前對文本已有感知狀況,并作出相機調(diào)整。)

二、利用學生對文包詩的已知學法,引導學生自學課文。

1、這首詩與課文內(nèi)容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的課文以前學過嗎?要想把這類課文中的古詩意思讀懂,是什么方法?

2、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的生字詞自學情況。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讀課文,老師和其他聽的'同學點評。

(2)適時解決每段中的生字讀音及意思。重點詞語點撥:

餞(jian)行:根據(jù)偏旁理解“餞”;結(jíe)識;暫(zan)時友誼(yi)

佇(zhu)立;按捺(na)不?。簱Q詞“控制不住”;膾(kui)炙(zhi)人口:好的文章大家都喜歡讀。

(3)出示課文中的插圖1請同學們用書中的詞描述圖中的景物,帶著理解讀出詞中意味:

用圖理解:“暮春三月”“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利用圖理清“暮春三月”與“煙霧迷蒙、繁花似錦”的關系;

利用圖詞結合,整體概括全文大意。

黃鶴樓——“俯臨長江”、“飛檐凌空”;

江邊江上景物——煙霧迷蒙、繁花似錦、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人物事情——佇立、凝視、、孤帆、依依惜別。

3、再讀古詩,說詩意。

三、精讀一、二兩自然...

查看詳情>>
2、

唐朝的一首送別詩,一首詩不足以表達心中的不舍,于是在寫一首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今天小編要講的是唐朝的一首送別詩,詩人一首詩不足以表達心中的不舍,于是在寫一首。

唐詩宋詞之所以在我國文學界的地位如此之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只需要用簡短的語言,就能生動地描繪一個意蘊深遠的情景、就能表達詩人內(nèi)心當時復雜的心情與情感、就能道盡在文字本后所蘊含的那無窮無盡的意味。

在之前的很多詩詞中,小赫赫最喜歡用“寥寥數(shù)語”、“短短七個字”等來展示詩詞的這一魅力。比如王維的那首經(jīng)典的田園詩《田園樂七首·其六》中就只用了幾個字即勾勒出了一派盎然恬靜的田園生活: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李清照在她的《小重山·春到長門春草青》中也用那寥寥的一筆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與不舍:

二年三度負東君,歸來也,著意過今春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這里就不再贅述,很多讀者想必比小赫赫更了解詩詞的這一特點。

今天為大家?guī)淼囊皇自娋褪浅鲎杂谧栽偂拔逖蚤L城”的劉長卿之手。他用短短四句話20個字充分展現(xiàn)了詩詞在表達方面的特點,使得漢字的底蘊更加深厚。

這一首唐詩是《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劉長卿與張旭一樣,同時唐朝著名詩人,他們都見證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而劉長卿更是歷經(jīng)玄宗、肅宗、代宗和德宗四朝。他的一生坎坷不順,詩詞也以山水詩為主,主要描寫的是當時在安史之亂前后唐朝興衰的對比,將自己內(nèi)心的憤懣與無奈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中。

而這首詩時劉長卿詩文中比較罕見的一首送別詩,從題目中的“重送”就能看出這是一首送別詩。之所以叫“重送”是因為在這之前劉長卿曾經(jīng)作過一首題目一樣的送別詩,只不過當時的那首詩時五言律詩而已。

亂軍交白刃,一騎出黃塵。

漢節(jié)同歸闕,江帆共逐臣。

猿愁歧路晚,梅作異方春。

知己酂侯在,應憐脫粟人。

重送并不是送了兩次,而是寫一首送別詩無法表達此刻劉長卿對友人裴郎中的不舍,遂有了今天的這首《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這兩人是一起被貶至鄂州(今湖北武昌)的,但是此時的裴郎中卻再次遭到貶謫。曾經(jīng)在一起同甘共苦的朋友就要離自己而去,此地空余一個只能思念朋友的人在這里,兩人的情深意切也隨著那詩中的孤舟而漸行漸遠,讀后真真地令人痛惜與傷感。

首句

黃昏時分,兩岸的猿聲已經(jīng)逐漸悲涼了起來,面對著日沉暮色還有這蒼茫無盡的江水,在江邊送人的人們已經(jīng)逐漸散去,而我還在此處不肯離去,遠遠地望著那飄在江水上的船,它為何不能將我的思念一起帶走呢,而是自顧自地流著?

前兩句突顯漢字與唐詩的特點,簡短但足以說明問題——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可謂是不能夠在清楚了。

時間:暮(黃昏);地點:江頭;事件:客散(送行)

但是,開頭這短短的七個字不僅交代了以上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將整首詩的基調(diào)描繪了出來——暗淡的、悲涼的(猿啼:猿猴陣陣悲鳴,更讓這個淡色的離別場景平添了幾分冷色調(diào)),這樣的意境與基調(diào)為后文的感情迸發(fā)奠定了基礎。可謂沒有一個字是多余的,也沒有一個字是可替換的。...

查看詳情>>
3

王之渙的一首送別詩,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今天小編要說王之渙的一首送別詩,讀來當真是令人肝腸寸斷。

唐朝的詩人流傳下來的作品其實并不多,一部《全唐詩》也只不過區(qū)區(qū)四萬九千多首,要知道宋朝的陸游一個人就寫了三萬多首,另外的乾隆皇帝更多足足有四萬多首。不過數(shù)量并不代表什么,優(yōu)秀的詩人哪怕只有一首詩流傳于世,那同樣是名垂青史,讓后人能夠記住;譬如崔郊只有一首《贈去婢》,但是同樣在唐朝詩壇占據(jù)了一席之地;再譬如南宋詩人志南也只有一首《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流傳于世,可是他們的成就也是值得肯定。

一位優(yōu)秀的詩人并不在于作品的數(shù)量,而是作品的質量,這也是顛撲不破的真理,還有一位唐朝詩人,他一生也只六首詩流傳于世,那就是盛唐詩人王之渙,提起這位詩人相信大部分的讀者都不會陌生,他的一首《登鸛雀樓》,可謂是膾炙人口,達到了婦孺皆知的地步。

王之渙雖然只有六首詩,但是每一首都是經(jīng)典,除了《登鸛雀樓》之外,另一首五言絕句《送別》,那也是難得的佳作,整首詩用詞講究,情感細膩,寫得也是極為凄美,每一句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愁,這樣的作品自然是不容錯過,值得我們?nèi)ゼ毤毱纷x,而詩人也正是把骨子里的悲痛之苦,還有送別時的無奈,全部融入進了作品中,從而使得這首詩充滿了憂愁。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

古人與朋友之間那份深厚的友誼,其實也最是令人感動,彼此之間真誠相待,從而結下了深厚的友誼,所以當另一位要離開時,他們就會依依不舍,于是會寫詩贈送給對方,無非是給對方留個念想。再說古代不像我們今天,交通和科技都很發(fā)達,我們現(xiàn)在出門已經(jīng)是用小時來計算,可是古人不一樣,他們出門是用年,或者是用月來計算,往往離開了之后,那么就再難相見。

王之渙,字季凌,今天山西人氏,盛唐著名的詩人,他的詩自成一派,寫得也是很有韻味,在這首《送別》一詩中,他正是通過一種極為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骨子里的憂愁,還有送別之時的無奈,開篇的兩句,那就寫得很是傷感,“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春風之中那遠處一排一排的楊柳在風中左右搖曳,沿著那護城河兩岸呈現(xiàn)出一片綠色。這兩句是著重點是突出時間和地點,同時也營造出了一種凄美之感。

最后兩句又是直抒胸臆,沒有任何的過渡,但是卻寫得很深刻,讓這一首送別詩更具有感染力,“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保罱鼘捙收燮饋聿⒉皇呛芊奖?,可能是要分別的人太多了。古人在送別時也喜歡折下柳枝贈送對方,這也是一種習俗,而詩人正是有感而發(fā),于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寫下了這么一首送別之作,每一句都感人肺腑,還充滿了無限的憂愁。

王之渙的作品盡管并不是很多,可是每一首都是經(jīng)典,寫得也很細膩,在這首《送別》中,他正是以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來描寫,從而讓這首詩顯得無比傷感,字里行間也流露出了無限的憂愁,這樣的作品其實是最能夠打動我們。唐詩里面這一類型的題材也很多,不過這首詩寫得更為簡練,也更具有感染力,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個字,可是字字憂愁,每一句都有一種...

查看詳情>>
4

經(jīng)典的送別詩詞句有哪些?古人的分別有那么詩情畫意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經(jīng)典的送別詩詞句有哪些?古人的分別有那么詩情畫意。

詩詞之所以能夠感染人,也正因為它用語言見證了人類情感的共通性。

人的一生中有過無數(shù)次的送別,在每一次“珍重,再見”之后,總是期待著下一次再見。也許是轉頭的瞬間,也許是舉手搖別的那一刻,剎那間,所有的情感達到高潮,并隨著眼淚迸發(fā)出來。即便不舍,也只能隨他而去,我們始終阻止不了離別的到來,唯一能做的,便是好好說一句“再見”!

在唐詩中,送別詩占了很大的比例。不是說唐朝的人常常分別,而是唐朝的詩人在把握分別的情緒時,拿捏得十分到位!流傳下來的送別詩,都是抓住了千古送別中感人的共性細節(jié),然后用高超的藝術手法呈現(xiàn)出來。所以每一首經(jīng)典的送別詩,都是那樣的扣人心弦,讀起來總有淡淡的憂傷。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唐·白居易《南浦別》

送君千里,終須一別。最后分手,才是迎來送別的高潮。

分手后,離人雖已登舟而去,可他依舊頻頻回過頭來相看。離人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的“腸一斷”,涌起陣陣酸楚。此時此地,離人心中用言語難以表達的千種離愁、萬般情思,都從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來,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詩人最后勸慰離人安心的去,不要再回頭了。其實詩人他并不是真要離人趕快離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雙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內(nèi)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了。

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

——唐·孟浩然《送朱大入秦》

“分手脫相贈”,痛快淋漓;最后的“平生一片心”,語淺情深。

千金之劍,分手脫贈,這里不僅是強調(diào)寶劍本身的價值,而且有身無長物的意味。這樣的贈品,將是無比珍貴,就如詩人對友人的感情般,不可等閑視之。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這句詩,把前面淡淡的傷離情緒一筆蕩開。詩人設想:分別之后,只要我們聲息相通,即使遠隔天涯,也猶如近在咫尺。

這一思想,不僅道出了彼此誠摯的友誼可以超越時空界限的哲理,而且給友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即使相隔千里,我們的心意還是相通的,因而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荷笠?guī)标?,青山獨歸遠。

——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

靈澈戴著斗笠,披帶夕陽余暉,獨自向青山走去,越來越遠。

這句詩看似只寫行者,未寫送者,卻不知友人離去的背影,是詩人久久佇立,目送著友人漸行漸遠的結局。可以想象到,此時詩人目光中的依依不舍,該是有多么深邃!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唐·李白《送友人》

詩人和友人馬上揮手告別,頻頻致意。而那兩匹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脫離同伴,臨別時禁不住蕭蕭長鳴,似有無限深情。

馬猶如此,人何以堪!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詩人希望友人到達洛陽以后,那里的親友如果問起詩人的情況,就這樣告訴他們:他的一顆心,仍然像一塊純潔清明的冰盛在玉壺中。

詩人在這以晶瑩透明的冰心玉壺自喻,正是基于他與洛陽詩友親朋之間的真正了解和信任,這決不是洗刷讒名的表白,而是蔑視謗議的自譽...

查看詳情>>
5、

著名的送別詩有哪些?前兩首課本里有,后一首你絕對想不到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著名的送別詩有哪些?前兩首課本里有,后一首你絕對想不到。

詩詞作為中華民族文化中源遠流長的經(jīng)典,一直以來,不僅向我們講述著先人們的生活,更向我們述說著先人們的心緒。而就在這數(shù)無可數(shù)的詩詞樂章之中,有一種詩詞,一直以來寄托著詩人眷戀不舍的深情,也炙烤著讀者的內(nèi)心。這就是——送別詩。

從小到大,我們學了很多的送別詩。

膾炙人口的有李白的《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贈我情。

這四句簡單直白的詩,不僅展現(xiàn)出了汪倫的熱情,李白的真摯,汪李二人之間友誼的深厚,更為我們刻畫了一幅生動活潑的送別圖:將走之際,老朋友突然出現(xiàn)在身后。雖無所雕飾,卻感人至深。

除李白的《贈汪倫》之外,高適的《別董大》也一直為后人所稱道。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和《贈汪倫》不同,《別董大》的關注點不只是送的人和別的人的友誼之深。

在這首詩里,詩人沒有直說自己和董大的友情如何,有多么多么深厚,而是說,從此一別,你要奔赴更好的前程,不要對未來太過憂慮,你一定會越來越好的。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通過寫詩人對友人的美好祝愿來間接傾述兩人之間友誼之深。正是因為是至交好友,知音知己,所以才能吐露出如此真摯的祝福。

《贈汪倫》和《別董大》分別從送者和別者兩個角度來講述了兩段有關送別的故事,傾述了兩種送別之情。

《贈汪倫》一詩中,李白是被送者,汪倫是送者。詩是以被送之人的角度來寫的,詩人李白看到前來送別自己的好友汪倫,感佩送別之人的深情始有此作。

而《別董大》一詩則是以送別者的角度來寫的,詩人高適是送者,友人董大則是被送者。詩人看到即將遠行的友人,心頭既有戀戀不舍之情,又有對友人的祝福與撫慰。

而在“詩中之詩”的“詩三百”中,亦有一首感人至深的送別詩。

燕燕

國風邶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燕燕于飛,頡之頏之。之子于歸,遠于將之。瞻望弗及,佇立以泣。燕燕于飛,下上其音。之子于歸,遠送于南。瞻望弗及,實勞我心。仲氏任只,其心塞淵。終溫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這首《燕燕》頗有緣故。多數(shù)解詩人認為這是莊姜送別衛(wèi)桓公之生母戴媯之作。

詩以燕子起興,通過燕子的“差池其羽”“頡之頏之”“上下其音”,既寫出了被送者的漸行漸遠,更突出了送別者眷眷難分的惜別之情。就像燕子盤旋在空中,送者與被送者依依傷別的場面好像就這樣刻畫于我們眼前。

末章送別者寫被送者的性格溫柔,為人和順,善良謹慎,通過回憶友人的這些優(yōu)良品質,使不舍之情被烘托的更加熾熱。

難怪王士禛會認為,此詩“為萬古送別之祖”。由此也可見,此詩對后世的影響之深。


查看詳情>>
6、

唐朝的那些送別詩,這兩首你都學過

著名的送別詩
送別詩名句
送別詩有哪些

唐詩在我國文學史上是一個極具藝術美,格律美,韻律美的文學體裁,早在我們從上學開始,就以各種不同的形式接觸了很多的唐詩,那么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唐朝的那些送別詩,這兩首你都學過,一起來看一下吧。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首詩出自大家都很熟悉,才華橫溢,冠絕古今的唐代被人稱之為詩仙的大詩人李白。當時的李白雖然在詩壇上負有盛名,但在朝堂之上卻不受重用,最后受人排擠以致丟了官職。郁悶的李白眼看著曾經(jīng)到手的理想就這樣在自己面前灰飛煙滅,只好收拾一下心情繼續(xù)自己從事一生的“驢友”生涯,再次開始窮游全國各地。

這首詩作于李白乘船離去,汪倫為他送行之時。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美麗的故事。當時的汪倫仰慕李白已久,但又苦于沒有什么認識的機會。而李白一生酷愛飲酒,喜好游歷,于是汪倫給李白寄去一封信,信上稱他那里有“十里桃花,萬家酒樓”。李白看后欣然前往,但去了之后并沒見到汪倫所說的這些。心生奇怪。汪倫告訴李白“十里桃花”是十里外的桃花渡口,“萬家酒樓”是萬氏開的一家酒樓,為了能見自己偶像一面,萬般無奈才出此下策。

李白聽后卻并沒有生氣,反而豪爽大度的哈哈大笑,后來又留在汪倫處與汪倫飲酒游歷,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在李白離開的當天,汪倫借口沒有上船去送李白,李白心中疑慮,也不免有些傷感。就在船即將離岸的時候,忽然傳來了當?shù)剜诹恋拿窀杪?,一排排的村民聚集在岸邊,踏著拍子,唱著民歌為李白送行。李白為汪倫的苦心所感動,于是寫下千古名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p>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這首詩出自在少年時期就極負盛名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王勃自幼聰敏好學,六歲便能作文章,文筆流暢,語言優(yōu)美,在當?shù)乇环Q為“神童”。十六歲便進入沛王府做官,人生得意。

王勃在沛王府擔任修撰時,他的朋友杜少府即將離開長安到蜀州赴任。王勃在離別之際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王勃通過運用作詩的“工對”中的“地名對”,點名了送別之地以及友人將要到達的地方。也通過第一句描寫長安的城池樓閣被遼闊的三秦大地所拱衛(wèi),表現(xiàn)出了長安城的氣勢雄偉?!拔褰颉奔瘁航奈宕蠖煽凇鞍兹A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五津泛指“蜀川”。詩人用“風煙”,“望”等字眼把相隔千里的秦,蜀兩地連接起來。

詩人想要通過“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二句來告訴友人:你即將離去,但我和你一樣悲傷,我們都是一群寄居外地,遙望故鄉(xiāng)的異鄉(xiāng)人”。來讓友人的心情能夠有所好轉。第一句已隱隱有離別的悲傷情緒,但詩人通過第二句將這離別之情更加重了一層,讀來無比溫婉凄惻。

雖然離別不去難過很難,但詩人還是想要老友不要因此而傷心頹唐,所以一反前兩句的憂傷凄惻的語調(diào),用“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樣豪邁的千古名句來告訴友人:...

查看詳情>>
7、

貫休的一首五言送別詩《送人歸新羅》,詩的大意是什么?

貫休最有名的詩
貫休的詩
貫休的詩怎么樣

今天小編說說貫休的一首五言送別詩《送人歸新羅》,詩的大意是什么?

貫休(832年~912年),唐末五代前蜀著名畫僧、詩僧。俗姓姜,字德隱,婺州蘭溪(今浙江蘭溪市)人。七歲出家和安寺,日讀經(jīng)書千字,過目不忘,一生苦節(jié)厲行,云游各地。唐亡后于晚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為“禪月大師”, 賜以紫衣。貫休獻王建詩中的有佳句“一瓶一缽垂垂老,千水千山得得來”,盛贊蜀地風貌民情以及王建的勵精圖治的功績,情景貼切,對仗工整,因此,貫休也常被稱為“得得來和尚”。乾化二年(912)在蜀仙逝,世壽八十一歲。

貫休博學多才,能詩善畫,詩詞風格五言雋永凝練,清新俊逸,七言氣勢豪放,意境高遠,尤其是以諷刺詩為世人推崇。貫休性情耿直,氣節(jié)高潔,關心民瘼,悲憫世人,雖為出家人,心憂世間事。如《少年行》“錦衣鮮華手擎鶻,閑行氣貌多輕忽;稼穡艱難總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富貴曲》“太山肉盡,東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釵折。寧知耘田車水翁,日日日灸背欲裂?!?,無不是諷刺權貴們安逸享樂,漠視民間疾苦。

貫休性格耿直,狷介狂放,不畏權貴,還有一個小典故流傳,那就是五代十國的吳越國創(chuàng)始者錢镠,當時錢镠平叛有功,被唐朝封為鎮(zhèn)東軍節(jié)度使。貫休賀詩一首《獻錢尚父》:“貴逼身來不自由,龍驤鳳翥勢難收。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鼓角揭天嘉氣冷,風濤動地海山秋。東南永作金天柱,誰羨當時萬戶侯?!?,此時錢镠已經(jīng)不滿足于十四州地盤,對“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之句大加嘆賞,希望貫休改為“四十州”。貫休答道:“州難添,詩亦難改,我孤云野鶴,何天不可飛?”,說罷便拂袖而去,后來吳越國疆域就止于十四州。

貫休擅長繪畫,尤其是畫羅漢,在中國繪畫史上有著極高的聲譽。存世真跡《十六羅漢圖》(見插圖),狀貌古野,絕俗超群,筆法堅勁,人物粗眉大眼,豐頰高鼻,形象夸張,所謂“梵相”,為古代佛教繪畫中的精品。

《送人歸新羅》

唐:貫休

昨夜西風起,送君歸故鄉(xiāng)。

積愁窮地角,見日上扶桑。

蜃氣生初霽,潮痕匝亂荒。

從茲頭各白,魂夢一相望。

貫休一生詞作頗多,現(xiàn)存五百多首,以五言居多,這里選一首《送人歸新羅》,略作賞析,以窺詩僧往日風采?!靶铝_”指的現(xiàn)在的朝鮮半島,新羅屬于古代朝鮮半島國家之一,在唐朝時期曾經(jīng)滅掉百濟和高句麗,一統(tǒng)大同江以南地區(qū),935年被高麗王朝滅掉。當時無論新羅還是后來的高麗王朝,都是中國的附屬國,和中國交流非常頻繁?!端腿藲w新羅》當是新羅的朋友歸鄉(xiāng),貫休作詩送別。

詩詞大意比較簡單,意思是:秋天季節(jié),朋友就要告辭回歸新羅,送別的離愁充斥的地角天荒,一直到遙遠東方日出之地扶桑(也指新羅),積郁的心情難以平復,讓人惆悵;新羅遠在遙遠的海上,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海市蜃樓的景象,海水圍繞著半島,擊打巖石掀起層層波浪,二人華發(fā)皆白,天涯阻隔,此生再無想見的機會,只有在魂夢中才能執(zhí)手相望。

《送人歸新羅》頗有古風韻味,平淡質樸,言簡意賅,情景交融,...

查看詳情>>
8、

韋莊寫下一首古詩為日本友人送別,全詩明白如話,卻滲透了真摯的情感

韋莊代表作
韋莊最有名的詞
韋莊的詩

唐末時期,帝國陷入內(nèi)亂,日本召回了在國內(nèi)訪問的這些日本人。其中有一人,和詩人韋莊有深厚的感情。在他回國之時,韋莊就寫下了一首古詩為其送別,這首詩質樸清新,膾炙人口,很值得一讀。

在唐朝的時候,中日之間交流頻繁。而且中日之間一衣帶水,漢文化的文化傳播很快就在日本生根發(fā)芽,使得他們對于唐帝國心懷崇拜。所以,很多日本人跨越海峽,來到中國,學習中國文化。

在這之中,有不少的日本詩人與中國詩人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比如日本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曾經(jīng)和李白有密切的交流。除此之外,在唐朝末期,也有不少日本人來到中國。

下面來一起欣賞欣賞這首詩的原文。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東更東。

?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

這首詩題目是《送日本國僧敬龍歸》,敬龍就是這個日本和尚的名字。這首詩雖然是一首送別詩,卻是明白如話,沒有過多的離愁別緒,倒顯得情感真摯,清麗動人。

開篇詩人引入了關于扶桑的傳說,扶桑傳說是古代東方的一個國家,在太陽升起的地方。因為只是傳說,所以在詩人的意識當中,自然在“渺?!敝?。扶桑本在渺茫之中,而敬龍的家,在扶桑還要往東。詩人這兩句寫敬龍故鄉(xiāng)之遠,寫出了詩人與敬龍的依依不舍。

后兩句則直面離別,“此去與師誰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風”,敬龍你此去誰和你同路呢?只有那一船的明月,還有那一帆的清風。雖然明白如話,但是詩人的情感卻很真摯。以明月和清風作別,詩人之間的君子之交也就顯現(xiàn)出來了。

大唐與日本之間的交通,主要都是航船,所以詩人用“一船明月一帆風”,不但是美好的祝愿,而且還注入了現(xiàn)實的基礎。

這首詩非常通俗易懂,明白如話,卻滲透了真摯的情感。說明在古代的時候,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非常順暢,建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在最近的幾百年,兩國之間可謂是多有戰(zhàn)事,實在是讓人慨嘆!


查看詳情>>
9

韋莊的這首送別詩,離別時的揚鞭動作,使這幅送別圖更加栩栩如生

韋莊代表作
韋莊最有名的詞
韋莊的詩

古詩詞中有許多抒情的作品,有的直抒胸臆,比如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庇械耐形镅灾?,比如張九齡的“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边€有的借景抒情,比如李白的“桃花飛綠水,三月下瞿塘?!毕旅孢@首詩卻有些特別,詩人跳出了以樂寫樂、以哀抒哀的尋常比擬,卻用優(yōu)美的景色來反襯離愁別緒。

古離別

唐代:韋莊

晴煙漠漠柳毿毿,不那離情酒半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韋莊去參加一個朋友的送別宴會,席間大家詩酒盡興,作者也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送別詩。雖然我們無法考察送別的地點和人物,但整首詩卻清新淡韻,畫面描寫栩栩如生,詩意更是濃得溢出。

首句“晴煙漠漠柳毿毿”,漠漠,指淡淡的意思;毿毿(sān),比喻柳葉下垂的樣子。這一句點出季節(jié)和天氣情況,春光明艷的晴空中漂浮著一層淡淡的煙云,令人心曠神怡。詩人選擇“晴煙、楊柳”兩個物體,再用“漠漠、毿毿”兩個重疊詞來形容,如實地刻畫出春天的濃麗和楊柳的風姿。

如此良辰美景,本該邀三五好友一起踏青出游,歡歌笑語地享受這美好的春景??墒瞧糜岩h行,即使后會有期,也是離別依依??墒窃娙撕孟窠z毫沒有悲傷的感覺,反而“不那離情酒半酣”,意思是說,就要分別了,但告別酒才剛剛喝得半酣,詩人意猶未盡,只字不提朋友珍重這類的安慰話語。

其實詩人的情感早已浸透在“酒半酣”這三個字里,巧妙地寫出此時的內(nèi)心感情,既壓抑著自己悲愁的情感,又故作曠達地頻頻舉杯,讓朋友可以無需那么滿懷離愁別緒。此時可以看出,首句的春景越是描繪的濃麗,離愁就越發(fā)難以排遣。

“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這兩句更進一層,離人舉起華貴的馬鞭指向他此行將往的遙遠的江南。他想到那里草長鶯飛,桃紅柳綠,春色更美。只是良辰美景難有人與之共享,因此江南的春色愈美,愈發(fā)增加離人的愁苦,使之痛斷肝腸。

韋莊的這首送別詩,離別時的揚鞭動作,使這幅送別圖更加栩栩如生,尾句“斷腸春色在江南”,又作進一層的抒寫,江南的大好春色只會觸動更多的離愁,此時此刻,詩意早已濃得溢出。前路艱辛,窮其一生追尋的不過是一個可以停泊的港灣。如今濁酒半酣,星光不問趕路人,揮鞭前指,不是錦繡前程,卻是更多的愁悶,韋莊真是將美景襯離愁寫到了極致!


查看詳情>>
10、

駱賓王一首送別詩,比《詠鵝》強出太多倍

駱賓王最有名的作品
駱賓王最有名的詩
駱賓王的詩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就是駱賓王一首送別詩比詠鵝更為經(jīng)典的詩作,這首詩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意境上,都要比《詠鵝》強出太多倍,非常值得大家細細品讀。

7歲的孩子每天都在干什么呢?就算現(xiàn)如今的孩子大多數(shù)都接受著超前的教育,但是也沒有哪個家長敢說自己的孩子能夠做出一首讓人拍手稱贊的詩。可是駱賓王卻能夠看著池塘里的大白鵝,作出了這樣一首流傳世間千年的作品,實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只不過,成也《詠鵝》,敗也《詠鵝》,雖然我們都知道駱賓王是一位無比杰出的詩人,但是在提到他的名字的時候,大家想到的其實還是這首詩,這不免得讓他一些其他的經(jīng)典詩作明珠蒙塵。

下面看看他的這首經(jīng)典送別詩。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干。

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

不學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每當我們在提起人生境遇不順的詩人時,可能會想到杜甫,想到劉禹錫,但是卻總是忽略駱賓王,實際上駱賓王的人生境遇也是無比的悲哀。他的才學從少年時就已經(jīng)展露,可千里馬尚需伯樂,所以就算他有著非凡的才華,卻始終沒能夠得到“伯樂”的賞識,反而一次次地被人構陷??删退闳绱耍琅f堅強地面對一切,這點是最令人感到佩服的。

這首詩是他寫給一位姓鄭的朋友的詩作,當時的邊陲經(jīng)常遭到契丹族的侵略,于是朝廷就需要派兵去駐守,那位姓鄭的朋友就接到朝廷的調(diào)令,即將前往遼陽的邊塞鎮(zhèn)守。于是駱賓王在為這位朋友送行的時候,便寫下了這首詩,整首詩文大氣,又充滿著豪情,透過詩文我們就能了解到駱賓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在這首詩文的開篇兩句中,詩人就通過文字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非常緊張的氛圍,那時邊疆的烽火已經(jīng)點燃,很顯然戰(zhàn)爭就要開始了,于是俠客們披好戰(zhàn)袍,開始穿山越水,度過了桑干河。很顯然,詩文中的“俠客”說的就是鄭少府,雖然這是一首分別之作,但是詩人寫得卻并不傷感,相反充滿了豪氣,從中也能看出鄭少府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而在詩文的第3句與第4句中,詩人則是用這兩句點明了本詩的主題“送別”。不過雖然是送別之詩,但是詩人卻又以柳葉與桃花將這離愁別緒沖淡,而且通過簡潔的描寫,就將鄭少府英姿颯爽的形象勾勒得淋漓盡致。

緊接著在詩文的第五句與第六句中,詩人的寫作就變得更加豪氣萬丈,在這里詩人贊賞的是鄭少府的武藝。鄭少府可以將弓拉得如同滿月一樣圓,也能將手中的劍舞得如同天上的繁星,詩人用這種精妙的比喻,將鄭少府高超的武藝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雖然并沒有寫戰(zhàn)場的情景,但是我們卻能夠想象得出,這樣一位俠客上戰(zhàn)場之后一定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最后在這首詩的末尾兩句中,詩人才開始帶有淡淡的哀愁,朋友已經(jīng)策馬遠揚,但是詩人卻仍舊靜靜地站在原地,看著朋友逐漸離開的身影,他在心中替朋友默默的祈禱著,你千萬不要像荊軻那樣無功而返,一定要在邊疆的戰(zhàn)場上盡情地綻放著你的英勇與豪放!


查看詳情>>